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語文知識 > 成語

與虎謀皮的成語意思

成語2.23W

與虎謀皮是一個成語,最早出自於北宋·李昉《太平御覽》。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與虎謀皮的成語意思,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與虎謀皮

意思:與老虎商量,要謀取它的皮。比方跟所謀求的對象有利弊牴觸,必定不能勝利。現多用來形容跟惡人商量,要他犧牲自己的利益,一定辦不到。含貶義;在句中一般作謂語、賓語、定語原爲“與狐謀皮”。

周朝時,有一個人想弄一些厚味的祭品來祭奠神靈,所以就去找正在山坡上吃草的羊商量,想借用羊身上的肉。羊聽了後,大吃一驚,匆忙跑開了。他只好兩手空曠地回家。後來他又想做一件溫暖的皮衣,以便冬天禦寒,於是跑去跟狐狸磋商,想借用狐狸的毛皮。狐狸一聽,也嚇得跑到深出裏去了。後來,人們把上面的故事概括爲“與狐謀皮”,表現一種做不到的事件。由於“狐”與“虎”音同又同是動物,它們的毛皮都十分可貴,所以也把它寫成“與虎謀皮”。

成語故事

古時候,周地有一個人非常想要一件珍貴的皮袍,成天夢想着自己已經穿上了價值千金的狐皮大衣,想着想着心裏就美滋滋的;同時,他還想吃到精美的佳餚,也成天做着白日美夢,想着想着嘴裏就不由得直流口水。可是,現實總是殘酷的,日子一天天過去了。他的美夢一個也沒成爲現實,他心裏空蕩蕩的,怎麼辦呢?

這天,他實在忍不住了,就跑去和狐狸商量,他對狐狸說:“狐狸大哥,幫我一個忙吧,讓我剝下你的皮吧,我特別想要它來做一件夢寐以求的大衣。求求你了,幫幫我吧!”還不等他的話說完,狐狸早已經逃得不見了蹤影。它們一傳十,十傳百,所有的狐狸都嚇得躲到了山裏再也不出現了。

狐皮得不到了,他又去找山羊商量,他對山羊說:“山羊老弟,幫幫我的忙吧,讓我吃吃你的`肉,我是多麼夢想能夠吃到你細嫩的肉啊,求求你了可憐可憐我吧!”山羊聽他一說,也是一個呼叫着一個,害怕地躲藏了起來,再也不出現了。

這個人雖然一直謀劃,但是十年過去了,他仍然沒有做成一件夢寐以求的狐皮大衣;五年了也沒有吃到一隻細嫩的山羊。

成語寓意

與狐狸和山羊商量,要取它們的皮和肉,這是愚蠢而註定無法實現的。什麼樣的鑰匙開什麼樣的鎖,不能靠自己不切實際的主觀願望去企圖達到一種理想的目的。人有遠大的理想是好的,而異想天開則是不切實際的。在實現理想時,應該用實際行動向着這個理想邁進,而不應該原地踏步,不符合實際地異想天開。成語告訴人們,跟所謀求的對象有利害衝突,是絕不可能成功的

成語運用示例

近代·吳玉章《從甲午戰爭前後到辛亥革命前後的回憶》:“袁世凱這時剛剛繼承了李鴻章的衣鉢,正秉承着清朝反動統治者西太后的意旨,傾心媚俄,天真的學生們竟去向他求助,何啻與虎謀皮?”

作家·袁鷹《玉碎》:“那個姚文元顯然很有來頭,有恃無恐,同這樣的角色進行什麼學術爭鳴,豈非與虎謀皮。”

拓展閱讀

同義詞:與狐謀皮

與狐謀皮,漢語成語,意思是比喻所謀之事有害於對方的切身利益,終難達到目的。作謂語、賓語、定語;指幻想。

成語出處

《太平御覽》卷二〇八引《苻子》:“周人有愛裘而好珍饈,欲爲千金之裘,而與狐謀其皮;欲具少牢之珍,而與羊謀其饈。言未卒,狐相率逃於重丘之下,羊相呼藏於深林之中,故周人十年不制一裘,五年不具一牢。

成語故事

傳說周朝有人特別喜歡穿皮衣吃精美的食品,他“欲爲千金之裘而與狐謀其皮”,狐狸就傳警報逃到深山中;“欲具少牢之珍而與羊謀其羞”,羊呼叫同伴一起藏到茂密的森林裏去了。結果他沒有製成一件皮袍,沒有辦成羊肉祭祀宴會。

反義詞:行之有效

行之有效,漢語成語,意思是實行起來有成效;指某種方法或措施已經實行過,證明很有效用。出自晉·張華《博物志·方士》。

成語出處

晉·張華《博物志·方士》:“皇甫隆遇青牛道士;姓封名君達;其論養性法則可施用;大略雲……武帝行之有效。”

成語用法示例

實踐證明,這是一個行之有效的方法。

經過多年的摸索,我終於總結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

標籤:與虎謀皮 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