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現代作家 > 餘秋雨

餘秋雨《三峽》賞析

餘秋雨1.32W

《三峽》,是中國著名文學家餘秋雨先生的作品,收錄於《文化苦旅》一書之中。以下是小編收集的餘秋雨《三峽》賞析,歡迎檢視!

餘秋雨《三峽》賞析

《三峽》一文與其說與景有關,不如說是作者心中內斂卻激越的豐富情感的外在體現。

文章脈絡清晰,由引子和三部分正文組成。

引子開門見山,點明瞭三峽在作者心中的地位。

第一部分寫白帝城,以李白的詩句、《白帝託孤》的樂曲和故事串起整個部分,一語道出詩人與山水的親密關係:“只能請那些在黃卷青燈間搔首苦吟的人們不要寫詩了,那模樣本不屬於詩人。”真正的詩人,是在湍急的水和險峻的山這間以一葉扁舟把酒臨風,沉着而激動地吟出心中精神與感動的人,如李白在白帝城悄然登舟,當時無專用,卻被傳記千年。而那些馳騁一時的戰將與戰事則隨滔滔江水滾滾東去。三峽,是真正的詩歌的搖籃,有那闕《早發白帝城》爲證,有李白爲證。

第二部分,寫過長約200千米的三峽時進入眼簾的神女峯。如果說三峽的洶涌奇險是力量、是激情、是陽剛,那麼神女峯的安靜與神女峯的傳說則帶着神祕美好陪伴着這力量、這激情、這陽剛。無以爲報,三峽只有以湍急的浪與呼嘯的風作爲無言的答謝。正好李白等詩人執著遊吟出沒於險山惡水間,找尋這樣那樣的美,神女峯的美好與獨聳千年的落莫也被詩人用銳利的眼與澎湃的情淺淺吟出。作者在此處不吝筆墨地摘錄了舒婷的《神女峯》,於是,一個雖殘破卻仍留在整個民族心中的神話就這樣被描述。“與其在懸崖上展覽千年/不如在愛人肩頭痛哭一晚”。直接,簡單,卻有無究的色彩,與千百年前的那句“朝辭白帝彩雲間”異曲同工。

第二部分與第一部分一脈相連,足跡的轉移帶來感情的波浪思緒的火花,詩是唯一的出路。三峽,是屬於真正的詩人的,古往今來,沒有變更過。

第三部分則相對地平靜,正好激情澎湃後小憩片刻的詩人。有萬千思緒,王昭君、屈原激激盪蕩涌上心頭,不僅是憑古,更是在古今一致的水面上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萬千感慨歸結爲一句平平的“還好,還有一位女詩人留下了金光菊和女貞子的許諾,讓你在沒有月光的夜晚,靜靜地做一個夢,殷殷地企盼着。”夢裏,怕者是把酒遊吟的李白,珠淚輕垂的`神女,盈盈淺笑的昭君,問天索地的屈原,滿目的熱淚,和那亙古不變的洶涌瑰麗。

全文無甚直接寫景之處,只是以三峽遊蹤爲經,編織中國文化的悠久歷史,多次凸現三峽的文化含義,詩人、奇山異水、神女、昭君、屈原,三峽幾乎是整個中華民族文化的見證者。在作者筆下,三峽,不只是傳統意義上的山水風景,更含有極具濃郁的文化氣息,是作者心中的一塊聖地,一個無從替代的意象。沒有太多的抒情,卻能讓人的心頭起伏不定,正如不需要風的吹拂,三峽的水湍急澎湃——因爲水下暗流洶涌不禁佩服作者,不矯情不誇張,卻在平和之中帶讀者作了一番留下深刻印象的遊歷。作者的學者氣息、文人氣息盡顯無遺。

《三峽》絕非泛泛的文人遊記。讀罷《三峽》,心中的洶涌遠非釋卷便可以靜息。三峽是美景,更是歷史與理想、力量與激情的結合體。這片美景外國人不懂,不可能懂,在千百年中歷經滄桑的三峽僅屬於中華民族,這是隻有我們纔有的驕傲與狂放不羈。

無論你有沒有到過三峽,請與我一起,在餘秋雨先生的帶領下作一番記憶情的三峽文化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