博文谷

位置:首頁 > 語文知識 > 成語

分我杯羹成語

成語2.17W

【漢字書寫】:分我杯羹

【漢語注音】:fēn wǒ bēi gēng

成語出處】:西漢.司馬遷《史記.項羽本記》:“當此時,彭越數反樑地,絕楚糧食,項王患之。爲高俎,置太公其上,告漢王曰:‘今不急下,吾烹太公。’漢王曰:‘吾與項羽俱北面受命懷王,曰“約爲兄弟”,吾翁即若(汝)翁,必欲烹而(爾)翁,則幸分我一杯羹。’”

【成語語法】:動賓式;作謂語、狀語;比喻分享利益。

【分我杯羹的意思】:杯:一杯。羹:肉汁。分給我一杯肉羹,後來引申爲從別人那裏分享一份利益。

【分我杯羹的近義詞:分一杯羹、有福同享、風雨同舟;

【分我杯羹的反義詞:鉤心鬥角、離心離德、自私自利、佔爲己有;

【分我杯羹的故事

秦朝末年楚漢相爭,項羽設下“鴻門宴”沒有滅掉劉邦,之後項羽自稱西楚霸王,封劉邦爲漢王。劉邦平定完降將以後率軍討伐項羽,被項羽打敗以後父親及妻子被項羽活捉,劉邦逃出之後又帶兵繼續同項羽交戰。此時項羽的部隊在樑地遭遇彭越襲擊,被斷了軍糧,無法長時間同劉邦交戰。爲了想方設法逼劉邦退兵,項羽把劉邦的父親按在一塊切菜板上,威脅劉邦說:“你若是不退兵,我就把你的父煮了吃掉。”劉邦開誠佈公地回答他說:“你我曾一起效忠於楚懷王,並約爲兄弟,因此我的父親也就是你的父親,如果你要煮了我的'父親,那麼也分給我一杯羹吧!”項羽氣得怒髮衝冠,他想要立刻殺掉劉邦的父親。項羽的叔父勸他說:“形勢目前還不明瞭,打天下的人也不會把家庭的事情看得太重是有前車之鑑的,如果真的把他的父親殺掉,只會增加壞處。”項羽暫時聽從了他的勸告沒有殺人。

【分我杯羹例句】

黃小配 《大馬扁序》:“徒希望於首領賜環之後,而分我以一杯羹,然卒以是而流離海外,客囊羞澀,終其身有不能歸見父母妻子者矣。”

唐.李白《登廣武古戰場懷古》:“伊昔臨廣武,連兵決雌雄。分我一杯羹,太皇乃汝翁。”

宋.許棐《筍蕨羹》:“趁得山家筍蕨春,借廚烹煮自炊薪。倩誰分我杯羹去,寄與中朝食肉人。”

傅國涌《中國知識分子的私人記錄》:“食菜用雞尾酒形式,彼輩爲任潮進一特別面,任言太多,誰要誰分取,餘言分我一杯羹可耳!後來紀事詩中,有‘分我杯羹慚李密’句,正此意也。”

【分我杯羹造句】

那時侯我們狼狽不堪誰都不願理,現在剛有點起色就成了香悖悖,爭先恐後的來分我杯羹。

多雄角逐,人人都要分我杯羹,這樣危如累卵的形勢給國有商業帶來了巨大的壓力和嚴峻的挑戰。

標籤:分我杯羹 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