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文學賞析 > 寓言

短篇寓言故事精選2017

寓言1.63W

寓言故事是人生的智慧,教我們做人的重要方法。以下是小編整理的相關寓言故事範文,希望對你有幫助哦

短篇寓言故事精選2017

漁夫的選擇

有個富翁出海觀光時遇難,被一個漁夫救起。

富翁決定給漁夫一大筆錢作爲報答。他提出兩個方案:一是現在就將目前資產的百分之五送給漁夫;另一個是待十年後,將自己那時資產的百分之二十相贈。

這是天上掉餡餅的好事,漁夫自然非常高興,可同時又很爲難:選第一個方案吧,怕十年後富翁的資產劇增,到時後悔;選第二個方案,又擔心十年後富翁的資產嚴重縮水甚至破產,自己豈不虧大了?

故事就先講到這裏。若問漁夫最終做出了怎樣的選擇,且容我稍後交代。現實中,選擇充斥在我們生活的時時刻刻。開啟冰箱,如果有多種蔬菜,你就得選擇究竟要做什麼;開啟衣櫥,如果裏面有成排的衣服,你就得費番心思;要是你夠帥或夠靚,“丘比特之箭”向你頻頻射來,你就會在幾個備選者當中躊躇;如果你家世很好,你一定會爲清閒“吃老本”還是創業幹大事而兩難。購物爲什麼俗稱逛商場?還不是因爲進入視線的東西太多,不容你第一時間決斷。

凡此種種,不一而足。

設想一下,如果冰箱裏只剩下一種菜,衣櫃裏只有一兩件衣服;如果你“硬件”一般,出身一般……哪還有那麼多選擇的煩惱?

看來,選擇太多,未必就是好事。

現在,我可以告訴你漁夫的選擇了:他被這兩個撓心的選擇弄得焦頭爛額、神思恍惚,在次日出海時被海浪吞噬。他最終喪失了所有的選擇權。

郢書燕說

一天夜裏,楚國京城郢都的一個人在家給燕相國寫信。因爲燭焰偏低,飄忽不定的'燭光夾着文房用具淡淡的影子,顯得有一點昏暗,所以這郢人對侍者說了一聲:“舉燭。”明燈高照,寫信就看得清楚了。誰知他在燭光不亮,心中犯急,腦子裏想着“舉燭”,嘴裏念着“舉燭”的時候,竟然不知不覺把“舉燭”二字也寫到信裏去了。過後他沒有檢查就把信交給了侍者。

燕相國收到那郢人的信以後,反覆看了好幾遍。他始終覺得信中的“舉燭”二字非常費解。久聞四海之內唯楚有才,難道這就是一種莫測高深?燕相國想到這裏,忽然靈機一動。他若有所悟地說:“舉燭的意向是崇尚光明,而崇尚光明的人必定會推舉光明磊落、才能出衆的人擔當重任。照這樣看,郢人致書突出‘舉燭’二字,其用意原來是爲我獻策!”

燕相國把這一想法告訴了燕王,燕王聽了十分高興。他以相國的政見爲原則,廣招賢士,從而使燕國政通人和,日益強盛。

燕王根據燕相國對“舉燭”一語的解釋爲依據來治理國家,固然是一件好事,但是燕相國置郢書的真意而不顧,則是一個壞習氣。如今做學問的人,很多人都有燕相國的這種習氣。

邯鄲學步

戰國時候,燕國有個青年人,他聽說趙國都城邯鄲的人特別有風度,他們走起路來,不緊不慢,又瀟灑又優雅,那姿勢特別好看。於是這位燕國青年決定要去趙國學邯鄲人走路的姿勢。他不顧家人的反對,帶上盤纏,跋涉千里,專程趕到邯鄲一心要學邯鄲人走路的樣子。

他來到大街上,看着來來往往的人羣,看得他都發了呆,不知該怎樣邁開步子。這時,迎面走來一個人,年齡和這位燕國青年相仿,那走路的樣子實在令人羨慕。於是等那人走過,燕國青年便跟在他後面摹仿,那人邁左腳,燕國青年也邁左腳,那人邁右腳,燕國青年也邁右腳,稍一不留心,他就搞亂了左右,搞得他十分緊張,哪還顧得了什麼姿勢。眼看那人越走越遠,燕國青年漸漸跟不上了,他只好又回到原地。接着他又盯住了一個年紀稍大的人,他又跟在別人身後一步一趨地學走路,引得街上的人都停下腳步觀看,有的人還捂着嘴笑。幾天下來,他累得腰痠腿疼,但學去學來總是學不像。

燕國青年心想,學不好的原因肯定是自己原來走慣了的老姿勢和步法,於是,他下決心丟掉自己原來的習慣走法,從頭開始學習走路,一定要把邯鄲人的步法學到手。

可是,一連過了好幾個月,燕國青年越學越差勁,不僅連邯鄲人的走法沒學會,而且還把自己原來是怎麼走路的也全忘了。眼看帶來的盤纏已經花光,自己一無所獲,他十分沮喪,於是只好回家了。可是他又忘了自己原來是怎樣走路的,竟然邁不開步子了。無奈,燕國青年只好在地上爬着回去,那樣子好不狼狽。

看起來,生搬硬套的學習方法是不可取的,不但沒學到別人的,反而連自己原有的也給丟了,真是大可不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