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學習資料 > 學習方法

高一化學學習方法總結歸納

總結就是把一個時段的學習、工作或其完成情況進行一次全面系統的總結,它可以提升我們發現問題的能力,爲此我們要做好回顧,寫好總結。那麼總結應該包括什麼內容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高一化學學習方法總結歸納,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高一化學學習方法總結歸納

高一化學學習方法總結歸納1

一、學習困難的原因

1、教材的原因

初中教材涉及到的基礎知識,理論性不強,抽象程度不高。高中教材與初中教材相比,深度、廣度明顯加強,由描述性知識向推理知識發展的特點日趨明顯,知識的橫向聯繫和綜合程度有所提高,研究問題常常涉及到本質,在能力要求上也出現了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的飛躍。有的內容如:“物質的量”、“元素週期律”、“氧化還原反應”等等知識理論性強,抽象程度高,這些內容歷來被認爲是造成學生分化、學習困難的重點知識。

2、教師的原因

由於初中化學學習時間短,造成教師側重向學生灌輸知識,抓進度,而沒有重視學生能力的培養,造成在學習策略上多爲機械式被動學習;常識性介紹及選學部分沒有講述,造成知識缺陷;高中教師對初中教材的知識點、教學要求、特點了解不多,往往未處理好初三與高一教與學銜接,就開快車,抓進度。有的把教材過度深化延伸,對化學知識講得面面俱到,課堂欠活躍,限制了學生思維的發展,易使學生產生厭學情緒。

3、學生的原因

學習目的不明確,學習態度不端正,竟爭意識不強,思想鬆懈,學習缺乏緊迫感;堅持已有的學法,相信自己的老習慣,過多地依賴老師,學習的自覺性、自主性較差;不遵循學習活動的一般規律和方法,忽視學習過程的基本環節。如:預習聽課複習獨立作業總結評估等。聽課時,把握不住知識的重難點,理解不透。有的知識印象不深,造成知識缺陷日積月累;古語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有的學生抵禦不住社會精神環境的種.種誘惑,人云亦云,東施效顰,模仿社會不良習氣。

二、對策

教學過程是教師和學生的雙邊互動過程。作爲起主導作用的教師,教師採取什麼樣的教學形式,採取什麼教育、引導學生的方法,對學生的發展至關重要。下面建議的建議供你參考。

1、循序漸進,注意初、高中知識的相互銜接

搞好初、高中知識的相互銜接。老師要在學生學習高中教材前,給學生介紹本門學科的特點及其在社會生活中的重要應用,引起學生的足夠重視。同時介紹高中化學學習方法及注重事項,使學生轉變學習策略,做好各方面的精神準備。還要注意瞭解學生學習的真實情況,可先搞一次摸底測驗,針對初、高中知識的銜接點來着重考察,如:元素化合物知識,金屬活動順序,氧化還原反應,元素化合價等知識及其應用。這方面還可以參考高一培訓材料中的內容。

2、轉變觀念、鑽研大綱和教材、更新教法

新教材在教學內容的編排、教學要求、教材的趣味性、引導學生創新精神等方面,甚至一些細小的地方,如電子的表示,電子轉移的方向和數目的表示等都與舊教材不同,此外,新教材還設有“資料”、“閱讀”、“討論”、“家庭小實驗”、“研究性課題”等欄目。這意味着學生的學習活動不再是被動的接受,而是主動的參與。不僅要求掌握知識,還要求學生學會學習,學會思考,學會研究。所有這些都要求每一個教師,必須認真鑽研新大綱和新教材、轉變教育觀念、更新教學思路和教學方法。

3、注重在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能力

“教是爲了不教”,教師教學的目的是爲社會培養高素質人才,使學生能夠獨立學習,獨立鑽研,獨立承擔一定的社會工作。如果在教學過程中不注重培養學生的能力,一直讓老師拖着走,不但教者感到心力疲憊,而且培養出來的人也不會有真才實學。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我們應注意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自學能力,科學思維能力,觀察能力,實驗創新能力,應變能力等。要培養這些方面的能力,必須改變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充分運用啓發式教學,給學生更多的時間和空間去思考消化。教學活動中堅持學生爲主體,教師爲主導的教學原則,讓大多數學生積極參與,保證課堂教學的時效性。

4、加強對學生學習策略、學法的指導,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

幫助學生掌握基本的學習方法,是一項重要的常規性工作。我們可以根據教學的各個環節,研究學生掌握基本學習方法的訓練途徑,比如:預習、聽課、記筆記、做實驗、做作業和複習小結等,針對每個環節的特點,加以具本指導,讓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這方面的訓練,要有一定的計劃性和約束性,要在“嚴”字上下功夫,真正做到落實,使學生終身受益。此外,針對化學學科的特點,對學生進行“學習策略”的教育和學法指導。比如,化學基本概念,基礎知識,基本實驗、基本計算等各類知識的學法指導,尤其應注意化學概念的形成及同化策略,化學知識與技能的遷移策略,化學問題解決的資訊加工策略等。

5、教學手段要充分利用現代資訊技術

現代資訊技術的飛速發展,是教育發展的結果,反過來,還要利用現代最新技術去組織教學,促進教學的現代化。計算機輔導教學,多媒體教學是當今現代化不可缺少的硬件,要充分的利用它們促進教學改革。我們可根據化學課堂教特點,緊密結合現代資訊技術,在備課上下功夫,既增加課堂教學的容量又能有效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

綜上所述,克服高一學生化學學習困難的策略是:教師要不斷深對專業知識的學習,運用並熟練掌握各種教學技能,加強師德修養。同時在教學過程中要鑽研大綱和教材,瞭解學生,在教學方法上保持初、高中的銜接,更要在教學方法上保持初中、高中連貫性。在教學過程中注重學生能力的培養,指導她們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使學生儘快適應高中化學的學習,不斷提高學習水平,奠定堅實的化學學習的基礎。

高一化學學習方法總結歸納2

1.烯烴、二烯、炔烴:

(1)溴的四氯化碳溶液,紅色腿去

(2)高錳酸鉀溶液,紫色腿去。

2.含有炔氫的炔烴:

(1)硝酸銀,生成炔化銀白色沉澱

(2)氯化亞銅的氨溶液,生成炔化亞銅紅色沉澱。

3.小環烴:三、四元脂環烴可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腿色

4.鹵代烴:硝酸銀的醇溶液,生成鹵化銀沉澱;不同結構的鹵代烴生成沉澱的速度不同,叔鹵代烴和烯丙式鹵代烴最快,仲鹵代烴次之,伯鹵代烴需加熱纔出現沉澱。

5.醇:

(1)與金屬鈉反應放出氫氣(鑑別6個碳原子以下的醇);

(2)用盧卡斯試劑鑑別伯、仲、叔醇,叔醇立刻變渾濁,仲醇放置後變渾濁,伯醇放置後也無變化。

6.酚或烯醇類化合物:

(1)用三氯化鐵溶液產生顏色(苯酚產生蘭紫色)。

(2)苯酚與溴水生成三溴苯酚白色沉澱。

7.羰基化合物:

(1)鑑別所有的醛酮:2,4-二硝基苯肼,產生黃色或橙紅色沉澱;

(2)區別醛與酮用託倫試劑,醛能生成銀鏡,而酮不能;

(3)區別芳香醛與脂肪醛或酮與脂肪醛,用斐林試劑,脂肪醛生成磚紅色沉澱,而酮和芳香醛不能;

(4)鑑別甲基酮和具有結構的醇,用碘的氫氧化鈉溶液,生成黃色的碘仿沉澱。

8.甲酸:用託倫試劑,甲酸能生成銀鏡,而其他酸不能。

9.胺:區別伯、仲、叔胺有兩種方法

(1)用苯磺酰氯或對甲苯磺酰氯,在NaOH溶液中反應,伯胺生成的產物溶於NaOH;仲胺生成的產物不溶於NaOH溶液;叔胺不發生反應。

(2)用NaNO2+HCl:

脂肪胺:伯胺放出氮氣,仲胺生成黃色油狀物,叔胺不反應。

芳香胺:伯胺生成重氮鹽,仲胺生成黃色油狀物,叔胺生成綠色固體。

10.糖:

(1)單糖都能與託倫試劑和斐林試劑作用,產生銀鏡或磚紅色沉澱;

(2)葡萄糖與果糖:用溴水可區別葡萄糖與果糖,葡萄糖能使溴水褪色,而果糖不能。

(3)麥芽糖與蔗糖:用託倫試劑或斐林試劑,麥芽糖可生成銀鏡或磚紅色沉澱,而蔗糖不能。

高一化學學習方法總結歸納3

訓練思維,注重能力的培養

第一輪複習應在通讀、精讀教材的基礎上梳理、歸納知識,按教材中每章小結的知識網絡圖形成本章的知識結構。將教材章與章之間的知識網絡按知識的內在聯繫和規律形成知識體系,以便應用時能快速、準確地提取相關知識,解決化學問題。要用“結構——位置——性質”、“原理——裝置——操作——現象——結論——分析——評價”、“類比和邏輯推理”、“實驗探究”、“建模思想”等化學學習方法,複習掌握化學知識,提升學科能力高中學習方法。

複習中可以精心選擇近幾年的高考試題作爲典型題進行分析、訓練,加強審題方法、解題思路、解題技巧的指導和總結,加大練習力度,嚴格按照要求答題,及時反饋、矯正,使解題能力的培養、提高落實到位。

第一輪複習應根據掌握知識的情況,多穿插一些小專題,側重訓練、提高某種單項能力,如:離子方程式書寫、離子共存、離子濃度大小判斷、熱化學方程式書寫、無機元素化合物性質推導、化學計算基本方法(一、二、三、四)、化學實驗中的實驗原理設計、儀器設計、操作方法設計、有機同分異構體推導(限制條件與不限制條件)、有機分子式確定、有機官能團推導等等。對於多種能力的綜合訓練,第一輪複習不可涉及過多,以免要求太高,一時達不到,會挫傷學習積極性。

高一化學學習方法總結歸納4

過濾一帖、二低、三靠分離固體和液體的混合體時,除去液體中不溶性固體。(漏斗、濾紙、玻璃棒、燒杯)

蒸發不斷攪拌,有大量晶體時就應熄燈,餘熱蒸發至幹,可防過熱而迸濺把稀溶液濃縮或把含固態溶質的溶液幹,在蒸發皿進行蒸發

蒸餾①液體體積②加熱方式③溫度計水銀球位置④冷卻的水流方向⑤防液體暴沸利用沸點不同除去液體混合物中難揮發或不揮發的雜質(蒸餾燒瓶、酒精燈、溫度計、冷凝管、接液管、錐形瓶)

萃取萃取劑:原溶液中的溶劑互不相溶;②對溶質的溶解度要遠大於原溶劑;③要易於揮發。利用溶質在互不相溶的溶劑裏溶解度的不同,用一種溶劑把溶質從它與另一溶劑所組成的溶液裏提取出來的操作,主要儀器:分液漏斗

分液下層的液體從下端放出,上層從上口倒出把互不相溶的兩種液體分開的操作,與萃取配合使用的

過濾器上洗滌沉澱的操作向漏斗裏注入蒸餾水,使水面沒過沉澱物,等水流完後,重複操作數次

配製一定物質的量濃度的溶液需用的儀器托盤天平(或量筒)、燒杯、玻璃棒、容量瓶、膠頭滴管

主要步驟:⑴計算⑵稱量(如是液體就用滴定管量取)⑶溶解(少量水,攪拌,注意冷卻)⑷轉液(容量瓶要先檢漏,玻璃棒引流)⑸洗滌(洗滌液一併轉移到容量瓶中)⑹振搖⑺定容⑻搖勻

容量瓶①容量瓶上註明溫度和量程。②容量瓶上只有刻線而無刻度。①只能配製容量瓶中規定容積的溶液;②不能用容量瓶溶解、稀釋或久貯溶液;③容量瓶不能加熱,轉入瓶中的溶液溫度20℃左右

高一化學學習方法總結歸納5

一、產生思維障礙的原因

在中學化學學習中,學生的思維障礙主要表現在:(1)感到化學知識繁雜,儘管學了不少化學知識,但遇到實際問題時則不知去想哪些知識;(2)課本上的概念、定義、公式都背會了,但在考試時常常用錯;(3)考試時認爲有的題目很眼熟,一看就會,但做出來常錯或不全對;(4)在關鍵的解題思路處卡殼,出現思維盲點;(5)只會做課本上的作業,遇到較複雜的綜合性問題時則無從下手求解。

產生上述思維障礙的原因何在?中學化學中基本概念多,相關知識散見於各章節中,不少同學會越學越覺得化學知識內容繁雜,掌握起來有相當的難度,陷入了非常被動的局面。思維之所以能揭示事物的本質和內在規律性主要來自抽象和概括,即知識的內化過程。概括是思維活動的速度、遷移程度、廣度和深度、創造程度等智力品質的基礎。

知識的結構是影響思維的重要變量。經驗和研究都表明,在有序的結構中去提取有序的知識,必然是迅速而準確的。這是因爲新知識總是要停泊在舊知識的錨樁上。也就是說學習的新知識一定要與舊知識進行聯繫,接受新知識總是在舊知識的基礎上。含混不清的知識會對新知識產生嚴重的干擾,也使原有的知識含混了,導致新知識的學習出現似是而非的現象,給理解、記憶及應用造成極大困難。可見,學生的知識結構不合理是思維障礙的主要原因。

二、克服思維障礙的對策

(一)理清(內化)知識思路,締結合理知識網絡

如何塑造學生良好的知識結構呢?心理學指出,學生學習和掌握化學知識的過程是一個構建知識結構和發展能力的過程。教師要教會學生構建化學知識結構,要求並幫助學生做到應當會的和應當掌握的知識或技能一定要及時掌握,做到日清月結或章節結清。這包括:

1.準確掌握概念、原理、定理、定義和重要事實。這些磚瓦基石是建立知識結構的原材料,是學生進行思維活動所用到的原始的材料。每一概念要掌握其核心,如氣體摩爾體積概念的核心是任何理想氣體(純淨的或混合氣體);標準狀況;1mol;22.4L。

2.對比知識點之間的聯繫和區別。如強電解質和弱電解質,氧化劑與還原劑等,都可列表進行聯繫和對比。區別相似、相反概念間的異同點,使學生形成較清晰的局部概念體系。

3.將知識系統化、整體化。結構化系統化的知識才是真正的知識。對於化學的學習應是宏觀把握,微觀掌握。抓規律、記特殊。教師要引導學生對知識概括歸納,構造知識塊、知識鏈,形成網。如在講氯氣的實驗室製法時,按反應原理-儀器藥品-氣體發生-氣體檢驗-尾氣處理的序列組織教學,並從每一個知識點沿不同角度、途徑發散,從一個知識點聯想到另一個知識點,並找到知識點間的內在聯繫,使知識點有機地聯繫爲一個知識網。

4.以簡馭繁。學習繁難知識,解決複雜問題,必須在基礎知識上下功夫,努力尋找知識和思維的轉化點。一方面將繁難知識轉化分解爲簡單的基礎知識,另一方面從訓練常規思維出發,用一般方法解決繁難問題。只有這樣,在遇到問題時,才能應用知識網絡,產生有條理的聯想,再經過篩選、比較、判斷、推理,形成通暢的思路,達到問題的快速準確解決。

(二)誘導思維、激勵思維、啓發思維

高中學生的思維能力有了更高的抽象性,並開始由抽象思維向辯證思維發展,習慣於運用概念、判斷進行邏輯思維,對事物能注意到具體分析,找到本質特徵,能在分析綜合的基礎上,將已獲得的理論運用到解決具體問題中去。若教學中給予學生更多的獨立學習、探索、發現的機會,在實踐中去分析、研究、解決化學問題,就能不斷地激起他們求知的.需求,滿足他們探索的慾望,使他們享受成功的喜悅,這樣獲得的化學知識,易於記憶和運用。

1.程序設疑誘導思維。思維源於疑惑,有疑則思,有思則進。對某一問題的思考是激起學習慾望,激勵創新的因素。教師要深入研究教材,精心設疑,圍繞有關教學目標設計一個由表及裏,由此及彼,由淺入深,層層推進的問題程序,使學生的思維從表象到本質向縱深發展。例如複習鹵素單質與二氧化硫的性質時,設計如下程序:(1)在二氧化硫與溴水的反應中誰是氧化劑、誰是還原劑?爲什麼?(2)上述反應有何現象?(3)向亞硫酸鈉溶液中加入溴水有無反應?(4)向氯水中通入二氧化硫氣體有什麼反應?寫出化學方程式。(5)氯水和二氧化硫都有漂白作用,當二者混合後其漂白作用如何?透過以上問題的解析,使學生的認知由淺入深,促使學生思維向縱深發展。

2.新穎問題激發思維。可採取換角度、換形式、提新穎問題的方式,吸引學生思考。要佈置一定難度的課外思考題供學生去挑戰。如講分子間作用力後可佈置若水的沸點低於硫化氫,人類將會變成怎樣?讓學生經常有問題可想。

3.解題過程啓發思維。學生的思維能力是由基礎知識、智力以及解題技能三者構成的有機整體。當學生因某種因素不能判別當前的課題與已有經驗的關係時,教師若能在學生已知與未知之間架起適當的認知橋樑,喚起學生認知結構中的有關知識,與當前景象關聯起來,問題則可順利解決。如講完一道題後,再對題目進行變式:增減已知條件、改變設問角度、多問幾個爲什麼、改變化學過程,啓發學生積極思考,鼓勵學生敢於提出不同的看法,就有可能將思維引向更深的層次,起到一題多練,一題多得,觸類旁通的作用。

(三)熟悉掌握思維方法,不斷優化思維品質

思維品質,諸如敏捷性、靈活性、創造性等,直接影響化學知識的學習和掌握。教師要教會學生常用的思維方法和技巧,使學生養成勤思、善思、深思的良好習慣,以促進思維品質的優化。

模仿醒悟。學生的思維往往建立在教師的教之上。會學習的學生則喜歡追根究底:教師爲什麼這樣解答?他是怎麼想到的?我遇到類似的情況時應當怎麼辦?本題還有沒有其他解法等等。教師要引導學生養成獨立思考的習慣,學會在模仿中生疑,悟通疑點,突破難點。

善於聯想。如看到CH3—CHOH—COOH的結構簡式,要能想得出:分子中含有羥基能發生酯化反應、脫水反應、跟鈉反應;含有羧基有酸性、能酯化、脫水;含有甲基及鄰碳氫,可消去、鹵化等。

靈活遷移。應用是認知的最終目的。如何達到會用呢?這就需要學會遷移。透過自學接受新資訊,透過聯想建立新舊知識間的聯繫,運用舊知識解決新問題。例如,NH3與NO2能否發生反應,從課本中找不到任何依據,但透過思維,便能迅速遷移到反應可以發生的依據:

H2S+SO2--S

HCl+HClO--Cl2

即同一非金屬元素的正價化合物與負價化合物間可在一定條件下發生歸中反應,生成該元素的單質。由此可見,氫化亞銅與鹽酸反應,能夠放出一種氣體,寫出此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應爲:

CuH+HCl=H2↑+CuCl

CuH中的H爲-1價,HCl中的H爲+1,放出的氣體爲0價的H2。氫元素間得失電子數相等,故生成物中的銅仍爲亞銅。

辯證思維。如鹽類水解教學,先組織學生自己測定一組等物質的量濃度的鹽溶液的pH如氯化鈉、氯化銨、醋酸鈉、碳酸氫鈉、醋酸銨等溶液,要求記錄結果。提出問題:某些鹽的組成中既不含H+也不含OH-,爲什麼卻表現出一定的酸鹼性?溶液的酸鹼性與組成鹽的離子間有什麼關係?水的電離平衡爲什麼會打破?最終導致什麼結果?氯化鈉與醋酸銨水溶液都呈中性,其原因一樣嗎?經過逐一分析推斷,幫助學生理清思路,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以訓練學生的思維辯證性。

發散思維。發散性思維的實質是遷移,舉一反三是高水平的發散。發散性思維是學好化學必備的基本素質之一。可以採用一題多解的方法來誘導學生思維發散。例如設計這樣一題:一瓶硫酸,不知是濃是稀,如何把它鑑別出來?請儘可能多地提出方案。學生透過思考,會提出溶於水觀察是否放熱;與銅片反應;做濾紙的碳化反應;測密度;比較粘度;使膽礬脫水;稀硫酸與鐵釘反應;中和滴定等等。透過解答這道題,使學生的思路拓寬了,思維的廣闊性也得到了鍛鍊。

創造思維,是人類思維的進階形態,是在新異情況或困難面前採取對策,獨特地解決問題的過程中表現出來的智力品質。一是思維方向靈活,善於從不同角度和方面思考;二是思維過程靈活,從分析到綜合,從綜合到分析,全面靈活地進行綜合分析;三是遷移能力強,能舉一反三,進行發散式思維。例如,依據課本字面敘述,NO不能被NaOH溶液吸收,NO2不能被NaOH溶液完全吸收,但根據氧化還原反應有關原理,NO中+2價的N可與NO2中的+4價的N反應歸中爲+3價N:

NO+NO2+2NaOH=2NaNO2+H2O

反過來,NO2中+4價N也可發生自身氧化還原反應爲+3價和+5價的N:

2NO2+2NaOH=NaNO3+NaNO2+H2O

由此我們即可總結出一條創造性規律:在NO,NO2混合氣體中,只要NO的物質的量不多於NO2的物質的量,混合氣可被NaOH溶液完全吸收。這不僅對處理硝酸廠尾氣很有意義,還可用於指導解題。

除上述各種思維方法外,還有直覺思維、求異思維、求同思維等思維方法和技巧,教師要因材施教,潛移默化地優化學生的思維品質。

標籤:學習 高一化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