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現代作家 > 席慕容

席慕容作品中“花”的審美意蘊

席慕容7.31K

花在席慕容作品中出現的頻率極高,花在她的四個中有着什麼樣的意蘊呢?這是許多讀者所思考的問題。

  席慕容作品中“花”的審美意蘊

摘 要:花在席慕容作品中出現的頻率極高,且每種花都有獨特的內蘊。在作者筆下,“花”是永恆的“愛”的情結載體。在當下浮躁的社會,席慕容的作品能爲焦慮心靈找到一片寧靜的淨土,更能啓發讀者對人生的深刻思考。

關鍵詞:席慕容;花;人生體驗;審美意蘊

花,是許多作家青睞的審美對象。也許和身爲女性有關,席慕容對“花”的鐘愛近乎癡狂。在她的生命中,花的世界就是愛的世界,無論是追憶青春、吟唱愛情,還是傾訴鄉情,她都擅長以花表意、借花抒情,字裏行間飄逸着女性少有的瀟灑情懷。可以說,席慕容漂泊的心在“花”中找到了歸宿。她筆下的“花”,大致爲分爲無形之花和有形之花兩類。

一、無形之花

所謂無形之花,就是那些叫不出名字的花,是一種泛指的花。這類花沒有具體可感的形象,讀者只能靠想象形成立體形象。如詩歌《一棵開花的樹》:

“如何讓你遇見我/在我最美麗的時刻 爲這/我已在佛前 求了五百年/……/在你身後落了一地的/朋友啊那不是花瓣/是我凋零的心”。

“花”在詩中出現了兩次,雖是同一意象,然此“花”非彼“花”。第一次的“花”是少女五百年來一直追逐的心中的渴盼;第二次的“花”則是落花,凋落的是少女心中的夢。前世五百年的求佛,只換來今生與你的一次擦肩而過,這是何等的遺憾、悲痛啊!

這不僅是一首單純的愛情詩,還是一首哲理詩。生命是有限的,生命的存在表現出不可避免的悲劇性,從靈視的角度出發,生命卻能在與自然的同一中獲得永恆,生命的存在因而也顯現出澄徹、透明的超越性。爲了獲得這種超越生命的“美麗”,我在佛前“求了五百年”,終於感動了佛,“佛於是把我化作一棵樹”。按照一般的心理邏輯,生命一旦與自然融爲一體,他就找到了一個讓心靈自由馳騁的世界。然而,這首詩並沒有沿着心理邏輯執行下去,心理時間與物理時間發生碰撞的結果是,化作了“開花的樹”的生命不僅沒有獲得無限的自由,反而在現實時間和“你”的雙重傷害中“落了一地”的“花瓣”。生命有限性的不可克服和生命的終極性悲劇,就這樣透過席慕容的獨特的敘寫傳達了出來。

再如散文《淡淡的花香》:“我喜歡的不僅是那一朵花,而是伴隨着那一朵花同時出現的所有的記憶……友誼和花香一樣,還是淡一點的比較好,越淡的香氣越使人依戀,也越能持久……”,席慕容以“淡淡的花香”來比喻友誼,認爲友誼和花香一樣,越淡就越能持久,這是很有道理的。大概是由於個性隨和的緣故,席慕容自小就不缺乏友誼,幼年時遇到的小衛兵、讀書時的同學、留學時的同胞、志同道合的文友,她的朋友數不勝數。能夠來到這世間,能夠與相識或不相識,記得或不記得的朋友們共度這幾十年的時光,是一種怎樣的幸福啊!她完全相信那種感動,友誼在花香中散發着芬芳。

二、有形之花

和無形之花相對,這類花不僅有花名,且具體可感,形象鮮明。這類花計有桐花、荷花、百合花、茉莉花等。

(一)桐花

“總有這樣的初夏,總有當空麗日,樹叢高處是怒放的白花”——散文《桐花》展現出了一種生命的律動:與其說是“怒放的'白花”,還不如說是怒放的生命,熾熱的激情;可“在幽深的林間,桐花一面盛開如錦,一面不停紛紛飄落”,難道這就是生命?花開花落,難道皆爲命數?難道生命在片刻歡聚之後真的只能剩下離散與凋零?“在轉身的那一剎那,桐花正不斷不斷地落下……我俯首輕聲向他道謝,感謝他給過我的每一個麗日與靜夜”,生命雖然短暫,但卻綻放得精彩,我們要倍加珍惜,學會感恩。在桐花的怒放與凋零中,席慕容看到了生命的短暫與永恆,她透過平常的人生體驗傳達出了對永恆的認知和把握。

(二)荷花

荷花是席慕容的最愛:“我覺得荷花是一個似曾相識的友人,並且,在初識的那一次就一見傾心,不忍離去,就這樣過了幾千年”,因爲愛之切,所以用情深。“我/是一朵盛開的夏蓮/多希望/你能看見現在的我/……/誰人知我蓮的心事/無緣的你啊/不是來的太早 就是/太遲”。在這裏,作者以“蓮”自喻,賦予“蓮”以情感內涵,這裏的“荷”,抑或是“我”,不再是“才露尖尖角”的新荷,展現的是女子成熟自信的卓越風姿,成熟的季節就是“我”最美麗的時刻,可卻無人欣賞,全詩滲透着一種擦肩而過、“恨不相逢未嫁時”的無奈。在《夏日午後》裏,她將少女心中最不易捕捉的“最最溫柔”情緒以曲盡幽微的方式展示出來,那是極爲感人的“最易疼痛”的“那一部分”和“最不可碰觸”的“華年”,其質地最脆弱,而記憶最永恆,祈望最堅定。

(三)百合花

《山百合》以山百合自比,營造出佛家推崇的“空山無人,水流花開”的境界:“與人無爭/靜靜地開放”,儘管“沒有人知道它的存在/它的潔白”,但它依然芬芳,只爲“在孤獨的路上”的“我的流浪者”能“時時微笑地想起它來”,只爲知己者靜靜地開放,雖然寂寞,卻令人感動。《野生的百合》是對友情的吟唱:“陳果然是深知我心的朋友……當我把百合抱在懷中的時候,真有一種無法形容的快樂和滿足。”然而,“在我的幸福和喜悅裏,總無法不摻進一些淡淡的悲傷。”有友情,“我”幸福,但又怕這種幸福不長久,這是一種含笑的哀傷。席慕容借“百合”詮釋了友誼的真諦。

(四)茉莉花

茉莉花語表示忠貞、清純、迷人,常用來傳達堅貞的愛情和純潔的友情。《茉莉》:“茉莉好像/沒有什麼季節/……/想你/好像也沒有什麼分別/在日裏夜裏/在每一個/恍惚的剎那間”,這裏的“茉莉”可象徵作者對愛情的那份執着,“茉莉”有花期,而“我”對愛人的想念卻沒有“季節”之別,濃烈的愛意流露於字裏行間;當然,也可象徵作者對遠方友人的強烈思念。《回首》:“一直在盼望着一段美麗的愛/所以我毫不猶疑地將你捨棄/……/那清晨園中爲誰摘下的茉莉/……”,在對美麗愛情的不停尋找中,驀然回首,發現被捨棄的“你”在“我”的心裏“從未稍離”,回首過去的點點滴滴,才覺得那時的“我”是何等的愚昧不堪,這裏的“茉莉”,無疑象徵着愛情。

事實上,席慕容寫“花”的作品多不勝數。除以上這些外,還有曇花、海棠花、山茶花、芙蓉花等等。在作家筆下,每一種花都有其特定的內涵,蘊含着豐富的情感。她在藝術化地展現“花”的傳統意蘊的基礎上,又憑藉獨特的個人體驗和審美感受,賦予“花”以個性化的豐富的內涵。“花”之意象與情感相交融,產生了回味與追憶、幽微與綿長的審美效果。她的愛情詩中固然有愛而不得的無奈和感傷,同時亦有滲透玄機從容應對的通達瞭然,呈現出哀而不傷的風格。她的作品中流淌着對悠然逝去的歲月的無比留戀和美麗時光不可倒流的無限失落,“花”的加入,給這份相思籠上了一襲朦朧的面紗。無處不在的淡淡感傷彷彿一縷輕煙,似有若無。其深深打動我們心靈的,不僅是作品中淡雅飄渺的詩意,更在於流轉於故事背後那經過人生滄桑的過濾而純化了的情感潛流,那種哀而不怨、怨而不傷的平和超然的情緒,以及洋溢在字裏行間的暖人的激情。

席慕容的作品具有淨化心靈、啓迪人生的審美意義。在當下人心浮躁的功利化社會,充斥着平面化的沒有思想深度的消遣性快餐文化,純真人性的泯滅以及人際關係的惡化,造成了社會的懸想。因而,她的這種顯示堅持力量的偉大和永恆的愛的美麗寫作就顯得極爲可貴。正如她自己在《初心》裏所說:“我多麼希望,在不斷地衡量、判斷與取捨之後,能夠找到一種最精確的方式來表達出這種感動,以及我對於能擁有這種感動的生命的珍惜。”她的作品能給讀者帶來一份溫情和愛心,在瀰漫着失望乃至絕望的情緒中,獲得某些意外的補償。她透過生活的紛繁表象,總結出了深刻的人生哲理,在挫折與悲傷裏,變得成熟起來,發現了生活的價值,生命的真諦。因而,品讀席慕容,我們會懂得什麼叫做感恩,什麼叫做珍惜;閱讀席慕容,我們還能學會了從細微處發現美、感受美,一朵花都會觸及我們對美好生活的渴望。她教會了我們把腳步放慢,用心傾聽大自然裏所有美麗生命的呼喚。

參考文獻:

[1]席慕容.席慕容精品集[M].北京:作家出版社,2007.

[2]龍泉明.中國新詩名作導讀[M].武漢:長江文藝出版社,2003:520.

[3]徐桂梅.論席慕容詩歌中“花”之意象[J].邊疆經濟與文化,2009(4):76.

[4]席慕容.迷途詩冊[M].北京:作家出版社,2010:108.

[5]餘婷婷.淺析席慕容抒情詩的幾種意象[J].世界華文文學論壇,2006(4):37-38.

[6]尉天驕.臺港文學名家名作鑑賞[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3:2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