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最新開學第一課觀後感(通用7篇)

在觀看完一部作品以後,這次觀看讓你心中有什麼感想呢?不能光會看哦,寫一篇觀後感吧。那麼你真的懂得怎麼寫觀後感嗎?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最新開學第一課觀後感(通用7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最新開學第一課觀後感(通用7篇)

開學第一課觀後感1

這學期的《開學第一課》節目以環保這兩個稍顯沉重的字眼爲主題,倡導大家保護好地球,讓它重煥生機。

其中讓我印象最深刻的便是四中7002班的同學們來到孫家灣垃圾填埋場參觀時的情景。成堆的垃圾猶如一座座小山撥地而起,臭氣熏天;大量的塑料袋被風吹得到處飛揚;各式各樣的玻璃瓶相互碰撞着,彷彿奏出了一首悲哀歌……據瞭解,這裏原本是一片鬱鬱蔥蔥的山林,後來改成垃圾填埋場,最開始預計可用十五年。但由於過度利用,其使用年限將縮減至少一半。這可怕的場景,驚人的數據,讓人無一不心痛,無一不對自己的行爲感到羞愧和憎惡。

片子中那位來自大公橋小學的秦一文同學讓人肅然起敬。她自幼就跟着媽媽學習手工,將許多看似沒用的垃圾變廢爲寶,做成各工各樣的工藝品,有筆筒,有吊墜,非常漂亮,比起一些店鋪賣的毫不遜色。她們的這種做法既減少了環境污染,又爲生活增添了情趣,值得點贊。還有一直活躍在濱江拾撿垃圾、扮靚城市的“三峽蟻工”,他們是同樣是我們學習的榜樣。

其實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也不難做到資源的節約和回收,比如洗口時杯中只接半杯水,洗臉和洗衣服的水拿來拖地,洗拖把的水可以用來澆花,如此反覆,充分利用每一滴水,便可減少對水的污染,這也是對環保的一個小小貢獻。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保護環境,從我做起。爲了天更藍、水更清、山更綠,讓我們和不良習慣說“再見”,只要每個人都積極行動起來,全力以赴去做有利於環境的事,我相信不遠的將來,這個星球就會重新變得處處生機怏然,我們的家園將變得更加美好。

開學第一課觀後感2

《開學第一課》終於播出啦,我懷着複雜的心情準備來觀看這個好節目,今年的主題爲創造向未來。

愛迪生讓我們走進了電的時代,從而告別了油燈和蠟燭的微光時代,瓦特發明了蒸汽機,從此人類就告別了用牛車或馬車的時代,從而乘坐上動力機車的快速時代在科學上的創新,讓人們不斷改變了人們以前固有的生活方式。

每當我羨慕孫悟空一個跟頭翻十萬八千里時,我就想到現在的飛機、火箭、宇宙飛船,這就是科技帶來的今天。科技在進步、人類文明在發展,這就是科技創造的未來。創新是人類探索進步的源泉,創新改變世界,創造未來。

當今世界局勢日新月異,這樣的現實下就要求我們每個人更應具有創新意識。回看中國近代的那些流血艱難歷史,我們應該去培養自己的創新意識,用創新來實現自己的夢想,用創新來創造屬於我們的未來。創新並不只是那些所謂的天才們纔有的事情,創新是屬於每一個人的。雖然我們也許會遇上許許多多的艱難險阻,但只要我們付出努力,講究方法,我們一定會有成績。

沒有付出艱辛,什麼夢想、未來不過是一句空頭支票。還記得愛迪生夜以繼日的工作,竺可楨不管嚴寒酷暑,都堅持觀測天氣,詳細記錄數據,中國研究航母的專家盡累倒在工作臺上,這些事實告訴我們在創新的道路上要付出艱辛,要有堅定的信念。

我作爲一名小學生,在學習上,我們要學會獨立思考,勇於思考,不斷創新,逐漸養成了獨立思考的好習慣。同時我們要有信心,要有目標,要有奮鬥方向,多閱讀書籍,多鍛鍊自己,不斷增長自己的知識。創新正是從小事做起,從身邊的事做起所以我們要好好學習,天天向上,將來爲祖國的科技事業做出貢獻,爲人類的美好生活而不懈努力。

開學第一課觀後感3

今年的《開學第一課》讓我受益匪淺,獲益良多。聽了俞敏洪的勵志演講,觀看了“非牛頓流體實驗”的互動遊戲,讓我體會用智慧和協作克服阻力以走向勝利的真諦,只有不斷努力奮鬥才能取得成功。

社會上常流傳着這樣一些嘆息:“我只是一個弱者,一沒文憑,二沒工作經驗,終將被社會淘汰……”的確,當今社會是一個充滿挑戰,洋溢奮鬥的社會,它需要競爭支撐,正如“適者生存,弱者淘汰”那樣殘酷,它也需要奮鬥來作證,正如“一波三折”那樣激烈。

人生,是一個奮鬥的過程。有時,奮鬥是人生的補充劑。

從前有兩隻小青蛙,溜到農民的房子裏玩。它們站到一個罈子沿兒上跳舞時,不小心滑進裏面。面對那黏糊的油,它們變得束手無策,但較小的青蛙卻一直用四肢划動着,與死亡對抗着。經過幾百次的奮鬥,黃油凝固了,較小的青蛙獲得了生存的機會。

人們常說:患難出人才。也許奮鬥中也會遇到挫折,但總是能化險爲夷,迎來成功。

愛迪生在99次失敗後,努力奮鬥,總結經驗,終於發明了電燈,爲人類作出了巨大貢獻。

中國的一批先進分子,在不斷奮鬥、探索中,找到了民族的求生之路,爲新中國的明天開拓了紀元。

有時,奮鬥是信念的必須。

奮鬥中,馬克思固守清貧,探索鬥爭,揭示真理;

奮鬥中,文天祥直指南方,談笑而死,凸顯風骨;

奮鬥中,比爾蓋茨毅然休學,愛其所愛,創立微軟。

有藍天,鳥兒將會自由自在;有大海,魚兒將會無憂無慮;有綠色,生命將會充滿希望……有奮鬥,人生將會出奇絢麗。

人生,需要競爭支撐,也需要奮鬥作伴。

開學第一課觀後感4

就在昨天晚上,我認真觀看了《開學第一課》,裏面的內容讓我深有感觸。

其中,紀實攝影師解海龍的演講最讓我難忘,他的“我要上學”系列照片使我印象很深。“大眼睛”蘇明娟、“小光頭”張天義、“大鼻涕”胡善輝,他們都是農村孩子渴望上學的真實寫照,都在解海龍拍攝的照片中一一展現出來。沒想到,解海龍的愛心竟鑄就了這些孩子的希望。那一天,張天義和胡善輝帶着家人來到了現場,他們透過知識改變了自己的命運,他們的夢想也使他們成長。這讓我感動,也讓我明白要珍惜眼前的美好生活。

世界珠心算冠軍王桐晶,一上臺我就注意到了她全身的勳章。她給我們帶來了令人震撼的“障礙閃電珠心算”挑戰,但這神奇的技能並不是平白來的,在她令人羨慕的背後,還有着十二年的不懈努力,她訓練生涯中做過的卷子,能鋪滿100間小學教室。這讓我在驚歎的同時也明白了她這全身勳章的來之不易。她告訴我們,人只有不斷挑戰大腦極限,纔能有新的探索和發明,想要更好的未來就不能放棄自身大腦的開發。

無殼孵小雞的實驗也十分有意思,節目帶來了引起大量關注的中國首隻“無殼蛋生雞”——小茶缸,並揭祕了它的成長。還邀請了中國農業大學老師芮磊與青少年代表王源一起在現場展現了實驗過程。其中有一個亮點很引人關注,就是王源在最關鍵的一步上頻繁失敗,但他堅持不懈,最後終於成功那部分。我想這就是所謂的科學精神,在不斷失敗中依舊堅持不懈,不喪失對自己的信心,最後總會成功。也讓我們懂得要以科學精神、實踐精神和創造精神去探索未來。

其實這次節目的內容有很多,我只是挑出幾個特別難忘的來寫。也覺得這種節目特別有意義,讓我感受到了夢想、奮鬥、探索的重要性。

開學第一課觀後感5

快樂的暑假結束了,今天是開學第一天,同學們又回到了283班這個溫馨的“大家庭”,大家臉上都露出了甜蜜的微笑,每個人都分享、評價了自己的假期生活。

晚上,我們一家人吃過晚飯後,圍坐在電視前,觀看一年一度的《開學第一課》,精彩的節目開始演了,我聚精會神的觀看着節目。首先,是成龍老師和現場觀衆的隔空對話,他主要講述了他演藝生涯中曾有過多次受傷但仍堅持工作的拼搏故事,他想透過這些故事告訴我們青少年們不管遇到什麼困難,只要勇往直前,努力拼搏纔會實現夢想,纔會成功。

接下來的,是解老師把他的攝影作品帶到了觀衆現場。把這些照片一一展現在我們眼前,其中的代表作品都有“大眼睛”、“大鼻涕”、“小光頭”。現在,他們都長大成人了,但是。讓我記憶最深刻的還是解老師在貴州山村拍攝的一幅作品。這張照片上有一個用幾根竹子搭成的破破爛爛的橋,走上去非常危險,那是他們每天上下學的必經之路。透過這張照片我想到了他們爲了學習知識,不怕艱苦,在這麼危險的環境下依然堅持着去上學,風雨無阻,而我們每天有父母開車接送。生活在寬敞明亮的教室裏,我們有什麼理由,不好好學習呢?相比之下,我們要用優異的成績回報老師,回報父母,回報社會。用解老師的話來說:“知識改變命運,夢想成就未來!”

最後是王桐晶姐姐的超級珠心算,俞敏洪老師的關於奮鬥的演講,和非牛頓流體的小遊戲……

看完了《開學第一課》,讓我懂得了,只有努力拼搏,不斷奮鬥。才能實現自己的偉大夢想。

開學第一課觀後感6

今年的《開學第一課》主題是中華驕傲,其中含有五課。

第一課:字以溯源。我們認識了美國的“漢字叔叔”理查德希爾斯,從他的講述中,我們體會到了他對漢字那濃濃地熱愛之情。接着,我們看了一個好玩的拼字遊戲——人體拼字,從遊戲中我們更加體會到了漢字的有趣和奇妙。

第一節課“字以溯源”,讓我們知道了前輩們爲了傳承漢字,而堅字一生的故事。因爲我們的漢字在世界上非常流行,所以這就是我們的驕傲所在。

第二課:武以振魂。讓我們感受到了中華武術博大精深,一招一式都透露着民族的浩然正氣。

第三課:棋以明智。從圍棋冠軍柯潔的講述中,我們不僅感受到了棋的變化有許多種、挑戰難度極大,還感受到了柯潔在還沒有成爲圍棋冠軍之前那永不放棄、堅持不懈的.精神。聽完了圍棋冠軍柯潔的故事,我們接着感受鋼琴演奏的魅力。聆聽完鋼琴演奏家郎朗、兩位鋼琴少年徐子航、李俊傑和機器人特奧的演奏之後,我們感受到了琴聲的優美以及科學家與發明家的偉大,透過他們的努力,才創造出了今天這神奇的鋼琴機器人。

下一課“文以載道”,讓我們認識了翻譯家許淵衝,接下來讓我們走進絲綢新路,去看看它的故事。

第五課:絲綢新路。巴基斯坦的米斯巴拉希德爲我們講述了一個感人的故事,讓我們感受到了巴基斯坦的人們和中國的人們那深厚的友誼以及兩國之間相互的關心和關愛。

透過“字以溯源”、“武以振魂”、“棋以明智”、“文以載道”、“絲綢新路”這五課,我們感受到了中華文化的魅力以及它所蘊含的無窮的奧祕,都需要人們一點一點地去發現、研究。這些具有獨特魅力的文化已經在世界上非常流行了,難道不值得我們驕傲嗎?

開學第一課觀後感7

今年的《開學第一課》,帶領着我們從中華的大門看世界。從中,我看到了世界上最神奇的文字——漢字。

中華漢字,源遠流長,從殷商的甲骨文到如今的楷書,從古代的飲食起居到如今的航天科技。一橫一豎,從最初似圖畫般開始;一點一滴,成爲如今的藝術瑰寶。神奇的漢字像一葉小舟,載着我們去看祖先的傑作;奇妙的橫豎撇捺,架起了古今溝通的橋樑。試問,有哪一種文字,傳承了五千年從未間斷?唯有漢字,點滴間盡顯國之偉大。

《開學第一課》中也講到了來中國研究四十五年漢字的美國人:理查德西爾斯。三次心臟手術也從未消磨掉他對漢字的癡迷執着。手作了千萬張英漢互譯卡,只爲更好的學習常用字;無數個不眠不休的日日夜夜,成全了他對漢字的癡迷研究。許多人十分不解,爲了研究竟能做到這種程度?這正是漢字的魅力所在,它的奇妙足以征服一個人強大的內心。當然,更多的原因是因爲字裏行間蘊含着的,是中國人民的智慧結晶和上下五千年的歷史文化。每一個字的底蘊,都值得我們每一個人去深入探索、去仔細挖掘!

想到這裏,我也不禁有些慚愧。一個外國人,都願意用四十五年的時間潛心研究漢字,而身爲中華兒女的我們,就更應該認真學習,全面發展,將我們的文字帶上世界巔峯!我想,這是對撫養我們長大的祖國最好的回報。

今年的《開學第一課》,讓我對漢字有了更深厚的感情和更深層次的理解。漢字的背後,是我們中國人的情懷與志向。字裏行間,有意境、有韻味,迴響着中華人民的文化共鳴。翻開一本書,讀上一首詩,就像漂流在上下五千年的歷史長河上,飛翔在中華人民的漢字文化中……做爲中華兒女,我們努力的目標,就是將中國的驕傲,變成世界的驕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