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端午節五年級作文4篇

【第1篇】

端午節五年級作文4篇

“端午臨中夏,時清日復長。鹽梅已佐鼎,曲糵且傳觴。事古人 留跡,年深縷積長。當軒知槿茂,向水覺蘆香。億兆同歸壽,羣公共保昌。忠貞如不替,貽厥後昆芳。”這首詩所描述的正是我國農曆五月初五民間傳統節日――端午節。

過端午節,是中國人兩千多年的風俗習慣。而關於端午節的由來也有很多,其中,紀念屈原的說法最爲廣泛。相傳,屈原是戰國時期楚國的大夫,因不滿祖國被霸,愛國理想不能實現,而抱石投汨羅江自殺,希望世人得以清醒。人們爲了紀念他,便把他投江的日子定爲端午節。

說到端午節,最常見的習俗要數吃糉子了。每年端午節,我們家都會自己包糉子。在端午節的前幾天,爸爸就會把包糉子的糉葉買回來用清水煮好,然後準備包糉子的原料:糯米、豆子、排骨、臘肉等。接下來,就輪到媽媽大顯身手了。首先,選取兩三片葉子,左手捏住葉子的一頭,右手用三個手指捏住葉子的另一頭輕輕地往裏一卷,捲成一個圓錐體的形狀,然後往糉葉裏放準備好的原料,最後用棉線把糉子捆結實,一個有模有樣的糉子寶寶就誕生了。

端午節的習俗還有賽龍舟。我的家鄉剛好在湘江裏四面環水的一個小島上,那裏每年都會賽龍舟。在端午節那一天,我走到湘江邊上,看到江中有一艘像龍一樣威武的船,龍頭精緻小巧,十分漂亮,龍尾上掛了一面正在迎風飄揚的五星紅旗。湘江兩岸有許多煙花鞭炮,發出一陣又一陣巨響,那聲音震耳欲聾。龍舟上,幾十個水手都握着船漿,動作協調,齊心協力向前划着木槳。擂鼓的水手甩開膀子,使出渾身力氣,用力敲着鼓,爲隊員們打氣、加油,指揮着他們向終點衝去。“加油,加油!”場外的拉拉隊也不甘示弱,發出雷鳴般的吶喊聲、助威聲,那聲音驚天動地,氣壯山河!江面上此起彼伏,水手們士氣高昂,鼓足了幹勁,勇往直前。隊員們劃出的水波快速向後退,龍舟像箭一樣在湘江上飛快地向前行駛。“噢,勝利了!”隊員們臉上露出了勝利的喜悅……每年賽龍舟的場面都深深刻入了每一個家鄉人的心扉。

端午節流露出的是地道故鄉情,是一種古老的傳統,是對詩人屈原的愛國精神一種欽佩、讚頌。吃着媽媽親手包的糉子,看着精彩的`龍舟賽,心裏頭別有一番滋味……

【第2篇】

每年的農曆五月初五是中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節。

過端午節是我國兩千多年的習慣,是爲了紀念楚國大夫屈原的節日。

過端午節要插艾葉,喝雄黃酒,吃糉子,看龍舟賽。

今天媽媽帶我去姥姥家過節,剛進門,姥姥就把包糉子的米,糉葉,肉都準備好了,就等我們來開包了。我和媽媽把手洗乾淨就開始包糉子,我是第一次包糉子,先看媽媽包。先把糉葉摺好,再放一小半糉米,把肉放在糉米上,再放一把糉米,然後把糉葉包好,最後用線把糉子纏繞好以防糉米掉出來。看着媽媽熟練的包着糉子而我一個也沒有包好,非常急,可越急我也越手忙腳亂。唉,又沒包好,媽媽說:“別急,慢慢來,跟着我的步驟一步步來”。我慢慢的,一步步跟着媽媽的做,也包好了一個。我好高興,拿着包好的糉子給姥姥看,姥姥還誇獎了我。我包的糉子雖然沒有媽媽包的美觀,但也很不錯。認認真真的做好了一件事,沒有半途而廢。中午吃着自己包的糉子,心情格外的好。

下午,舅舅帶着我們去看龍舟賽。站在江邊,到處都是人,我們來的早,站在一個好位置上。開始比賽了,哨孑聲一響,那些龍舟上的水手拼命的伐着收槳,前面的鼓手用盡全力的敲着鼓,後面的舵手掌控着龍舟的方向,總條龍舟上的人都要非常默契。龍舟越來越快,江邊上的加油聲也越來越響。江邊上的人把掌聲送給所以參加龍舟比賽的人。

端午節吃了美味的糉子,看了精彩的龍舟賽,真的值得回味。而且划龍舟還可以增強劃手之間的友誼。

端午節,我們中國的一個美好的節日,一個美好的傳統節日,我們在這天包糉子、品糉子、划龍舟。端午節,是古人所創造的,所以,端午節這個節日也表現了古人的智慧。

【第3篇】

端午節一定少不了糉子,今天姐姐就告訴我包糉子呢,你瞧。

先要有包糉子的準備,原來姐姐已經準備好浸泡三個小時的糯米,同時也從樹上。在好了糉葉這樣準備就讓我已經大吃一驚了。我把糯米放在葉子裏可米全撒在了課桌上,我生氣了,姐姐對我說,你要把葉子做成一個三角形的樣子,然後再把糯米放進去呀。

於是我按照姐姐說的步驟做了一遍,在米上按了按。一旁邊那個盤子裏放的是什麼,咿,應該是紅豆。我在糯米到處挖了一個小洞,紅豆塞入糯米中,可怎麼封好呢,我看了姐姐一眼就明白了一切。

我把翹起來的一片葉子按下來,並用棕葉用力的紮緊,成功啦!我按照前面的方法包了好多個現在就要下鍋了,先是把水燒開,然後把糉子放下去,過了一會兒,糉子煮好了,大家六人坐在桌子旁吃起糉子了。我小心翼翼的將葉子掀開是起了自己親手做的香噴噴的糉子。白白胖胖的糯米四處包的先知可口的紅豆放入口中不油不膩,又有嚼勁,感覺太好了。

端午節就這麼過去了,嘴裏吃的自己親手包的糉子,心裏想着我國唐代詩人杜甫寫的:工衣亦有名,端午被思榮,細葛含風軟,香羅疊雪輕。自天題外溼,當屬著來清。意內稱長短,終身荷聖情。

這真是一個有意義的端午節。

【第4篇】

中國有許多傳統節日,如:春節、端午節……但我最喜歡的還是傳統節日中的——端午節。

端午節那天,我們一家三口在家裏準備包糉子。那是我第一次包糉子,又好奇又興奮。看到媽媽拿出早就準備好的原料:有糉葉、糯米、紅棗等。這糉葉又大又長,綠綠的。而這糯米又香又甜,白白的。這紅棗又大又圓,紅紅的。光看着這些東西就已經饞得我垂涎三尺。一切準備就緒後,爸爸開始包了,只見他流利地把糉葉捲成漏斗狀,然後把糯米和紅棗塞到糉葉裏,再把上面的葉子折下來,就成了個三角形狀的物體,最後用繩子纏好,一個糉子就做好了。

我看了就說:“這麼簡單,讓我來包。”媽媽說讓她在一旁給我指導,我連忙搖搖頭說:“不用,不用,我已經會包了,你們就看我的吧!”我先學爸爸一樣把糉葉捲成漏斗狀,可這個卻難倒了我,怎麼樣也弄不好,等我把糯米和紅棗塞到糉葉裏,哪知這個糉葉不聽使喚,一下就蹦開了,糯米和紅棗頓時就灑了一地,我非常失望,生氣地說:“我不包了。”爸爸語重心長地對我說:“剛纔是誰在那說簡單的嘛,怎麼這麼快就打退堂鼓了,遇到困難,就想要逃避。做一件事情,要認真地去做,剛開始做不好,這是正常的,只要你堅持下去,就一定有好結果。”聽到爸爸的話,我非常羞愧,臉像紅蘋果一樣紅。

我重新走到餐桌邊,坐下來後全神貫注地包起來,在媽媽的幫助下,我包的第一個糉子出爐了,看着它,心裏充滿了成就感。是呀!認認真真包的糉子就是漂亮!爸爸媽媽笑了,我也笑了。

去年的端午節,真讓人難忘呀!我不但學會了包糉子,還明白了不少道理。今年的端午節仍然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