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學習資料 > 學習計劃

關於行公益活動的計劃安排

篇一:公益活動計劃書

關於行公益活動的計劃安排

一、 活動主題:《家;愛;人》

二、 活動背景和目的:

我們身邊的關愛真的很多,但在我們忙碌的學習和生活中,我們往往選擇了忽略。這次活動讓我們回首以前,把感動的點點滴滴再現、再回味、才發現我們的生活也是一個愛的小世界,人羣中的舉首投足之間散發着愛的氣息。希望透過活動,讓人們充分認識到家的溫暖,讓理解更自由,讓愛再延續。讓大學師生充分理解愛

讓大家更懂得互相關愛,記住生活中的點滴片刻,讓大家更好的和家人溝通,讓我們在愛是滋潤下成長宣傳頤高,提高頤高的知名度!!!

三、 活動形式:在吳江市各廣場巡迴展示以家和愛爲主題的書畫,並邀請老師爲這次書畫展出作品。以簽名、展示

作品、發傳單等形式大力宣傳。

四、 主題下的活動:

(1)什麼是家的感覺

背景:

爲了我們的民族真是一個感情的民族,何爲家?且看“家”這個字,房子下面有豕,即豬,一派其樂融融的景象。一家人和和氣氣的住在一棟房子裏,還養着滿圈的肥豬,好一派溫馨的“農家樂”。中國人該是最安土重遷的吧,因爲有家,能遮蔽一切苦風愁雨,幹嗎還得四處奔波呢?

在我看來,“家”是一種與生俱來的情結,在平常時無從察覺,到陌生處全涌上心頭。家,故鄉,是一個人一輩子無法消去的烙印。長大了,總要離家這時的家的感覺再不是媽媽不勝其煩的嘮叨,而昇華成一種記憶,一種氣味,在他鄉不如意時蒙上眼簾的一層霧。

“家”不僅僅是一幢房子,而變成了港灣。無助的時候心裏牽念的不再是關乎前途、關乎生計的大問題,而是急急的想鑽到家裏的牀上大哭一場。

可是說了這麼多又何如呢?誰有能說清道明這家的感覺呢?如人飲水,冷暖自知。家在心裏上的作用就如同起風時添的一件衣服,恰到好處,但有多暖也只有你知道。

我所體會的家的感覺無非是有暖有溫馨有父母有親人有快樂有包容有安定,如此而已。有家如此,夫復何求?

家,你現在是否出門在外,你現在是否想家?

家,我們永遠談不盡的話題。

(2)家家有本難唸的經

背景:

歌詞中唱道:“人人想過好光陰,家家有本難唸的經,有幾對好夫妻呀,有幾個好家庭,人人想過好光陰,家家有本難唸的經,有的是沒金錢呀,有的是沒感情,無錢有感情,窮呀窮開心,有錢沒感情,富喲富傷心你若想過好光陰,做人不能不正經,別靠有金錢啊,就傷了好感情。”

家中如果有壞孩子,那也是一件頭痛的事。

家家有本難唸的經,家裏需要我們去調和。

(3)愛需理解

背景:

理解是什麼?

理解是風,吹散戰爭前那一曾硝煙瀰漫的紗幕;理解是雨,點滴在手矇蔽的心靈上,滌去塵埃。

理解是風也芭,雨亦罷,亦或許是……然而它是亙古不變的,是必不可少的,是修身養心的……

現實生活中,我們時常抱怨,抱怨命運的不公,抱怨人生的無奈,抱怨生活的艱辛,但事實並非如此。只是我們缺少了理解。理解是溝通心靈的橋樑,人與生活需要理解,人與人之間更需要理解。

媽媽的辛苦操勞你理解了嗎?曾經,你是否因爲母親的一句嚴厲批評而摔門而出?然而你又是否注意母親雙鬢那日漸增多的白髮,額頭上日益突顯的皺紋?“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又有哪個母親是不疼愛自己的子女的呢!見微知著,母親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滲透着絲絲愛意,然而我們總是看不見,看不見那顆關愛的心,看不見那辛酸的淚,看不見……母親理解你,那你是否又理解她呢?

朋友之間亦需要理解。我們往往擁有很大的朋友圈,但患難與共的又有幾個呢?“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若是真心,若是理解,又何須在乎時間的長短呢?理解是維持友誼的基礎,只有互相理解,才能共同前進,讓友誼天長地久。當你的朋友因爲一句無心的話而傷了你,你會翻臉不認人嗎?當你與朋友因爲一個誤會而不合時,你會理解她嗎?或許是,或許不是吧……

看庭前花開花落,望天上雲捲雲舒,開起理解之花,多一份關愛;展開理解之雲,多一份溫暖。

(4)愛的表達:

背景:

太陽雖然我們不常對其感恩,但它確實就在我們的頭頂上福廕着我們。父母,我們雖然無需經常對其道謝,但,愛也是要有所表達的。愛就要表達愛的心意,除擁抱外還可以這樣表達,透過關心和信任去表達,透過鼓勵和期望去表現期盼的愛意。一個電話,一個短信,一個微笑都能表達心中的愛意。溫柔的眼神更是愛心的延伸,眼睛裏露出的愛意更能激盪心情。

父母對孩子愛的表達有很多種不同的方式。富人有富人的表達方式,窮人有窮人的表達方式,但不管是哪一種方式,都代表了父母親對孩子那份無私厚重深沉的愛。

(5)相親相愛一家人

背景:

爸爸和媽媽給我的,不僅僅是父愛和母愛,還有更多難以用言語表達的東西。我一直感到滿足。

我說,爸爸是太陽,媽媽是月亮,我是星星,缺了誰都不行。是的,如果有一人離開,這個家就不是一個完整的家。有句話說得好:有福同享,有難同當。我和爸爸、媽媽都不希望家裏的任何一人獨自承擔事情,無論什麼事,我們總是一起承擔、一起經歷。

在我的眼裏,無論別人的家庭多麼富有、多麼美好,我的家,永遠是最溫馨、最寧靜的港灣。

在我們共同度過的美好時光裏,爸爸是船,媽媽是帆,載着小小的我,駛向金色的彼岸。

如今我漸漸長大了,我們一家一直堅持着“有福應該同享,有難必然同當”這個信念。

因爲我們是一家人,相親相愛的一家人。

備註:在各個主題下的活動進行時都會穿插入師生的互動

五、 活動對象:在校師生以及社會各界人士、

六、 活動時間:9月到9月中旬。

七、 活動內容:

展出宣傳條及宣傳畫板;

發頤高的傳單;

簽字留祝福;

透過問答贈送禮品;

背景音樂

《天空之城》、張凌峯唱《蝸牛》、《琵琶語》、《卡農》。

八、 活動宣傳:

主要透過圖文讓活動主題充分展現。

九、 費用預算:

1.宣傳:海報,宣傳畫。

2.場景佈置:

4.禮儀:服裝及相關服飾。

5.宣傳製作費用。

6.其它。

7.音響設備。

共計:

十、 人員安排:主要由學生會成員以及聯繫書畫社共同參與活動。

篇二:關於開展社會公益活動計劃

鎮屬各單位、各村:

爲促進社會公益事業,維護社會穩定,切實保障困難羣體利益,關心和幫助弱勢羣體,加大扶貧救助工作力度,實現共同富裕,全面建設小康的目標,結合我鎮實際,特制定如下計劃:

一、各村逐戶進行調查、摸清生活貧困羣衆的實際情況,積極地與民政部門協調、聯繫,爭取資金和物資幫扶,切實解決他們的衣食住行問題,積極維護弱勢羣體,促進精神文明建設,維護社會穩定,構建和諧社會打基礎。

二、以新型合作醫療制度爲依託,有效地解決貧困人員就醫難的問題。

三、進一步完善“五保”供養制度,切實保證他們的基本生活費用,力爭年底前將應保未保人員全部納入“五保”供養範圍。

四、加大扶貧開發整村推進力度,抓好貧困戶農牧民實用技術和勞務輸出培訓工作。

五、在條件成熟的村及時成立“老年協會”、“婦女協會”等,積極開展社會公益活動,促進我鎮公益事業。

六、積極深入貧困人員中,及時掌握瞭解他們的生產、生活狀況,經常性地開展扶貧救助、獻愛心活動,充分體現黨和政府對他們的關愛。根據“兩免一補”政策,爲義務教育階段的貧困生免費提供教科書,減免學雜費,減輕家庭負擔。

篇三:公益活動策劃方案

 方案一:兒童健康夢想公益活動

一、活動概要

1、故事匯入:

故事一 有一個小女孩,剛出生就被遺棄在草叢中,被一個窮困潦倒的單身漢收養了,取名叫佘豔。

因爲家裏窮,佘豔從小便體弱多病,但是卻非常乖巧懂事, 5歲起,小佘豔就洗衣、煮飯、割草。上學以後,她更是學習努力、成績優秀,她知道,她跟別家的孩子不一樣,她需要和爸爸一起支撐起這個家。

8歲那年,她被查出患上了“急性白血病”,止不住的流血讓人看了就揪心……家裏根本無力支付醫藥費,看着爸爸那雙憂鬱的眼睛和日漸消瘦的臉,小佘豔下定決心放棄治療,8歲的她代替不識字的爸爸,在自己的病歷本上一筆一畫地寫着:“自願放棄對佘豔的治療。”她還安慰爸爸說,“我們去拍張照片,以後我不在了,如果爸爸想我了,就看看照片上的我吧。”

這件事被一位記者知道了,報道後的短短10天內,各方捐助的善款就超過了56萬。在隨後的治療中,小佘豔忍受着常人難以

忍受的化療痛苦,不哭不鬧。就在人們都期待着小佘豔重生的時

候,因化療的副作用,小佘豔的病情急轉直下……她知道自己就要堅持不住了,便用鉛筆寫下了遺書:感謝所有幫助她的善良的人們,爸爸

要將自己剩下的54萬元的`醫療費轉捐給其他7個身患白血病、遊走在生命線邊緣的小夥伴…………

當我們再去看她時,她的墓碑有一張笑吟吟的照片,碑文上刻着,“我來過,我很乖。”

故事二

申春玲是個山區的孩子,11歲時跟着母親和弟弟,住進了繼父申樹平的家裏。春玲還有四個哥哥,因爲要供孩子們讀書,家裏負擔很重,好在老實本分的申樹平有一手好木匠活,加上家裏人勤儉節約,生活還算過得去。

好景不長,一年後,繼父在一次施工事故中摔成重傷,終生癱瘓在牀,面對如此劫難,任小春玲如何哭求,母親最終還是帶着弟弟離開了。村裏人勸春玲也回自己的姥姥家去,別在這裏受苦,小春玲卻說:“我不能走,娘走了,我不能再丟下這個家。”小春玲把哥哥們叫到繼父牀前,一字一句地保證道: “爹,娘走了,是娘

沒良心;我不會走,我要留下來陪你們共渡難關, 從今天起,我就是你的親生女兒。”  12歲的春玲從此包攬了家裏所有的農活和家務,爲了省錢供哥哥們讀書,她放棄了自己的學業,成爲了家裏的“頂樑柱”。一方面要掙錢給父親治病,一方面又要供哥哥們讀書,實在籌不到錢的春玲,最終隱瞞了自己的真實年齡,賣*爲哥哥們籌集學費……在春玲的努力下,三個哥哥都考上了重點大學。 春玲16歲那年,四哥也準備考軍校,爲了給四哥籌錢買學習資料,瘦弱的春玲再次去醫院賣了血,在去郵局寄錢的路上,由於長期的營養不良,身體虛弱的她再也支撐不住,暈倒在馬路上,被一輛滿載鋼筋的大卡車軋了過去…………

16歲的春玲離開了,就像女作家劉紅爲她寫的祭文一樣:

“你走了,走得那麼輕,那麼輕,輕得像天邊那朵雲……

你留下的情,又是那麼重,那麼重,重得像巍峨的泰山。”

中國目前約有800萬貧困兒童,每年新增的先天性疾病兒童的數量約爲20萬,其中包括先天性心臟病、先天性功能缺失、惡性腫瘤、白血病等。因爲經濟困難和醫療技術力量不足等原因,每年

僅有約10%的新增患病兒童得到及時、正規、合理的救治。單就先天性心臟病而言,我國現有400多萬先天性心臟病患兒,約200萬正在等待手術治療,其中2/3的孩子因貧困而延誤了最佳治療時機,隨時面臨着死亡的威脅……

我們,應該爲他們做點什麼了。

2、公益主題

彙集社會關愛,幫助需要幫助的兒童實現健康夢想

3、宣傳語

擬一:給予比得到更快樂

擬二:用愛織就未來的翅膀

4、公益願景

憑藉新報這塊媒體主陣地,建成以青島爲愛心發源地,依託于山東半島,最終輻射至整個中國的關愛兒童健康的公益品牌,樹立博愛、公正、專業、透明的公益形象。

標籤:計劃 公益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