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行政公文 > 報告

研究報告格式

報告2.38W

研究報告格式

一、標題

研究報告格式

可使用比正文大1-2號的字型與變化了的字型(黑體)來排列,上空2-3行,下空1-2行。

二、署名

接標題下一行,一般寫上“××單位課題組”。加註時要標明課題的級別、性質、歸屬、立題年份、負責人姓名、成員(顧問)姓名、研究報告的撰寫者。也可單獨列一頁,或放置正文末尾括號中,將具體的工作與成員予以說明。

三、內容摘要和關鍵詞

內容摘要是對研究報告中所描述的背景、採用的主要方法、形成的結論與提出的新見解的簡要說明,以100-300字爲宜,接着“××單位課題組”空1-2行,其中“內容摘要”用中括號,變體字。

關鍵詞除了幫助檢索之外,還在於可提醒本研究報告的閱讀者着意理解所列詞語,以2-5個爲宜,緊接着“內容摘要”,其中“關鍵詞”也用中括號,變體字。

四、正文

正文是教育科研報告的主體部分,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問題的提出

⑴揭示問題或困難;⑵是究的目的和意義⑶研究現狀的綜述⑷本課題關鍵概念的界定。

2、課題研究目標

目標的確定與後文的研究效果分析的思路要一致,有一定的聯繫。

3、課題研究的思路

這一部分需說明自己對本課題研究思路的角度和特色,還要將研究對象的選擇、研究工具、研究步驟等方面的問題交代清楚。

4、課題研究的內容與方法

這是研究成果的主體,是課題研究內容的全面展開。

5、研究結果的分析與討論

結果是根據研究過程中搜集到的資料、數據進行整理後展示的客觀事實,它告訴我們最終得到什麼,這些東西是什麼。結果可用圖直觀表達,也可用文字簡要說明。

五、結論

這是整個研究過程的結晶。它是在研究結果分析的基礎上經過推理、判斷、歸納而概括出更高一個層次的成果或觀點。結論指出研究結果說明了什麼,今後應怎樣辦等。

六、存在的問題與後續的研究

七、報告落筆的時間:

一般放在正文右下方。

參考資料的基本格式

引用對象 基本格式

書籍類 作者名《書名》(出版社,×年×月版)

刊物類 作者名《文章題目》(《刊物名》,×年第×版)

報紙類 作者名《文章題目》(《報紙名》,×年×月×日)

成果彙編

一、封面

說明課題名稱、立題編號、課題負責人和承擔單位、立題時間

二、目錄

三、主報告

正文小四號,1.5倍間距;大標題(題目)三號,粗黑體;一級子標題四號,黑體;二、三級標題與正文同字號,字型變。附件如篇幅較多,正文可用五號,單倍間距,標題字號相應縮小。四、附件

包括課題申報表、研究方案、立項通知、子課題研究報告、有較強階段特徵的階段研究報告、相關的研究論文、設計的相關材料(如調查表),相關的個案研究報告、教學設計、活動設計、相關成果的獲獎證明及其他有關材料。

研究報告格式範文

一、課題的研究背景

資訊技術與小學英語教學的整合,正在成爲當前我國資訊技術教育乃至整個教育資訊化進程中的一個熱點問題。在世界其他教育資訊化程度較高的國家如美國、加拿大、新加坡等,在資訊技術教育發展的過程中,也都是逐漸將資訊技術教育與小學英語教學的整合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指出:“大力推進資訊技術在教學過程中的普遍應用,促進資訊技術與教學的整合,逐步實現教學內容的呈現方式、學生的學習方式、教師的教學方式和師生互動方式的變革,充分發揮資訊技術的優勢,爲學生的學習和發展提供豐富多彩的教育環境和有力的學習工具。”

在這種大環境下,我們英語教師必須進一步從自己學科的角度來研究如何使用多媒體網絡技術等來輔助自己的教學,把資訊技術有機“地融入到小學英語學科教學中,以計算機及網絡技術爲核心的資訊技術對基礎教育所產生的促進和變革作用,對學校和教師實施新課程提出了新的要求,創新地運用資訊技術成爲教師實施新課程的重要素養之一。爲了適應這個發展趨勢,小學教師必須進一步從自己學科的角度來研究如何使用資訊技術來幫助自己的教學,把資訊技術有機地與小學英語教學進行整合——就像使用黑板、粉筆、紙和筆一樣自然、流暢,才能更好地適應時代的要求。

新的課程觀讓我們重新審視延續多年的教學觀、質量觀、發展觀、人才觀,深刻影響着教師長期習慣的教學行爲。同時隨着以計算機爲核心的資訊技術的不斷髮展及其在教育中的應用,對學校教育教學也產生了廣泛而深刻的影響,無論是宏觀的教育目的、教育內容,還是微觀的教學組織形式、教學方法、教學手段,最終都在因之而發生根本性的變革。綜上所述,資訊技術與小學英語教學的整合,體現了在保證學生主體性的前提下,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現代教育思想,必將成爲教育改革的着力點和發展方向。

二、課題研究的目的意義

透過“資訊技術與小學英語教學的整合”課題的研究,我們力求從理論和實踐層面共同推進,提高師生的資訊素養,增強師生的資訊技術操作能力,真正掌握最先進的教育技術,促進教與學的革命。資訊技術與小學英語教學的有效整合研究目的是當前教育教學改革的大方向,怎樣合理利用網絡資源,有效將資訊技術與小學英語教學的有效整合是當前教育教學改革是否取得成效的關鍵。其應用價值是利用網絡資訊資源豐富、時效性強的特點,將資訊技術與小學英語教學內容有機整合,充分利用各種資訊資源,與小學英語教學內容相結合,使學生的學習內容更加豐富多彩,更具有時代氣息、更貼近生活;同時也讓教師能拓展知識視野,改變傳統的學科教學內容,使教材“活”起來,讓英語學習更貼近生活。

教師要改變以課件製作、電腦輔助教學即爲資訊技術與小學英語整合的片面的教學觀念,努力貫穿開放的教學理念,充分發揮資訊技術的作用,尋求資訊技術與小學英語教學相結合的最佳切入點,從而實現人與機、人與人、課程與資訊的高度交互,並透過這種教學模式的實現,把學習的時間和空間真正還給學生,創設情境,培養學生的探究意識,讓學生自主式地學習,讓學生在豐富的學習資源中自由發展。

三、課題研究組織分工

負責人:

成 員:小學一級教師(英語)

小學進階教師(語文)

小學進階教師(語文)

小學一級教師(數學)

小學一級教師(語文)

小學一級教師(數學)

小學一級教師(數學)

小學一級教師(語文)

分工安排:

課題總負責:

制定課題方案:課題組全體成員,

資料蒐集整理: 課題組全體成員

階段總結:

最終成果總結:課題組全體成員

四、課題研究方法步驟

“資訊技術與小學英語教學的整合”課題的研究方法主要採用綜合運用、文獻研究、行動研究法、個案研究、經驗總結等方法。課題組成員帶領教師立足課堂教學實踐,加強學習現代教育教學理論,學會反思、學會批判,在實踐中邊學習邊總結,一方面提高自身專業素養,另一方面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把全新的課堂帶給學生,讓課堂煥發出生命力。

本課題研究分三個階段進行:

1、準備階段。學習相關理論,確定研究課題,組建課題組,制訂相應的研究方案和實施計劃,明確分工。瞭解國內外對資訊技術與小學英語學科整合教學研究的現狀,進而認識本課題研究的價值。

2、實施階段。在保定市現代教育技術“十一五”課題研究的成果上,集中精力同時開展課題的研究工作。分別在2個年級實施課程計劃及學期方案。分析總結階段性教學成果寫出資訊技術與小學英語學科有效整合研究的相關論文。透過課堂教學、問卷調查等活動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能力。再次分析、總結教學成果,調整原教學計劃,寫出資訊技術與小學英語教學的有效整合研究存在的問題與對策相關論文。

3、總結階段。⑴系統整理過程資料,總結研究經驗、成果,形成論文。⑵教師課堂教學展示活動;⑶撰寫課題研究報告;並申請結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