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現代作家 > 余光中

余光中《絕色》賞析

余光中2.11W

據臺媒報道,著名詩人、臺灣文學家余光中病逝,享年89歲。余光中先生從事文學創作超過半世紀,熟知的詩作有選錄課本中的《車過枋寮》《翠玉白菜》《鄉愁》等,散文作品有《我的四個假想敵》《聽聽那冷雨》,翻譯則以《梵谷傳》最經典、最爲人所知。接下來小編爲你帶來余光中《絕色》賞析,希望對你有幫助。

余光中《絕色》

若逢新雪初霽

滿月當空

下面平鋪着皓影

上面流轉着亮銀

而你帶笑地向我步來

月色與雪色之間

你是第三種絕色

這首詩在立意上就遜了一籌,無非是良辰美景佳人,當然認真看我們可以看出主題還有翻譯理論。但是,畢竟解讀上難見多面性,想象空間也比較狹窄。

在情感上缺乏真摯或者熱情。

在結構上比較俗套,典型的三段論,第三段昇華。

在遣詞上是非常精妙的。比如,“把太陽的鎔金譯成了流銀,把烈火譯成了冰,而且帶點薄荷的風味”。

比喻上也非常漂亮。月光是日光的譯者,雪是把世界變得純淨的譯者,伴着反光的月色和積雪翻譯出佳人的絕色。

但我始終覺得詩的立意和情感這是前兩位的東西,否則遣詞和比喻做的再好也不能說是好詩。

樓上某人說“顏色”比“絕色”好,嚇得我坐在了地上。絕色是指佳人國色或者極美的顏色,在意象上不知道比“顏色”高到哪裏去了。而且它押韻啊,絕色,月色,雪色,顏色能押韻嗎,拿衣服。

當然大家會說我沒資格說余光中的詩哪首不好之類的,但說說無妨,各抒己見嘛。余光中本人說自己喜歡《臺東》的時候我都嚇得虎軀一震。

樓上某人說,大家因爲只關心《鄉愁》不關心餘光中別的作品,這個說法是不對的。因爲文學圈不等於生活圈。在文學圈余光中如雷貫耳。《鄉愁四韻》、《舟子的悲歌》、《五陵少年》、《尋李白》、《湘逝》、《春天,遂想起》等等,這些都不要太有名。網絡上的評析、論文連篇累牘。所以說,《絕色》真的是因爲自己不夠好。

餘先生那麼高產,一年寫幾十首詩,哪能首首在頂峯,建議題主看一下我剛纔提過的.詩,就可以大體瞭解余光中的風格。

下面我推薦兩首冷門的吧,是我最喜歡的余光中香港時期的作品。我認爲這兩首符合我所欣賞的立意、情感、結構、遣詞、比喻兼美。

而大陸壓眉睫反感到陌生,爲何/島在遠方竟分外親切?/又是近重陽登高的季節/颱風遲到,詩人未歸/即遠望當歸,當望東或望北?/高歌當泣,當泣血或泣淚?/二十五年,一痛不合的舊創/裂口猶張,滔滔向一夜暴雨(《颱風夜》節選)

這一切,不就是所謂的家嗎?

當外面的世界全翻了身

當越南已了,巴拉維死了

唐山毀了,中國瘦了

胖胖的暴君在水晶棺裏

有四個黑囚蹲在新牛棚裏

只留下這九月靜靜的巷子

在熟金的秋陽裏半醒半寐

讓我從從容容地走在巷內

像蟲歸草間,魚潛水底

即使此刻讓我回江南

秋風拍打的千面紅旗下

究竟有幾個劫後的老人

還靠在運河的小石橋上

等我回家

回陌生的家去吃晚飯呢? (《廈門街的巷子》節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