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語文知識 > 成語

披頭蓋腦的成語解釋

成語6.26K

發音:pī tóu gài nǎo

簡拼:ptgn

類型:貶義成語

結構:聯合式成語

用法:作狀語;指正對着頭部

出處:明·施耐庵《水滸全傳》第十四回:“奪過士兵手裏的'棍棒,劈頭蓋臉便打。”

解釋:蓋:壓。正對着頭和臉蓋下來。披頭蓋腦:形容(打擊、衝擊、批評等)來勢很猛。

示例:二少爺衝着張洛披頭蓋腦的就是一陣訓斥。

晁蓋喝道:“小三!你如何不徑來見我,卻去村中做賊?”那漢叫道:“阿舅!我不曾做賊!”晁蓋喝道:“你既不做賊,如何拿你在這裏?”奪過土兵手裏棍棒,劈頭蓋臉便打。雷橫並衆人勸道:“且不要打,聽他說。”那漢道:“阿舅息怒,且聽我說。自從十四五歲時來走了這遭,如今不是十年了?昨夜路上多吃了一杯酒,不敢來見阿舅。權去廟裏睡得醒了,卻來尋阿舅。不想被他們不問事由,將我拿了。卻不曾做賊。”晁蓋拿起棍來又要打,口裏罵道:“禽獸!你卻不徑來見我,且在路上貪噇這口黃湯。我家中沒得與你吃,辱沒殺人!”雷橫勸道:“保正息怒,你令甥本不曾做賊。我們見他偌大一條大漢,在廟裏睡得蹺蹊,亦且面生,又不認得,因此設疑,捉了他來這裏。若早知是保正的令甥,定不拿他。”喚土兵:“快解了綁縛的索子,放還保正。”衆土兵登時解了那漢。雷橫道:“保正休怪!早知是令甥,不致如此。甚是得罪!小人們回去。”晁蓋道:“都頭且住,請入小莊,再有話說。”

標籤:披頭蓋腦 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