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行政公文 > 報告

關於地質野外實習報告三篇

報告1.88W

在當下這個社會中,報告與我們的生活緊密相連,要注意報告在寫作時具有一定的格式。其實寫報告並沒有想象中那麼難,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地質野外實習報告3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關於地質野外實習報告三篇

地質野外實習報告 篇1

第一章:緒言

(1)實習地區的交通位置和自然地理狀況

少華山位於陝西省渭南市境內,華縣劉家河村南,縣城東約五公里處, 山門距隴海鐵路華縣火車站和西潼高速公路出口7公里,距101省道僅2.2公里,均有等級公路相接,交通便利.山勢東連小夫峪,西交白石峪,主峯海拔1664.4米。這裏山青水秀,風景幽雅,是一處靈境勝地。少華山屬石灰岩山地,山上原始石洞頗多,當地羣衆沿山路依借山洞的天然形勢,修廟琮,塑神像,鑿石開路,設定棧道、鐵索、椽板。攀援而上,如同按比例縮小的華山,因而取名少華山。少華山上現有齊雲洞、觀音洞、希夷崖等景點。

少華山自然地理概況:少華山山勢主體呈現爲中細蜂腰形。腰部爲岩漿侵入的火成岩、變質岩構造,即屬於太白、華陽岩基組成的秦嶺主體東秦嶺位於華北板塊與揚子板塊之間的拼合帶———秦嶺造山帶的東段。該區構造岩漿活動強烈。少華山區的岩石大部分爲玄武岩和花崗岩等火成岩,同時又有少數的沉積岩和變質岩。其褶皺形態多樣斷層形式多樣其中南坡嚴重北坡稍好。其中的植被多爲溫帶落葉及闊葉林。

(2)實習任務

①掌握野外觀察,描述岩石的一般方法,觀察描述實習區域常見岩石的物質組成,結構,構造特點。

②觀察少華山地貌及地理現象:河流山體特徵。

③觀察岩層產狀要素,褶皺和節理。

④使用地質羅盤測岩層產狀。

(3)實習目的

透過野外實習,一方面使我們獲得實習區基本地理現象的感性認識。另一方面,使我們在野外工作方法和技能方面受到初步訓練,培養和提高我們觀察分析野外地理現象的特點。

(4)實習工具:

鐵錘、地質羅盤、放大鏡。

(5)實習要求

認真觀察地理現象,實習期間大膽細心。合理使用測量儀器,要有科學嚴謹的實習精神。野外注意安全,進入山區注意防火事宜。

(6)實習地點:陝西省渭南市華縣境內少華山,

第二章:岩石。

少華山由於是火山噴發而形成的,所以那裏的岩石多以火成岩爲主,其中白色花崗最常見,也有肉紅色的花崗岩, 少華山區的岩石主要爲玄武岩和花崗岩等火成岩。其中玄武岩是典型的噴出巖多呈黑色風化面黃褐色或灰綠色。細粒或隱晶結構呈斑狀結構並長有氣孔、杏仁等構造。火成岩根據其化學成分及礦物成分排列,分爲超基性岩. 基性巖.中性巖和酸性巖;根據岩石產狀,分爲深成岩.淺成巖和噴出巖。花崗岩是分佈最廣的深成岩類,也是酸性巖,主要由鉀長石.富鈉斜長石.石英組成,並含少量黑雲母或角閃石。花崗岩是分佈最廣的深成岩類,也是酸性巖,主要由鉀長石.富鈉斜長石.石英組成,並含少量黑雲母或角閃石。

第三章:構造。

實習地區構造概況:少華山在大一級地質構造中屬於秦嶺構造帶,進一步劃分屬於東秦嶺地質構造帶。

少華山隸屬於秦嶺山系,是由於渭河地帶地殼下陷同時又由於上古時期形成古地臺時的加里東運動、海西運動、以及印支運動等,其中海西運動的影響之爲明顯:在晚古生代末期伴隨着廣泛的岩漿侵入活動秦嶺及其周圍山脈相繼隆起。少華山山體呈現爲中細蜂腰形。腰部爲岩漿侵入的火成岩、變質岩構造,少華山區域內地質構造較爲複雜,斷層構成複雜,背斜較易觀察,向斜成山不明顯。岩層層理較清晰。岩石表面風華嚴重,節理較爲明顯。

斷裂是指地殼中的岩石,特別是脆性較大和靠近地表的岩石,在受力情況di下容易產生斷裂和錯動。節理即斷裂兩側的巖塊沿着破裂面沒有發生或沒有發生明顯位移的斷裂構造;斷層即巖塊沿着破裂面有明顯位移的斷裂構造。

少華山屬於秦嶺山系的延伸,而秦嶺是震旦紀時期的`晉寧運動形成的,再經過長時間的侵蝕以及地質運動,就形成了現在的概況。少華山區域內地質構造較爲複雜,既有褶皺.也有斷裂,多處呈現背斜.向斜.節理.斷層等構造形跡。岩石表面風化嚴重,節理明顯。華山區的褶皺主要爲傾斜褶曲和倒轉褶曲併兼有少量的平臥褶曲和翻卷褶曲。其軸向斜向南北縱剖面由於常年的侵蝕作用而參差不齊, 其斷層多爲逆斷層中的推覆構造以及平推斷層和樞斷層。

第四章:地質羅盤儀測定岩石的產狀及測量結果。

岩層產狀的測定

①測量岩層的走向時將羅盤的長邊與層面貼靠、放平、氣泡居中後,北針所指的度數即爲所求的走向。

②側傾向時用羅盤的n極指着層面的傾斜方向。使羅盤的短邊與層面貼靠放平,北針所指的度數即爲所求的傾向。

③測傾角時將羅盤的長側邊順傾斜線貼靠、層面豎起,並與走向線垂直,羅盤指針上掛的傾斜儀所指度數既是所求的傾角。

地質野外實習報告 篇2

一:勘探工作目的,本次野外實習,勘探工作目的是:

二:勘探任務,本次野外實習的任務是:

(1)觀察各實習地點的地理位置及地形地貌和地表水體等其他情況;

(2)觀察奧陶紀石灰岩的顏色、光澤、解理、化石的種類及其含量、斷層等其他情況;

(3)對斷層做素描圖、描述其擦痕的狀況;

(4)觀察晚奧陶統與中石炭統的假整和麪及其過渡岩層的風化程度、顏色、巖性、化石種類及其數量等其他情況;

(5)觀察中石炭統本溪組泥岩層的岩層特點、砂岩的顏色、解理及砂岩岩層中所包含的礦產、石灰岩的顏色、解理、裂隙的發育情況、化石的種類及其數量等;

(6)觀察上石炭統的黏土層、石灰岩層的特點、岩層厚度、其中所含的化石種類和數量、岩層的裂隙發育程度、含水情況、礦產種類及其數量;(7)觀察上石炭統的'砂岩、泥岩、黏土層的特點、及其中所含的化石種類和數量;

(8)觀察煤礦的地形、瞭解煤礦的各種設施的用途、觀察各種機器的特點,瞭解其工作方式及使用方法和使用注意事項.(9)瞭解煤礦的開採情況、煤的種類、煤的儲存和運輸等。

三:交通狀況

縫山針公園位於太行山系南麓,焦作市中心北部,交通便利,公園西邊是村莊,公園前是東西走向的公路,公園內是海相沉積的中、晚石炭統石灰岩。

紅砂嶺位於的縫山針的公園西方,焦作影視城北方3千米左右,影視路從南面跨過,上白作鄉公路從南至北穿過此地區,交通便利,有盤山公路通山,山腰有小型鐵礦和其他的一些廢棄的鐵礦礦井。

西張莊位於焦作市區西部,有公路通往山下,從山下到山上路礦稍差,山頂上有硫磺礦和用黏土燒製陶瓷器皿的小工廠。

焦煤集團珠春礦位於焦作礦區西南部,東距焦作市五千米;公路鐵路交通便利,焦晉高速在礦區西部穿過,焦克公路在礦區北部透過,有礦區鐵路專線與焦柳、正太乾線連接。

四:天氣情況

五:水文地質情況

(1)在縫山針公園內無固定水系,小寺河和羣英乾渠自西向東穿過本地區,一般乾涸無水,夏秋季節彙集降雨並排泄山洪,有時會發生小規模的山體滑坡,山下有一小塘,含水量不多,爲景觀用水。地層含水層自上而下依次爲:第四系砂岩含水層、二疊系砂岩含水層、石炭系第八層、二層石灰岩、奧陶系石灰岩含水層。

(2)在紅沙嶺未見到明顯水體,無固定水系,無河流、河塘,僅有東西走向的羣英乾渠,一般乾涸無水,夏秋季節彙集雨水並排泄山洪,此處地貌多爲褶曲,季節性雨水多滲入地下。

(3)在西張莊沒有發現明顯的水體,無固定水系,無河流、河塘,羣英乾渠自西向東穿過,一般乾涸無水,夏秋季節彙集雨水並排泄山洪,此處地貌多爲褶曲,季節性雨水。

地質野外實習報告 篇3

工程地質實習過程

我們的實習分爲兩個階段。首先,我們到達湖山地區,觀察湖山地區的地質地貌,肉眼判別岩石,採集岩石標本,並且用地質羅盤實地測量岩石的產狀,判斷背斜和向斜;其次,我們去參觀南京地質博物館,瞭解中國石文化。當天下午三點結束工程地質實習,返回學校。

工程地質實習內容

認識湖山地區的岩層

湖山地區位於南京城東大約28公里,處於寧鎮褶皺束南帶,有三列山組成,其走向爲北向東。自南京有公共汽車通湯山鎮、湖山地區,交通便利。於早在一百多年前,日本的小野田家族就對湖山地區進行了研究。而國內著名的地質學家李四光教授也對此作過研究。在湖山地區所觀察到的岩石主要以沉積岩爲主,還有少量的侵入岩。這裏地層出露齊全而清楚,易於觀察,在寧鎮地區是少有的。志留系高家邊組、墳頭組出露較好,茅山組很不發育,僅零星可見。五通組、孤峯組發育良好,剖面切割得清楚。龍潭組中下部的頁岩與砂岩暴露,易於觀察。青龍羣在棒錘山西端便道旁下部地層剖面十分清晰。

在開始實習時,老師給我們介紹以下內容:

一、志留系

1、高家邊組(s1g)

主要由土黃色頁岩(質感滑膩,易折斷)及泥岩組成,厚度大於293.5米;據資料,高家邊組含有多種筆石。高家邊組與上伏五峯組的接觸關係可能爲整合接觸。

2、墳頭組(s2+3f )

主要由土黃色中層-厚層砂岩構成,有岩屑石英砂岩、石英砂岩等;夾有少量土黃色薄層粉砂岩、泥岩和頁岩;厚度120m;據資料,墳頭組含有王冠蟲等化石。墳頭組與下伏高家邊組爲整合接觸 。

3、茅山組(s3m)

主要由紫色粉砂岩組成,夾粉砂岩等;厚度約爲20餘米,呈斜層理構造。茅山組與下伏墳頭組爲整合接觸。

二、泥盆系

五通組(d3w)

底部爲中厚層底礫岩、下部爲厚層灰白色石英砂岩夾厚層粉砂岩,上部爲砂岩及粉砂岩,頂部爲中厚層石英砂岩,有層間構造,如印模構造等,有風化現象,可見節理構造,成巖破碎,沒有錯位,粘土高嶺土化;厚約150米;據資料,有斜方薄皮木、亞鱗木及楔葉木等化石,但是沒有觀察到。與下伏茅山組爲假整合接觸。

三、石炭系

1、金陵組(c1j)

爲灰黑色爲生物屑灰巖,有笛管珊瑚和假烏拉珊瑚的化石;據資料,還有始分喙石燕及金陵穹房貝等化石;厚度約爲6米。金陵組與下伏五通組爲假整合接觸

2、高驪山組(c1g)

雜色頁岩,砂岩,有重力負荷現象,出現撓曲;厚約46米;據資料,有腕足類化石碎片。與下伏金陵組爲假整合接觸。

3、和州組(c1h)

爲白雲質泥質灰巖,含少量生物碎屑;厚度約5米。據資料,本層產袁氏珊瑚、巨長身貝等化石。與高驪山組爲假整合接觸。

4、老虎洞組(c1l)

爲灰白色白雲岩,有紫紅色的燧石結核,質密堅硬,風化的表面有刀砍狀溶溝。厚度約12米。據資料,產不規則石柱珊瑚等化石。

5、黃龍組(c2h)

黃龍組底部爲5米的巨晶灰巖。主體是灰白色略帶微紅色的生物微晶灰巖,產紡錘蜓。厚度約爲55米。黃龍組與下伏老虎洞組爲平行不整合接觸。

沉積岩

一、實習區內沉積岩的主要類型及巖性特點。

1.碎屑岩類

石英砂岩:石英呈粒狀,粒徑爲1~2毫米,白雲母呈白色片狀,平躺在岩層層面上。磨得很圓,大小均一,表面光澤暗淡。

五通組底礫岩:礫石有紅色的石英砂岩,黑色的硅質岩及紅色的頁岩。

2.碳酸鹽巖類

微晶生物灰巖:金陵組灰黑色微晶生物灰巖中生物屑,結晶顆粒小,上青龍組底部出現瘤狀灰巖。

白雲岩:質密堅硬,風化的表面有刀砍狀溶溝,有紅色燧石結核,主要由白雲石礦物組成。

3.硅質岩類

硅質岩:是由硅質構成的岩石,具有色深,性脆易碎、堅硬,風化強者較輕的特點。主要可見:

層狀產出的硅質岩:產於孤峯組和大隆組,黑色.

具頁理的硅質頁岩:也產於孤峯組和大隆組,灰黑色.

呈透鏡體狀的硅質岩:分佈於老虎洞組、棲霞組,前者呈紫紅色,後者呈黑色。

4.粘土巖類

硬度低,用指甲能刻劃。

泥岩:呈不具頁理的塊狀、層狀,緻密和固結程度較高者。顏色一般較淺,性較堅硬,遇水不易變軟,可塑性差。 主要分佈於下青龍組下部,高家邊組也有少量泥岩。

頁岩:粘土巖的一種。成分複雜,除粘土礦物,還含有許多碎屑礦物。具頁狀或薄片狀層理。用硬物擊打易裂成碎片。主要分佈於高家邊組、高驪山組和下青龍組下部,顏色多樣,包含紫色、黑色、灰色、綠色等。

二、沉積構造的形成及地質意義

沉積構造是指沉積岩形成時所生成的岩石的各個組成部分的空間分佈和排列形式。

1.斜層理

層紋傾斜,可判斷古流向、確定岩層的頂和,在墳頭組和龍潭組出現。

2.縫合線

縫合線是岩石中呈鋸齒狀起伏的曲線。總的展布方向與層面平行。規模較大的縫合線代表沉積作用的短暫停頓或間斷,規模較小的縫合線是沉積物固結過程中在上覆沉積物的壓力下,由富含co2的淤泥水沿層面循環時溶解兩側物質所致。主要見於白雲岩及石灰岩,有時也出現在砂岩中。可以用縫合線來較準確地確定岩層產狀。黃龍組、船山組中可見。

隨後我開始用地質羅盤對滑坡開始測量,並且採集岩石標本。

在湖山地區實地測量完以後,我們一行人在老師的帶領下,來到南京地質博物館,領略中 國石文化。

地質博物館分爲新館和舊館兩部分,首先我們先參觀了舊館。舊館羅列了許多地質科學家曾使用過的勘測工具,各種文物上都有些歲月的痕跡。還有地質工作人員的蠟像,偉大科學家李四光等教授的塑像,感觸頗多。

來到二樓和三樓,博物館陳列的各種各樣的石頭,有靈壁石,太湖石,黃鐵礦,赤鐵礦,人造石……見過的,沒見過的,真讓人眼花繚亂,歎爲觀止。還有各種地貌地形的.模型,形象逼真。

參觀完舊館,我們向新館進發。

新館是生命的進化史,其中作用現代化的技術,讓置身於科幻的世界。

進入新館,映入眼簾的是一座巨大的恐龍骨骼化石,頭腦中猛然出現了侏羅紀時代的畫面,這些巨型動物在地球統治了兩億年之久,真讓人難以想象,然而卻在六千多萬年前神祕滅絕了,這也成爲迄今爲止人們爭論不休的問題,有人認爲是氣候的變化,有人認爲是小行星撞擊了地球……衆說紛紜。

新館還陳列了各種其它史前動物,如劍齒虎,猛瑪象等等。

然而最惹人關注的就是人類進化過程了,從類人猿到直立人,人類一直在不斷的進化中。人類的出現,無疑是宇宙中最偉大的傑作!

參觀完南京地質博物館,下午三點,我們集合返校,結束了工程地質實習。

實習的結論

1、我們在實習過程中學到了在課堂上學不到的知識,縮小了書本與實際的差距

2、學會了地質羅盤的使用,測得岩層產狀,

3、掌握了背斜與向斜的基本判定

4、對斷層與滑坡等地質現象有了進一步認識,理論聯繫實際。

5、瞭解了湖山地區的岩層構造,對沉積岩有了更深的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