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學習資料 > 學習計劃

廣東啓動特殊教育提升計劃 殘疾生享15年免費教育

廣東7月16日啓動《廣東省特殊教育提升計劃(2014—2016年)》,在當日舉行的廣東省特殊教育工作會議上,廣東省政府與省內各地市簽訂“廣東省落實特殊教育提升計劃責任書”,推動實施殘疾學生15年免費教育。

廣東啓動特殊教育提升計劃 殘疾生享15年免費教育

此前,廣東省政府辦公廳印發了相關通知,明確廣東將推動實施殘疾學生15年免費教育,在全省範圍內實施免費義務教育的基礎上,從2015年春季學期起,在全省範圍內實施高中階段殘疾學生免費教育,免收學雜費、課本費,有條件的地區可實施從學前教育到高中階段殘疾學生免費教育。

該計劃提出,到2016年,廣東將基本普及殘疾兒童少年義務教育,視力、聽力、智力殘疾兒童少年義務教育入學率達到90%以上。重度肢體殘疾、孤獨症、腦癱殘疾人受教育機會明顯增加。全省殘疾兒童學前教育毛入園率達80%以上。30萬人口以上的縣(市、區)應建有1所以上符合國家標準的綜合性特殊教育學校;30萬人口以下的縣(市、區)要根據實際建設特殊教育學校或在普通中小學設定特教班。

廣東省副省長陳雲賢表示,特殊教育是一項神聖事業,廣東將多措並舉,發展非義務教育階段的特殊教育;將推進標準化特殊教育學校、非義務教育階段特殊教育學校(機構)、殘疾學生隨班就讀服務體系等特殊教育基礎能力建設,並保障特殊教育學校的建設和正常運轉,提高殘疾學生資助水平。(許青青)

截止到7月16日,北京市小學就近入學比例爲93.7%,民辦學校、寄宿制學校等其他入學比例爲6.3%;初中就近入學比例爲76.82%,特長生入學比例爲6.75%,民辦學校、寄宿制學校等其他入學比例16.43%。

聯手發展 增加優質資源供給總量

今年,北京市將綜合改革作爲發力點,大力加強市級統籌引導,一手抓擴大優質資源——做大“蛋糕”,一手抓資源均衡配置——分好“蛋糕”,着力破解擇校難題,推進均衡發展。

在今年的“北京新教育地圖”上,以橫向方式,擴大優質教育資源是一大主要舉措,這包括:學區聯盟、大校年級組制、教育集團、教育集羣制;20所高校及多家社會力量機構對口支援140所普通小學體美特色發展;11個市區級教科研部門的數百名“副教授級”以上的優秀教科研人員以一線教師的身份走進17所普通初中校;23所高校牽手39所中小學,從英語、語文等學科建設方面全面給予支援,並以高校附小、附中的名義創辦25所學校等,以此拉動區域優質教育資源廣覆蓋,實質上,就是在擴展優質學校的服務半徑,提高優質教育資源供給總量。

比如,東城區年初提出新目標:今年增加優質校33所、擴大學位6450個,2020年優質校覆蓋率近100%。西城區將長安小學、天寧寺小學等19所普通小學併入實驗二小、北京小學等11所名校,透過集團化辦學的輻射效應,大幅提升優質學位供給,贏得了學生及家長的認可。海淀區首師二附中由首師大附中承辦,衛國中學、翠微中學合併由人大附中承辦,明光中學由交大附中承辦,計劃年內新增1萬個優質學位。

學段銜接 校際生源均衡配置

爲了優質教育資源連貫佈局,均衡配置生源,北京市學校採取打通學段的措施,包括:

——推行九年一貫制,如東城區將原來的196中學和北官廳小學一起併入景山學校;海淀區將車道溝小學、理工附小併入理工大附中,將206中學與羣英小學合併成爲十一學校一分校,彩和坊小學併入八一中學,二十中學承辦永泰莊分校。

——對口直升,如東城區新景小學、崇文小學、花市小學對口廣渠門中學;光明小學、板廠小學對口龍潭中學,今年龍潭中學與廣渠門中學一體化;體育館路小學對口50中;培新小學、永生小學對口109中學;北官廳校區直升景山學校;藝美小學部分直升工美附中;文匯小學部分直升文匯中學。西城區推出多所優質初中對口10多所普通小學,從2015年起西城區這些小學有30%畢業生直升對應初中,以後逐年遞增10%,直到2020年,符合條件的全部學生都對口直升相應優質初中。

推進公平 擴大初中就近派位比例

6月,東城、西城、海淀、豐臺等區“小升初”電腦派位,就近入學比例首次突破80%。

今年東城區新增初中優質教育學位1690個,小升初人數爲7150人,68%的學生參加了電腦派位,進入優質初中的比例達85%以上,就近入學的比例達88.4%。

西城區實際升學人數8546人,共有4343名學生參加學區派位,佔升學總人數的50.8%,16所優質初中生源校都大幅增投學位,共增加優質學位1300餘個,使學區派位計劃中優質學位成倍增長——參加派位的學生,每兩個就有一個可能透過派位方式進入優質初中。

海淀區今年學生就近入學的比例達到83%。今年海淀區“小升初”入學途徑分爲6種,包括特長招生、第一次派位(推優派位)、公辦住宿生入學、民辦校招生、九年一貫制入學、第二次派位(大派位)。其中,2300多名學生參加了推優派位,最終1753人(佔全區畢業生總數8.4%)由推優派位決定中學去向,超八成學生被一志願學校錄取。

豐臺區小升初派位分單校劃片和多校劃片兩種形式,共錄取5959人,佔實際小升初總數的70%以上。其中,單校劃片分配人數1590人,多校劃片第一批次錄取人數861人,多校劃片第二批次錄取人數3508人。

在今年小升初派位中,不少區縣都特邀了區人大、督導室、紀工委以及師生、家長、媒體等代表見證派位全過程,公開透明的入學流程給家長一個放心的交待。

實時監控 確保就近入學政策落實到位

今年,北京進一步嚴格就近入學相關規定,對區縣各種入學方式進行監控,形成二維表、柱狀圖,同時選取20所熱點小學,31所熱點初中,共51所熱點學校進行重點監控,形成熱力圖,從相關數據圖表看,就近入學政策得到了進一步落實。(記者 杜燕)

隨着低齡留學在國內日漸升溫,各國學校的'住宿條件引起了越來越多的關注。留學生在外體驗豐富的住宿生活,享用電視、鋼琴等休閒娛樂設施並展開社交活動。不同國家有不同宿舍特色,不同學校的留學生們各有各的住宿體驗。

校內宿舍申請難

許多國外大學將學校周邊的幾幢獨立樓房安排爲學生宿舍,並有不同的住宿形式可供選擇:帶獨立衛浴的單人間、共用廚房和衛生間的兩人間或三人間等。

校內宿舍條件雖好,但是入住較爲困難。澳大利亞新南威爾士大學化工專業的大一留學生張桐說:“我在外租房,不過學校宿舍裏的條件讓我很有感觸。宿舍樓安全性高,並且配有食堂,多爲西式餐點,房間內有十分順暢的無線網、完備的洗浴設施。但是,由於學校宿舍比較緊缺,申請的同學要經過面試才能順利租到宿舍。”她補充說,“相對在外面租房子,宿舍的租金比較貴。學校住宿一般每週250-280澳元(約合人民幣1650-1848元),外面偏僻一點的房子每週180澳元(約合人民幣1188元)左右,市中心的住房一般每週230澳元(約合人民幣1518元)左右”。

據筆者瞭解,想要在留學的第一年就在校內住宿的學生,需要在申請相關學校的同時完成校內住宿的申請,在熟悉當地環境和學校同學後,很多學生會選擇與同學校外合租或自己租房。想要租房的學生可以透過當地中介尋找租房資訊,在選擇房子時需要考慮安全性以及交通的便利性等方面的問題。

另外,有越來越多的低齡學生前往澳大利亞留學,對於他們的住宿問題,張桐說:“澳大利亞規定,未滿18歲必須寄宿,在自己可以做自己的監護人之前必須有法定的監護人。而在這之後,雖然仍然可以繼續住原家庭,但不再是寄宿關係。”

生活技能待提高

“我覺得法國消費水平比較高,我們一同去的很多同學是自己做飯。宿舍裏還有烤箱可以使用。假期裏我專門從老媽那裏‘取經’,學了幾道簡單的菜。其實大家一起做飯也挺有趣的。”在外的宿舍生活讓就讀於法國曼恩大學的王 丹很有感觸。

在很多國內學生還做不出一道拿手菜時,留學生們對於做菜已經有很多經驗之談了。法國的許多大學宿舍內配有廚房,對於很多暫時不能適應國外飲食、想念家鄉味道的學生來說,“自己動手”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留學在外,獨立能力、待人處事的能力也得到了很大的鍛鍊。張桐坦言:“我克服了臉皮薄、不好意思的毛病,在爲人處世方面更有經驗了。說實話,跟來自各個國家、性格迥異的同學溝通、交友挺需要技巧的。”

室友相處多交流

說到與同住的室友之間最難解決的問題,張桐表示:“應該是語言方面的問題。有些中國同學沒有辦法十分流利地使用英文,雖然在生活、上課方面沒有大問題,但很難像在中國一樣與朋友展開隨意的對話。所以,留學生與外國人之間交流聽起來還是比較生硬的。”

王 丹覺得與外國的同學相處要注意文化背景的差異:“外國的朋友們都很友好。他們通常比較直接,與他們相處不需要過分謙虛、客套。但也有一些習慣上的差異,比如法國學生習慣在週四晚上聚會到很晚。”她補充說道,“因此,在交往過程中我們也需要尊重他們的個人隱私,尊重文化差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