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行政公文 > 報告

特殊教育學校的調研報告

報告3.33W

隨着個人的文明素養不斷提升,報告的用途越來越大,寫報告的時候要注意內容的完整。一聽到寫報告馬上頭昏腦漲?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特殊教育學校的調研報告,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特殊教育學校的調研報告

特殊教育學校的調研報告1

一、調研目的

依據上級有關檔案要求,我們對全鎮中小學體育藝術教育的開設、體育藝術羣體活動的開展、場地設施、器材、經費投入等方面進行了調研,旨在全面分析我鎮義務教育學校體育藝術教育現狀、存在的問題及原因,應採取的促進策略與措施,全面提高學生體育藝術教育質量,促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

二、調研對象及調研方法

(一)調研對象

各中小學、教學點

(二)調研方法

1、問卷法:

調查體育藝術教師師資隊伍狀況;經費投入;未來7年發展規劃。

2、訪談法:

與體育、藝術教師、校領導、辦事處教研幹事及學生面談。

3、觀察法:

看檔案資料;看場地、設施設備;看器材

三、調研綜述

(一)我鎮學校體育藝術教育發展成績

1、開齊開足了課時,嚴格組織管理

根據調查發現,全鎮中小學實施體育藝術教學管理的依據完全來源於上級下達的指導性檔案,各校體育藝術工作由校長親自負責,下設由主管副校長和教研組長爲成員的領導小組,負責學校體育藝術教育工作的安排和實施。各校均開齊開足了體育藝術課時,並把體育藝術活動在學校工作計劃中做了細緻認真的安排,並得以落實,組織領導與管理體制健全。

2、因地制宜落實羣體活動,競技成績、藝術成果喜人。

其中全鎮各校積極開展了“學生陽光體育運動”,全面實施《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保證了中小學生每天有1小時的體育鍛煉時間。學校“兩操”內容豐富多彩,形式多樣。克服場地、器材、經費的限制,因地制宜搞好學生羣體活動,做到有時間保障,有訓練內容、方法,有訓練記載,充分調動了義務教育學生的積極性,達到了以體促智,以體育美,以體育樂的目的。“課外一小時鍛鍊活動”開展率達100%。

在各校體育藝術興趣小組及運動隊訓練達98%,俱樂部式的體育藝術教學法模式營造了生動、活潑、友善的課堂氣氛,使學生真正感受到了集體的溫馨和情感的愉悅。各校堅持舉辦1—2次春季或秋季田徑運動會,開展月或季體育藝術活動,如“三大球”、“三小球”、廣播操、拔河、踢毽子、歌詠比賽、美術作品展等小型多樣的比賽活動,在參加各級體育、藝術比賽中成績一直名列前茅。

體育藝術教育設施簡陋,但成果喜人。

3、體育藝術教師素質迅速提高,穩定教師隊伍

積極響應國家、湖北省農村教師素質提高工程,爭取指標先後組織體育藝術教師到武漢等專業培訓機構接受培訓,積極創造條件爲體育藝術教師接受繼續教育創建平臺,落實體育教師服裝等有關待遇,並在評先晉級中優先考慮。真正提高體育藝術教師地位和待遇。

(二)我鎮學校體育藝術教學存在的問題

1、體育藝術教師地位不高,編制不足。

調研中發現,我鎮義務教育學校體育藝術教師人均每週上課在14—18節不等,但額外工作量大,按照21世紀課改的要求,義務教育學校1—2年級小學體育教師應該保證每班每週4節體育課,其它年級3節體育課。目前體育藝術教師編制難以滿足教學的需要,特別是村小師資嚴重匱乏,學生只知道上體育課就是玩。

從教師年齡和職稱結構看,中年教師居多,青年教師和老教師僅佔5%,而進階職稱爲零。從社會輿論看,雖然近年來反覆提倡提高體育藝術教師的地位和待遇,可實際落實還是遠遠不夠,存在的差距還很大,輕視體、音、美和對體育藝術教師的偏見依然存在,多數學校在評先評職時不能夠考慮體、音、美學科的特殊性和艱苦性,晉級評優存在偏重文化課教師的現象,體育藝術學科教師評進階職稱更是可望而不可及,部分體育藝術教師被迫轉崗或下海,造成體育藝術教師隊伍不夠穩定。

2、資金投入不足,場地、設施失修。

義務教育經費雖然逐年有所增加,但由於經濟比較落後,財政困難,尤其義務教育學校,體育藝術經費嚴重短缺,致使學校體育藝術不能很好開展。調研發現,許多學校體育藝術經費所佔比例不到學校教育經遇的1%。有的學校每年甚至零投入。部分學校領導對體育藝術工作不夠重視,在資金籌措方面存在等、看、靠的思想,沒有積極主動地想辦法給予解決。

部分學校體育藝術場地設施建設不夠科學,部分設施被佔用,體育藝術設施存在着極大的浪費現象。由於養護不善,大大降低了器材設施的使用壽命,致使器材頻繁損壞,甚至報廢,造成了不必要的經濟損失。在春、秋、冬多風季節,各校體育場地揚塵現象嚴重,很大程度影響了學校體育活動的順利開展,同時也給學生們的身體健康帶來了隱患。

(三)促進體育藝術教育持續、均衡發展的策略與措施建議。

1、加強體育藝術教師隊伍建設,狠抓師資培訓。

對於建設一支高質量、高素質的教師隊伍是實施體育藝術教育,推進素質教育的關鍵。新時期學校體育藝術的開展給體育藝術教師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教師不僅要有高超的教學技巧和藝術,更要有突出的學識和引人注目的人格風範,還要充分認識學校體育藝術的地位和作用,樹立新的教學理念,探索新的教學法方法。這就要求教師具有求知精神和學習能力、創新能力、理論聯繫實際的能力以及科學研究能力。因此必須加快師資隊伍建設的步伐,加大體育藝術教師培訓的力度,教育部門應把體育藝術教師教育作爲一項重要工程來抓。一方面要抓住“省農村教師素質提高工程”的培訓工作,制定政策吸引優秀的大學生充實到我鎮中小學教師隊伍中來,另一方面要採用多種形式,對現有在職教師進行培訓。透過開展本校教學改革試驗、校際相互觀察、交流等活動發揮骨幹教師的帶動和輻射作用。派出部分兼職體育教師和有興趣的富餘教師到專業院校進行培訓和函授狀大隊伍。提倡校際之間教師相互聘任。促使他們更新知識,增進專業教學能力。認真貫徹落實“教師法”,使體育藝術教師享受與其他教師相同的待遇,改善工作、生活條件,調動積極性,穩定體育教師隊伍。

2、不斷加大投入,逐步改善辦學條件。

要嚴格落實《學校體育工作條件》中規定的體育經費,努力達到全國平均,在經費的使用上,每年應有大致的固定比例,切實解決有些領導“巧婦難爲無米之炊”有計劃但難以落實的問題。

在教育經遇大幅度增加的同時,也爲學校體育藝術經費增加創造了條件。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應不斷加大對學校體育藝術經費的投入,做到專款專用,同時也要廣開財源、多渠道、多途徑籌集經費,迅速改變學校體育藝術遭遇嚴重短缺的局面。認真貫徹相關法律法規,保護學校體育藝術場館設施不被侵佔,不斷完善學校體育藝術活動場地和器材設施的配置,從制度上保證學校體育藝術工作的正常執行,創造一個衛生、安全、整潔、舒適的現代化的育人環境,使學生在翠綠的草坪、湛藍的天空、清新的空氣、優美的運動場景中,去奔跑、去跳躍、充滿生機和活力地成長髮展。

3、重視羣體教育,促進良好的校園體育藝術文化氛圍形成。

實現學校體育藝術教育的目標和任務不僅重視體育藝術課程教學而且還應重視羣體活動和興趣小組的訓練等羣體教育,堅持每年舉辦兩次田徑運動會制度,積極組織“六一”、“五四”、“元旦”及“三八”師生體育、藝術匯演活動。因此學校應有計劃有組織地開展內容豐富形式多校的羣體活動。建立青少年業餘體育藝術俱樂部,組織多種運動項目的課外訓練運動競賽,並以“體育與藝術”“積極生活”爲主題,有計劃的開展體育藝術節等活動。建立羣體教育的評估標準,把體育藝術羣體活動作爲對學校考覈的主要內容之一。要從提高學生的體育藝術認知水平、體育藝術素質、體育藝術能力和意識着眼,構建學校體育藝術教育的新體系。將體育藝術教育的實施貫穿於學校教育的全過程,形成課內、課外、顯性課程和隱性課程有機結合的一體化教育模式。採用教育部門、體育藝術部門、學校領導、教師、學生多邊互動的方式,形成良好的校園體育藝術文化氛圍。

4、加大體育藝術課程改革和建設的力度。

其中體育藝術是中小學生的必修課程,爲更好地實現學校體育藝術的目標,國家教育部把體育課改變爲體育與健康課程,這是我國學校體育藝術教育的一次重大改革。面臨新的教育觀念、新的環境、新的要求,體育藝術課程必須加大改革和建設的力度,用新的教學理念重新修訂體育藝術課程計劃,使體育藝術教學體現時代精神和素質教育要求。教學內容要多樣化、彈性化符合學生興趣和愛好,符合學生的生理、心理髮展的年齡特徵,注重培養學生的體育藝術實踐能力和體育藝術素養,使學生的終生體育藝術思想形成和發展。教學應以學生爲主體、以師生間互動爲原則,改革教學方法,給學生創造一個民主平等,能充分發揮積極性、主動性的體育藝術教學環境。

特殊教育學校的調研報告2

20xx年,我率領教研中心主任肖賢、副主任李立強等一行5人對區屬各校(園)的教育科研發展狀況進行了專項調研。調研組聽取了學校的專項彙報,組織了教師的問卷調查,瞭解基層教師的心聲。調研中我們分別針對每所學校教育科研發展情況進行了認真地分析並因地制宜地提出了中肯、專業性的建議,給學校指明瞭方向,拓寬了科研工作的思路。

一、調查目的

進入新世紀,教育現代化建設已進入內涵發展階段,在一個區域內推進教育內涵發展,有許多問題需要探索,需要研究,大到教育發展戰略,小到課堂教學的改革,都要在調查研究、科學實驗的基礎上進行科學決策。區域教育科研建設已成爲推進區域教育發展的關鍵。在這樣的大背景下,我們對東湖區的教育科研發展狀況進行了調研。爲充分了解本區中小學(幼兒園)教育科研工作的現狀,進一步加強和改進科研工作的研究、培訓和管理模式,使教育科研工作更加務實,總結其成功的經驗,發現其發展進程中存在的問題,爲整體推進全區教育科研的可持續發展提供客觀的依據。

本次調研,普選了全區20所學校(園)(九年義務教育學校6所、小學11所、特殊教育學校1所、幼兒園2所)爲對象,採用材料彙報和問卷調查結合的方法。圍繞對學校教育科研工作的認識、對教育科研工作的看法、“九五——十五”期間開展教育科研的情況及“十一五”期間承擔課題研究的現狀、學校如何開展課題研究等問題與各校(園)領導進行了座談彙報;就個人教科研的體驗、開展課題研究的經歷和參加教育科研培訓情況在教師中進行了問卷調查。

二、調研內容

此次調研的內容主要包括:

1.瞭解目前全區教育科研現狀(成績和存在的問題)

2.對學校教育科研所涉及的體制、機構、執行機制、研究方法、現代技術、專業引領、制度建設、文化建設、知識管理和生態環境、科研經費使用和管理、教育科研成果的評選與獎勵方法等作較全面的調研。

三、學校教科研隊伍現狀

對教師基本情況的調查包括年齡結構、職稱結構、執教年級及所教學科情況。從統計數據可以看出:

1.科研骨幹隊伍年輕化。

透過調研數據,我們發現:

從學校教師隊伍的構成來看,所調研學校的科研骨幹隊伍偏於年輕化,平均年齡不到31歲,各個年齡層教師呈現梯狀分佈,也相對比較均衡。這樣的隊伍結構,對於老、中、青教師間的教學經驗的傳遞、對於保持教師隊伍的活力有積極的意義。年輕教師的比例高一些,對於推動教育科研進程是有利的。因爲他們顧慮少,接受資訊快,年富力強,是東湖教育科研的新生力量。

2.職稱水平良好,教師富有教育教學經驗。參加問卷的教師中,有進階職稱(中學進階)的4人,佔總人數的2%;中級職稱中一2人,小高86人,佔總人數的46%;初級職稱中二7人,小一63人,小二10人,佔總人數的42%;無職稱青年教師20人,約佔總人數的10%。教師隊伍職稱結構基本合理,但職評與教師教育科研水平的相關性不高。

3.從所教學科來看,語文教師97人,佔總人數的50.5%;由此可見,在教育科研隊伍中,語文教師居多。數學教師44人,佔總人數的22.4%;綜合學科教師佔總人數的27.1%。在綜合學科中,又以英語學科教師居多,說明在綜合學科中,英語教師還是具備一定的教研科研能力的。

4.從任教的年段情況來看,小學教師開展教育科研的積極性明顯高於初中教師,在小學中,以四、五年級教師爲多。希望在教育科研方面要誘發初中教師的參與積極性。

四、學校教科研情況分析

1.尋求合作。

要把一種理念、一種方案付諸於實踐,並且在這個基礎上總結、提煉、推廣,需要依靠集體的力量;既要有學校管理部門、教育行政管理部門的支援和幫助,以創造一個良好的研究環境,還需要理論工作者與實踐工作者的共同參與,分工合作,建立合作的研究羣體,保證學校教科研的健康發展。東湖區教育科研的多年實踐表明,尋求三個結合,是建立樂於合作研究羣體的有效載體:一是基層學校與教研、科研機構的結合;二是基層學校教師(實踐)與高校、科研院所專家學者(理論)結合;三是學術因素與非學術因素(特別是利用當地人力資源)的結合。透過這三個結合,既發揮了高校、科研院所的專家學者和教研、教科研機構的教研員、科研員所具有的理論和資訊優勢,也發揮了基層學校、特別是一線教師所具有的實踐方面的特長。

尤其是充分調動和利用好江西本土教育教學理論研究方面的專家和學者資源,博採衆家之長,獲取更多的有效資訊,避免走歪路,是合作研究羣體有效運作的關鍵。東湖區近幾年來所取得的比較重大的科研成果,均是這三者有機結合、有效運作的結果。

2.明確意識。

把科研工作擺在“先導”的位置,是大部分學校領導班子成員的共識。各校領導都明確地認識到了教育科研是區域教育事業改革與發展的不竭動力;是深化學校教育教學改革、提升教師隊伍整體素質的重要途徑;也是全體教師應該具備的基本能力。在座談會上,不少校長都談到要依靠教育科研更新觀念、提升專業水平。如,育新學校向科研要質量,不僅是學校的觀念,更成爲全校教師的共識。學校形成了以《新課程標準》爲指導,以科研爲主線、以課題爲依託、以課堂教學爲主陣地,立足課堂教學帶動全校教師積極參與課題研究。郵政路小學一直堅持以“科研興校、質量強校、特色顯校”爲治校方略。百花州小學以創建科研教師隊伍、學習型校園文化爲目標,推動課程改革深入發展,績效顯著。豫章路小學作爲名校,始終堅持科研興校,積極打造科研型、學者型、管理型三類骨幹教師羣體。

3.保障經費。

多數學校能在經費十分緊張的情況下,對於開展教科研工作所需的財力、物力,給予有力的支援。如,對人員培訓方面捨得投入,在教科研活動中分批派實驗教師外出學習。使立項課題能按期保質完成,同時也促成了課題管理的規範。

在192位接受問卷調查的教師中,有65位實驗教師參加過1-2次的課題專項培訓,25位實驗教師參加過3-4次的課題專項培訓,83位老師參加過6次以上的培訓。只有19位老師沒有參加過課題專項培訓。

4.夯實校本。

在與各校的座談中瞭解到,學校普遍認爲培訓教育科研人員是至關重要的一部。據座談與問卷得知,教科研教師參加課題專項培訓情況,其中國家級27人次,省級50人次,市級57人次,區級53人次,校級65人次。其中國家級培訓中有部分屬民間團體,校級培訓佔多數。

5.落實制度。

爲確保學校教育科研工作的有效開展,在制度建設方面,不少學校力求從學校發展的需求出發、逐步完善,將教育科研工作制度、教育科研管理條例、教育科研課題管理辦法、教育科研成果推廣制度等一一列入學校章程。爲充分調動廣大教師參與課題的積極性,使課題有序規範地開展,有些學校還制定了一些相關制度和措施。如,育新學校在課題研究中力求做到“一個建立(課題組)、一個嚴格(考覈與獎勵制度)、一個確保(資金)、三個突出(科學性、規範性、羣衆性)”。百花洲小學的“兩評兩選一獎勵一評價”激勵制度使課題發展得到有力保障。郵政路小學制定了《課題研究成果獎勵制度》。豫章路小學制定了內容詳細的課題《同伴互助》活動考評條例。城北學校制定了《課題組考覈激勵制度》,將課題研究與職務聘任掛鉤。右營街小學的“課題實驗工作獎勵條例”明確規定:課題組優秀實驗教師在學校評優、評先、晉級、聘任等方面享受優先待遇。課題管理人性化,激勵機制的健全,大大推動了學校教育科研工作的正常和可持續發展。

6.紮實工作。

(1)從調研資料顯示,目前,全區各校(園)都開展教育科研工作,校校有課題。如育新、郵政路、豫章路、百花洲、濱江等學校在原有諸多的“十五”教育科研課題順利結題的基礎上,又有了新的“十一五”教育科研課題。而百花洲小學由一個大課題輻射出十個子課題,課題涉及的面廣,參與的教師多,使科研深入到年級組、深入到普通教師當中,在全校營造了濃郁的科研氛圍,衆多教師在科研中專業素養得到了發展。

(2)各校對教育科研工作有整體規劃,大部分學校的課題組在學期初能認真制定計劃,科學安排活動內容,紮實開展形式多樣的活動,做好階段性總結,如育新、豫章、郵政路、百花洲、濱江、向榮、鳳凰坡、東幼、青橋等。有的學校注重了對資料的規範管理,分門別類歸檔。濱江學校在開展課題研究中不僅能紮實地去做,更重要的是能以嚴謹、科學的態度去做研究,重數據、重過程、重提煉,顯示了實驗教師較高的科研能力。

(3)大部分學校能定期開展教育科研活動,教科研活動堅持以校本研訓、校本研究爲導向,重在日常教育教學的問題及對策的個案研究、課程資源的利用與開發研究,將課題研究與課改實驗結合起來,活動形式有專題研討、觀課評議、科研講座、成果交流、教育科研工作會議等。調研中發現不少學校科研特色鮮明,形成了良好態勢。如豫章路、鳳凰坡、培智、向榮等學校在實驗中能結合本校特點,形成自己的特色。尤其是鳳凰坡小學能根據學校生源狀況,開展了《農民工子女教育問題》的課題研究,被評爲省級重點課題,課題進展紮實有序,有效實現育人與辦學雙贏。有些學校能結合課題開發校本課程,彰顯了各自的辦學特色。如向榮小學結合校本課程《詩歌教學》,開展了學校詩歌教學文化特色展示活動,在全區乃至全市產生了轟動效益。

五、東湖區教育科研面臨的主要問題

教育科研是提高教師素質的熔爐,是使教師從“教書匠”走向名師和專家學者的必經之路。但由於各種原因,我區教育科研發展不均衡,現狀令人擔憂。究其原因:

1.人員層面:

(1)科研培訓措施有待於加強。

從調研情況來看,學校教師的教育科研能力均有待於提高。學校要搞好教育科研,提高教師的教育科研能力顯得尤爲重要,“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各校要根據承擔的課題情況,積極開展科研培訓,採取“分批培訓”的辦法,開展“青藍工程”的科研培訓方法。把提高教師教學能力和教育科研能力作爲重點,以提高創新型教師綜合素質爲目標,以點帶面,以面輻射全校教師,讓老師儘快具備相應的科研能力。

(2)領導認識不夠到位。

由於領導重視程度不同,學校教育科研發展不同。一些教育科研氛圍濃厚的學校,發展勢頭猛,工作水平提升也很快。如南昌市育新學校在校長的帶領下,主動聯繫專家,根據先進的教育理念和學校的實際,從“八五”期間就開始確立了研究課題,透過教育理論和科研方法的學習,老師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開展研究,使課題研究的過程同時成爲教師專業成長的過程,在實踐中提高了教師的教育科研能力,研究成果被評爲中央電教館、中央教科所、省市電教館、教科所教育科研優秀成果一等獎,學校的知名度也大幅提升。但也有部分學校領導表面重視科研,卻沒有切實深入到教育科研一線,沒有主動尋找專家支援,難以找到切合學校實際的研究課題,搞教育科研或流於口頭或只是教育科研專幹的事,因此,教師積極性不高,學校教育科研工作開展舉步維艱。

(3)教師缺乏科研意識。

透過調查問卷得出的數據,可以看出實驗教師缺乏一定的科研意識。

據數據分析,40%的教師曾參與課題研究。60%的教師沒有搞過課題研究,主要原因是“不知道怎麼研究”,對教育科研的基本知識瞭解不多,操作層面的科研方法、技能更是“一知半解”,甚至“一片空白”;絕大部分教師不瞭解“課題研究方案一般由哪幾部分組成”。可見,廣大教師已經認識到了教育科研的重要性、必要性,也有參與教育科研的熱情,但是由於缺乏開展教育科研的知識和方法,使他們想投身於教育科研,卻難以進入。

2.操作層面

(1)課題多雜氾濫,缺乏獨立性和權威性。各校課題很多,但雜,哪類都有。有的課題的選擇缺乏科學、規範、有效的論證,選擇的課題往往過大,超出了學校的'能力範圍,也與學校的實際情況有很大的差距,影響了實驗的深入開展和實效的取得。有的定位不明;有的選題太廣,研究範圍太廣;有的思路狹窄、內涵有待拓展;還有的課題研究內容籠統,目標不明確,面面俱到,往往沒有重點,實驗成果出不來。有些學校在某項課題研究中,完全充當了“替人打工”角色。如有不少學校承擔了《同步教學》課題,實驗教師只是爲完成輸送資源的任務,並未做其它研究和思考,沒有達到該課題總課題組的研究目標,失去了進一步昇華的機會,很可惜。其實利用網絡共享、交互的大量資源,是有許多文章可作的。

(2)科研機制不全,制度不完善是影響教師科研自覺性的客觀因素之一。由於科研管理的力度不同,學校教育科研發展不同。教育科研發展迅速的學校,教育科研分工明確,參加課題的領導、老師都知道自己的項目任務,如百花洲小學。而有些學校由於分工不明確,或分管教育科研的領導人事變動,科研管理有些混亂。似乎大家都在做,但沒有人主管,所以造成問啥似乎都知道,卻說不明白;材料都說有,就是拿不出手。還有些課題研究隊伍不夠穩定,研究人員的結構不夠合理,專業人員培訓未跟上,致使實驗效果受到影響。

(3)缺乏嚴謹的科研態度,科研氛圍不濃,影響了教師科研的自覺性。許多教師缺乏教育科研相關理論知識,不能規範地、科學地進行教育科研。如大部分課題實驗缺少調查問卷數據分析,使課題的信服力減弱,而這是典型例子替代不了的。而有的有調查問卷,但沒有進行分析;有的設計不科學,分析不深刻,思考的對策缺乏針對性和個性化特點;有些學校在課題進展中,過程性資料歸檔不規範,不齊全;還有的學校在實驗中存在浮躁心理,急於結題,取得所謂的成果,至於實驗任務是否完成的有效等問題考慮不夠。調研中,我們對20所學校的192位教師進行了有關教育科研方面的問卷調查,參與問卷調查的老師大部分對學校原有課題了解不夠。有的學校的老師對學校原有課題名稱的填寫不正確正確。大部分參與了“十一五”課題研究的教師對課題名稱、級別選擇正確,但部分學校參與問卷的個別老師因爲沒有加入“十一五”期間課題研究,沒有填寫。

(4)科研能力急待提高,缺乏專家引領和技術支援。教師的科研能力不強,科研培訓缺乏,理論與專家的指導不夠,制約了教師科研水平的發揮。實驗老師文科佔多數,所以課題的質性分析較強,量化分析欠缺。

六、今後教科研工作的幾點思考及對策建議

根據此次調研,對今後科研工作的開展有以下幾點思考:

1.促均衡,謀發展

一個區域範圍內的教育科研均衡發展並不是要求同步發展,而是承認差異,允許差異,在此基礎上形成多樣性的發展,這纔是真正的均衡發展。就東湖區而言,要實現教育科研的均衡發展,當前應着重解決好三個問題:

一是更新觀念。觀念是行爲的先導,在正確的科研觀念指導下,纔會有正確的教育科研行爲。必須強調,中小學搞教育科研一定要有課題,因爲課題是教育科研最基本的“細胞”,特別是開展科研活動的起步階段,學校應該挖掘影響本校教育、教學質量提高的核心問題,提出問題,逐步形成學校的“龍頭課題”,透過“龍頭課題”的研究,全面帶動學校的教科研工作,進而形成學校良好的教科研氛圍。

但是,學校開展教育科研決不能僅僅停留於此,在課題研究的基礎上,要逐步拓展到教師培訓、教學資源開發、學校管理制度改革等方面,使教育科研真正成爲“興校”、“興教”、“興師”的助推器。

二是穩定隊伍。區教研中心作爲一級科研機構,不僅應該擁有專職的教育科研人員,指導基層學校開展課題研究、組織科研培訓、完成教育主管部門的有關任務等等,而且應該逐步形成高學歷、專業化發展的教研隊伍。以促進教育科研向縱深發展。

學校教科研負責人是學校教育科研的帶頭人,是學校開展課題研究的實際組織者和操作者,頻繁更替,尤其在課題研究週期內的頻繁更替,會影響、甚至終止課題研究的進程,不利於學校教育科研工作的開展。因此,在教育科研管理條例中,是否可以增加相應的條款,如:學校教科研主任最短任期爲3年,保證學校教科研主任隊伍的穩定和水平提升。

三是加大投入。開展教育科研需要經費的保障,教育行政部門除了繼續爭取外聯相關部門的支援,將課題納入當地有關部門計劃項目之中,爭取項目和經費支援外,自身也應該有專項科研經費。

2.提高認識,強管理

領導對教科研的重視程度直接影響課題研究的發展。領導不能迴避教育科研,要從推動學校發展和教師隊伍建設來考慮新的工作方式。以科研促教研、以科研促發展,這是當前教育改革的新理念。各校領導要靜下心來思考,因校制宜,推進“科研興校”的辦學理念。調動更多教師及學校管理人員參與課題的積極性,不要使老師們都跟着校長的思路轉,要讓老師們更多地承擔責任,自主思考,自選路走。

3.區域培訓,帶骨幹

區進修學校和各校要透過多種渠道、多種形式,透過請進來、走出去,重視專家的引領和理論建構,切實加大對教師教育科研培訓力度。學校要充分認識到越是在關鍵時期、轉型時期,越要積極透過科研之路把教師引向幸福之路,消除倦怠感。要透過加強教師的培訓,不斷提高其科研素質,爲教師的終身發展謀算。

4.紮實研究,重實效

課題研究要嚴格按照科學性、系統性,規範化進行操作,要注重定性與定量的結合,數據的蒐集、分析,實驗班與非實驗班的對比等。申報課題時要力求突出權威性、學術性,要加強與教育科研專門機構的掛鉤。我們還要充分意識到,開展教育科研不在於學校大小,只要選準富有時代性,針對性的課題,小學校同樣可以在教育方面走出成功的路子,(鳳凰坡就是個很好的例子),爲自身找到發展的機會。

5.建激勵機制,促持續發展

在政策措施上,把教科研與學校評估督導結合,把教育科研列入評比、評職稱、考覈的內容,提高學校教育科研的熱情。只有這樣,才能調動教師的科研積極性,才能促進學校教育科研工作的可持續發展。

6.可持續發展

在區域範圍內如何使教育科研保持可持續發展,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從方法論的角度看,要實現區域教育科研自身的可持續發展,可採取以點帶面、區域推進的策略。

首先,東湖區今後應鼓勵各級各類學校開展各種層次的課題研究,鼓勵校際合作研究,在豐富多彩的學校教育科研基礎上,整合區域優勢,注重區域推進解決全區教育中存在的共性問題。

其次,加大優秀成果推廣的力度。目前,各級領導都十分重視優秀科研成果的推廣,但實際情況並不理想。近年來,東湖區取得了一批在省內外有影響的優秀成果,對這些成果推廣、深化研究,可以發揮更大的效益。因此,建議在成果推廣這一課題上進行探索,包括成果推廣的模式、機制、策略等等。有必要強調,從一定意義上說,優秀成果的推廣,是一種行政行爲,需要行政領導牽頭,才能順利推進。可以建立“教體局——教研機構——學校”三級科研成果推廣應用網絡,教育局主要抓好領導、決策、調控;教研機構抓好宣傳、指導和評價;學校則着力抓好優秀成果的應用和反饋。多方力量的有機整合,確保優秀成果的推廣應用落到實處。

第三,學校在開展教育科研時,必須擺脫狹隘功利主義的羈絆,克服科研爲獲獎的錯誤傾向。必須從本校教育教學面臨的突出問題中選題,致力於解決教育教學中的實際問題。要根據學校教育科研的原有基礎,採用不同的策略,科研基礎好、氛圍濃的學校,可以在原有優勢研究項目上挖掘、創新,尋找新的研究點;科研基礎薄弱的學校,先找影響學校全局的問題,逐漸轉化爲學校的研究課題。在學校教育科研過程中,還必須建立有專家和教師組成的合作研究羣體,重視專家的引領和理論建構,但同時也不能走入誤區,完全依賴專家,畢竟學校教科研的主體還是教師。

東湖區的教育科研已經取得了優異的成績,但居危思安,透過尋找問題,以促進今後更大的發展,這也是我們本次調研的目的所在。我們相信,東湖區的教育科研工作在後續的“十一五”末期乃至“十二五”期間將會取得更大的成績。

特殊教育學校的調研報告3

一、調研的目的和意義

一個人的成長離不開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社會教育,而家庭教育是人一生中起步最早、影響最深的一種教育,它直接塑造了一個人個性、品德、修養、愛好、才能等,對促進少年兒童的成長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隨着家庭結構的變化,家長對孩子的學習重視程度越來越高,學生的家庭教育問題逐漸成爲社會關注的焦點之一,這些孩子的家庭教育狀況如何,直接決定着學校教育的質量,也決定着未來國民的整體素質。本次對本地區的學生家庭教育情況的調研,將有助於家校的相互配合,提高對學生教育教學的管理水平。

二、地區現狀分析

我校地處石嘴山市大武口區石炭井溝口辦事處,距離城區較遠,學校服務範圍4平方公里,人口9千人,本地主要經營果園和農產品,經濟產品比較單一,被規劃爲防護林帶。隨着城市化進展的加速,本地區人口逐漸減少,有75%居住的是老人,還有一些是租地種糧和租果園的,隔代教育、單親家庭是這一地區家庭的特點。

三、研究方法與研究對象

本次調查採用問卷調查和訪談的方式,調查對象主要爲小學二至九年級學生的家長,發出問卷100份,收回有效問卷97份。

四、結果與分析

對問卷所得資料進行了定性分析,再結合訪談所得的材料得出以下結論:

(一)從家長的學歷來看:父母親的文化水平在某種程度上決定着家庭教育的思想與方法。而父母親的學歷層次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文化水平的高低狀況。調查表明,我校學生父母親的學歷情況是:父母親是大專文化以上學歷的約佔其總數1.55%;父母親是高中文化學歷的約佔其總數5.1%。父母親是初中以下文化學歷的約佔其總數83.35%。

(二)從家庭的經濟收入來看:由於各種原因,大部分家庭收入不容樂觀,家庭經濟狀況一般的約佔68.65%,家庭經濟狀況比較差的約佔26.74%,家庭經濟狀況很差的約佔4.61%。

(三)從家長的教育觀念來看:幾乎所有的家長關注的是孩子的品德教育,其次是身體健康,再次是智力開發。家長的教育觀念有所轉變,但是家長對孩子的學習重視程度,從“投資讓孩子課餘參加培訓”來看,小學家長比較重視“唱歌、跳舞、美術”等,而初中學生家長比較重視“文化課補習”,從對孩子的學習成績滿意看,小學學生家長滿意程度較高,而初中學生家長滿意程度較低。

(四)從家長的教育內容來看:還是重視書本知識,課外閱讀書籍極少,但從“您孩子經常做的家務”來看,幾乎所有的學生在“掃地倒垃圾、洗衣服、做飯”方面做得比較好。

(五)從家長的教育方式方法來看:大部分家庭民主氛圍較濃,從“您孩子成績不理想時採取的教育手段”來看,大多數家長都是“談心”,“責罵、打罰”較少。從“您教育孩子最大的煩惱”來看,“孩子個性強,不聽話”較多,其次是“沒時間”。可以看出家庭教育方式方法有很大改善。

五、家庭教育存在的問題

(一)家庭教育責任觀念仍然落後

部分家長認爲把孩子送進了學校,教育孩子就屬於學校的事了,培養和教育好孩子是學校的應盡之責。近些年,很多家長忙於生計,將孩子交到學校之後就不聞不問了。特別是到了高年級,有些家長從來不到學校或向老師瞭解子女在校學習情況,連家長會也不來參加,甚至不知道自己的孩子在哪個班級,老師是誰,對孩子學習情況就更不清楚了。家長不關心在校子女的表現,,有些家長還習慣替子女說話,庇護孩子的缺點和錯誤。部分家長與學校缺乏配合和協調,致使學校教育成效減弱。

(二)家長不主動與學校的聯繫

被調查的老師均表示,目前家長與學校聯繫的較少,很多家長不主動與老師聯繫,以瞭解孩子的學習思想狀況。目前家長與學校的聯繫方式主要有以下幾種:一是一學期一次的家長會,有些家長還不一定到,來的家長大多數是爺爺奶奶姥姥姥爺。二是班主任老師電話聯繫,有的以沒時間爲理由拒絕來學校。三是教師不定期對部分學生進行家訪,多數學生家中沒有家長在家。

(三)家庭缺失家教知識不足

從我校學生家庭結構變化看,家庭結構日趨小型化、多元化,獨生子女家庭成爲家庭的主流格局,還出現了較多的流動家庭、空巢家庭、單親家庭、重組家庭等多種類型的家庭,家庭的缺失給家庭教育帶來了困惑。“望子成龍、盼女成鳳”的良好夙願仍舊是每一名學生家長的共同心聲,當家長髮現孩子做錯事情,學習成績不理想時會嚴肅批評教育,但總感現在的孩子不服管、不聽話,所掌握的家教知識不足,遠遠滿足不了目前家庭教育的需要。

六、建議和對策

(一)家庭層面

社會在發展,競爭在加劇,家長應把子女教育擺在優先發展的地位,每一位家長都要認識到做父母的責任,要認識到科學的家庭教育對孩子學業成功的重要性,不要過分依賴學校,要提高自身的素養,起到一個榜樣示範作用,並且積極主動尋求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的結合點,培養身體健康,人格健全,習慣良好的好孩子。

(二)學校層面

進一步加強教師隊伍建設,轉變教師的的教育觀念,提高教師的素養。改變家長會形式,制定家長學校章程和考覈辦法,落實好家長學校的任務。積極開展家庭教育研究,家庭教育研究指導要跟上形式的發展。要創新家庭教育方式方法,密切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的結合,提高家庭教育質量。

(三)社會層面

政府應加強社區家庭教育的管理、研究和考覈,舉辦家庭教育學校,落實家庭教育經費,配備家庭教育專職人員和兼職人員,進一步加強家庭、學校、社區的合力,形成時時處處教育的網絡格局。

特殊教育學校的調研報告4

一、我校教育教學的現狀

近些年來學校以積極推行新課程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爲突破,堅持“學習、改革、發展、提高”的辦學思路,堅持“立足人本,注重校本,爲教師成功搭臺,爲學生髮展奠基”的辦學理念,唱響了“教學質量是從教之基,立校之本,揚校之根、發展之源”的主旋律,保證了學生能“進得來,留得住,學得好,學有所成”。教育教學質量穩步提升,贏得了較好的社會聲譽。但是,透過調研,我們發現當前我校教育教學也還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主要有:

(一)教學管理不規範、不細緻

教務處忙於上傳下達,對教學研究管理不深入,教學管理措施不完善或未落到實處,教學管理不規範、不細緻、不科學,屬“粗放型”。部分教師潛能沒有得到充分發揮,課堂教學沒有完全調動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也不能有效落實因材施教、差異發展的要求。

(二)學生兩級分化嚴重

我校生源複雜,覆蓋面廣,留守兒童較多,學生基礎參差不齊,學生層次差異表現尤爲突出。

(三)師資水平有待提高

由於我校地理位置的特殊性,教師變動特別大。雖然實行了136910工程,但總還是“青黃不接”。骨幹教師羣體相對薄弱,教育教學研究活動缺乏高層次的專業引領,新教師的成長需要專業發展制度作保障。

(四)部分課堂效率低下

部分教師向40分鐘要質量的“有效教學”意識不強。課前準備不足,教案簡單,對教材拓展不夠,補充不足,挖掘不深;課中教師包辦代替多,師生互動少,聯繫學生實際少,有效訓練的時間和內容不足,沒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甚至教學過程偏離教學目標,教學效果差;課後學生練習量不夠,教師輔導不到位等等。適合本校學生實際的有效課堂教學模式還有待探索。

(五)教學基本條件急需繼續改善。近幾年來,在各級各部門的支援下,學校教育教學條件雖大爲改善,但仍然比較落後。特別是圖書室、實驗室以及實驗器材還不能完全滿足學校教育教學和科研的需要,影響了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

(六)教育教學質量監測和管理體系還不夠完善。學校目前的教育教學管理體制基本框架已經完成,但教育教學質量激勵制度相對較少,仍然停留在限制、約束與管理的階段。

(七)教科研沒有實效性。教研與教學不夠緊密,公開課與平常課兩樣上,差距較大;老師靜下心進行教研的心態不夠成熟。

(八)對寫字課教學不夠重視,學生書寫習慣較差。

(九)超級大班現象嚴重,致使老師超負荷運轉,學生也沒有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

二、影響我校教育教學質量提升的因素

(一)教育教學管理的基本制度建設(包括制度執行)有待加強。

目前我校教育教學基本制度已經建立起來,但是體系還不夠完善,還存在制度空白的地方,需要立即建立健全。另外,有些制度雖然已經制定出來了,但是在工作中,常常礙於人情面子,執行打了折扣,降低了制度的權威性,因此,制定出來的制度急需加強執行力。

(二)教師隊伍不穩定。

目前,我校處於發展的關鍵時期,但教師的勤變勤換嚴重影響了質量的提升和學校的持續發展。

(三)會議、活動太多,老師疲於奔命,心理壓力大,沒有職業幸福感。

(四)學生朗誦能力較差。晨讀時間不充分,學生到校後大多在進行清潔大掃除,白白浪費了一天的黃金時間;課堂上老師要完成教學任務,也沒有太多的時間讓學生讀。

(五)課程的設定不夠科學,不符合農村小學學校和學生的年齡特徵。有些課沒有設備、沒有教材,老師又沒有太多的精力充分準備,學生收效甚微。

(六)教育教學經費投入不足。

教育教學質量的提升必須要創造適應教育教學質量提升的基本配套條件,否則談質量提升也只是一句空話。然而,目前我校基本建設尚未完成,對於教育教學的投資力度較小,特別是圖書資料、實驗儀器設備不能完全適應發展的需要,這在一定範圍內影響了學校教育教學質量的迅速提升。

(七)超級大班現象嚴重,教師壓力大,同時也不利於學生的身心健康。

三、對提升我校教育教學質量的思考與建議

(一)加強“以人爲本”的管理理念,堅持“德治、法治、情治”相結合,增強師生的幸福指數。

在學生層面上,堅持“一切爲了學生,爲了學生的一切,爲了一切學生”,讓所有學生都有不同程度的進步。

在教師隊伍建設上,也要體現“以人爲本,發展爲先”的理念。校園既是教師工作的場所,也是教師實現人生價值,感受人生幸福的空間。教師在學校不僅僅是一種“工作”,更是一種“生活”,校園應該成爲讓教師感受職業成就和生存幸福的場所。對老師既要注重“用”,更要注重“養”。在“用”上體現教師的人生價值,在“用”中實現教師的職業成就;在“養”上積累教師的精神財富,在“養”中豐富教師的專業內涵。

(二)加強隊伍建設,造就一支和諧、進取,樂於奉獻、勇於創新的教職工隊伍。

提高教學質量關鍵在教師隊伍的綜合素質,必須構建長效機制,推進制度創新,加強教師隊伍建設。一是加強教師培訓。增加培訓經費,採取多層次、多渠道、多形式的教師培訓活動,滿足受訓者的不同需求,激發教師參加學習培訓的自覺性。二是高度重視教師繼續教育。鼓勵教師崗位自學,建立嚴格的教師繼續教育檢查和考評制度。三是強化骨幹教師隊伍建設,完善骨幹教師培養機制。四是切實解決學科教師不足的問題。

(三)堅定育人爲本,德育爲先的理念,紮實開展德育工作,提高德育實效。

(1)道德行爲教育。在各年級認真貫徹執行小學生行爲規範守則,繼續開展長江小學一日行爲規範教育,使學生養成良好的道德行爲規範。

(2)堅持德育工作貼近我校學生生活。根據我校學生的特點,積極探索和形成層次分明的德育目標結構及與之相適應的德育內容與管理方法。

(3)加強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培養學生健康的心理、強健的體魄和健全的人格,使學生在自尊心、自信心、獨立性、責任感、意志、興趣、受挫能力和社會適應能力等方面得到較好的發展。

(四)堅定教學爲主,質量第一的教育觀,規範管理,改革創新,全面提高教學質量

(1)常規教學環節實現整體優化。

一是抓集體備課,發揮羣體智慧。二是打造高效課堂,向40分鐘要質量。鼓勵教師發揮個人特長,形成個人教學風格,配合先進的多媒體教學手段,實現課堂教學優質高效。三是以課堂爲主陣地,強化培優輔困,保證每一位學生都有良好發展。四是注重教學反饋,精心設計作業。五是抓好教學質量的終端檢測與分析。

(2)探索有效教學課堂的教育教學模式,引導我校教育教學改革深入發展,從理論層面加以深化和提升,操作層面加以細化和實施,從質量層面加以監控,從評價層面抓過程落實與質量創新。

(3)完善教學質量管理。一是抓好教學規範管理,以規範保證質量的落實。二是透過理順教材體系,力求無縫銜接。三是探索適合提高學校教學質量的有效途徑。四是以個別化教學促進全體學生的發

展。五是形成與發展學生的生存能力,爲學生的後續教育打下基礎。

(4)以課堂教學爲核心,廣泛開展以課例研討爲載體的教研活動,透過考覈課、公開課、觀摩課、示範課等形式提高教師課堂教學的基本功,增強教研活動的針對性與實效性,提高促進課堂教學效率。

(5)根據課程改革的要求以及課改中形成的經驗,結合我校的實際進行課程改革研究。

(6)加大現代教育技術的運用和研究力度。充分發揮現代教育技術在課堂教學中的獨特作用。

(7)加強理想教育,尋找成功的典範;明確學習目標,加強學習方法指導和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透過舉辦各種學科競賽活動和組織學生參與各級各類的競賽活動,增加學生的成功體驗,進而增強學習信心,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學習競爭意識與能力。

(五)堅定科研興校信念。

(1)立足教師,加速專業成長。

(2)立足真實課堂,解決教學中的具體問題。

(3)鼓勵教師充分發揮個人特長,揚長補短,並將自己的特長與優勢和學校特色風格相結合。倡導教師在站穩站好講臺的基礎上,積極開展教育教學研究,及時進行教學反思總結,認真撰寫科研論文。

(六)加強學生讀的指導,建設書香校園。一是保證學生晨讀時間,二是多舉行一些朗誦、演講比賽,三是號召各班成立圖書角。

(七)科學合理地設定課程,爭取國家、地方、校本課程相結合。

面對新工作,迎接新挑戰,我們將以科學發展觀統領教學工作,克服保守思想,消除傳統思維定勢,認真分析與科學發展觀相牴觸的問題,努力解決制約教學質量提高的因素。不斷解放思想,聯繫實際,與時俱進,大膽創新,不斷提升學校的教育教學質量和辦學檔次,促進學校跨越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