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中考滿分作文我對書的新感受

書本雖無情,然書者有心,讀者有感。

中考滿分作文我對書的新感受

一摞紙,一堆文字,看似索然無味的兩樣東西,當作者將一堆文字整理填充於一摞紙上,此生成物方可謂爲“書”也;而當作者在此同時將自己的感情灌輸於其中,則此物方可謂爲“有活力的書”;當作者將自己的愛與世間的希望賦予其中,則此物方可爲“活着的好書”。

曾經的我,只知道世間有書。但如今,在遍覽羣書後,我方纔覺悟,世間有三種書,即“書”、“有活力的書”、“活着的好書”。

何爲“書”?古有戰書,今有情書。這些本不該屬於書本之列,謂之爲書,只不過是粉飾虛掩其中的罪惡與自私。戰書,古代用於宣戰,它的問世只爲了屠殺,剝削,毫無益處,絕非善類;情書,今用於傳達男情女愛,它的存在只爲個人私利,毫無廣義,絕非智類。

何爲“有活力的書”?我們從小學起就被要求寫出好文章。所以僅拿《小學生作文集》來看,我們遍觀其中的文章,不難發現,每一篇都溢滿了童真、童趣,每一篇都令人快樂、令人神往。所以此類讓人精神愉悅的書,方可謂爲“有活力的書”。

但“活着的好書”又是什麼書?書是沒生命的,何來“活着”?《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的作者奧斯特洛夫斯基用它鋼鐵般的意志塑造了鋼鐵一般的保爾,並用那帶着金屬光澤的意志之力爲我們撕開災難陰雲;《朝花夕拾》的作者魯迅先生,將他的愛與期望賦予“迅哥兒”,用飄着輕煙的菸斗揮舞在夜中,讓我們在黑暗中抓住希望的煙光。這些偉大的文人,用一個個索然無味的文字,在蒼白的紙上編織出一道道泛着異彩的霞光,教會我們愛,告訴我們存在的意義。他們的書是活着的,活在他們心中,也活在我們心中。

當書者有情,書本方有情,讀者方有意。

方纔覺悟,書如此,人亦如此,做一個人,不如做一個“活着的人”,生在人間,生在衆人心間,此人生纔有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