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現代作家 > 季羨林

季羨林散文黃昏賞析

季羨林2.81W

引導語:黃昏是神祕的,只要人們能多活下去一天,在這一天的末尾,他們便有個黃昏。

季羨林散文黃昏賞析

  季羨林《黃昏》賞析

曾經讀過不少描寫黃昏的詩文,讀過茅盾筆下那氣勢雄渾的黃昏,也讀過何其芳筆下那寂寞惆悵的黃昏,還讀過詩人勃洛克那纏綿悱惻的黃昏……;惟獨唐代詩人李商隱那“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的略帶傷感的詠歎,在頭腦中還留下些許印象。然而,前不久讀了季羨林先生的散文《黃昏》,我卻產生了一種別樣的感覺,茫然地靜坐在電腦旁,內心久久不能平靜。我不知道自己是被季先生那瑰麗的想象所打動,還是被文中那輕夢般的黃昏所折服。總之,我被文章深深地吸引住了。

黃昏是一個時間概念,是白天與黑夜的過渡,是黑暗的序幕、漫漫長夜的起點。但在季先生的筆下,黃昏卻是神祕的,是平凡無奇的,“只要人們能多活下去一天,在這一天的末尾,他們便有個黃昏。”黃昏天天與人們打着交道;然而,它卻是十分美麗迷人的:“黃昏真像一首詩,一支歌,一篇童話; …… 像一切美到說不出來的東西,說不出來,只能去看;看之不足,只能意會;意會之不足,只能讚歎。——然而卻終於給人們關在門外了。”可嘆人們爲何不能發現它的美呢?我們不就正好是將美麗的黃昏關在門外的那些人嗎?黃昏天天與自己擦肩而過,卻無法發現它的美麗之所在。還是羅丹說得好:“生活並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 生活中人們爲何總是缺少這雙發現美的.眼睛呢?也許這正是作家區別於一般人的地方吧!

“主觀之詩人,不必多閱世,閱世愈淺,則性情愈真。” 借用王國維的話來形容季先生的散文是再恰當不過了,閱世淺,性情真也許是季老散文動人心靈的原因之所在。初讀《黃昏》,你會覺得文章與其他寫黃昏的散文無別樣之感;但細細品讀,你會發現,其實它極具條理性。文章按邏輯順序行文,銜接流暢,一氣呵成,讀者在讀後便有一種說不出的熨貼之感。文章開篇用“有幾個人覺到黃昏的存在呢?”的問句引出話題;透過第3,8段的自然過渡和銜接,一卷黃昏來去圖便悄然展示在讀者面前;最後一段再次理清文章的線索,認真讀完這一段,你便會對文章結構有了進一步的瞭解,從而產生意猶未盡的感覺。這真所謂“形散而神不散”之典範也。

文章着重描寫了黃昏來和去的情形。作者發展了他超凡的想象,運用紛繁的景象編織了一幅疏密有致,清幽寂靜的黃昏圖,類似於意識流的寫作手法;因此,我們沿着作者思維的軌跡,遨遊在瑰麗想象的海洋,感受其語言的馨香,有一種無法言表的愉悅感。我同意有人的評價,說季先生老年的散文是以大樸無華爲其追求的,但是並不意味着季先生不會華彩鋪陳。他的早期散文,描寫風物,其色彩之濃豔,章句之煒華,幾乎令人懷疑他就是印象派大師莫奈之流,以《黃昏》一篇爲其代表;如果用“笛之悠揚、鶴之嘹唳、酒之醇芳”,都無法描述季先生對黃昏的感受,這是一曲精彩的《黃昏頌》,或許只有斯特勞斯的音樂可以和它比美。對於文章的寫作手法我不想多說,大家都知道文章運用了比喻,通感,頂真等多種手法將黃昏描寫的生動而逼真。

文章中多次出現“白茫茫的煙,樹梢上淡淡塗了一層金黃色,一羣羣的暮鴉馱着的日色”這些意象在生活中是很常見的,作者正是想要用這些生活中常見的意象來喚起讀者心理的共鳴,事實上,他做到了。而“夜來了,慢慢的漆黑的夜,閃着星光和日光的夜,流動着暗香的夜——只是夜,長長的夜,夜永遠也不完,黃昏呢?——黃昏永遠不存在人們的心裏的。只一掠,走了,像一個春宵的輕夢。”這段黑夜與黃昏的對比,你是否意識到作者分析的精闢呢?文中還有許多類似的地方,你不妨拈來幾處自己細細地品味品味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