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文學賞析 > 童話

葉聖陶童話好詞好句

童話1.44W

葉聖陶童話是我國現代兒童文學經典寶庫中的珍品,在海內外享有很高聲譽,不少作品被收入中小學課本,影響了幾代人,葉聖陶童話中有不少的好詞好句,朋友快來欣賞一下吧!

葉聖陶童話好詞好句

葉聖陶簡介

葉聖陶,中國現代著名作家。1894年10月28日誕生於江蘇蘇州一清貧的市民家庭,1988年2月16日病逝於北京。原名紹鈞,字秉臣,辛亥革命後改字聖陶,筆名有葉匋、允倩、斯提、郢、郢生等。1911年中學畢業,因家庭生活困窘無力升學,1912年至1923年先後在杭州、上海、北京等地任教,對教育界狀況和知識分子情態瞭解甚深,爲此後創作奠定了豐厚的生活基礎。

青少年時期即酷愛文藝,曾爲詩社“放社”盟主。1911年開始發表詩歌及文言小說等。1919年“五四”新文化運動發生,其創作一發不可收。1921年參予發起新文學第一個社團“文學研究會”,作品數量之多、體裁之廣、知識分子形象刻劃之真切,頗爲新文學文壇所矚目。小說《隔膜》、 《火災》、《線下》、《城中》諸集,在關注婦女命運、憧憬人生的“美”與“愛”、思考知識分子道路的同時,“冷靜地諦視人生,客觀的、寫實的描寫着灰色卑瑣的人生。” (茅盾語),成爲新文學作品中放射異彩的獨特篇章。同期,開創了現代童話創作這一新型文學體裁,童話集《稻草人》和此後出版的《古代英雄的石像》,文字優美、清新,想象豐富、詩意盎然,寓善惡、美醜的評判於淺易的故事之中,藝術魅力經久不衰。散文合集《劍鞘》、新詩合集《雪朝》中的作者諸篇,筆致誠樸、淡雅、從不同側面反映出作家的人生評價和創作才華。

1922年與朱自清等創辦新文學第一個詩刊——《詩月刊》。

1923年至1937年先後任上海商務印書館和開明書店編輯,參予編輯文學研究會刊物《小說月服》、《文學旬刊》和《中學生》、《文學》等雜誌。此期短篇小說、童話多收入《未厭集》、《四三集》,散文多收入《腳步集》、《未厭居習作》。面對內敵外侮的種種行徑,葉聖陶的創作風格也由沉穩、冷雋轉而爲熱烈與憤激。有“扛鼎”之作稱謂的長篇《倪煥之》於1928年出版,成爲現代知識分子在“五四”前後十餘年時代壯潮激盪下,艱難探索,走向集體主義的真實記錄。同期編髮文學新人丁玲、巴金等人的處女作,文學“伯樂”之舉成爲美談。

抗日戰爭時期,輾轉蘇州、武漢、成都、重慶,最後返回上海,堅持編輯出版工作和愛國宣傳。角放戰爭時期積極參加反對獨裁統治、要求民主自由的愛國運動。自二十年代至四十年代,語文教學研究愈益深入,編輯自幼兒園起至大學國文教材多種,論文輯爲《作文論》、《文章例話》、《文章講話》等,對教師、學生均深有裨益。全國解放後,長期擔任出版、教育界領導工作,仍筆耕不綴,出版詩歌、散文、童話、教育論文多種。

在新文學作家中,葉聖陶以德高望重、“一本真誠”著稱,文如其人,誠如茅盾所說:“你要從他作品中找尋驚人的事,不一定有;然而即在初無驚人處,有他的那種淨化昇華人的品性的力量。……聖陶的樸素謹嚴的作風及其敦厚誠摯的情感自有不可及處。”

葉聖陶童話好詞

悲哀的夜 高興得很 顯得無光

四外張望 恭恭敬敬 揚揚得意 不多幾步 急得跺腳 放聲大哭

像害了病 夜深人靜 咬嚼稻葉 越吃越饞 直打哆嗦 不由自主

格外悽慘 無可奈何 好久好久 硬着心腸 柔弱無能 受苦受難

連連搖頭 斷斷續續 抽抽嗒嗒 一動不動 見死不救 默默祈禱

探了幾探 美妙的詩 生動的畫 到處都是 吃了一驚 微弱火光

時常傳出 實在渴極 非常心酸 十二分力 挺了起來 支援不住

整天整夜 安安靜靜 清清楚楚 滿天星斗 沙拉沙拉 結隊歸去

夜景隱沒 無限驚恐 搖得更勤 水正合適 車水進來 全很壯實

沉甸甸的 直挺挺的 一模一樣 不可收拾 流乾了淚 揉碎了心

反覆警告 警告無效 託風帶信 剷除災害 懷着愁悶 顯得憔悴

葉聖陶童話好句

1.他想着,一面往四外張望。那邊一大羣牛瞧見他了,立刻都跑過來喊:“歡迎!歡迎!”接着,都圍住他,跟他摩臉爲禮,然後擁着他回到他們的家。——《聰明的野牛》

2.野牛英勇地喊:“要生活的,就該拿出勇氣來!你們忘了嗎?拔起腿來跑!往四面跑!”——《聰明的野牛》

3.這石像擡着頭,眼睛直盯着遠方,表示他的志向遠大無邊。嘴張着,好象在那裏喊“啊!”左胳膊圈向裏,堅強有力,彷彿攏着他下面的千百萬羣衆。右手握着拳,向前方伸着,筋骨突出象老樹幹,意思是誰敢侵犯他一絲一毫,他就不客氣給他一下子。——《古代英雄的石像》

4.驕傲的毛病誰都容易犯,除非聖人或傻子。那塊被雕成英雄像的石頭既不是聖人,又不是傻子,只是一塊石頭,看見人們這樣尊敬他,當然就禁不住要驕傲了。——《古代英雄的石像》

5.“看我多榮耀!我有特殊的地位,站得比一切都高。所有的市民都在下面給我鞠躬行禮。我知道他們都是誠心誠意的。這種榮耀最難得,沒有一個神聖仙佛能夠比得上!”——《古代英雄的石像》

6.一棵小草跟玫瑰是鄰居。小草又矮又難看,葉子細碎,象破梳子,莖瘦弱,象麻線,站在旁邊,沒一個人看它。玫瑰可不同了,綠葉象翡翠雕成的,花苞飽滿,象奶牛的乳房,誰從旁邊過,都要站住細看看,並且說:“真好看!快開了。”——《含羞草》

7.一陣羞愧透過小草的全身,破梳子般的葉子立刻合起來,並且垂下去,正象一個害羞的孩子,低着頭,垂着胳膊。它替無知的庸俗的玫瑰花苞們羞愧,明明是非常無聊,它們卻以爲十分光榮。——《含羞草》

8.沙,沙,沙,象秋天細雨的聲音,所有的蠶都在那裏吃桑葉。它們也不管桑葉是好是壞,只顧往下吞,好象它們生到世上來,只有吃桑葉一件大事。——《蠶和螞蟻》

9、我們讚美工作,工作就是生命。——《蠶和螞蟻》

10.街上那個跛乞丐,我們天天看見的,年紀已經很老了。蓬亂的蒼白的頭髮蓋沒了額角和眉毛;兩顆眼珠藏在低陷的眼眶裏,放出暗淡的光;臉上的面板皺得厲害,顏色跟古銅一樣。從破爛的衣領裏,可以看見他的項頸,脈絡突出,很象古老的柏樹幹。他的左腳老是蜷曲着,不能着地,靠一根樹枝挾在左胳肢窩裏,才撐住了身子,不至於跌倒。——《跛乞丐》

11.他的骨架子是竹園裏的細竹枝,他的肌肉、面板是隔年的黃稻草。 ——《稻草人》

12.破竹籃子、殘荷葉都可以做他的帽子;帽子下面的臉平板板的,分不清哪裏是鼻子,哪裏是眼睛。 ——《稻草人》

13.他的身體本來很瘦弱,現在懷着愁悶,更顯得憔悴了,連站直的勁兒也不再有,只是斜着肩,彎着腰,好像害了病似的。 ——《稻草人》

14.他痛心,不忍再看,想到主人今年的辛苦又只能換來眼淚和嘆氣,禁不住低頭哭了。 ——《稻草人》

15.鯽魚不懂稻草人的意思,只看見他連連搖頭,憤怒就像火一般地燒起來了。 ——《稻草人》

16.時間象逃跑一般過去,轉眼就是兩年。——《一粒種子》

17.一個黃金的鳥籠裏,養着一隻畫眉。明亮的陽光照在籠欄上,放出耀眼的光輝,賽過國王的宮殿。——《畫眉》

18.含苞的玫瑰開放了,彷彿從睡夢中醒過來。她張開眼睛看自己,鮮紅的衣服,嫩黃的胸飾,多麼美麗。再看看周圍,金色的暖和的陽光照出了一切東西的喜悅。柳枝迎風搖擺,是女郎在舞蹈。白雲在藍天裏飄浮,是仙人的輕舟。黃鶯哥在唱,唱春天的快樂。桃花妹在笑,笑春天的歡愉。凡是映到她眼睛裏的,無不可愛,無不美好。——《玫瑰和金魚》

葉聖陶勵志句子

1、國文是兒童所需要的學科,國文是發展兒童心靈的學科。

2、學校教育應當使受教育者一輩子受用。

3、教師工作的最終目的,無非是培養學生具有各種良好的習慣。

4、學校教育的目的'就在於使學生養成正確的人生觀。

5、只有做學生的學生,才能做學生的先生。

6、教育方面,宜將兒童所固有文藝家的宇宙視善爲保留,一方固須使其獲得實際生活所需的知識,一方更須以藝術的陶治培養其直覺、感情和想像。

7、文當然要作的,但是要緊的在乎做人。

8、教育之要點,當天逾養成兒童正確精神之思想能力。

9、在現代中國做一個人,決不可放棄豐富自己,充實自己的每一個機會。

10、教訓對於兒童,冷酷而疏遠;感情對於兒童,卻有共鳴似的作用。所以諄諄告語不如使之自化。

11、或說寫似技能而非技能,實際是其人的表現。

12、在教育方面,什麼學制、備課、訓導綱要、教科書籍,比起教師來,都居於次要地位。

13、教育之要點,當天逾養成兒童正確精神之思想能力。

14、當教師的人,應當講究修養。

15、教師工作者的'全部工作就是爲人師表。

16、德行須從民主來修養。

17、儘量運用語言文字並不是生活上一種奢侈的要求,實在是現代公民所必須具有的一種生活能力。

18、教育工作不限於課堂教學,課堂教學課外活動一起抓,才能使學生受到更多的實益,打下德、智、體全面發展的基礎。

19、教師之爲教,不在全盤授予,而在相機誘導。類別:教育

20、所謂教師之主導作用,其義在“引導”,並非一切由教師主動,學生處於被動地位,只聽教師講說。

21、教師並非教書,而是教育學生。

22、讀書忌死讀,死讀鑽牛角類別:學習

23、凡爲教者必期於達到不須教類別:教育

24、培育能力的事必須繼續不斷地去做,又必須隨時改善學習方法,提高學習效率,纔會成功。

25、養成習慣,換個說法,就是教育。

26、小學教育的價值,就在於打定小學生一輩子有真實明確的人生觀的根基。

27、唯有老師善讀善寫,乃能導引學生漸進於善讀善寫。

28、各種學科的教學都一樣,無非教師幫着學生學習的一串過程。

29、各種學科除了各自的目標之外,有個共通的總目標,就是:教育學生,使之成爲國家的合格公民。

30、無論哪一種能力,要達到了習慣成自然的地步,打算我們有了那種能力。

31、教師之爲教,不在全盤授予,而在相機誘導,必令學生運其才智,勤其練習,領悟之源廣開,純熟之功彌深,巧爲善教者也。

32、品德教育重在實做,不在於能說會道。

33、把依賴性的“受教育”轉變爲主動性的“自我教育”。

34、教師和學生是朋友,在經驗和知識上,彼此雖然有深淺廣狹的差別,在精神上卻是親密體貼的朋友。

35、教育就是習慣的培養,凡是好的態度和好的方法,都要使它成爲習慣,只要熟練的成了習慣,好的態度才能隨時隨地表現,好的方法才能隨時隨地的應用,一輩子也用不盡。

36、教習某科爲教學工作,薰陶善誘爲教育工作,凡爲教師,固宜教學與教育兼任也。

37、就作用的方面說,進步的教育偏重薰陶。就領受的方面說,進步的教育偏重自得。

38、理想是事業之母。

39、師範教育是推進和革新教育事業的根本。

40、端正教育思想是改革教育最緊要之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