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學子求學 > 初中教育

2021天津南開區春季學期初中階段轉學須知

初一比小學多了幾個必考科目,除了語數英三科主科外,道德與法治、地理、歷史、生物(生物就是小學的科學的一部分)、體育、全都要考(有的學校課程不同)。以下小編爲大家整理了2021天津南開區春季學期初中階段轉學須知的相關內容,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2021天津南開區春季學期初中階段轉學須知

一、轉學對象:

具有全國電子學籍的七年級、八年級在校學生。

1.外地學籍:A學生本人具有南開區戶籍(含藍印戶籍)

B外地戶籍持有南開區居住證(有效期內)的隨遷子女

2.本市(除南開區外)學籍:學生本人具有南開區戶籍(含藍印戶籍)。

二、轉學時間:

2月15日——2月26日(工作日時間)

三、安置原則:

根據戶籍住址安排進入學區片內有學位的公辦學校。

辦理流程:

外地學籍:網上提交審覈→區縣審覈→下載打印報到單→報到、學校測試、進班

本市學籍:網上提交審覈→區縣審覈→下載打印報到單→學校測試→接收、進班

1.網上提交:2月1日早8:00之後

用“學生姓名和身份證號”透過“2021年南開區春季學期初高中轉學審覈

系統”註冊、登入填寫資訊並上傳所需資料。

登入網址:(建議用“360瀏覽器極速模式”)

提示:①請選準學段且資訊及附件提交後不可更改,請仔細檢查無誤後再點“提交”。

②上傳附件:所需資料需原件拍照上傳,且單張大小不超過2M。

A外地學籍南開區戶籍(含藍印戶籍):

南開區戶籍的首頁、戶主頁和學生本人頁。

B外地學籍外地戶籍:

①南開區有效期內的居住證正反面

②南開區的房屋租賃證明(房管局出具)或房本的基本資訊頁。(若承租人或房主爲另一方則還需上傳關係證明)。

③勞動合同:只上傳基本資訊頁和蓋章頁(基本資訊頁須包括姓名、合同單位、合同期限等;蓋章頁須有單位公章、單位負責人簽字及本人簽字)。

④天津市社保繳費證明。

⑤外地戶籍首頁、戶主頁、監護人頁及學生本人頁(不在同一戶籍上另需上傳證明監護關係的證明材料。如出生證等)

C天津市(除南開區外)學籍南開區戶籍:

①南開區戶籍的原件、複印件(戶口本首頁、戶主頁和學生本人頁)

②原學籍學校出具的“已完成綜評各項工作”的證明。

提示:a.居住證、勞動合同及社保繳費證明需爲同一監護人。

b.五四學制的學生另需上傳原學籍學校出具的“五四學制證明”。

c.藍印戶籍還需上傳“房本的.基本資訊頁和城建稅發票”。(房主爲另一方則還需上傳關係證明)

學生一經透過“2021年南開區春季學期初高中轉學審覈系統”提交轉學申請,即表示同意統籌安置。學生和家長所提供資料務必真實、準確,若出現材料不全或不準或虛假問題,將取消學生轉學資格,由此帶來的一切後果由家長和學生自行承擔。

2.區縣審覈:2月5日之後

根據學生提交的資訊,透過全國學籍系統查詢學生的學籍狀態是否爲“初中在校”狀態,並對上傳資料進行審覈。

審覈結果兩種:

①下載並打印“轉學報到單”

②退回修改,顯示需修改的內容——需重新進入填寫介面修改相關資訊並再次提交。

3.下載打印報到單:學生提交資訊後從2月8日起隨時登入系統關注審覈結果。

4.到安置學校報到、測試、進班:

由一名監護人陪同學生攜帶好相關材料(材料缺一不可)、天津健康碼綠碼及當時防疫要求所需資料按規定時間到安置學校報到。報到時要服從學校的管理。學生報到後的測試及其他相關事宜請聽從學校安排。

外地學籍學生:學校進行相應年級的測試後安排進入相應年級。

本市學籍學生:透過測試的安排進班,若未透過測試則學校不予接收,轉學終止,學生需回原學籍學校繼續完成學業。

需攜帶手續:①系統上傳附件的原件、複印件

②轉學報到單

③天津健康碼綠碼及當時防疫要求所需資料

五、相關提示:

1.天津2021年春季開學時間預計爲2月22日,建議在開學前完成轉學的相關工作。

2.安置學校後無故逾期報到或就讀者,視爲放棄學位,初中階段不再留有學位,請家長謹慎考慮。

3.目前因疫情特殊時期,從外省返津的學生和監護人,務必符合最新的原居住地和天津地區的防疫相關要求,請隨時關注防疫要求的調整。

4.無天津健康碼綠碼或者不能提供當時防疫要求所需資料的監護人或學生嚴禁進入校園內,務必在報到前與學校聯繫溝通聽從學校的安排,報到時間原則上不得晚於轉學結束時間。

5.因教材爲預定數,轉回學生的教材和教輔材料學校會盡最大努力配齊,個別確需學生自備的還請理解和配合。

6.因天津從2019年新入學初中一年級開始實施高中階段學校考試招生制度改革,故轉回的外地學籍學生還需和接收學校配合在規定時間內共同完成學生本人綜合素質評價的補錄工作。(所需具體內容請到學校報到後諮詢學校)

7.如因防疫工作需要,涉及轉學工作的調整會從南開區教育局官網公示公告欄發佈,請各位家長隨時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