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現代作家 > 梁實秋

梁實秋《寂寞》閱讀練習及答案

梁實秋2.36W

【梁實秋《寂寞》原文

梁實秋《寂寞》閱讀練習及答案

寂寞是一種清福。我在小小的書齋裏,焚起一爐香,嫋嫋的一縷煙線筆直地上升,一直戳到頂棚,好像屋裏的空氣是絕對的靜止,我的呼吸都沒有攪動出一點波瀾似的。我獨自暗暗地望着那條煙線發怔。屋外庭院中的紫丁香還帶着不少嫣紅焦黃的葉子,枯葉亂枝的聲響可以很清晰地聽到,先是一小聲清脆的折斷聲,然後是撞擊着枝幹的磕碰聲,最後是落到空階上的拍打聲。這時節我感到了寂寞。在這寂寞中我意識到了我自己的存在--片刻的孤立的存在。這種境界並不太易得,與環境有關,更與心境有關。寂寞不一定要到深山大澤裏去尋求,只要內心清淨,隨便在市廛裏,陋巷裏,都可以感覺到,一種空靈悠逸的境界,所謂“心遠地自偏”是也。在這種境界中,我們可以在想象中翱翔,跳出塵世的渣滓,與古人同遊。所以我說,寂寞是一種清福。

但是寂寞的清福是不容易長久享受的。它只是一瞬間的存在。世界有太多的東西不時的提醒我們,提醒我們一件煞風景的事實:我們的兩隻腳是踏在地上的呀!一隻蒼蠅撞在玻璃窗上掙扎不出去,一聲“老爺太太可憐可憐我這個瞎子吧”,都可以使我們從寂寞中間一頭栽出去,栽到苦惱煩躁的漩渦裏去。至於“催租吏”一類的東西打上門來,或是“石壕吏”之類的東西半夜捉人,其足以使人敗興生氣,就更不待言了。這還是外界的感觸,如果自己的內心先六根不淨,隨時都意馬心猿,則雖處在最寂寞的境地裏,他也是慌成一片,忙成一團,六神無主,暴跳如雷,他永遠不得享受寂寞的清福。

如此說來,所謂寂寞不即是一種唯心論,一種逃避現實的現象嗎?也可以說是。一個高韜隱遁的人,在從前的社會裏還可以存在,而且還頗受人敬重,在現在的社會裏是絕對的不可能。現在似乎只有兩種類型的人了,一是在現實的泥溷中打轉的人,一是偶然也從泥溷中昂起頭來喘口氣的人。寂寞便是供人喘息的幾口新空氣。喘幾口氣之後還得耐心地低頭鑽進泥溷裏去。所以我對於能夠昂首物外的舉動並不願再多苛責。逃避現實,如果現實真能逃避,吾寤寐以求之!

有過靜坐經驗的人該知道,最初努力把握着自己的心,叫它什麼也不想,而是多麼困難的事!那是強迫自己入於寂寞的手段,所謂參禪入定完全屬於此類。我所讚美的寂寞,稍異於是。我所謂的寂寞,是隨緣偶得,無需強求,一剎間的妙悟也不嫌短,失掉了也不必悵惘。但是我有一刻寂寞,我要好好地享受它。

【閱讀練習】

12.第一段中,作者運用什麼手法寫出一種在怎樣的環境下產生的“寂寞”,以凸顯“寂寞”與環境有關?作者爲什麼說“寂寞是一種清福呢?”

答:第一問:

第二問:

13.如何理解作者的“寂寞的清福是不容易長久享受的”、“只是一瞬間的存在”?

14.文章最後一段中的畫線句子“我所讚美的寂寞,稍異於是”中的“稍異於是”指什麼?

15.梁實秋說“寂寞是一種清福”,然而有人卻說梁實秋這種態度是“人生的一種逃避”,有人用魯迅先生的詩句譏諷他,稱他爲“躲進小樓成一統,管他冬夏與春秋”,那麼,你是怎樣看待梁實秋的“寂寞是一種清福”的呢?

【參考答案】

12、【答案】第一問:作者以動靜結合(或以動襯靜)的手法來描繪一種幽靜(或幽僻)的環境容易讓人產生“寂寞”的情懷,以凸顯“寂寞”與環境有關。

第二問:在寂寞中,作者意識到了自己的存在(或意識到了片刻孤立的存在);在寂寞中,內心清淨,就會達到空靈有緣的境界;在這種境界裏,可以在想象中自由翱翔,跳出塵世的渣滓,與古人同遊。因此,作者說“寂寞是一種清福”。

13、【答案】作者認爲影響人的“寂寞的清福”的因素分內外兩種。外因是世界上有太多的東西纏繞着我們,細微的小事使人跌進苦惱煩躁之中;大的事情(如“催租吏”“石壕吏”之類),更是使人敗興生氣。內因就是自己內心先六根不淨,隨時心猿意馬,即使處在最寂寞的境地裏,也會慌亂成一團,不能享受寂寞的清福。

14、【答案】“稍異於是”是指作者所謂的寂寞,不同於那種強迫自己入於寂寞,而是隨緣偶得,無需強求,一剎間的妙語不嫌短,失掉了也不必悵惘。

15、【答案】可着重體現如下方面:內心的清淨;跳出塵世,不被塵世玷污;在沉重中感受渺小的存在;禪悟使胸襟豁達遼闊;放棄苦惱煩躁以及世俗之事等。當然,還可以從人文角度入手,探究梁實秋這種觀點是人性的一種具體體現。(內容、情感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