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現代作家 > 余光中

余光中:茱萸的孩子

余光中7.11K

余光中一生從事詩歌、散文、評論、翻譯,自稱爲自己寫作的“四度空間”。至今馳騁文壇已逾半個世紀,涉獵廣泛,被譽爲“藝術上的多妻主義者”。

余光中:茱萸的孩子

是誰把自己稱爲“茱萸的孩子”,又是誰的筆尖流淌着綿綿不絕的鄉愁?是他,臺灣著名的鄉愁詩人余光中,一株飄落在中國內地之外的茱萸草。

初次讀到余光中先生的《鄉愁》,便會被詩句中郵票、船票和墳墓等詞語渲染出來的濃烈的鄉愁氣息所感染,因此,這些詩句便不曾再淡忘,這鄉愁便深入到讀者思想靈魂的深處。在淡淡月光鋪滿窗臺的夜晚,在瀟瀟冷雨淋溼落葉的黃昏,我們便會憶起余光中先生的《鄉愁》。

余光中先生出生於重九之日,他稱自己爲茱萸的孩子,是出於對“母難”的紀念,是對當時民族命運的一種祈望,更是自己對祖國充滿無限懷念的表白。“獨在異鄉爲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因此,茱萸也成爲余光中生命裏思鄉感情的寄託。

1928年餘光中出生於南京市,童年隨母親生活在江南,因戰火蔓延,他先後在南京金陵大學、廈門大學讀書,大學三年級時進臺灣大學外文系繼續就讀,後在國外求學並旅居海外多年。戰火紛飛、家國分裂、骨肉離散深深地刺痛着余光中先生的心靈,特殊的經歷與遭遇點燃他越來越濃的愛國和鄉愁情感,引起無數的創作靈感,真所謂“國家不幸詩家幸”。

余光中先生的故鄉在江南,秀麗的江南水鄉陪伴他度過了美好的年少時光,在他的記憶裏留下的是江南秀麗的風光,“春天,遂想起/江南,唐詩裏的江南,九歲時/採桑葉於其中,捉蜻蜓於其中”,“那低迴的詠歎調裏/總是江南稻田的水意”。江南的太湖、江南的紅蓮、江南的小舟、江南的細雨、江南的蟬聲和蛙聲……因爲曾經熟稔於心,而後遙遠至無法觸及,便全部化爲縷縷鄉愁。

江南是回不去的,因爲處身於一個特定的時代,他只能客居臺灣無法回鄉,夢中江南水鄉的山水畫便成爲鏡花水月:“你便從神農的古黃曆裏/一路按節氣飛來/躲在野煙最低迷的一角/一聲聲苦催我歸去”,“清明節,母親在喊我,在圓通寺/喊我,在海峽這邊/喊我,在海峽那邊”。母親的聲聲召喚是居住在海峽那邊遊子的切膚感受。

余光中的鄉愁詩表達了大批臺灣遊子離開大陸後的濃濃思鄉之情,“鄉愁是一灣淺淺的海峽/我在這頭/母親在那頭”,余光中說:“到了中年,憂患傷心,感慨始深,那支筆才懂得伸回去,伸回那塊大陸,去蘸汨羅的悲濤,易水的寒波,去歌楚臣,哀漢將”。鄉愁詩抒發的不僅僅是漂泊在外的遊子對故土的思念,更包含了對骨肉團圓的期盼和迴歸祖國的嚮往。

先生的鄉愁不僅僅是在江南,而更多是在整個祖國的大陸。即使死去,也要把自己埋葬在長江與黃河之間,“當我死時,葬我,在長江與黃河/之間,枕我的頭顱,白髮蓋着黑土”。余光中先生對祖國的感情濃烈而又綿長,他的愁緒像“酒一樣的長江水/血一樣的海棠紅/信一樣的雪花白/母親一樣的臘梅香”,只有處身於那樣的時代那樣的地理,纔可能渲染起這樣芬芳熾烈的愛情。

余光中先生的鄉愁詩充滿了對祖國五千年文化的摯愛,充滿了對祖國壯麗河山的依戀,她的詩中處處透露出濃濃的愛國之情,“如果長江凍成了冰河/還有我,還有我的紅海在呼嘯/從早潮到晚潮”。在他的詩句中使用最多的`詞語是祖國的歷史文化,李白、蘇東坡、陳子昂、屈原……盤古、蚩尤、大禹、燧人氏……多是祖國的秀麗山川地域,長江、黃河、長城、故宮、西湖、太湖……,他的詩句能讓讀過的所有華夏子孫產生強烈的共鳴。

後來透過電視節目,許多大陸同胞得見了余光中先生,七十多高齡的余光中先生花自如雪的銀髮、清瘦矍爍的身影、睿智清冽的目光和儒雅的風範令人難忘。一定是詩人那顆敏感的心中裝滿了過多的鄉愁,不然何處得來萬千華章?他確實是一株飄落在中國內地之外的萊萸草!

拓展:

余光中的“盜版”簽名

余光中是當代著名詩人和評論家。2012年,浙江省組織了一個作家訪臺團,前往臺灣進行文化學術交流活動。訪臺團中的兩位溫州籍作家,率先去拜訪了住在臺灣高雄的余光中,因爲這兩位作家要負責接余光中夫婦去餐廳就餐。

在拜訪過程中,其中一位溫州的翁詩人取出一冊標有餘光中著的詩集《鄉愁》,對余光中說:“這是我特意從大陸買的,請餘先生幫我簽名留個記念。”余光中看到這本書的封皮裝潢考究,封面設計也很精美。不過,他隨手翻了翻後,就用輕柔而果斷的語氣回覆說:“我之前從來沒有見過這本書,這應該是盜版的。”

對此,那位翁詩人覺得很意外,因爲他一直都認爲這本書是正版的;同時,他又感到頗爲尷尬:拿一本盜版的書,來請余光中簽名,這叫什麼事呀?於是,他連忙道歉:“實在是不好意思,我也沒有想到這本書居然是盜版的。”

余光中沒有生氣,他微笑着說:“沒事,只要你喜歡我的書就好。”隨即,余光中取出筆,在這本他從來沒有見過的“自己的著作”上,依着扉頁認真簽下自己的大名。見此情景,那位詩人感動不已。

余光中的“盜版”簽名,折射出的是他的豁達與大度,寧可讓自己吃虧,也要顧及別人的面子。當然,給人留面子,並非無原則性的遷就。其關鍵是,能夠在對方尷尬的時候,在對方感覺無地自容的時候,主動給對方一個臺階下。

標籤:茱萸 余光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