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文明禮讓斑馬線徵文(通用27篇)

在學習、工作乃至生活中,許多人都有過寫作文的經歷,對作文都不陌生吧,藉助作文可以宣泄心中的情感,調節自己的心情。如何寫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作文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文明禮讓斑馬線徵文(通用27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文明禮讓斑馬線徵文(通用27篇)

文明禮讓斑馬線徵文 篇1

上午,我和台州晚報的小記者一起來到外東浦的十字路口看一些汽車是否遵守交通規則,把不文明的現象和禮讓的現象記載下來。現在就聽我來說說吧:

我們先站在斑馬線的附近看着,只見一個騎自行的男子,就在綠燈快要變紅燈的一剎那間竟然騎着自行車若無其事地衝過去,真險啊!忽然,我們又發現一位叔叔正在車流之間停停走走,差點從車上摔下來,真擔心啊……

雖然現在有許多不文明的現象,但也有互相謙讓的好市民,看前方福民大廈路口,車水馬龍,司機們並不因爲擁擠而煩躁,而多是笑眯眯地相互禮讓,等待……

儘管透過這次活動,我知道不文明的現象依然存在,但只要我們遵守交通規則,文明謙讓,我相信我們的城市一定會更美好起來的!

文明禮讓斑馬線徵文 篇2

駕車的人都希望儘早到達目的地,偏偏卻趕上了讓人惱火的高峯堵車:一條長龍慢慢爬行,好容易到了路口,又變成了紅燈;出租車上的液晶錶數字一個勁地跳,提醒你遲到了……“車讓人,讓出一分文明;人讓車,讓出一分安全;車讓車,讓出一分秩序”,不管你被堵得多難受,遇到該讓的時候,還是要主動讓,急躁地在車流裏盲目亂竄只會讓交通更加堵塞。

城市的交通秩序是城市文明程度和市民整體素質的體現。文明駕車、文明行路、車人互讓的現象,折射出的是一個城市文明的進步程度。講禮儀的車,在行人面前不會張揚,多了些禮讓意識,少了些霸氣作風。講禮儀的行人,也不會破壞規則,與車搶道。在英國,行人過馬路,即使在沒有紅綠燈的路口也不必緊張地左顧右盼,因爲機動車輛避讓行人已成爲一種習慣。還有一種“讓”,是指在享受優先時,主動禮讓對方。例如,旁邊有車要換道,主動減速,爲對方讓出一段切入距離;在沒有紅綠燈的情形下,行人和機動車在馬路上相遇,禮讓對方先過。

本來只是擦肩而過的路人,彼此沒有溝通和關聯,但相互一讓,卻產生了一個短暫的接觸。儘管耽誤了一段時間,卻多了一份感激之情,使人與人的關係變得親切起來。日久天長,這種禮讓便成爲一種習慣。兩車狹路相逢,當你主動靠邊時,發現對方也已靠邊,向你閃燈禮讓。這時,無論是走的一方,還是等的一方,都會被一種感動滋潤着。

文明禮讓斑馬線徵文 篇3

斑馬線也即人行橫道線,爲道路上白色而平行的粗實線,因酷似斑馬身上的花紋而得名。斑馬線是供行人橫過道路使用的,是行人的安全線、生命線,神聖不可侵犯。

總公司在“文明公交行動”中所倡導的禮讓斑馬線,就是對行人的尊重、就是對生命的尊重!

之所以把禮讓斑馬線提到如此這般的高度,是緣於斑馬線上曾經有着沉痛的教訓。進行百度搜尋,可以看到成千上萬個發生在斑馬線上的事故案例,個個銘刻心骨。就在不久前、就在城南的一處斑馬線上,一條鮮活的生命瞬間就葬送在了車輪之下。究其根本原因,說輕了是違反交通法規,說重了是無視行人的生命安全。《道路交通安全》的“讓行原則”明確規定:遇行人橫過道路時,減速慢行;遇行人正在透過道路時,停車讓行。不得與行人爭道搶行。此規定泛指一般道路,若遇斑馬線,就更應該讓行人優先通行了。否則,在人的生命至高無上的前提下,按照《道路交通安全法》的“責任認定原則”,將由機動車一方承擔責任;只是在有證據證明行人有違反交通法律法規行爲的,才能減輕機動車一方的責任;唯有事故是行人故意造成的,機動車一方纔不承擔責任。倘若要證明這一點,難度極大,甚至根本就不可能。這就意味着,一旦在斑馬線上發生事故,機動車一方必承擔全部責任無疑!爲了表示對生命的尊重,重大交通事故中承擔主全責任的當事人,還必將依照《刑法》的相關規定受到嚴厲的法律制裁!

斑馬線彰顯着對行人生命的尊重、關乎着行人的生命安全,必須禮讓!禮是禮節、禮貌,讓是不爭、不搶。禮讓斑馬線就是車輛透過斑馬線時先慢、先停、先讓,有禮節、禮貌的避讓行人,不爭不搶,讓行人優先通行。

禮讓是一種修養、是一種境界、是一種傳承、是一種美德、是一種必須。禮讓斑馬線,可以讓出一份文明、讓出一份和諧、讓出一份暢通、讓出一份安全、讓出一份幸福。

不要抱怨現行的交通環境、不要指責行人的交通行爲,以《道路交通安全法》爲準則,吸取既往的事故教訓,從自己做起、從現在做起,禮讓斑馬線,對行業的形象負責、對行人的生命負責。這也就是總公司開展“文明公交行動”的目的之所在。

文明禮讓斑馬線徵文 篇4

輕輕柔柔的風,似墨跡,如煙雨,染過我胸口,縹緲間,思緒流向遠方。記憶長河中涌起歲月的傷痕,我懷揣遠大志向,含淚入寐。

時光荏苒,歲月匆匆。咦?怎麼回事?寬敞的斑馬線刷的雪白油量,不見一絲污塵,街上車川流不息,一輛輛綠白相間的公交車飛馳而去,只覺心中升起明亮淡雅,且有上有悠悠白雲,下有青青綠草之意。我左瞧瞧右看看,只見紅燈閃起一輛輛車奔馳而過,倏地,車輛有序停靠兩旁,人羣前行,只聞那腳步踏踏之聲。Ohmygod!我站在一旁,爲這良辰美景所震撼。行人不慌不忙,車輛不爭不搶,這並非人間所有。

行人兜兜轉轉,車輛循序漸進。“滴答滴答。”時間似一匹白馬疾馳而過。“叮鈴鈴。”放學鈴響起打破了片刻沉寂,指針不覺走向了5;30。人羣蜂擁而至,黃燈一過,家長們拉着孩子急匆匆地過馬路,你聽!不少牙牙學語的小朋友正念着那耳熟能詳的歌謠;“紅燈停綠燈行……”他們呀,正牽着媽媽的手,蹦呀跳呀過馬路。不巧了,紅燈亮起,現在正值下班高峯期,密密麻麻的車延伸着似一條長龍,蜿蜒曲阜。可是斑馬線上人如潮水,揮之不去。出乎意料的是,沒有一輛車開啟那惱人都喇叭表示心中的不滿,而是靜靜地等待着。落日都餘暉瀉下,如透明的琥珀,又似精雕細琢的瑪瑙,好像蘊含着絲絲棉花,那樣夢幻,爲天地間這美好的一切鍍上玫瑰色的金邊。只待把它裝入水晶相框,這將是一副絕世加作。絲絲縷縷的風拂過,我倘然一笑。

匆匆那年,回眸深處,夢短春深。

夢初醒。

慌然,這一切的一切……

從前,家鄉一片車聲轟鳴。人在車縫間穿行,車擠在人羣間緩緩前行,人與車混成一片。沒有雪亮的斑馬線,沒有紅綠燈,沒有人提出倡導與實踐文明過斑馬線。現在,家鄉變了。車主自覺的在斑馬線前減速,人羣依舊在過斑馬線是左看看右看看,車讓人,人讓車,營造出美好都氛圍,讓出社會的和諧。行人高效安全過斑馬線,車輛禮讓後行,不僅提高了城市的節奏,也提高了城市效率。大家響應號召,爲創建文明美麗之城出一份綿薄之力。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力量越積越多,磐安城將越來越美麗,磐安人會越來越文明。

“禮讓斑馬線”活動的宗旨要形成,車讓人、人讓車,人人自覺遵守交通法規、人人文明禮讓的社會氛圍,真正創造一個安全、暢通、文明、和諧的交通環境。

輕輕柔柔的風,似墨跡,如煙雨,染過我胸口,悠然間,飄向遠方。記憶長河中那歲月都傷痕已癒合,我逝去淚水,釋懷一笑。

文明禮讓斑馬線徵文 篇5

我們中國是一個交通發達的國家。來來往往的汽車川流不息。爲了方便行人安全地過馬路,北京、杭州等城市發明了地下行人通道、天橋等設施。但在我們武康,只有人行道,發生的交通事故比較多,常看見一些慘不忍睹的畫面。

雙休日,媽媽騎電動車來接我去她單位。到了一個十字路口,由於是紅燈,我們便停了下來。這時,旁邊一位臉上滿是皺紋的大伯騎着一輛破舊電動車,帶着三個年幼的小孩。他看見紅燈,皺起了眉頭。他左望望,右看看,發現沒有車,一下子從對面衝了過去。好險!幸好沒有車疾馳過來。媽媽不滿地說:“都已經超載行駛了,還闖紅燈!不要命啦!”我也贊同地點點頭,想起了一則報告:中國交通事故死亡人數達十萬人以上,連續位居世界榜首。這時,綠燈亮了,我們心安理得地過了馬路。

但並不是所有人都是這樣,也有許多人是遵紀守法的。

有一次,我走在上學的路上,走到了千秋街上一個必經的十字路口。這個十字路口車很多,卻沒有交通指示燈。我站在人行道上,面對着來來往往的汽車,眼巴巴地站在那裏。時間一分一秒地過去了,仍沒有一輛車肯讓我。眼看上學要遲到了,這時,一輛破舊的麪包車疾馳而來。他一定不會讓我的。我想。可出乎意料的事發生了:那輛麪包車在我面前停下,司機對我擺擺手,示意我過馬路。我感激地點了點頭,飛也似的跑向學校……

也許,禮讓行人只是一個微小的動作,但其中包含着陌生人與陌生人之間的愛。擺一擺手,是春天吹化雪的微風。但是,不遵守交通規則只會讓你失去寶貴的生命。可能,你有急事;可能,馬路上沒有一輛車。但是你就不能等待這短短的一分鐘,爲生命多加一份保障嗎?

假如你開着一輛車,你會禮讓行人嗎?假如你是行人,你又會去爲了一點點時間以生命作賭注嗎?

文明禮讓斑馬線徵文 篇6

在19世紀末期,隨着汽車的發明,城市內開始車流滾滾。因爲沒有明確法律規定,加之行人隨意的橫穿,所以交通事故頻繁發生。一直到20世紀50年代初期,英國人在街道上設計出了一種類似斑馬身上白斑紋的人行橫道線後,交通事故的發生纔有所好轉。自此後,倫敦街頭出現了一道道赫然醒目的橫線,接着全球各國的城市街頭也都出現了這黑白相間的斑馬線。

雖然在斑馬線出現後交通事故有所減少,但還是避免不了悲劇的發生。這不禁讓我疑問了:難道斑馬線就只是爲了規定行人通行的標記嗎?不是爲了讓司機看到斑馬線會自動減速或停下嗎?

這就是人們文明的另一種體現。

在歐洲,無處不體現着人與車相互的尊重。例如比利時,在這個國家很少有紅綠燈,但卻極少發生車禍。因爲那裏人人都知曉一條交通規則:行人第一,馬車第二,自行車第三,汽車最後。所以人人恭敬讓行,一切都井然有序。在那裏,只有人才是萬事萬物的紅燈!一位比利時的婦女曾言:“我已經享受着舒適的車,已經很優越,還有什麼理由和行人爭搶呢?”

有時我們不得不感慨外國人的大度,可若連這點大度也沒有算什麼中國人。想一想,如果每個司機都可以爲了那麼幾十秒或幾分鐘,稍微等一等,是不是就不會有那麼多的人無辜死亡呢!

每個人出門在外,家裏人無不盼望其平安歸來。如今你開着汽車高傲的超過那些行人,可否想過當初的自己也是行人。所有,不必驕傲,覺得有了車就高人一等。請慢一點,細心一點,小心一點你前面斑馬線上的行人,他們的家人,也盼望他們平安回家。

一切安居樂業都基於人與人之間的信任與尊重。即使你已經擁有更好的生活,爲什麼要在一點點時間上斤斤計較。所以做文明人,做文明事,請從禮讓“斑馬線”開始!

文明禮讓斑馬線徵文 篇7

斑馬線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隨處可見,那是爲行人安全過馬路準備的。老師經常說:“斑馬線就是生命線,你們的爸爸媽媽開車時一定要禮讓行人啊。”可是,在生活中經常會看到有些駕駛員不以爲然,遇到斑馬線卻不禮讓行人,就爲了快那麼幾分鐘時間,最終甚至要付出生命的代價。難道大家就差這麼幾分鐘時間嗎?

有一次,爸爸開車帶我出去,路上遇到行人過馬路,爸爸跟着前面的汽車沒有禮讓就直接透過了,我就提醒爸爸:“爸爸,你沒有禮讓行人哦。”爸爸尷尬地說:“哦,是的,我沒看到。”我不依不饒繼續教育爸爸:“到斑馬線一定要減速慢行,看到行人,要等他透過才能繼續行駛哦。不然怎麼叫車讓人呢?”

過了幾天,爸爸下班回家,神神祕祕地給我們聽廣播錄音。原來上班途中因爲禮讓斑馬線,正好給記者“逮個正着”,受到了電臺主持人表揚,而且還要大家學習他禮讓行人的文明行爲呢。爸爸說這都要歸功我的教育,我們一家人都笑了。

最近我發現在斑馬線附近經常有戴着紅色綬帶的志願者,手裏拿着車讓人或者禮讓行人的指示牌,進行文明勸導。他們在寒冷的冬日裏很辛苦,但是如果大家都文明過馬路,文明行車,自覺遵守交通規則,志願者們就不用這麼辛苦了。

禮讓斑馬線是件很小的事情,卻能反映出人的素質和城市的文明程度,讓我們從小事做起,爲嘉興的城市建設貢獻力量。

文明禮讓斑馬線徵文 篇8

在蕭山人民醫院西大門每週末都會有十幾名家庭志願者和一名警察在這裏站崗。

週日我也加入了志願者行動。穿上紅馬甲站在斑馬線旁。在任務單上有四個任務其中有兩個任務是採訪一名志願者。我開始時很膽小不敢去採訪,後來爸爸把我推了我一把。我走上前去問了幾個問題後我大至知道他們。他是工程機械行業的志願者活動是學校組織的任務。平時他自己也是機動車駕駛員,他自己也會多多禮讓行人。

另一個採訪任務是採訪交警。有了上次的經驗,這次很有信心。見交警過來了我跑上去問了兩三個問題。交警的回答十分簡單,估計是因爲工作太忙了吧!

一個小時過去了我們的任務業完成了。

我也想對大家:“自覺過馬路,自覺走斑馬線!讓交警少一點忙碌!”

文明禮讓斑馬線徵文 篇9

前些時候,我在電視上看到:政府規定機動車要在斑馬線前停車停車禮讓行人,不然就要罰款。我心中有一個問號:那麼多開車的人,會做到嗎?

有一天,我和外婆正在經過斑馬線,看到不遠外駛來一輛6路公交車,我和外婆想等公交車開過再走,便停了下來,出乎意料的是:公交車在我們面前停了下來,車上的駕駛員叔叔對我們擺了擺手,示意我們先過去,我對叔叔說了聲謝謝,便拉着外婆快步走過了斑馬線。

這件事深深在烙在我的腦海裏,我國交通一直很擁護,經常出現堵塞、撞車的現象,嚴重的時候還導致死亡。如果每個開車的人都能像這位叔叔一樣,做到文明禮讓,我們行人能自覺遵守交通規則,那麼,我們就能生活在一個安全的環境中了。

讓我們都從最簡單的做起:禮讓斑馬線吧!

文明禮讓斑馬線徵文 篇10

今天想和大家說說在"文明禮讓斑馬線"活動中,我們公交車如何做到在斑馬線前禮讓!斑馬線,大家都很熟悉,在紅綠燈路口、學校門口、繁華路段,都會見到斑馬線,在道路交通中,斑馬線被稱爲生命線。然而,在日常交通行爲中,有相當一部分駕駛人或行人缺乏對斑馬線作用的認識。就本人如何在斑馬線上前讓行談談自己的'心得與大家共勉:車讓人,人讓車,讓出社會的和諧。

自3月3日文明禮讓斑馬線活動開展以來,我的第一次讓行帶給我的是,車讓人,人讓車,讓出社會和諧的感動!3月3日在中山廣場門口的斑馬線前,我駕駛車輛第一次體會停車讓行。以前我在透過斑馬線時,我雖然會減速慢行,但是沒有那種必須要停車讓行的習慣。今天我看到很多要過馬路的行人,沒想到公交車會主動停下,都愣在那裏,我趕緊對他們做了個請他們先行的手勢,他們才恍然大悟,趕緊往前走,當他們走到我車頭的前方的時候,有位行人還扭過頭對我豎起了大拇指,我相信我和這位恕不相識的行人的行爲,必定感染了整個車廂的人,也必定會提升我們城市的文明程度。

如何避讓隨意亂穿馬路的行人?在車輛經過市政府縣學街南口時,雖然是有燈控,但是地處繁華路段,隨意不遵守交通法規的行人隨處可見,這時注意力必須高度集中,不但要注意斑馬線上有沒有行人,還要注意不經斑馬線橫過馬路的行人和急速通行的電瓶車。爲有效避讓橫過馬路的行人,車子應適時減速,確保安全。

做好示範一樣開心。其實每一次讓行,我都會有不一樣感受。有一次我開車行經到惠貞書院門口時,正巧有一位媽媽領着小朋友過斑馬線準備到對面的學校,小朋友裝了個停車的手勢,我就停在斑馬線讓行,(其實我早就減速)還對他笑笑並揮手讓行,小朋友笑眯眯地對他媽媽說:"媽媽你看我的手勢多像交警叔叔啊!阿姨就給我讓行了,我真厲害啊!"那個母親就對孩子說:"你看這個阿姨做的多好啊,給你讓行,還對你笑呢!"同時一輛私家車看到我停車讓行時,也主動跟着在斑馬線前停了下來,那對母子很順利地安全地過了馬路。

路口通行也不急加速。有時雖然是綠燈放行,可是作爲駕駛員必須也要控制車速,觀察好四周行人及電瓶車的動態,必要時開啓車上的語音提示器,將車速控制在15公里左右緩行,確保行人完全橫過馬路後才緩緩地提速前行。

我想:"文明禮讓斑馬線"活動的宗旨要形成,車讓人、人讓車,人人自覺遵守交通法規、人人文明禮讓的社會氛圍,真正創造一個安全、暢通、文明、和諧的交通環境。

文明禮讓斑馬線徵文 篇11

行人過斑馬線是人們生命的保障,更是文明行爲體現之一。在溫州,人們過馬路,爲了圖一時的方便,常常不走斑馬線,從而引發了不少交通事故。大家都知道過馬路要走斑馬線,可是既然人們都知道這個交通規則,爲什麼還要亂穿馬路呢?

我到大街上做了一個調查:我發現一位阿姨帶着自己的孩子下了車後,沒有走斑馬線,直接橫穿馬路。我看見了連忙迎了過去問阿姨,阿姨笑笑不好意思說:“我有急事,又帶着個孩子,直接穿馬路又快又方便,再說現在車也不多啊”。看這個阿姨交通意識真差,爲了圖方便,就不顧自己和孩子的生命了。

接着,我又看見了一位叔叔沒走斑馬線,我上去問叔叔:“叔叔,您好!我想做個調查,請問你剛纔過馬路爲什麼不走斑馬線?”叔叔也很坦然說:“因爲斑馬線離站頭太遠了,走過去費力氣。”瞧!費力氣就直接橫穿馬路,難道爲了讓自己少費力連自己的生命都不要嗎?

我又調查了一位老奶奶,老奶奶說:“有的地方過斑馬線要有紅綠燈來指揮,可是有的地方紅燈時間長了點,綠燈太短了來不及過,要跑呢,我們老了跑不動。”這是一位在旁的老爺爺也插上了嘴:“過斑馬線時,司機沒有減速,而且都不讓行人,什麼‘車讓人’啊,簡直是‘人讓車’了。”

透過調查,我終於明白了人們爲什麼過馬路不走斑馬線的原因:1、爲了圖一時的方便而亂穿馬路。2、因爲斑馬線太少了,而且離一些站頭也比較遠。3、過斑馬線時綠燈太短、紅燈太長了,人們來不及過。4、司機不謙讓行人過馬路。

現在我們要遵守規則,又要做到謙讓,讓那些不文明行爲從我們生活中消失吧。

文明禮讓斑馬線徵文 篇12

每當我過斑馬線時,耳邊都會想起一首兒歌:“紅燈停,綠燈行;紅綠燈,要看清……”這麼簡單的道理,連小孩都懂,難道我們不懂嗎?其實,人們都懂,但是做起來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上學路上,我曾看到這樣一幕:我站在馬路邊等紅綠燈。一位媽媽拉着一個五六歲的小女孩,急匆匆地想橫穿馬路。咦,還是紅燈呢!小女孩拉住媽媽的衣袖,擡頭說:“媽媽,幼兒園老師說過,過馬路,紅燈停、綠燈行。”“哎,小朋友好樣的!”旁邊一起等着過馬路的老爺爺向她豎起了大拇指。這時,小女孩媽媽的臉“唰”一下紅了。看啊,一個小朋友都能知道要遵守交通規則,而有的人卻無視交通規則。紅燈時,人應該讓車,確保司機能夠安心地駛過十字路口。

在斑馬線上,醒目地寫着“車讓人”,可是有些司機你注意到了嗎?這時車應該禮讓行人,確保行人能夠平安地過十字路口。

有一次,一位老奶奶一手提個菜籃子,一手住着柺杖,小心謹慎地橫穿馬路。突然,一輛小車飛馳而過,老奶奶躲閃不及,悲劇發生了。原來是小車司機爲了趕時間,竟然猛踩油門,搶過十字路口。司機到了斑馬線爲什麼不減速,爲什麼不禮讓呢?如果司機停下來,對老奶奶招招手,叫她先過去,這樣不是很好嗎?“快就是慢,慢就是快。”我外婆雖然沒文化,但她常說的這句話卻是至理名言。

大家行動起來吧!遵守交通規則,禮讓斑馬線,從我做起!

文明禮讓斑馬線徵文 篇13

小時候,我被家人牽着等紅綠燈,每當在這無趣的時候,我的耳畔總會想起一首兒歌——“紅燈停,綠燈行,紅燈亮了停一停,綠燈亮了快步行。”小時候我只是覺得這首歌娓娓動聽,但是我卻不知道這首歌蘊含着一個交通的現實意義。

有一天,我和幾個同伴正準備過紅綠燈去公園玩,但是就在這時,一個小男孩貿然地往對面跑了過去,我們幾個看呆了,面對這川流不息的車輛,這個小男孩還是沒有擺脫危險,這驚險的一幕,就在短短几秒的時間裏發生了,那個司機儘管把剎車踩到了底,但還是駛向了小男孩,隨即,這個小男孩倒在血泊裏。之後,交警和救護車都來了,我們也爲他捏了一把汗,最後救護車把這個已經危在旦夕的小男孩放到了車上,又呼嘯着離開了。

也許,在這個小男孩的眼裏,這些汽車並不像那些猛獸,而是像一些隨時可控的“羔羊。”但他並沒有意識到這樣做會產生嚴重的後果,如果稍有不慎,那麼輕則受傷,重則喪命。

是啊!如果人們都能遵守交通規則,那麼世界就會少一分悲傷,多一份快樂。

文明禮讓斑馬線徵文 篇14

每一處有紅綠燈的地方都有斑馬線,斑馬線,是人行通道,也是行人的生命線。在斑馬線這裏,發生了很多的事情,讓我無法忘記的是11月10號那天。

那是一個風和日麗的一天,3點整的時候,在紅綠燈那裏,有一輛大卡車駛過,對面又是綠燈,按常理來,這輛大卡車可以按原速行駛,但是,那輛大卡車的司機卻來了一個急剎車,把車上的貨物搞得暈頭轉向,車上的人也都東倒西歪,連連斥責這位司機。這位司機什麼話也沒有說,只是等了一會兒,然後對車上的三個人說:“繫好安全帶”。司機正準備向對面行駛時,有一個人感到莫名其妙,於是向四周望瞭望,哦!那個人恍然大悟,原來這位司機急剎車是因爲有一位年過花甲的老人從斑馬線走過,要不是他來急剎車,真不知道要惹出多少麻煩,嚴重的話,說不定要償命呢!

真相大白後,車上的所有人都向他投向了讚賞的目光,向他舉起了大拇指。這件事情讓我無法忘記,同時,我想對大家說:遵守交通規則,文明禮讓斑馬線,車讓人,人讓車,讓出美好和諧的社會!

文明禮讓斑馬線徵文 篇15

最近,汕頭電視臺舉辦了一個“文明行車,禮讓駕駛”的活動,我爲此感到高興,同時也對我有所觸動。

每當電視臺播出車禍的場面時,我總會感到傷心:“又有人出車禍了??”又感到嘆息:“爲什麼有些人的交通意識怎麼薄弱呢?”

我曾親眼目睹一場車禍:一位司機醉酒闖紅燈,連撞三車,將一位孕婦撞傷,造成一死三傷,而那位司機,滿臉通紅,酒味濃重的從車中走出來,一臉茫然,渾然不知發生什麼事??

一幕幕驚心動魄的場面,一件件觸目驚心的車禍,一次次血的教訓,爲什麼不能引發人們的交通意識呢?難道非得到自己親身經受車禍的教訓,才能讓人們的交通意識加強嗎?

如果當時那位司機沒有醉酒駕駛;如果當時那位司機沒有闖紅燈;那麼這起車禍,是不是就能避免呢?

在車來車往的馬路上,有多少人在車縫裏來回穿梭?在擁擠的車道上,有多少行人車輛在其中“見縫插針”?別說親眼所見,就光是聽聞就使人心驚。

如果大家都來遵守交通規則,那麼車禍的發生,是不是會越來越少呢?如果大家都禮讓行車,那麼我們的城市交通是不是會更順暢,更和諧呢?如果大家都本着“寧讓三分,不搶一秒”的原則,那我們的城市是不是會更和諧,更美好呢?

那麼,我們是不是應該爲城市的文明和美好出一份力呢?

文明禮讓斑馬線徵文 篇16

老師常常教育我們,過馬路要看紅綠燈,走人行橫道。衆所周知,斑馬線儘管可以“橫行”,卻不允許“霸道”。但是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往往能看到一些不和諧的畫面。

暑假裏的一天,我和媽媽從三江超市買完東西回家,經過五岔路口準備過馬路時,對面的紅燈亮,行人們不約而同地停住腳步,等待綠燈重新亮起。這時,一位叔叔急匆匆地從我身邊經過,看樣子似乎對紅燈視而不見。“叔叔,紅燈亮着呢,現在不能過馬路。”我小聲地提醒着。“我着急辦事呢!”叔叔壓根不聽我的話,還是向前走去。“瞿——”交警的哨聲響起,那位叔叔只好退回來。這時,行人們七嘴八舌地議論起來:“就一分鐘的時間也等不啊,多危險啊!”“是啊,寧可多等一分鐘,也絕不搶一秒啊!”……

是啊,斑馬線是一條拷問我們文明素質的文明線,一個人在斑馬線上的每一個舉動,表面上看似小事,而它體現出的卻是一個人的道德品質和文明素質。讓我們岱山人民都行動起來,自覺遵守交通規則,共同建設文明岱山。

文明禮讓斑馬線徵文 篇17

上帝只給每個人一條命,沒有多餘的生命。因此我們要珍惜。現在科技越來越發達,交通越來越方便,車輛越來越多,斑馬線上的危險也越來越近。

上星期六,我在看電視偶然出現一條新聞。有一位年僅3歲的小女孩希希和奶奶正在過斑馬線,被一輛要經過的小型貨車帶了一下,奶奶飛了出去,小女孩希希倒在斑馬線上,車就穿了過去。當從車底下出來時,眼看就不行了。希希和奶奶馬上被送到人民醫院,記者也趕到醫院的搶救室,噩夢來臨,希希沒有搶救過來,她的頭、腹部都有損傷,已經停止呼吸。奶奶手臂骨折,目前還在住院。3歲的小生命,還沒有綻放光華,就已凋零。看到這裏,我的眼睛也潤溼了,感到對小女孩的不幸而傷心。

這場交通事故給了我們一個啓示:斑馬線前停一停,有何不可呢?就算斑馬線上沒人或是綠燈。司機,你慢一點行好嗎?你的事再重要,也沒有生命重要,不要讓鮮活的生命消失。求你了司機,你在斑馬線上等一等,有人透過讓一讓,有些困難的老人,你幫幫,那就不會出事故,更不會喪命。再者,禮讓斑馬線本來就是我們的職責:《道路交通安全法》第47條明確規定:機動車行經人行橫道時,應時減速行駛;遇行人正在透過人行橫道,應當停車禮讓。如果世界上人人都會這樣做,那就不會發生交通的悲劇。請大家從自身做起,禮讓斑馬線,人人來遵守。

禮讓斑馬線都是大家的職責,那就別讓職責變成強求,別讓義務變成要求!禮讓斑馬線,文明我先行。

文明禮讓斑馬線徵文 篇18

交通已經成爲了我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項活動,但是交通也讓我們的生活變得傷心,在馬路上經常發生車禍,這使許多的人妻離子散。在這許多的車禍中有一些是在人過馬路時與車相撞,因爲這個人們在馬路上加上了斑馬線。

有許多人應該不知道斑馬線的來歷吧?那就讓我來講講吧?

19世紀出現了汽車斑馬線在19世紀50年代在英國倫敦出現,斑馬線對指示車輛、行人在馬路上有秩序的行進和停止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對減少交通事故和保護人生安全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但是就算有了斑馬路,我國因爲交通事故死亡的人還是很多。尤其是兒童,交通事故已經成爲了兒童意外死完的“第一殺手”。現在提出了“禮讓斑馬線文明我先行”的口號可是大家並沒有做到,馬路上的車依然是趕在行人前面,沒有一點的遵守上面這句話,行人過斑馬線都要提心吊膽的,生怕突然出現一量車,顯然光靠說說是沒有用的,一定要有實際行動,大家爲了身邊的親人的安全,應該經常提醒他們,“禮讓斑馬線文明我先行”只有大家一起努力,我們才能做到“禮讓斑馬線文明我先行”這句話。

我真希望在不久的將來,會有更多的車量有在斑馬線前停下,讓行人先透過的好習慣。

我希望大家都做到“禮讓斑馬線文明我先行”這不是爲了什麼,只是爲了讓我們的生活變的更加的美好!

文明禮讓斑馬線徵文 篇19

說到斑馬線那可是人人皆知的東西。在大城市裏處處都是。斑馬線也是過馬路的神器,因爲在馬路上有車,你走斑馬線就不會被車撞了。

但是有人不遵守車讓人的規則。

在G20峯會後,一位小夥子來浙江杭州遊玩,因爲開車沒讓人反而讓他人讓他,結果被警官攔下被罰了個幾百塊。他總覺得警官在故意欺負他,後來他一連好幾天站在那個當初被罰款的十字路口看,他大約看了五天沒發現一輛車子是不讓人的,他感到懊悔。

所以做一個文明的人並不難,就只是人會不會做而已,哪怕你只是把垃圾分類到相應的垃圾桶裏,也會把環境變乾淨一點,也會被被人讚揚。文明也是一種美德,人哪怕再不是富貴之人只要文明總能有人和他交友。

所以我悟出了一個道理,人要文明,不管到哪別人都會爲你豎起讚揚的大拇指。

文明禮讓斑馬線徵文 篇20

文明是一種修養,是一種美德。交通安全更能反映出一個城市的文明程度,更能襯托出廣大交通參與者的文明素質。

那是一個星期天的早晨,空氣新鮮,陽光明媚。爸爸帶我去永康方巖遊覽。一路上我們有說有笑,很快就到了永康方巖腳,只差最後一個紅綠燈了。這時只見一個老人恍恍惚惚地走在斑馬線上,他的行走速度與蝸牛差不多。我們焦急的等了幾分鐘,老人還是一如既往地慢吞吞地挪動。我見現狀,立刻對爸爸說:“爸爸,他太慢了,我們還是先走吧!再磨蹭一下,紅綠燈就要過了!”爸爸回答說:“兒子,我們要禮讓行人,再等一分鐘吧。”當老人慢悠悠地走過一半時,只見一個小男孩從斑馬線的一頭跑過來,一手舉得高高地向我們打招呼,表示警惕有老人在過斑馬線,一手去扶着老人小心翼翼地穿過馬路。爸爸見狀,語重心長的對我說:“兒子,你看見了吧!這小男孩多懂事、文明,我們不僅要禮讓行人,還要文明過馬路。現在交通常常出現堵塞、撞車等現象,嚴重的時候還會導致傷亡。如果每個人都求自己的方便,那這個社會的交通程序將是一片混亂,交通事故成倍上升。只要人人講文明從我做起,禮讓斑馬線,文明過馬路。那麼我們將在一個安全環境中愉快的生活。”聽了爸爸的話,我慚愧地低下了頭。

“紅燈停,綠燈行,黃燈等一等。”自從那以後,我一直牢記爸爸的話,禮讓斑馬線,文明我先行,爭取做一個文明禮讓的好少年。

文明禮讓斑馬線徵文 篇21

“紅燈停,綠燈行......”這是一首童謠迴響在我的耳畔。小時候,我只是覺得這是一首輕快動人的兒歌;現在,我發現這首歌竟然有十分巨大的現實意義。在當今這個十分繁忙的社會,交通也隨之越來越發達,這也使交通事故越來越平凡,去年全世界交通事故死亡人數就爲50萬人,而中國高居第一,我們一定要遵守交通法規。我們還是談談最簡單的禮讓斑馬線吧。

記得那是星期二的早晨,我正提着早飯興致勃勃地往學校走。忽然,我的眼睛看見了一個亂跑的小孩子,心也被揪了起來。那是個6歲左右的小男孩,身邊沒家長他正一個人走過川流不息的馬路,我擔心極了,眼睛被磁鐵石吸住了似的一刻不離地緊緊盯着他。他就要走到另一頭了,我心中的大石頭快要放下時,一輛車從那個男孩身前正要駛過,他好像什麼也沒看見,還是自顧自地走着,眼看着車離那個男孩越來越近了,我害怕地閉上了眼睛,“譁——”的一聲,那輛車拐了一個彎從孩子身前開過去,那孩子跌坐到了地上,但總算有驚無險。

所以,爲了我們寶貴的生命,爲了我們親愛的爸爸媽媽,在生活中我們定要時時刻刻遵守交通規則!

文明禮讓斑馬線徵文 篇22

斑馬線大家都知道,是用白色油漆刷出來的條紋。因爲古時候地是黑的,在上面刷上白色條紋,會讓人想到一種動——斑馬。因此人們就叫這種線爲斑馬線。

斑馬線也叫人行道,每當綠燈亮起時,人們必須確定安全後,纔可以到達對面。

我們的故鄉——磐安現在明確規定——馬路共有四個車道,每當有行人要透過時,要前進的車子必須停下來,讓行人先走。當行人走到第二車道時,第一車道的車子方可透過;當行人走到第三車道時,第一第二車道的車子可以透過;等行人到達對面時,所有車道上的車子都可以透過了。

禮讓斑馬線,很容易發生爭執。我就碰到過一次,那一次還驚動了警察。

那是在一個星期六的下午,我和媽媽去磐安買東西的時候。突然,前面有人吵架了。一問才知道,原來是因爲轎車車主嫌出租車車主開的太慢了,所以兩個人吵了起來。出租車師傅委屈地向警察叔叔說:警察同志,我是因爲看見一個老奶奶要過馬路,就讓他先過了,結果他就跑過來罵了我一頓,我氣不過,就罵了回去。轎車車主怕惹出什麼事端,於是對警察叔叔說:“警察同志啊!不好意思,我是外省人,到這裏來度假的。所以不知道這裏的規矩,請您寬容寬容。”

這樣類似的事情還有很多,但下面的故事不多見哦!很勵志的哦!

有一次,我看見一個小孩飛快的跑向馬路對面。這時候,一輛大貨車迎面開來。說時遲,那時快。一個大人一把抓住了那個孩子,不然等待他的可能是地獄了。那個大人對那個小孩教育了一番後,小孩不好意思地笑了笑,然後回家了。當我後來看見小男孩過馬路時,也會先保證安全再透過。

斑馬線,你時刻提醒着人們,你提醒車主注意行人的安全,你提醒行人要左右看,保證安全。你不單單是幾條線,更像是一位交警叔叔啊!看了這篇作文,大家也許對斑馬線有了新的認識吧!最後,奉勸大家一句話“我們應該禮讓斑馬線,文明應該大家一起來行動!”

文明禮讓斑馬線徵文 篇23

一條條白色的斑馬線,整齊地“躺”在道路中央,駕駛汽車的司機們看到這條條白線時,總會自動減速或停下,讓行人安全透過。這就是我們大家耳熟能詳的“禮讓斑馬線,文明過馬路”。

但是,很多人卻不把這麼幾條斑馬線當一回事,幾次走在大街上,總有那麼一些觸目驚心的場面。十字路口中,一些電動車橫衝直撞,小汽車飛速而過,雖然沒有造成車禍,但他們違反了交通規則,是非常危險的事情。

前不久,一則新聞報道:2月5日早上,慶元縣城銀河灣十字路口發生一起交通事故。監控視頻顯示,當時由東向西方向的紅燈已經亮起,一輛電動車依然闖過了紅燈,就在電動車快要透過路口時,一輛小汽車躲避不及撞上了電動車。釀成這則事故主要是因爲電動車闖紅燈,事故造成電動車駕駛員腿部骨折,小車也有一定程度的受損。

一個活生生的事例告訴我們“禮讓斑馬線,文明過馬路”是多麼的重要。

由此可見,斑馬線並不是一道簡單的擺設,而是守護人們出行安全的重要措施。去年8月起,麗水市提出打造“文明交通最禮讓城市”,並出臺了《打造“文明交通最禮讓城市”行動方案》,透過開展文明出行主題宣傳,禮讓斑馬線集中整治,出租車、公交車、私家車斑馬線上見文明,我是黨員我帶頭我是幹部我率先,小手拉大手文明一起走,文明過馬路大勸導等一系列活動,在全國範圍打響文明交通最禮讓城市的文明特色品牌。

如今,在麗水市的大小馬路邊,禮讓斑馬線已成爲一道動人的風景線。交通安全事故也大幅度減少。

禮讓斑馬線,文明過馬路既保障了自己出行的安全,也保障了別人的安全。希望大家都能以麗水爲榜樣,做好文明出行,共同守護交通安全,把我們的城市建設得更加美好!

文明禮讓斑馬線徵文 篇24

斑馬線,生命線,人們生命的保證。在這裏發生了許多有趣的事情。

在一個陽光明媚的上午,我和父親乘坐公交車去奶奶家,公交車來到一個紅綠燈前,司機突然剎車。車上的許多叔叔阿姨都因爲這個急剎車而東倒西歪。這時,有一些炸彈爆發了,大聲斥責道:你這個司機是怎麼開車的?前面又不是紅燈剎什麼車啊!正當那些個炸彈在斥責司機時,不知誰說,你們看。頓時那些炸彈安靜下來,把目光投向了一個正在斑馬線上行走的孕婦。她一手拿着塑料袋,她一手撐着腰,慢慢地走着,看起來她累了。她一邊走一邊對我們微笑。公交車上的人把讚許的目光投向了司機。

這是一件令人暖心的事,但也有一件令人憤怒的事。

當我們乘坐公交車來到一個十字路口時,前面的紅綠燈忽然由綠燈轉爲了紅燈。可是一個騎自行車的叔叔不管前面是紅燈,飛似的闖了過去。此時一位正在緩緩過斑馬線的老大爺被那位騎自行車的叔叔撞到了。不僅那位叔叔沒有停下來,就連所有圍觀的人也沒有去扶老大爺。

文明禮讓斑馬線是非常重要的,也是每一個市民應該做到的。請不要讓一個五彩繽紛的世界,充滿血腥,記住文明一小步,文明一大步。

文明禮讓斑馬線徵文 篇25

在道路交通中,斑馬線被稱爲生命線,斑馬線的文明也成爲人們茶餘飯後的討論內容,每當我們站立十字路口,準備過馬路,看着川流不息的汽車穿行於斑馬線時,就算是屬於行人的斑馬線,也無法阻止這些車輛稍稍減速或停止下來,讓行人先過馬路。該如何避免這一現狀,我想應該從最簡單的開始做——禮讓斑馬線。

記得有一次,我和舅舅正要去杭州自然博物館,正當我們要經過斑馬線的時候,開來了一輛高大的公交車,我和舅舅停止腳步,等待它先駛過。可就在這時,這輛公交車看到我們慢慢地減速停在了斑馬線前,咦?怪了,這裏又沒有公交站牌,爲什麼把車停了下來?正當我納悶時,我驚奇地望着這輛高大的公交車時,那位公交車司機笑眯眯的朝我和舅舅做了一個手勢,原來是先讓我們走過去,這時我才恍然大悟。我和舅舅大步向前走去,等到我們都走過去了,司機才慢慢地啓動汽車繼續行駛,此刻我在心裏爲他豎起了大拇指,爲他這種“車讓人”的精神點贊。

生活中除了有像上面那位“車讓人”的公交司機外,但也有一些行人在走斑馬線、紅燈亮的時候,還一如既往加速前進的司機。前段時間就有發生在我們磐安身邊的真人真事,在某個陰雨天,城區月山路的某個路口,一位撐着雨傘的白髮老奶奶站在斑馬線中間的隔帶邊等着過馬路,多次招手示意車輛讓行。可是眼前的車輛就像一條長長的河流不停地駛過,永遠也停不下來,沒有一點兒時間,一點兒空隙,讓老奶奶過馬路,就在這時在她外側的一輛黃色轎車慢慢減速,停在斑馬線前,可是緊鄰老奶奶的內側車道上的車絲毫沒有減速,停止的意思,依舊我行我素地穿過,最後黃色轎車司機只能違規佔住兩個車道,擋住後方來車,老奶奶這才蹣跚過了馬路。

什麼時候?所有的司機都能夠像黃色轎車司機一樣做到“車讓人”,讓像老奶奶這樣的行人能夠順利而又安心地走過斑馬線呢?這是一個值得廣大司機應該反思的問題。

文明禮讓斑馬線是我們每一位公民都應該遵守和做到的,禮讓斑馬線是一種修養,更是我們對生命的一種尊重。無論是誰都會走上斑馬線,禮讓他人就是禮讓自己。

文明禮讓斑馬線徵文 篇26

星期六,我們一家三口去安文,爸爸媽媽辦完事情後,把車子停在了路邊的車位上,爸爸提議說:“反正也是閒着,也不常來這兒,我們去逛一下街吧”我和媽媽異口同聲的說“好”。

不知不覺,我們逛到了海螺街——我們縣城最熱鬧的地方,無聊之中我忽然看到街對面新華書店這四個字,我興奮得一蹦三尺高,終於看到我喜歡的店了,我飛快地跑向路上的斑馬線,“小心車!”爸爸媽媽尖叫了一聲,我猛地一扭頭,看見一輛車正在飛速地駛來......哎呀,這下慘了,我肯定要被車子撞到了,記得去年我正在慢慢在斑馬線上走着,突然一輛奧迪車飛速而來,車主雖然看到我了,但絲毫沒有要減速的意思,幸好我讓開了,但是這次,來不及了......我絕望地閉上眼睛,等着一場災難即將在自己身上發生,可是好一會兒沒動靜,我睜開眼一看,車子竟然穩穩地停在班馬線前的停止線上,車主微笑着示意我走到對面。“這......怎麼回事?”我驚奇地叫道,這種待遇我記憶中只在杭州遇到過,怎麼我們磐安人的素質也這麼高了?媽媽指了指斑馬線邊上三個醒目的“車讓人”說道:“自從新交通法出來後,我們磐安人學法、懂法、守法,整體素質不斷地提高,斑馬線前再也看不到以前那樣橫衝直撞,野蠻無理了,所以不要總是用老眼光看某個事物哦!”

我怎麼也不相信磐安會有這麼大的變化,可事實證明確實如此,我們每次過斑馬線,車子都會紛紛給我們讓路,我再也不用像以前一樣斑馬線過得心驚膽戰了!

回去的路上,爸爸也在一個個斑馬線前耐心地等待行人路過,爸爸,我爲你點贊!磐安,我爲你點贊!

文明禮讓斑馬線徵文 篇27

“禮讓斑馬線,文明我先行。”開車時,各讓一步,對他人對自己都有好處。只有做到車讓人,人讓車才能讓更多的人免遭不幸。這不僅要從自己做起,也要從身邊做起。親身經歷的一件事讓我深深的記住了這一句話。

太陽下山了,它用和藹的笑臉召喚着孩子們回家。我走在放學回家的路上,穿過一條條街道,正要過最後一條街時,令人心驚肉跳的事情發生了。我呆呆地站在斑馬線路口,等着行駛的車輛都過完了,便走到斑馬線上,當我走到中間時,一個黑影向我飛奔而來,仔細一看,原來是一位叔叔騎着電瓶車。我原以爲那位叔叔會停下來的,但並不是,他竟然直奔我而來!我被嚇得愣住了,站在斑馬線上一動不動,那輛電瓶車就我身邊呼嘯而過!我望着他遠去的身影,老半天才回過神來,急忙跑回了家!

回到家後,仔細想想這件事,心有餘悸。那位叔叔太漠視交通規則了,看到斑馬線上有行人必須馬上停下,讓行人先透過,才能繼續行駛,這一次幸好沒被撞上,不然小命不保啊!同學們,經過這一次深刻的教訓,以後不管搭乘誰的車,遇到斑馬線都應該及時提醒駕駛員避讓斑馬線上的行人。“禮讓斑馬線,文明我先行。”這句話深深地印在了我的心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