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學子求學 > 小學教育

常州殘疾智障兒童如何入學

學校教育是由專職人員和專門機構承擔的有目的、有系統、有組織的,有計劃的以影響受教育學校教育者的身心發展爲直接目標並最終使受教育者的身心發展達到預定目的的社會活動。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常州殘疾智障兒童如何入學的相關介紹,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智障兒童入學:

1、對經常州市級及以上醫療機構確定有特殊教育需要的中輕度智障兒童,一般直接進入學區內普通小學隨班就讀。

2、對隨班就讀難以適應,且未喪失生活自理和學習能力的重度智障兒童,進入“金壇區啓智學校”就讀。

其它入學

(1)盲童入學:可與蘇州盲校或南京盲校聯繫。

(2)聾童入學:常州區中吳實驗學校負責接收全區適齡聾啞兒童就學。

(3)肢體傷殘兒童入學:凡具備學習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的適齡傷殘兒童,由施教區學校招收入學,隨班就讀。

(4)對有其他嚴重疾病,必須由家長監護和進行治療的,不能適合到學校就讀的,由施教區小學會同當地居委會、村委會商定送教上門學習方案。

拓展資料

智力殘疾兒童:

智力殘疾兒童的感覺的絕對閾限高於正常兒童,絕對感受性則低於正常兒童。感覺的產生依賴於刺激,沒有刺激就不會有感覺。感覺的絕對閾限指剛剛能引起感覺的.刺激量,而人能夠覺察出最小的刺激量的感受能力叫絕對感受性。由於大腦功能的缺陷,同一強度的刺激可能引起正常兒童的感覺,卻不一定能夠引起智力殘疾兒童的感覺。前蘇聯一位心理學家用速示器做過一個圖片辨認實驗,當圖片以22微秒的速度呈現時,正常成人能辨認出全部圖片的72%,正常兒童能辨認出59%,而智力殘疾兒童卻一個也辨認不出來。當圖片呈現時間延長爲42微秒時,正常成人能辨認出100%,正常兒童能辨認出95%,智力殘疾兒童只能辨認出55%。這個實驗說明了智力殘疾兒童的感知的遲鈍和緩慢。與此相聯繫的,是智力殘疾兒童的感知範圍狹窄,感知的資訊量少。這表現在同一時間內他們能清楚地感知事物的數量比正常兒童要少得多。此外,智力殘疾兒童的知覺恆常性比正常兒童差。把同一事物放在不同的環境之中,他們往往認不出來。例如,在黑板上認得的字,在課本上可能就認不出來了。智力殘疾兒童感知覺的這些特點,對學習速度的影響是十分嚴重的。

記憶特點如下:

智力殘疾學生的記憶有兩個特點,第一,識記速度的緩慢、保持不牢固、再現困難或不準確。這方面教學上的例子很多,例如,教他們學一個新知識時,往往需要多次的重複,才能教會。但是遺忘非常快,上半課教的內容,下半課必須複習;有的學生學了一個學期的內容,一個假期下來可以基本上忘光。第二,由於記憶的組織能力差,智力殘疾兒童不會採用分類等形式,在理解的基礎上進行記憶。例如,有人做過一個試驗,給智力殘疾兒童和正常兒童分別呈現狗、桌子、樓房、狼、小屋、椅子、草房、貓的圖片,讓他們看幾遍後記住並回憶。正常兒童回憶時會打破原有的順序,將所呈現的圖片進行分類記憶,把上述圖片分成:狗—狼—貓;桌子—椅子;樓房—小屋—草房三組來記憶。而智力殘疾學生幾乎不會歸類整理,只能進行簡單重複,記憶效果遠遠不如正常兒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