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學習資料 > 科普知識

華佗爲什麼被稱爲神醫

華佗,字元化,一名旉,沛國譙縣(今安徽亳州)人,東漢末年著名的醫學家。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華佗爲什麼被稱爲神醫,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華佗爲什麼被稱爲神醫

東漢末年,我國誕生了三位傑出的醫學家,史稱“建安三神醫”,其中董奉隱居廬山,留下了膾炙人口的杏林佳話。張仲景撰寫《傷寒雜病論》,理法謹嚴,被後世譽爲“醫聖”。而華佗則深入民間,足跡遍於中原大地和江淮平原,在內、外、婦、兒各科的臨症診治中,曾創造了許多醫學奇蹟。

他的治療方法是,湯劑丸散,針刺艾灸,心理療法兼用,尤其以創麻沸散,行剖腹術聞名於世,深受人民敬仰和愛戴。後世每以“華佗再世,元化重生”稱譽醫家,足見其影響之深遠。

華佗,字元化,出生在東漢末年豫州沛國譙縣,即今安徽亳縣的一個普通士族家庭。華佗自幼刻苦讀書,具有較高的文化素養。

華佗青年時,正值東漢末年三國初期。那時,外戚宦官交替專權,朝綱不正,水旱成災,疫病流行,百姓處於水深火熱之中。華佗目睹官場的腐敗和蒼生之苦難,決心棄絕仕途,甘願做一個民間醫生,爲老百姓解除疾苦。

華佗行醫,並無師傳,主要是精研前代醫學典籍,在實踐中不斷鑽研進取。當時,我國醫學已取得了一定成就,《黃帝內經》、《黃帝八十一難經》、《神農本草經》等醫學典籍相繼問世,望、聞、問、切四診原則和導引、鍼灸、藥物等診治手段已基本確立和廣泛運用。而古代醫家,如戰國時的扁鵲,西漢的倉公等,所留下的`不慕榮華富貴,終生以醫濟世的動人事蹟,所有這些不僅爲華佗精研醫學提供了可能,而且陶冶了他的情操。

在華佗多年的醫療實踐中,他非常善於區分不同病情和臟腑病位,對症施治。華佗對民間治療經驗也十分重視,常吸取後加以提煉,以治療一些常見病。就這樣,經過數十年的醫療實踐,華佗的醫術已達到爐火純青的地步。

他熟練地掌握了養生、方藥、鍼灸和手術等治療手段,精通內容、外、婦、兒各科,臨證施治,診斷精確,方法簡捷,療效神速,被譽爲“神醫”。

《三國演義》上描寫關雲長能夠在華佗爲他割皮肉,用刀刮骨的情況下,能飲酒食肉,談笑奕棋,毫無痛苦之色,藝術地再現了華佗麻醉技術之高超。這種麻醉術比西方國家早1400多年,是世界醫學史上的一項偉大的創舉。

他創編的《五禽戲》是中國流傳年代最爲久遠的健身術,影響至今。

正當華佗熱心在民間奉行自己的精湛醫術時,崛起於中原動亂中的曹操建都許昌後,患劇烈的頭疼病,慕名將華佗召到身邊,華佗很快地治好了他的病。曹操將華佗封爲侍醫,因而常在太祖左右。華佗思念親人,告別還鄉,見妻、子皆病而未歸。曹操曾多次催促他回朝,他未從命。曹操大怒,將他抓回許昌殺害。

相傳,華佗被害之前拿出一部醫書交給獄卒,並說這部書可以救人治,病。但獄卒害怕受牽連,不敢接受,把醫書燒掉了,致使華佗高明的醫術和養生術沒有全部傳下來,這真是我國醫學的一個重大損失。

華佗被害至今已有一千七百多年了,但是人民永遠懷念他。相傳華佗臨終前囑咐獄卒,將他的屍體葬在清水河畔,以示清白。

華佗的墓就坐落在許昌城北15公里蘇橋鄉小清水河畔,墓高5米,佔地360平方米,墓呈橢圓形,前有清乾隆十七年即公元1752年裏,石碑一通,楷書“漢神醫華公墓”。

1985年中華全國中醫學會河南分會,在許昌召開華佗學術研討會,鐫立“東漢傑出醫學家華佗之墓”石碑一通。墓地青磚花牆環抱,周圍翠柏青松掩映,更增添了墓地的肅穆。

作爲華佗的故里安徽亳州的華祖庵,無疑是紀念華佗的聖地,它始建於唐宋年間,由廟祠、故居、古藥園三個院落組成。廟祠內外古木虯枝盤空,殿宇輝煌,肅穆莊嚴。

正殿內塑華佗立像,像高2.7米,熱誠慈祥,神采奕奕。正殿東側有兩個偏門,正南門叫“回春”,北門稱“濟世”。兩偏門照壁上鑲郭沫若手書的《華佗紀念館》石刻。根據鄉里傳說,此院便是華佗舊居遺址。

古藥園內,遍植芍藥、牡丹、白菊、曼陀籮、玫瑰、棕榀等名貴中草藥及花卉,可謂藥圃流香,四季繁花爭豔。

神醫閣,五禽戲壇,課圖館,洗芝池,雲路橋和詩壁諸景,掩映在碧水綠樹間,古香古色,令人靜謐而神蕩,悠思千古。

拓展:華佗的歷史故事

1,試醫丟命

有一年,華佗到某地行醫,一個布店的學徒不服氣他。這天,學徒吃過午飯,坐在門旁揉肚皮,見華佗走來,就對他的老闆說:"今天我想試試華佗的本領。我到櫃檯裏裝病,你把他請來,爲我診治。"說罷,他一個翻身,跳進櫃檯,兩手捂着肚子,摔頭打滾地嚎叫起來。布店老闆忙請華佗給他診治。華佗望望那學徒的氣色,切脈之後,臉色一沉,痛惜地對老闆說:"無救了,準備後事吧!"

老闆心中好笑。故意問道:"先生.你看他還有多少陽壽?"

"挨不過今夜子時!"華佗說罷,嘆息而去。華佗走後,布店老闆搖頭冷笑:"哼,人傳神醫,我看也是徒有虛名!"轉身對他的小夥計說:"好了好了,別叫了,起來吧!"可是,任他怎麼制止,那學徒卻仍舊一個勁翻來覆去地嚎叫,豆大的汗珠從額頭滾下來。原來剛纔他翻騰的時候,掙斷了腸子。

2,半部《青囊經》

華佗爲曹操治好了病,不願爲官,以妻子有病爲由回到家中。曹操派人跟蹤私訪,過了十多天,私訪的人回來向曹操稟告:"華佗妻子無病。"曹操聽了很不高興,不久,曹操腦痛症復發,便命人再請華佗。

華佗到了京城,仍用以前的方法把曹操腦痛症治好。曹操問:"此病時常復發,有無辦法根治?"華佗說:"要想此病根除,必須開頭顱取出風涎纔可不再發作。"曹操本來對華佗就有些不高興,現在又聽華佗說要開啟他的頭顱,認爲華佗不懷好意,存心害他,頓時大怒,將華佗關進牢獄。

華佗在牢房,替獄吏治好了病,所以獄吏對他很照顧。華佗知道這次入獄,很難再獲自由,就在獄中寫了一部《青囊經》,把他一生爲百姓治病的主要經驗,都寫在裏面。書寫好不久,他便在獄中病倒。由於年老體弱,思念家人,病癒發嚴重。有一天獄吏來看望,他拿出《青囊經》,對獄吏說:"這是我一輩子的心血,望你收下,傳給後人。"獄吏怕曹操加害,不敢接收。華佗嘆口氣,只好點火來燒《青囊經》。獄吏看到火起,急忙上前撲滅。可是《青囊經》已燒掉大半。他跺着腳,後悔不該只爲自己着想。幾天後,華佗去世了。獄吏痛哭一場,將華佗埋葬後,帶着殘缺的《青囊經》來到亳州訪問華佗的家屬,哪曉得自從華佗被害,他的家人也被迫逃往外鄉。

獄吏回到自己的家鄉,專心學習華佗留下來的殘缺不全的《青囊經》,幾年後,他也成了當地頗有名氣的醫生。

3,沸兒湯

華佗常給人動手術,病家難耐的痛苦狀,使他痛心不已。尤其是華佗給關公刮骨時,看見關公雖然裝得若無其事,其實,疼得頭上直冒豆大的汗珠。啥辦法才能叫病人不這樣痛苦呢?華佗決心解決這個難題。

一天,一個朋友從泰山回來,與華佗閒聊,朋友說了一件事:他上泰山時到了半坡,口渴得難忍,摘吃了一種紅色的草果子,誰知吃過之後渾身麻木,迷迷糊糊睡着了,等到醒來,已經半夜了。華佗一聽,心裏猛一高興,用這種草果子給需要開刀的人吃,病人身上要是麻木,不就不知疼了嗎?華佗問朋友,草果子長在什麼地方?啥顏色?啥模樣?並一一記在心裏。

第二天.華佗起身去找這種草果子,8歲的兒子沸兒非要跟父親去不可。華佗就這一個兒子,平時十分喜愛,拗不住沸兒再三纏磨,就帶着他一塊去了山東。

華佗按朋友所說,在泰山上找到了這種草果子。但能否像朋友說的那樣,吃了就渾身麻木,失去知覺呢?非得試試不行啊。他拿起一個草果子,對兒子說:"沸兒,我想試試這藥的效力怎樣,要是我失去知覺,醒不過來,你就下山請幾個人把我擡下去,免得夜裏在這出危險。"沸兒說:"爹,讓我試試吧,我年紀小,要是吃了藥醒不過來,你把我抱下山就行了。你是醫生,要是這藥有毒,你還能給我治呢。"華佗聽兒子說得有理,就把草果子遞給了沸兒。

沸兒吃下去一個,華佗問:"嘴上可麻?"沸兒搖搖頭。吃下去兩個,華佗又問可麻?"沸兒又搖搖頭。一連吃了十幾個,華佗問了十幾遍,沸兒搖了十幾回頭。華佗心裏泄勁了,懷疑朋友說了瞎話。沸兒越吃越多,吃着吃着,沸兒忽地把頭一歪,躺在地上睡着了。華佗喜歡極了,草果子還真能使人失去知覺呢!

華佗抱着沸兒下了山,住在客店裏,買了許多好吃的東西,等兒子醒來吃。到了半夜,兒子還沒醒來。原來,沸兒吃了過量的草果,中毒死了。見此情景,華佗放聲大哭。

後來,華佗用這種草果與幾種草藥配成了麻藥,人喝了,全身麻木,在身上割瘡剜肉也不知道疼。可是爲了麻藥,華佗唯一的兒子沸兒卻死了。這藥是用沸兒生命換來的。爲此,華佗給藥取名爲"沸兒湯",這就是後來著名的"麻沸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