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有關初三作文300字四篇

在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接觸過作文吧,作文根據體裁的不同可以分爲記敘文、說明文、應用文、議論文。那麼一般作文是怎麼寫的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初三作文300字4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有關初三作文300字四篇

初三作文300字 篇1

在秋高氣爽的秋天裏,除了有重大的國慶節,還有一個傳統的節日——中秋佳節。

今天是中秋節,我和爸爸、媽媽決定晚上一起去賞月。我們吃過晚飯,便一起到樓下去賞月。到了樓下,我們看到許許多多的人都和我們一樣,提着各式各樣的燈籠來賞月。他們有的在賞月,有的在欣賞漂亮的燈籠……——

我們來到公園,一棵棵茂盛的大樹立在彎彎曲曲的小路旁;草地上,一簇簇長滿鮮花的葉叢隨風飄舞。一陣風輕輕拂過,給大家送來了一絲秋意。我擡頭一看,只見圓圓的月亮剛剛升起,“掛”在樹梢。月亮圓得像個大盤子,潔白的月亮暗帶一點黃色,真漂亮!突然,我發現月亮上有一些淡淡的陰影。其中一塊陰影像傳說中的嫦娥,她旁邊好像有一隻小動物,我猜應該是玉兔吧!我再一看,好像出現了一棵高大、粗壯的桂樹,旁邊似乎有一個人高舉斧頭在砍樹,這應該是傳說的吳剛伐桂吧!

中秋是中國民間傳統的節日,人們每當中秋節,有賞月、吃月餅、品嚐瓜果等傳統習俗。據說,有些地方還有“拜月”的活動,希望今後風調雨順、全家身體健康……

時間不早了,我們回到了家。我躺在牀上,透過視窗,望着黃澄澄的月亮,不久就進入了甜蜜的夢鄉……

初三作文300字 篇2

你是那麼可愛,那麼天真。你是那麼偉大,那麼勇敢我爲你鼓掌。

記得小時候,眼睛不好開過刀。那些日子,因爲眼睛不能見光,所以一直用紗布蒙着眼,在黑暗中度過。也許是因爲害怕,原本脾氣很好的我變得十分暴躁,很容易發火。經常打罵你,甚至把你趕出房門。那是你總默默流淚,但從未對我發火。也許是不懂事,總以爲你的付出理所當然,我對你發出了心底壓抑已久的火,造成你的傷痛對此我十分傷心。

長大了,性格十分倔強。在家裏,總是頂撞你,處處針對你。你還是會默默流淚,但從未間斷過對我的噓寒問暖。

每一次挑燈夜戰,你總會在一旁端茶倒水。每次生病,你會在一旁照顧我。你陪伴我走過的歲月,我們還能再走一遍嗎?

去年十月份,你爲你的人生,爲我能生活得更好。你去了遙遠的上海打工。

而現在,每一次挑燈夜戰,總會想起端茶送水的你。每一次生病,總會想起噓寒問暖的你。有時候,看着和你的合影,彷彿覺得你就在我身邊。但我明白,我必須習慣沒有你的日子:女兒當自立。

你是無私的,你總是那麼爲我着想。如果有人問津你是誰?那麼我會自豪的告訴他:“你是我媽媽”。

初三:徐蕾

初三作文300字 篇3

“大魚吃小魚,小魚吃蝦米”這句小調簡單而又深刻地揭示了在大自然舞臺上的主旋律——適者生存。

大自然就好比一個宏大的競技臺,不斷地生物PK醞釀了環環相扣的生物之鏈。人類自以爲是這個競技臺的“常勝將軍”,或是旁觀者的主席身份。實則不然,只要有生命,只要是自然是一份子,就會有不斷地競爭。小到一個細胞,大至整個自然。而人類只是其中渺小的一支隊伍。

恐龍原是自然界一支實力強盛的“鐵騎軍”,但面對天災人禍,缺乏創造力的它們只在短短的'時間裏銷聲匿跡。自然界是殘酷的,不會抱守一堆白骨,而是繼續發展創造;自然界又是健忘的,“恐龍”這個名字會日漸沉淪,被新的物種替代,人類是自然創造的新物種。如今,可能人類在爲自己的成就而感嘆“前無古人,後無來者”。但當更大的滅頂之災降臨時,人類僅有的創造只是一堆破銅爛鐵。因此需要自衛自己的領域,就是不斷地科技創新,“強大”是沒有終點的。

謙遜與創造是人類社會的兩大處事原則,是每個人的座右銘。不斷地上進與突破是人類的最高準則,是“適者生存”的精髓。

初三作文300字 篇4

盼望已久的這一天終於到來,今天我們回奶奶家過年,我太高興。

早上我還在睡夢中就被一陣陣的爆竹聲給驚醒,我連忙穿上衣服也去放爆竹,這二踢腳可真響啊,嚇得我都不敢點。捂着耳朵往屋裏跑。這時奶奶和媽媽他們已經在忙碌中午的大餐。有雞,有魚,有青菜,都是我愛吃的,饞的我真想現在就吃兩口,上手一抓,被媽媽打回來:“饞貓,一會再吃。”我做個鬼臉跑屋去看電視,就等着吃午飯。

不一會,一桌豐盛的午餐做好。我一看,口水都要流出來,我們一家人坐在桌旁。開始吃飯,這一大桌的菜我都不知道先吃哪個。奶奶說:“先吃魚,年年有餘。”我夾一口,真好吃,這魚是爸爸做的,爸爸最會做魚。真是別有一番滋味。我喝着飲料,吃着美味佳餚,看着電視,這種心情,真是太好,過年真好!

到晚上,我們一家人就等着看央視春節聯歡晚會,這也是一年就一次啊。真好看,每一個節目都那麼精彩,等到快吃年夜飯的時候,奶奶和媽媽已經把餃子包好,奶奶把熱氣騰騰的餃子,端上來,真香啊。外面這爆竹聲,此起彼伏的。爸爸一邊放爆竹,我們一邊吃飯真開心。

過年真好,我希望每天都像今天一樣開開心心的。我真喜歡過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