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重陽節登高記事作文

登高而招,臂非加長也,而見者遠。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重陽節登高記事作文,歡迎大家參考!
 

重陽節登高記事作文

【重陽節登高記事作文1】

“孔子登東山而小魯,登泰山而小天下,故觀於海者難爲水,遊於聖人之門者難爲言”--《孟子·盡心上》

提筆作此小文,又值送舊迎新時刻。重溫孔子登高望遠,難免心生感嘆。

孔子當年登臨泰山絕頂,極目望遠,自當豪情滿懷。“登東山而小魯,登泰山而小天下,故觀於海者難爲水,遊於聖人之門者難爲言”,大概這是他登山後發出的感嘆,被弟子們流傳下來。

這段話表現了孔子遠大的抱負。孔子登上東山,就覺得魯國變小了;登上泰山,就覺得整個天下都變小了。所以,觀看過大海的人,便難以被其它水所吸引了;在聖人門下學習過的人,便難以被其它言論所吸引了。登山如此,觀水也如此。胸襟的拓展,境界的昇華,在這裏表現得十分形象,激勵人立志向學和提高思想境界,深富哲理。

登高是一種行爲,也是一種態度和追求。登高望遠,凌生活之頂,鳥瞰世間的苦與樂,才能感受到人類一直追求的幸福。古今中外,只有立於山巔的勇士,才能面對困難不畏縮,面對快樂不極欲。愛迪生正是憑着對科學的幻想,在實驗室忍受了失去耳朵的痛苦,卻享受到發明成功這非同於世俗的幸福。

登高是一種動力,給人奮鬥的力量和蔑視困難的信心。當李白有報效國家的機會時,他“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身處逆境前途迷茫時,他也不失落彷徨,自信“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他的登高望遠,是順利之時更認真,更努力,坎坷之時不拋棄、不放棄。

登高不一定能夠望遠,但望遠必須登高。不僅要有決心和毅力,還需要技巧和方法。牛頓說:“如果說我能看得更遠,那是因爲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這句話更多是讚揚前人的努力,但登高而望的牛頓,目光比別人看得更遠。位置會影響目光,目光也會決定你的位置。一個生命的意義,需要一個好的位置去實現;一個社會的進步,需要更多的人把目光放得更遠。

登高是人生的濃縮,也是人生的延長。登高是艱難的,登高者可能隨時都有放棄的念頭,正是因爲一步步的攀登,才能登臨絕頂俯瞰無限風光。生活何嘗不是如此?很多事情就是因爲放棄纔沒有成功。在生活中總結出一些道理往往需要10年、20年,但在登高過程中,一個星期就可以讓你懂得很多。正因爲可以在很短時間內總結經驗,很多想做的事也就都可以體驗實施了。

登高未必就征服了高山,但登高會使人收穫良多,引發你從哲學角度面對生活。人生道路猶如登高,是一道拋物線,過了頂點就開始下降。巴頓將軍說,看一個人不僅要看他處於最高峯的時候是什麼樣子,更要看他從最高的位置上退下來之後,是什麼樣子。人的生命,好比滄海中之一粟。然而漫漫長路,總有險灘,總有荊棘,只有登高望遠,才能處在喜悲之外,才能淡看江湖風雨;只有登高望遠,才能攀登道德、學識、事業的高峯。登山不一定每個人都能爬到山頂,但爬了就好。登高沒有訣竅,只是堅持、再堅持,在艱難、執着的攀援中留下堅強,奮鬥的足跡。一旦回首曾經的征途,縈迴在心的將永遠是心香綿長。

【重陽節登高記事作文2】

昨天到今天,他在漂泊。今天到明天,他註定還要漂泊。一顆孤單的心靈漂泊到了每一處大唐角落,處處留下他艱難的腳印。一路走來,他步履蹣跚;一路走來,他踉踉蹌蹌;一路走來,他孤苦、伶仃、落寞。他活得太憂太愁,可我依然從心底對他產生敬佩之情《登高》讓我心裏涌起萬丈波瀾……

一路走來,他雖無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的感慨,沒有李白的瀟灑,可他何嘗不活得充實。“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他受盡苦難,飽嘗人間辛酸。半聾、偏癱、肺病,這些全讓他一人肩負,他太不幸。可他並未放棄,無論何時,心繫祖國、心繫百姓。“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在自然中,每個人都很渺小,杜甫亦然。在空中徘徊,尋家的鳥兒正如杜甫,可杜甫卻連家在哪兒也不知道,談何“尋家”。“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落葉盤旋在空中,要歸落了。可對杜甫他該歸到哪兒?對他,無法讓人高呼:落葉歸根嘍“在哪個悲涼的秋天,杜甫的生命也達到了秋天,讓人心中撩起一股無名的感覺――是同情,是悲,我也分辨不清。我只明白,杜甫真的很苦,如果說李白爲中國文學有很大的影響,那杜甫何嘗不是,沒有杜甫,誰高呼:“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誰控訴:“新鬼煩冤舊鬼哭,天陰雨溼聲啾啾……

一路走來,歷盡艱難,可他不悔。我一路走去,也會永不言敗。不論悲苦,定會走出一條屬於自己的道路。在孤單中保持一份快樂,在困難中擁有一種堅強,也許我不會走的像他一樣難、苦、悲。

【重陽節登高記事作文3】

落葉蕭蕭,流水潺潺,一席不食人間煙火清靜之地,燕雀橫飛,蜂圍蝶陣,一處遠離紛擾之所。

山頭,腐化的岩石上,白衣少年,衣袂翩翩,如血的夕陽就綴在那一扭緊鎖的眉宇上,雙眸忽明忽暗地消失在遠處的青山上,很久,很久……思緒隨風起,被樹枝劃成一條條,一段段……

小時候想着長大,憧憬着未來湛藍的天空和清碧的海水,憧憬着意氣風發的年代喊出“指點江山,激昂文字,糞土當年萬戶侯”時堆滿眼角的笑容……然而,在一個月散星稀的夜晚獨坐庭院,聽着樹葉瑟瑟的聲響,卻吟出了“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這般孤寂的詩句

我知道,就在那一刻,一切都已改變,青春的私語爬上心臺,像一個迷足的孩子,摔得渾身是傷。是誰在午夜時分喚起你峨眉輕蹙,嘆息陣陣,是誰在深夜默唸着誰的名字,直到殘月西沉……因緣?宿命?錯落的過往?我不知道,心已在逝去的時光裏一點點剝落,無瑕去追思那種難捨的依戀到底有多少真實性,只是在萬籟俱寂的時刻用文字縫補着過去的點點滴滴,藉着燈光的影子營造出淡淡的孤獨氛圍,逡巡,浸泡,沉醉其中。

不思量,卻又日益難忘懷,難忘懷,卻又故作不思量。矛盾,迷茫充斥着孤寂得落寞的心海,將靈魂拋在絕壁上,跌跌撞撞地行走。幾許愁,幾多憂,折摺疊疊,堆堆砌砌,盈得滿目皆瘡痍。生命的色澤慢慢潮溼,褪色,落得一紙朦朧的黃。

恨自己爲何喜歡勾勒出旖旎的明天,卻又不曾去追求那跳動的畫面,究竟缺少什麼?勇氣?信念?還是一雙緊握的手?我不知道,回憶支撐着生命的繼續,蜿蜒連亙出溝壑道道,悠遊其中,痛苦並煎熬着,望盡紅塵天涯路,黯然消魂,拾得憂傷縷縷。沒有緣由,是與生俱來的,暗藏在體內,到某個階段便會傾城而出。

夕陽已隱褪層去後,燒得天邊妖紅欲滴。登高,只願心隨風去,空空地感沉山野中如詩如畫的風光,卻沒想到舉趾投足已抖落滿地惆悵,像遣留在地的花瓣,被風輕輕托起,翩飛,遠去……

爲何這般不解風情,總撩得我心意煩亂,難道沒有地方能夠淨化,淡然如此凌亂的思緒……

罷了!罷了!孤獨也好,寂寞也罷,都是一個人的事,又何必去打擾別人。思落此處,理理髮梢,轉身,向山下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