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現代作家 > 賈平凹

賈平凹:寫作是爲了銘記失憶的歷史

賈平凹1.93W

“我總覺得像我這個年齡,經過那麼多的事情,從那個時代過來,很多東西都成爲一種歷史,成爲一種記憶了。但是這個年代又正好是失去記憶的年代,人們容易把什麼事情都忘掉了,所以就把它寫下來。”賈平凹的《老生》榮獲2014年度新浪中國好書榜·年度十大好書第一名,在頒獎典禮上發表獲獎感言時,賈平凹這樣說道。

賈平凹:寫作是爲了銘記失憶的歷史

有責任把歷史寫下來 給下一輩人做個參考

賈平凹覺得,一個人的一生有上三輩和下三輩,每個人都會經歷。所謂上三輩,就是自己、父親、爺爺,下三輩就是自己、兒子、孫子。賈平凹認爲,對於父親、爺爺,或者是自己經歷過的、聽說過的事情,就有責任應該把它寫下來,寫下來給後面的人做一個參考。

近年來每到年終的時候,不管是傳統媒體還是網站都有一個書籍排名榜,賈平凹認爲,這一方面說明了中國社會對文學的重視,另一方面也說明了中國文學的慘淡。賈平凹說,上世紀八十年代基本上沒有排名榜也沒有獎項這些東西,但全民都在讀文學書籍。

現在,賈平凹每次參加活動都發現,文學類書籍有了,但佔比很少,科技類、商業類、經濟類的特別多。這讓賈平凹覺得在這個文學慘淡的狀況下,自己還能再創作,一方面覺得自己除了寫作不會做別的事了;另一方面,覺得文學“總要有一部分人來幹這個活”。

小說不一定寫得太順溜 可以寫得艱澀些

賈平凹的房子裏有很多條幅,其中一幅“我有使命不敢待,站高山兮深谷行,風起雲涌百年過,原來如此等老生”在微博上流傳甚廣,《老生》的書後面也附有這首詩。

對此,賈平凹解釋道,這首叫詩,實際上也不叫詩,也不對仗、也不押韻,也沒有平仄,就是自己給自己鼓勁。因爲每次賈平凹寫長篇的時候,經常在寫的當中就沒有幹勁了,所以在每次寫長篇的時候,賈平凹就不停地鼓勵自己,想借很多條幅,把自己的勁鼓起來。

《老生》有一個很大的特點,就是用了大量《山海經》的一些內容,把它鑲嵌到小說中。對於這點,讀者有各種各樣的反映,有的讀者反映這樣的寫作打斷了小說的敘事,影響了閱讀。

對此,賈平凹解釋道,“我不喜歡把一本書一口氣讀完。”賈平凹主張寫小說不一定寫得太順溜,有時可以想辦法把文章寫得艱澀一點。當時寫作的時候,賈平凹覺得自己寫內容總是和歷史有聯繫,或者是“作爲中國人,從思維的角度上來說可以控制很多東西。”

面對讀者反映的《山海經》難讀,賈平凹說,不是文字難讀,它裏面很通俗,也寫得很直白,但總有一些字不認識。有一些字賈平凹也不認識,他也是查字典看,不過現代字典上也沒有那些字,還要查老版字典。

賈平凹借用他小時候看《紅樓夢》的感受給讀者以同感體驗。那時,他根本不看那些太虛幻境的'故事,那些大觀園的姑娘做的詩賈平凹也看不懂,也就過去了,但再看別的文字,“我覺得讀起來也有意思,也就讀了。”大學畢業後再讀紅樓夢的時候,賈平凹覺得看見那些東西很有意思,也就喜歡讀了。

賈平凹覺得一本書出來不一定把啥都讀到,各取所需,“反正拿一個老太太的針線盒子一樣,你需要什麼,在裏面取什麼東西。”

文學作品應該是抒發感情 但歸結於理性的東西

賈平凹介紹,在陝西農村,講以前發生過的事情,講閒話的行爲叫做“古今”(音gu jin,陝西方言)。賈平凹小時候沒有報紙、電視,也不像現在有各種活動,一到晚上就沒有事幹。鄰居家有一個特別會講“古今”的人,村裏的孩子就到鄰居家,用諸如推石磨之類的勞動換取人家每天晚上給講“古今”。把聽來的“古今”寫下來就是“寫古今”,賈平凹的《老生》基本寫一百多年來的歷史,書裏的內容基本上都是他聽說過或者經歷過的事情。

北大老師陳曉明曾就文學和歷史與賈平凹進行過探討。從歷史出發,賈平凹認爲,任何文學作品應該是抒發感情但歸結於理性的東西,“什麼人來寫古今?古今怎麼寫?古今不一樣,故事也就不一樣,作品也就不一樣了。”

  (來源:中國青年網,作者:蘇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