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精選2017年走進歷史文物感受遺產魅力征文

中國歷史悠久,文化豐富。文物,就是體現古代發展的一面鏡子,可以讓我們直觀、瞭然地看到我國的發展歷程。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走進歷史文物感受遺產魅力征文,歡迎閱讀。
 

精選2017年走進歷史文物感受遺產魅力征文

  第一篇:走進歷史文物感受遺產魅力

最近看了《城市的遠見-京都心靈的故鄉》的一網絡視頻,挺驚訝的。京都人民對自己家鄉的熱愛、文物古蹟和傳統傳承的完美、創新不簡單複製與歷史共融價值觀、高超保護技術手法都讓人折服。

反觀我朝,長沙千年古城牆,擋不住小小萬達的挖掘機;蘇州幾任書記都不敢動一根手指頭的桃花塢,頂不住文化大發展大繁榮背後的利益訴求;樑林故居在天子腳下、人大代表的王軍等學者幾年的強烈抗議中,全國人民的眼皮底英勇就義;假古董遍地開花…這是什麼樣的國度,什麼樣的管理,什麼樣的文化引倒?居然可以不認祖宗、不要記憶、割裂文化、隨意複製、任憑商業利益踐踏。

很多人在這個時候問城鄉規劃法、城市規劃師到哪去了?顯然很多事情都不是規劃師所能左右。面對開發項目、開發商潮水般的涌入,大多數城市規劃師都只是個繪圖匠,撐死做個進階跟班,又談何參與決策。我朝LD還試圖抹殺文化,愚弄百姓,又談何保護、傳承?  部分政府同志也曾想阻止這場悲劇到來,挽救了殘片的城市記憶,極少數城市中滄桑的“老者”有幸暫時活了下來,像打碎的.玻璃躲在城市的某個角落,結果並不樂觀。

顯然城市歷史、文化傳承不僅依靠那部分政府官員和幾個有良知城市規劃師,更需要公民對歷史、文化、自然的的認同、深愛與尊重,只有公民的自我覺醒,共同追求個人的權力、公共城市記憶,纔可能改變當下的社會氛圍,破眼下之困局。但放眼望去更多的是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百姓,其他的就更不好說了,官沒官樣,商沒商德,哪有那麼容易覺醒。

想起胡適先生的一句話“一個骯髒的國家,如果人人講規則而不是談道德,最終會變成一個有人味兒的正常國家,道德自然會逐漸迴歸;一個乾淨的國家,如果人人都不講規則卻大談道德,談高尚,天天沒事兒就談道德規範,人人大公無私,最終這個國家會墮落成爲一個僞君子遍佈的骯髒國家。”

個人認爲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口號喊多了有害無益,更重要的是建立合理規則,完善制度,纔可能變百姓爲公民,找到破局的真正抓手,找回核心價值觀。這也讓我想起最近掀起的來至《太平洋的風》,風是爽意我們感受到了,但是爲何會舒服,貌似並不像某人筆下描繪的臺灣人民對中華文化的傳承與守護,更多的是合理規則下公民的覺醒,不知您是否認同。

當然規劃建設技術的提高也是不容忽視的,京都就是個很好的例子,各位規劃、建築同仁們,繼續努力吧。

  第二篇:走進歷史文物感受遺產魅力

中國歷史悠久,文化豐富。文物,就是體現古代發展的一面鏡子,可以讓我們直觀、瞭然地看到我國的發展歷程。今天,我們在老師的帶領下,來到學校的體藝館參觀歷史文物展。

“快看那個!”“看這個這個!同學們擁擁擠擠的在歷史文物展前放出驚歎的語言,投出驚羨的目光。”我走上前一看,文物展的文物果然是形態各異,豐富多彩。看!那有戰國時期的越王勾踐劍,青銅古器;那有民國時期的銀幣;有毛主席時代的糧票,紙幣,還有秦朝的兵馬俑,青銅禮器;唐朝的銀錠子;宋朝的書畫……令人目不暇接!

我的目光一瞟,看見了那擺着一套糧票和舊紙幣,此時讓我陷入了深深的回憶……在我爸爸媽媽小時候,家裏沒得吃沒得喝,生活非常苦,更不要說什麼電腦手機了,就連電視他們還得一夥人一起看呢!而就在這短短的三十年裏,中國飛速的前進,令西方國家都刮目相看。看到這些紙幣和糧票,我又看看現在口袋裏的嶄新的人民幣,知道中國進步了!已經是正宗的超級大國了!

我爲我是中國人而自豪驕傲!我會爲中國的偉大復興夢貢獻一份力量的!

據說有一百多處,透過查閱我覺得蘇州園林是我國各地園林的標本,因此,誰如果要鑑賞,蘇州園林就不該錯過。

設計者和工匠們一致要求:務必使遊覽者無論站在哪個點上,眼前總是一幅完美的圖畫。所以他們講究亭臺軒榭的佈局,假山池沼的配合,花草樹木的映襯。近景遠景的層次最重要的一點是他們注意細節和微小的事物,沒有任何不完美的地方,呈現在人眼前的永遠是完美無瑕。

我國還有更多的好風光,如安徽黃山、九華山、江西廬山、陝西華山、雲南石林、山東泰山、河南開封、嵩山少林寺。雖然這些是自然景象,但是不容我們破壞。而是需要我們保護,讓華夏兒女都能看到如此的美景。

所以我們要熱愛祖國也更要熱愛祖國的大好河山!不允許其他國家侵略我們中國,也不允許中國兒女損壞這些美好的景象。

  第三篇:走進歷史文物感受遺產魅力

“成伯伯,外國人大都喜歡去博物館,甚至會在那裏呆一整天。但是,爲什麼我身邊的許多人都不喜歡去博物館呢?”“暑假快到了,陝西曆史博物館裏有哪些活動適合我們這些孩子參加?”“人們對考古有不同的看法,有的認爲文物埋在地下更有利於保護,您看呢?”2012年6月16日,“小記者採訪大館長”活動首站抵達陝西曆史博物館,來自西安市大明宮小學、白楊寨小學等10餘所學校的20多名“小記者”與成建正館長面對面,用他們稚嫩的思維關注着博物館的每一個細節。

成建正館長針對孩子們的接受能力,在回答“小記者”們提問時穿插一些孩子們感興趣的話題和歷史故事,深入淺出地引導孩子們如何看待博物館、關注博物館、走進博物館、愛上博物館,把課本知識和歷史文化知識學習有機地結合起來。

“王伯伯,在您看來,我們這些青少年應該做些什麼事情,可以更好地保護和傳承傳統風俗中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博物院收藏這些拴馬樁有什麼意義?”2012年10月14日上午,“小記者採訪大館長”採訪活動在關中民俗藝術博物院舉行,來自西安交通大學附屬中學、西安市第6中學等十多所學校的小記者們就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方面的衆多疑問,採訪了關中民俗藝術博物院王順利副院長。面對小記者爭相提問,王院長熱情地一一做了解答。對於小記者們的表現,王院長表示,看到這麼多孩子對關中民俗的熱切關注,他欣慰地感慨民俗文化傳承後繼有人。

以“面對面採訪”的形式開展的“小記者採訪大館長”系列活動透過互動性、體驗性和參與性的活動,逐步增強孩子們走進博物館的自覺性,使青少年以自身特有的視角去發現和了解歷史文化,去感受和領悟博物館所蘊含的傳統文化魅力,喚起孩子們從小關注和保護文化遺產的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