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文學賞析 > 寓言

是寓言故事的成語有哪些

寓言7.24K

有關適是寓言故事成語有哪些?下文是小編準備的一些,歡迎大家閱讀與瞭解。

是寓言故事的成語有哪些

是寓言故事的成語有哪些:臨江駝鹿

從前,臨江地方有一個人愛好打獵。有一次,他進山裏去打獵,偶然發現了一個駝鹿穴,老鹿可能是覓食去了,只剩下一隻毛都還沒長齊的小鹿仔。這個人很是憐愛這頭小駝鹿,就將它抱起來,帶回家裏去飼養。

這人抱着小駝鹿剛一走進家門,家裏養的一羣狗就一邊搖着尾巴一邊流着涎水跑過來,以爲小駝鹿是主人帶給它們的食物,不顧小駝鹿還在主人懷裏,躍躍欲試地伸出爪子去碰它。主人很生氣,大聲地呵斥它們:“畜牲,還不快滾開!”又踢了狗幾腳,它們這才悻悻地躲遠了。

這羣狗如此對小駝鹿垂涎三尺,主人不禁很擔心小駝鹿會遭它們的毒手,於是就天天抱着小駝鹿到狗跟前去,讓狗慢慢熟悉它、親近它,讓它們之間建立起感情,到後來又把它們放在一塊兒玩耍,教狗要愛護小駝鹿,不準去驚動它、騷擾它。

這羣狗明白主人的意思是要保護小駝鹿的安全,也就都按照主人的心意去做,聽從主人的安排,和小駝鹿很是親熱,也不再嚇唬它。小駝鹿慢慢地長大了,因爲和狗處得久了,竟然忘記了狗是鹿的敵人,反而確信狗是自己的好朋友,成天和狗一塊兒互相tian舐,翻滾嬉戲,碰撞追逐,玩得十分開心,和狗也一天比一天親熱。而這羣狗因爲想討好主人,又怕主人的責罰,也就一直遷就小駝鹿,陪着它玩耍,但還是改不了它們的本性,常常暗地裏瞧着小駝鹿,垂涎三尺。

過了幾年,小駝鹿長成了大駝鹿。有一次它出門去,碰到別人家的一羣狗,可高興了,以爲遇到了好朋友,趕快跑過去和它們嬉戲。

這羣狗見這隻駝鹿竟如此大膽,感到又奇怪又生氣,也不管三七二十一,衝上來又撕又咬,一會兒工夫就把駝鹿吃了個精光,血淋淋的屍骨就這樣被棄置在道路上。只可惜駝鹿到死也不明白一向和氣的狗爲什麼要吃它。

自家的狗不敢碰駝鹿,是因爲畏懼主人的威懾,並不是因爲駝鹿本身有多厲害,而別家的狗沒有了這個威懾,自然就不買駝鹿的帳了。駝鹿不明白這一點,落得個可悲的下場。人如果藉助外部力量獲得了地位和利益後,一定要謹慎從事,不要盲目高估了自己。

是寓言故事的成語有哪些:紙上談兵

趙奢是趙國名將,爲趙國屢建戰功。可是趙奢的兒子趙括卻不像父親。趙括從小的確讀了不少兵書,談起用兵之道那簡直是滔滔不絕,連他父親都不如他。於是,趙括自以爲是,覺得自己是了不起的軍事家,他狂妄地認爲自己在軍事上已經是天下無敵了。然而趙奢卻不這麼認爲,他不但從未讚揚過兒子的誇誇其談,反而卻常常擔憂地說:“日後趙國不讓趙括帶兵便罷,如果讓他帶兵打仗,那麼斷送趙國前程的將必是趙括無疑。”

過了幾年,趙奢死去了。

這一年,秦國對趙國大舉進攻,趙國派了年齡很大的將軍廉頗率軍迎敵。開始,趙軍連連失利。在這樣的情況下,廉頗改變戰略方針,他下令讓軍隊堅守城池,以逸待勞,不要主動出擊,儲存實力把住陣地從而拖垮秦軍。結果真的,秦軍由於遠道而來,經不住廉頗的拖延,糧草漸漸接不上,快要支撐不下去了,秦軍十分恐慌。於是秦軍也施展汁謀,派人悄悄潛入趙國散佈流言說:“秦軍誰都不怕,就怕趙括擔任大將。”

趙王正在爲廉頗在軍事上毫無進展而悶悶不樂,聽到外面流傳的那些說法,便撤掉廉頗,要派趙括爲大將來統帥軍隊。趙括的母親記住丈夫生前的囑咐,再三向趙王說明情況,極力勸告趙王收回決定,可是趙王哪裏聽得進去,他真的任命了趙括擔任大將來取代廉頗。

趙括一到前線,便開始胡亂指揮起來。他完全改變了廉頗的策略,大量撤換將官,一時間弄得人心惶惶軍心渙散。

秦軍得知趙軍這些情況,自然正中下懷。一天深夜,秦軍派一支隊伍偷襲趙營,剛一交戰,便佯裝敗走。同時,秦軍又派兵乘機切斷了趙軍的糧道。

趙括不知實情,還以爲秦軍真的是敗逃。他得意地想,取勝即在眼前,這正是表現自己的時候。於是他命令部隊緊緊追擊。結果,趙軍追了一段後即被秦軍伏兵將追兵攔腰截斷,使趙軍首尾不能相顧。然後,秦軍一齊殺出,將趙軍各個擊破,團團圍住。

趙軍被秦軍圍困40多天,糧食早已吃光又沒有接應,一時間軍心大亂。趙括一籌莫展,滿肚子的兵法也不知如何施展。眼看守下去也是活活餓死,便率軍倉皇突圍。可是怎敵秦軍四面掩殺,哪裏突得出去。結果趙括被亂箭射死,40萬趙軍也全軍覆沒。從此以後趙國就一蹶不振。

趙括並無真才實學,而趙王還對他委以重任,結果招致慘痛失敗。看來,教條主義的危害是不可輕視的。

是寓言故事的成語有哪些:滌親溺器

詩曰:貴顯聞天下,平生孝事親。親自滌溺器,不用婢妾人。

這首詩說的是黃庭堅奉母盡誠的事。這是《二十四孝》中的'第二十四則故事。

黃庭堅,北宋詩人、詞人、書法家,爲盛極一時的江西詩派開山之祖。他二十三歲就中了進士,蘇軾是這樣贊他的:“瑰偉之文,妙絕當世;孝友之行,追配古人。”說他文章瑰瑋超然,當世無可比擬;而他孝順父母友愛兄弟之美德,又可媲美古人。滌親溺器,也就是說他親自爲母親刷便桶,這在一般老百姓看來似乎也沒有什麼,但是一個人身居高位,刷一次便桶容易,難的是刷一輩子便桶。這還要從他小的時候說起。

黃庭堅的父親黃庶爲人剛正,飽讀詩書,曾中過進士,但一生未能發達,僅是州府的幕僚,後來到康州任了一官半職。康州地偏民困,動亂不斷。黃庶不畏艱難,鞠躬盡瘁,最後積勞成疾,中年卒於任所。母親李氏,是著名藏書家、詩人李常的妹妹,出身於仕宦讀書世家。父親在臨終前把年僅十三歲的黃庭堅叫到牀前,對他說:“爲父命不久矣,我兒長大了,不要只顧着讀書,要好好照顧母親,好好跟隨舅舅。”黃庭堅含淚答應了。父親不久便去世了,這讓平素活潑好動的黃庭堅一下子陷入了沉默,常常一個人躲在藏書室裏翻書度日。舅舅李常把他當親兒子一樣對待,耳提面命,盡心栽培。他看出端倪,便悄悄走進藏書室找了個機會安慰他。黃庭堅哀傷地說:“以前我只顧戲耍和讀書,從來沒有想過人會死去,父親大人待我恩重如山,我卻再也見不到他,再也沒有機會幫他做事,爲他盡孝了。”李常說:“盡孝不是感恩戴德忘乎所以,也不是做什麼了不起的大事,而是在平素點滴中學會關照至親,在務正業的同時見縫插針利用閒暇滿足家人所需,這兩件事並不矛盾。”黃庭堅想起父親的遺言,忽然意識到自己只顧着自己哀傷,忽略了此刻比他更哀傷百倍的母親,於是便往母親房間跑去。

父親死後,母親思念成疾,身體抱恙,常常臥牀休息。他走進母親的臥房,發現母親正在吃藥,藥湯極苦,母親直皺眉頭,恰巧貼身丫鬟告假回家探親,母親吃完藥端起茶杯想抿一口水,杯裏卻是空的,杯沿上還有茶垢,她看了一眼就放下了。父親在任時爲官清廉,生活節儉,家中並不曾僱用過多的僕役婢女。黃庭堅立即自動請纓,跑去爲母親清洗茶杯並沏好茶。母親看着乾淨的茶杯,喝着黃庭堅泡的茶,甚感欣慰地笑了。黃庭堅看看便桶還沒有倒,又跑出去倒了。這一切做完後纔去學堂。

到了晚上,黃庭堅又來了。這次他是有備而來,他帶了把刷子,來給母親刷便桶。母親愛乾淨,可便桶往往不能及時清潔,好脾氣的母親不願爲難婢女,他決定不勞煩別人,親自做好這件事情。

當他人到了中年,身爲朝廷官員,公務十分繁忙,每天忙完公事回來,第一件事仍是去探望已經年邁的母親,端茶遞水,精心照料並陪伴,每天晚上依然爲母親刷洗便桶,從不讓他人代勞。

有一次,有人問黃庭堅:“您身爲高貴的朝廷命官,家裏又有僕人,爲什麼要親自來做這些雜細的事務,甚至還親手做刷洗母親便桶這樣卑賤的事情呢?”

黃庭堅回答說:“孝順父母是我的本分事,同自己的身份地位沒有任何關係,怎能讓僕人去代勞呢?再說孝敬父母,是出自一個人對父母至誠感恩的天性,又怎麼會有高貴與卑賤之分呢?”

滌親溺器:形容人非常孝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