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精華】中考滿分作文7篇

在生活、工作和學習中,大家對作文都再熟悉不過了吧,作文是從內部言語向外部言語的過渡,即從經過壓縮的簡要的、自己能明白的語言,向開展的、具有規範語法結構的、能爲他人所理解的外部語言形式的轉化。相信許多人會覺得作文很難寫吧,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中考滿分作文8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精華】中考滿分作文7篇

中考滿分作文 篇1

首先,我想跨越時空,問一個問題:你認爲你最大的亮點是什麼?

也許徐志摩會說:我最大的亮點是心中的康橋。

也許達芬奇會說:我最大的亮點是蒙娜麗莎那永恆的微笑。

也許蘇軾會說:吾之亮點也,乃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的那份心意。

我也想說一句:人的亮點各有不同,但是每個人都應發現自己的亮點,也許未有徐志摩、達芬奇與蘇軾之成就高,但相信自己的亮點,透過行動放大,便可成爲人生中不落的北斗星。

以前,我在書上看過兩則故事,對我感觸頗深。

大仲馬這個文壇巨星,在年輕的時候竟流落街頭,連自己的肚子也喂(填)不飽,過着顛沛流離的生活,然而有一次他去某報社應聘,卻改變了他的一生,面試中,大仲馬可以說是表現得很差。小小的職業也與他無緣,可在他即要離開之時,主編卻對他說:字寫得不錯嘛,小夥子。大仲馬突然像觸了電似的呆若木雞地看着主編,既而說了一句:謝謝您!說完,轉身跑出了報社。我的字寫得不錯,他暗自高興道:既然這樣,爲何不放大我的優點呢?隨即勤學苦練,成了文壇巨匠。

大仲馬挖掘了自身的亮點,成就了巔峯偉業。

比起大仲馬來,柏拉圖的學生可就遜色多了。

據說柏拉圖垂暮之時,很想找個有真正本領的人來繼之偉大哲理,於是,對其學生說:我已經老了,希望你們能找出一位優秀的人來繼承我的理論。此後,學生們找了大半年,也未能找出個優秀的人。柏拉圖苦笑道:我可愛的學生們,其實你們都很優秀,但你們都未能挖掘出自身的亮點。學生們雖恍然大悟,但卻只有悔恨終身。

亮點,我們背囊中的寶物,只有正確認識自己這後,纔會發現自己的亮點,哪怕只有一滴雨露,但也能折射出太陽的光輝,更何況鎩羽之鳥亦欲飛!

亮點,是西子,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只要你淡妝濃抹,定是生活的北斗星。

中考滿分作文 篇2

爲我心中的那片海那片海,深深地凝望着那片天,那片天卻沒有凝望那片海。

他們相望,卻不會相通。海,天,註定是兩個不同的世界。孰又知,另一雙始終注視着海的眼睛,單純而略帶着憂愁。“依,你爲什這麼喜歡海呢?”好友問道。“因爲海很美呀!”她隨意地回答道,並在悄然間躲開了好友那有點點灼人的眼光,是好友的堅定和自信使她努力地想要躲避嗎?好友靜靜地看着她,不語。她懂她,只是不明白她對那片海的深情。

明朗的午後,依又來到了海邊,那片她熟悉的,依舊是那麼蔚藍的海。她如同往日一般靜靜坐在陪伴了她多年的礁石上,深深凝望,凝望着眼前那片藍汪汪的海。海之所以湛藍,只是因爲有天的存在嗎?僅僅是天的明朗才向我們展示了海的藍嗎?依的心中漸漸爲這片海而憂愁,如果問是在擔憂什麼,她自己也說不明白。心中,似乎有一種害怕被遺棄的感覺。“海的那邊,有你怎樣的期待?”依心中一怔,是好友那般堅定的聲音。依並沒有回答,視線依然停留在那片海,只是多了與海相望的那片天。在曾經的那個午後,媽媽帶着依來到這片海的邊岸,彎下腰,指着那似海天相接的地方,輕輕地告訴她說:“在這片海的那裏,有你所期待的,應努力去尋找,知道嗎?”依疑惑地望着媽媽,似乎想要努力地懂得媽媽的心,媽媽微笑卻不語。“海的那邊,是媽媽所說的期待嗎?”思緒重新回到眼前,依在心中輕輕地問自己。“你說,海和天會永遠這樣分離嗎?”依調整了一下情緒,用手肘輕輕碰了碰身旁沉默的友。“雖然它們始終相隔着我們這個世界,但是,依,越過了這片海,海天不就相融了嗎?”好友的語氣明顯加重了許多。依,再一次陷入了沉默。那個人給了依生命,卻又在她幼小的心靈上留下那一抹傷痕。她在那個明媚的清晨,獨留依一個人在那房子裏,靜靜的,沒有依靠,被遺棄。那時,周圍一片冰涼……“有心就可以了嗎?”依輕輕搖頭,似乎想要丟掉腦海深處的那小小角落。“或許吧!依,其實,海與天的距離並不遙遠,只是一顆心的距離。而且,我相信,天裏面會有一片海!”友平靜地對依說得。她知道她是明白的,她也是明白她對海天的疑惑,只是,始終無法瞭解她對那片海的期待。

“天,裏面真的會有片海嗎?”依在心裏問道,卻沒有問出來,似乎已經習慣用沉默來面對那片海。依,一直期待着海的那邊,卻從未想過要去尋找。或許,她明白,心中不是媽媽曾說的那份期待,而是媽媽的期待。而她,不願去越過這片海,亦不願去尋找,只爲這片海深深凝望。海深深地凝望着天,期待着天的凝望,依深深地凝望着海,期待着海的彼岸彼人。

爲了心中的那片海,爲了心中的那份期待深深凝望。

中考滿分作文 篇3

薄暮時分,獨坐在陽臺一隅。夕陽,像一面金黃色的鏤空幕布,掛在南國仍然蓊鬱的芒果樹上,透過葉子的間隙,偷偷發射出金燦燦的光來。

靜寂的黃昏中悠然傳來抑揚頓挫的童聲:“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未改鬢毛衰,兒童對面不相識,笑問客從何出來。”樓上的我輕聲的和着,淚水慢慢盈滿眼眶。真的是少年不知愁滋味啊,若干年過去後,經歷了世事的滄桑,歲月的更替,他的歌聲還是這麼清脆,這麼歡快嗎?

我想,每個人的心裏都有一首屬於她的歌吧,當季節被落葉縈繞,歲月被時光湮沒;當孑然一身孤獨地走在街頭,冷硬的城市視窗透出縷縷溫暖的光芒;當偶然去鄉下,看到暮靄中嫋嫋升起的炊煙;當逢年過節看到那些拎着小包,提着大包的歸鄉人羣,擁擠在平時寬大的站臺上,他們的臉上佈滿了疲憊和滄桑,卻掩飾不住歸心似箭的歡喜時,我的`心旋便不由自主被一隻神奇的手撥響了,心底最柔軟的地方響起一種憂傷的聲音,我就知道,那時屬於我的歌來了——一首永遠屬於流浪的歌。

年少時的我們心中有太多太多的幻想,太多太多的期待。外面的世界在懵懂的眼裏,總是那麼精彩,充滿誘惑力的。而那時的我們還不知道如何選擇,就已被紛雜的世界弄得眼花繚亂,辯不清方向了。歲月的車輪滾滾向前,時間的腳步也一刻不停的催促着我們上路。人生有太多的三岔口,而我們只有也只能選擇其中的一條走下去。當我回頭張望時,卻驀然發現,另一條路的風光在模糊中向我展露着模糊的憂傷。

離家的日子愈久,愈是想念家鄉的一草一木,有時那些久遠的風景會像一副天外的畫,飛到我的面前,是那樣的清晰、親切,似乎永遠不會褪色。清澈的河流、蒼翠的山川、寬廣的大地、蓊鬱的林木、悠長的小路,彷彿都在訴說着什麼。他們是在呼喚我歸去嗎?還是想告訴我堅強的堅持下去?

宛如一隻隨季節難遷北移的候鳥,隨着目標和方向的改變,我也不斷的從一個陌生的城市向另一個陌生的城市漂流,不管漂流過程中心境如何惡劣,生活多麼艱難,家人看到或聽到的永遠是我開心的笑容,清脆的笑聲,而那些莫名的傷感,落寞的心事只留給漫漫難眠的長夜。

瑣碎的日子流水無痕,夾雜着落葉繽紛,遙想生活的時候,它的一切都是美好的,投身其中,才感覺鋒芒般銳利。可是一如玫瑰的刺,因爲它扎手,我們便不去欣賞它芬芳的嬌豔了嗎?當我們微笑面對生活時,生活便還以我們更加燦爛的微笑。生活不在別處,它永遠躲藏在我們心裏。那麼,流浪的歌一樣可以唱出快樂的音調,難道不是嗎?

獨坐在夕陽裏,晝和夜的羽翼同時遮蓋着我。我感覺到晝的光明,也感覺到夜的陰暗。感覺到歲月的無情,也感覺到生命的無限。恍惚中,耳邊傳來那首在我的心底流淌了許多邊的歌,它的旋律不再那麼憂傷,淡淡的柔情在我的周遭緩緩充溢,漸漸的擴大!

中考滿分作文 篇4

從前,我一直認爲做飯是一件既輕鬆,又好玩,還沒技術含量的事情。所以,我媽媽在我全天在家時負責我的一日三餐時,我也毫不知情那美味的佳餚背後媽媽的付出。

我一直認爲做飯是一件既輕鬆,又好玩,還沒技術含量的事情。所以,媽媽負責我的一日三餐,我也毫不知情那美味佳餚背後的付出。

隨着媽媽一日比一日犀利的高超廚藝,她做的飯越來越好吃了。終於有一天,我開始好奇:咦?媽媽是怎麼做出來那麼好吃的飯呢?於是,隨着我的好奇心,我很想試下自己下廚做飯。我把這想法告訴媽媽後,她說:“好呀,難得你那麼主動。”我非常高興。

有一天,我開始好奇:咦?媽媽是怎麼做出來那麼好吃的飯呢?做飯的經歷一定很好玩吧,我也想嘗試一下。我把這想法告訴媽媽後,媽媽說:“好呀,難得你這麼主動。”

首先,媽媽先要自己示範一下。她先說:“我將要做土豆絲炒青椒這道菜。”然後,她先拿出削皮刀消掉土豆皮,接着把它放在面板上,用菜刀從邊緣開始細緻地切起來,不一會,就熟練地把土豆切成了絲兒。接着,再挫洗青椒,並把青椒分成一半,把其中一半切成絲。都切完後,把這些放到了已經倒了少許的油的鍋裏。然後點起了火,然後馬上拿鏟子炒起來。站在旁邊的我注視着媽媽,覺得媽媽炒菜好“酷”。鏟子不停地翻動着菜,不一會,媽媽放了一些生抽和雞汁,還撒了鹽,然後接着拿鏟子炒着菜。不一會,香撲撲的土豆絲炒青椒就做好了。

我要做土豆絲炒青椒,媽媽很贊成。不過,媽媽說她得先示範,我再做。我欣然同意。

媽媽把洗好了的土豆放在面板上,用菜刀從邊緣處開始細緻地切起來。不一會兒,媽媽就將兩個嫩黃嫩黃的土豆蛋變成了一小堆土豆絲兒。絲兒,又細又薄,真是好看。接着,媽媽又迅速完成了切青椒,準備佐料,開火,放油的工作。開炒了,鏟子不停地翻動着,媽媽一會兒放入生抽,一會兒撒入少許鹽,動作從容有致。“媽媽炒菜時好‘酷’啊!”我在旁邊靜靜地觀察着,第一次覺得炒菜竟也有如此的美感!就在我愣神的功夫,香噴噴的青椒土豆絲已經出鍋了。

接下來,該輪到我了。

我雖然有點緊張可是自信還是很充足。我首先拿出削皮刀吃力地消起土豆皮。在消的過程中,不是土豆沒拿住掉入池中,就是消掉很多果肉。馬馬虎虎地消完後開始切青椒。青椒很滑,所以,所以,我差點就切到手。這時媽媽站在旁邊正在鼓勵我。然後,我開始往生鍋裏倒醬油,然後,放菜進去。火點了半天才起火。拿起鏟子不自然地翻動菜,由於我力氣過大,鏟壞了好多土豆絲。這時,我感到手格外痠痛。媽媽最終還是幫我炒完了這道菜。

我雖然有點緊張可是自信還是有的。我首先拿起削皮刀消起土豆皮。可是,不是土豆沒拿住掉入池中,就是消掉很多果肉。媽媽刀起皮落的瀟灑在我這兒蕩然無存,只剩下手忙腳亂了。馬馬虎虎地消完後開始切青椒。青椒很滑,我差點就切到手上。站在旁邊的媽媽一直鼓勵我,“做的不錯,再耐心點!”。終於到了開炒時刻,我拿起鏟子翻動鍋裏的菜,由於我力氣過大,鏟壞了好多土豆絲。這時,我感到手格外痠痛。最終,還是媽媽幫我炒完了這道菜。

這道菜我在做時我體會到了做飯的並不是那麼容易。想到媽媽忍着痠疼,冒着劃破手的風險給我做了無數頓飯,我的眼睛不禁溼潤起來。

經歷了這件事後,我懂了。這件事發生後到今天,我很願意幫媽媽做飯。

第一次炒菜雖然笨手笨腳,但這次經歷卻讓我懂了媽媽做飯的不容易,懂了老媽爐火純青廚藝的背後是無數次的腰痠與背痛!想到這裏我的眼睛不禁溼潤起來。

中考滿分作文 篇5

花是紅色的,葉子是綠色的,天空是藍色的——這或許是世界上最經久不衰的一節美術課,教師是母親,學生是孩子,我也曾是那些孩子中的一個。從那節課開始,我就試着用稚嫩的雙眼去捕捉周圍的色彩,特別是衣服的顏色。隨着時間的流逝,兒時吸引我的那些斑斕色彩已經逐漸淡去,而我腦海裏沉澱下來的對於服飾與色彩的理解,卻在日月的交替中越來越深刻。

童年時的我對於紅色的喜愛幾乎達到了迷戀的程度。還是小學生的時候,每當聽着國歌,看着國旗在風中冉冉升起,心中就充滿了一種對紅色的嚮往,因爲那豔麗的紅是烈士們用鮮血染紅的,是神聖而不可侵犯的;在我第一次戴上紅領巾的時候,心中裝滿了喜悅。跟每個小女孩一樣,童年時代的我特別關注那些身着紅裝的新娘,她們臉上由衷的喜悅告訴我,紅色是與快樂是密不可分的。所以,童年時代我的紅色的衣服特別多:裙子、襯衫、短袖、大衣,大紅、粉紅、洋紅、玫瑰紅紅色伴着我渡過了快樂的童年。

中學時期是在緊張而單調的學習中渡過的,校服伴着我渡過了大部分時間,我是慢慢喜歡上校服的藍色的。在校園裏很不起眼的藍色校服,一旦走出校門,就成爲重點學校學生的標誌,讓路人羨慕不已;在屬於學生們的節日裏,校服的魅力更能得到充分的體現,

“五.四”青年節的歌詠比賽中,同學們身着統一服裝引吭高歌;學校舉辦運動會時,同學們邁着整齊的步伐在跑道上游行,一種整體的美、和諧的美,從我們年輕人的身上從容而毫不誇張地體現出來。

少女時代,是個多夢的季節,我的衣櫥裏也塞滿了各種顏色的服裝,跟那些夢一樣五彩斑斕。一套棉質的白色運動服,會提醒我在春天剛剛開始的時候,跟好友們一起去踏青;揹帶褲(裙)也是我非常喜歡的服裝,兩根細細的或寬寬的帶子跨在青春的肩頭,別有一

種風情;一件無袖的鏤空針織衫,加上一條同底色的碎花真絲長裙,可以讓我在夏日裏擁有一種恬淡的心情;秋風吹起的時候,我會挑選一件自己滿意的毛衣,配上永不落伍的牛仔褲,再套上一件短風衣,輕鬆地穿行在街頭的人羣中;冬天來到的時候,我不會忘記給自己準備一件羽絨服罩在厚厚的長裙外,抵擋窗外那“呼呼”而過的寒風

花開花落,雲捲雲舒,每當我穿着各色服飾走在季節的風裏,耳邊總會響起一首歌“總有一種色彩屬於你,淺也相宜深也相宜”,我對自己說:總有一種色彩屬於我!

中考滿分作文 篇6

熹微的晨光爲樹葉披上了一層薄紗,浩渺的江面上,一條小船緩緩前行。

“先生,您不後悔您的決定嗎?”船上的書童望着站在船頭眺望的人說。“後悔?”他沉吟一句,低頭望着一圈圈漣漪。

記憶回到小時候。那時的他是一個意氣風發的少年,清朗的眼神中有着對天空的渴望,他好讀書,讀到先賢的偉業他會激動,彷彿有什麼東西在胸腔裏不停地膨脹生長着。“刑天舞干鏚,猛志固常在。”熱血在他的心中作響,所以,他自信滿滿地投入到宦海中去,以爲憑自己的才學與抱負,可以創造出驚天動地的大業。

想到這裏,一絲苦笑浮上嘴角。那個曾經羨慕南飛大雁的少年,早已在烏煙瘴氣的官場中死去。他棄官回鄉,只爲遠離那渾濁的官場,他厭倦了鉤心鬥角,厭倦了需要時刻戴着違心的面具的日子。虛僞,奸佞,貪婪,那一張張醜惡的嘴臉讓他厭惡,他更後悔自己當初走上這沒有光明的仕途!“我終於離開了。”他想,“可是我真的釋懷了嗎?爲什麼我還是像負重的驢一樣無力喘息着?”陶潛擡頭,雖然臉上落有陽光,卻仍顯出一絲黯然。

船到岸了。他要上岸了,這是他脫離宦海後,第一次踏上這片他在夢中也眷戀着的土地。

他回望身後片刻,終於踏上了故土,泥土的芬芳撲鼻而來。忽然,他的腳步輕快了起來。是的,故鄉的土地是如此踏實,比那些虛浮的東西要讓人感到心境安寧。

一望無際的麥田陡然出現在陶潛的面前,濃郁的麥香鑽入鼻孔,撣去了漂泊者臉上的倦容。熟悉的鄉音,熱情的笑臉,海潮般的麥浪聲瞬間吞沒了陶潛。他閉上了眼睛,全身心沉浸在這股氤氳着泥土芬芳的田園裏,如同一個嬰兒在母親溫軟的懷中沉睡,安寧,舒暢。

那些令他不愉快的往事消失殆盡。

那些心上的包袱消失殆盡。

古往今來,多少男兒爲了所謂的“大濟蒼生”的夢想而前仆後繼,有的功成名就,有的卻苦於沉浮,憂愁一生。現在才明白,名利不過是虛浮的流嵐,一吹即散;腳下的泥土纔是真實的,這泥土是生命的開始,是本真,是你我最初的赤子之心。我願留下,盡情享受泥土的芬芳。戴月荷鋤,深情親近這一片土地,與泥土相伴的我,纔是最真實的我。

陶潛睜開眼,他感覺全身沾滿了泥土的氣息,他感覺自己又變回了曾經天真質樸的少年,心中被宦海侵染過的陰影在泥土清爽的芬芳中悄悄褪去。他轉頭,望向遠方那一抹濃郁的綠,釋然一笑。

東籬之下,一朵野菊正悄然綻放……

中考滿分作文 篇7

我不知不覺來到了這裏,我生於斯而長於斯的故里:青果巷。

似乎是舊顏未改,這裏的一景一物都那麼熟稔。我像是回到了不諳世事的那個五歲的我,趿拉着一雙涼拖,在青果巷的石板青磚上踩下一個個深深的水漬。磚路表面凹凸有致,細細的縫隙裏,古老的常州溼潤的天氣滋生了蓊綠欲滴的苔蘚,散發出略微有些晦澀的植株氣息,傳遞出一份久違的緬懷。青果巷是標準的江南小鎮,粉牆黛瓦,灰色的石灰沙礫,裝飾了這條滄桑的古巷,我忍不住撲向了青果巷臨着東下塘建起的民屋,這是我的家!我的故里!青果巷是頗有烏鎮周莊的味道的,不僅僅在於黑色與白色之間的反差,更在於它的原始,原始的房屋,原始的居民。

東下塘水光瀲灩,這一條窄小的河流像一位溫婉賢良的母親,清瘦的身影永遠佇立不倒,有幾隻春歸的燕子涉水飛翔,蜻蜓點水般輕逸的動作留下了水波未絕,也在我心中泛起漣漪。東下塘的水是穩重的,沒有水應有的靈巧,她累了吧!養育了一代又一代的青果巷人民,她不再似從前清澈得望眼欲穿,而多了一份潛心休憩的乏力與倦怠。

燕子飛入了青果巷黑色的屋瓦,飛入了那一層苔蘚,飛入了我年幼時的生活。“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在青果巷的霧氣氤氳中,我隱隱感到了燕子的眼波流轉,它想向我傳遞着,問:“少年郎,你也回家了麼?”耳畔忽又想起母親的歌聲:“青青野果,桃兒花錯;青青野果,梧兒葉落……”

原來是場夢。我從牀上爬起,我在夢中故地重遊,重遊到了兒時的青果巷。平時做夢的時候,手中總是生滿涔涔汗跡,而這次,我似乎在做夢時分外安詳了。

這個真實得難以置信的夢,在向我傳遞着什麼呢?半夢半醒間,我推開窗戶,臨窗而望,是一片灰濛濛的高樓大廈,我的青果呢?我的青果呢?她想必是生硬難堪地擠在現代化的常州而難以尋覓了吧!

這個夢在向我傳遞一份情懷,感召着我回到我的青果巷,歡笑着跳入東下塘清洌的河水中。我把這次珍貴的傳遞藏於心中鮮爲人知的角落,因爲我想,再過幾年,我連這樣的傳遞都得不到了。

如果說分別的感傷是爲了團聚時的歡愉,那麼自五歲分別後,我與我的青果下一次的重逢在何時呢?青果,再向我傳遞幾次這樣的夢吧!

點評:

幽幽然然的青果巷,凹凸有致的青石磚,水光瀲灩的東下塘,眼波流轉的堂前燕,飄忽遙渺的兒時謠,這一切卻只緣自一場夢。心思細膩、視角獨特的小作者用他(她)敏銳的筆觸,正向我們傳遞着一種夢幻的意境,一種久違的念想,一種悠悠的情懷,品過讓人齒留餘香。而生生的現實卻繼續傳遞給了作者淡淡的哀傷,百年名巷混跡、淹沒於現代製造業的水泥大道之間,這對青果鍾愛有加的作者來說,怎會不引起無限的感慨,不盡的哀思呢?聰明的小作者以虛渺的“夢”爲依託,向我們傳遞着一份濃濃的人文情懷,呼喚更多的人關注古巷的歷史文化,你感受到這種“傳遞”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