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文學賞析 > 寓言

與孔子有關的6個寓言故事

寓言1.51W

孔子在古代被尊奉爲“天縱之聖”、“天之木鐸”,是當時社會上的最博學者之一,被後世統治者尊爲孔聖人、至聖、至聖先師、大成至聖文宣王先師、萬世師表。下面小編給大家整理了與孔子有關的6個寓言故事,歡迎閱讀!

與孔子有關的6個寓言故事

【一、滿而不覆】

孔子到廟堂參觀,看到一種傾斜易覆的器皿,守廟的人說是宥坐之器。

孔子說:“我聽說宥坐之器,虛則欹(傾斜),中則正,滿則覆。明君常將它放在自己的座右。”

孔子讓弟子注水,果然如此。

孔子嘆道:一切事物哪有滿而不覆的道理呢?”

弟子問:“敢問有保持滿而不覆的辦法嗎?”

子曰:“聰明睿智,守之以愚;功被天下,守之以讓;勇力振世,守之以怯;富有四海,守之以謙。此所謂損之又損之道也。”

【二、善與人交】

晏嬰是與孔子同時代的政治家,爲孔子所敬重。

一天,晏嬰的車伕回家後,他的妻子要求離婚,車伕不解。

其妻說,“我今天在門縫中看到你駕車經過門口,晏嬰那麼矮,做了宰相,名震諸侯,還是那麼樸實無華、自居人下;而你身高八尺,只是他的僕役,卻意氣揚揚、傲氣沖天,你這樣沒有出息,所以我要離婚。”

車伕聽了這番話,就謙虛謹慎、發奮圖強。

晏嬰知道後,也努力培養他,後來車伕官拜大夫。

孔子尤其佩服晏子的交友之道,晏子交友,交情越久,他就越恭敬有禮,別人也越尊重他,從而能做到全始全終,所以孔子由衷地說:“晏平仲善與人交,久而敬之。”

【三、君子之態】

孔子弟子公孫赤出使齊國,冉求替他的母親,向孔子請求補助一些穀米。

孔子說:“給她六鬥四升。”

冉求請求再增加一些。

孔子說:“再給她二斗四升。”

冉求認爲太少,給了公孫赤母親更多。

孔子說:“公孫赤到齊國去,肥馬輕裘,威風凜凜。我聽說過,君子只是雪中送炭,而不是錦上添花。”

幫助他人周急不濟富,對年輕人救急不救窮,這是君子的態度。

【四、失人失言】

孔子說,可以和他人說的事但不說,這是失人;不可和他人說的事,卻和他說了,這是失言。

智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孔子在鄉里間,貌溫恭謙,表現得像個不善言辭的人;

當他在祭祀宗廟和議論朝政時很善於明辨,對答如流;

與上大夫談話時,中正而有諍辯,敢於說實話;

與下大夫交談時,侃侃而談,和氣而又歡樂;

君視朝時,恭恭敬敬,但又威儀中適,不張不弛。

根據人的性格特徵和場合說話,這需要仁德、智慧和勇氣。

【五、自強不息】

孔子離開曹國到宋國後,就和弟子們在大樹下練習禮儀

宋國的`司馬桓魋想要殺掉孔子,就把大樹給砍了。

有位弟子催促孔子說:“咱們快點走吧。”

孔子說:“上天既然使我具備聖德之性,桓魋又能把我怎樣呢?”

順境不貪,逆境反喜,一切都是磨練自己的機會,心存正義、自強不息,感恩桓魋,感恩對手。

【六、處事圓明】

孔子問禮老子。

辭行時,老子對他說:“富貴之人送人以財,仁義之人送人以言,我不富貴,就竊用仁人的名義送你一句話吧:頭腦聰慧、洞察一切反而瀕臨絕境,是因爲喜好議論他人的緣故;博洽善辯、寬廣弘大反而危及其身,是因爲揭發別人醜惡的緣故。做人子女的就不要有自己,做人臣子的也不要有自己。”

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

寬則得衆,苛則失人。

胸無渣滓自會處世圓明,眼無成見纔會學富五車。

拓展:孔子的名言

(1)學然後知不足,教然後知困。知不足,然後能自反也;知困,然後能自強也。——孔子——孔子

(2)不憤不啓不悱不發。——孔子不遷怒,不貳過。——孔子——孔子

(3)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孔子夫子循循然善誘人,博我以文,約我以禮,欲罷不能。——孔子——孔子

(4)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孔子

(5)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

(6)興於《詩》,立於禮,成於樂。——孔子

(7)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孔子

(8)敏而好學,不恥下問。——孔子

(9)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孔子

(10)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孔子

(11)興於《詩》,立於禮,成於樂。——孔子

(12)敏而好學,不恥下問。——孔子

(13)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

(14)與朋友交,嚴而有信。——孔子

(15)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孔子

(16)益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孔子

(17)君子以行言,小人以舌言。——孔子

(18)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行。——孔子

(19)君子之道四焉,強於行義,弱於受諫,怵於待祿,慎於治身。——孔子

(20)芝蘭生於幽林,不以無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爲窮困而改節。——孔子

(21)禮之於人,猶酒之有襞也。——孔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