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初三關於我家的中秋節作文

  【篇一】

初三關於我家的中秋節作文

適逢中秋之夜,我仰望天空,望見一輪圓月,但不是我們常說的一輪皎潔的圓月,天空中有層層清雲,如煙似霧,彌矇在月光下。月暈恰恰是這圓月與清雲的紅娘,牽於二者之間,淡淡的點上一圈,既不喧賓奪主,又有萬般嬌態。

有人說,新月似芽,半月如瓢,圓月如西子之明眸。這似明眸的圓月要用在中秋之月上,實爲不妥,諺語有“八月十五雲遮月”之說。雲生月隱,神祕、迷離。此中秋圓月雖不及西子之善睞明眸,卻獨具情調。

我願隨月在雲中漫步,聽她講古老的傳說;也願站在靜處悄悄凝望。不過,這一切都化爲柔和的月光灑在我身上。這纔是真實的接觸,是老朋友的祝福。許多人願意在屋中歡飲度過這中秋之夜,而我卻更喜歡在寧謐的夜晚,在高高的陽臺或戶外傾聽月的歌聲,感受“月中清露點朝夜”。

我曾讀過唐人曹鬆的《中秋對月》中“直到天頭無盡處,不曾私照一人家”的詩句,也曾看過李白《峨眉山月歌》中“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發清溪向三峽,思君不見下渝州”的絕對,還有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這些難得的佳作中曹鬆的詩抒發的是不平,《峨眉山月歌》抒發對故友的思念,朱先生的文章抒發哀愁。他們均寫月,寫月的無私公平普照大地,寫月的淡淡月光給人的安慰,縱然其中並非都是中秋圓月。月亮從古至今都是思念、溫柔、恬靜的象徵。尤其是中秋圓月,多少詩人睹物生情,寫下傳世之作;又有多少離別之人的惆悵。而我卻沒有這樣的哀愁,我記起臺灣的地震,它牽動着我也牽動着億萬炎黃赤子的心,一片片溫暖跨海傳情。中秋的月好象也正爲此感人之舉默默流淚。她,繁忙的信差,祖國人民的安慰由她傳達。那麼,原來思念、溫柔、美好、恬靜的象徵中,更應添上一筆關愛和幫助,使無助的.人看到她就想到希望,想到明天的美好。這月光雖不及太陽熾熱的光芒,但卻更能喚起聯想在困難之時,定有人伸出無私的手,給你幫助和溫暖。這聯想不是對世俗的乞求,而是我們這生活在地球上的一類年輕生命的本性人性。大海納百川,這中秋圓月彷彿是平靜的大海吸收這每個人的思索,在她的溫柔恬靜中,思索的波濤也在緩緩地釋放,化成雲霧環繞其周。這是意境,注入新象徵的意境。

願這意境盪滌我陳舊的思想,沖刷掉世間的不平。或許你對這圓月還有些古老的思索,朋友,請開啓你思維的閘門,暢想明天,暢想屬於自己的“心月”吧。

  【篇二】

“八月十五月正圓,中秋月餅香又甜。”一年一度的中秋節又來臨了。

一早,奶奶就興高采烈地起了牀,上街買菜,爲晚飯做準備。

好不容易等到了晚上,夜幕悄悄地織上夜空,織上對面的屋頂。這時,風爺爺與雨伯伯一起來爲這個中秋節增添氣氛,彈起了交響曲,曲聲在空中迴盪,嚇得月亮姐姐躲在雲裏不敢出來了。

今年的中秋節雖然沒有月亮,可我們還是跟以往一樣,聚在一起吃頓團圓飯。奶奶燒了許多可口的佳餚,我看着桌子上的大魚大肉,口水都快流光了,我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迫不及待地拿出了碗和筷子,開動了。

吃飯時,我們一家人有說有笑的,尤其是奶奶,她笑得比以前更加歡快了,我不禁感到奇怪:奶奶今天怎麼這麼會這麼高興呢?我心中打起了一個大大的問號。於是,我便好奇地問:“奶奶,你怎麼今天這麼愛笑呢?”

“我嘛……你先猜猜。” 奶奶故意賣關子。

“嗯,是因爲今天有這麼多人陪你吃飯嗎?”我想了想說。

“只答對了一半。”奶奶神祕地說。

“那,那……奶奶你就告訴我嘛!”我開始撒嬌了。

“好,我來告訴你。“奶奶清清嗓子,“今天是我的生日,而且還有這麼多人陪着我,所以我高興呀!”

“真的嗎?你的生日真特殊!我祝您生日快樂!”

奶奶摸着我的頭笑了,臉上綻放出陽光般的笑容,彷彿一下子年輕了好幾歲。

不過,我也很羞愧,我連奶奶的生日也不記得,真該批評批評了。明年中秋我一定要給奶奶送一份生日禮物。

啊,這個中秋節真是與衆不同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