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文學賞析 > 詩歌

獻給太陽-巴赫曼詩歌鑑賞

詩歌1W

獻給太陽_詩歌鑑賞

獻給太陽-巴赫曼詩歌鑑賞

獻給太陽

[奧地利]巴赫曼

她比引人注目的月亮和它的高責的光更美,

她比著名的夜晚勳章——星辰更美,

她比像火焰一樣出現的彗星更美得多,

她比一切其他星辰更符合遠大的美,

因爲你的和我的生命每天都離不開她——太陽。

美麗的太陽,她升起,她忘不了她的工作

而把它完成,最美的是在夏天,當某日

她在海岸邊蒸發,無力地映着日影的征帆

掠過你的眼前,直到你疲倦而急忙結束。

沒有太陽,藝術也要再戴上面紗,

如果你不再爲我出現,大海、沙子,

受到陰影的鞭打,將從我眼瞼下逃遁。

美麗的光,它使我們溫暖,保護我們,極其關心,

要讓我再看到,讓我再看到你!

在太陽之下,還有什麼比置身在太陽之下更美……

還有什麼更美,組詞,比看到木棒在水中,鳥兒在上空

考慮着怎樣飛翔,看到下方成羣的游魚,

被賦與色彩和形體、帶着光的使命出世,

看到圓周、田地的方形、我的國土的多角,

看到你披的衣衫。鐘形的藍色的衣衫!

、點頭的孔雀披着的美麗的蔚藍,

遠方、孕着我的感情的暴風雨的幸福地帶的蔚藍,

地平線上的藍色的偶然!我的狂喜的眼睛

又擴大了眼界、閃閃發光而遭到灼傷。

美麗的太陽,你更值得凡人最大的驚奇,

因此,我不是爲了月亮和星,也不是

爲那炫耀彗星而想愚弄我的夜晚,

而是爲你,並非爲了其他,即將無止境地

悲嘆我的眼睛所遭受的不可避免的損失。

(錢春綺譯)

【賞析】

英格博格*巴赫曼是奧地利一位風格獨特鮮明的詩人。在20世紀五六十年代的德語詩歌世界裏,她的詩作被認爲是“德語抒情詩至高成就的延續”,標誌着一種“新的詩風”的誕生。巴赫曼的詩歌創作不但帶有傳統浪漫派詩歌的印記,而且還表現出對現代藝術形式的強烈追求。所以,她在德語詩歌界也被稱譽爲第一個銜接傳統與現代的女詩人。

給整個人類帶來光明與希望的太陽,歷來是詩人抒情言志的對象,這其中也不乏名篇佳作。巴赫曼的這首《獻給太陽》就是一首描寫太陽、頌揚太陽的偉大與神奇的作品,但它似乎又並非一般單純的借景抒情之作。這首詩在思想內容上並不晦澀,結構也不復雜,也沒有什麼新穎奇崛的意象和深層的意義。但詩歌的結尾有點出人意料,給人一種閱讀上的延宕之感,爆發出藝術的張力之美。

在詩中第一節,詩人以一個排比句式開篇,具有很強的節奏感和音律美,充滿情感的爆發力。這既爲詩作定下感情的基調,又確立了全詩的抒情風格。詩人拿其他事物,如月光、星辰、彗星等等,與太陽進行對比。而在下面更有一系列生動的烘托刻畫,“沒有太陽,藝術也要再帶戴上面紗,”“如果你不再爲我出現,大海、沙子,/受到陰影的鞭打,將從我眼瞼下逃遁。”“美麗的光,它使我們溫暖,保護我們,極其關心,/要讓我再看到,讓我再看到你!/在太陽之下,還有什麼比置身在太陽之下更美……”“被賦與色彩和形體、帶着光的使命出世,/看到圓周、田地的方形、我的國土的多角,/看到你披的衣衫。”詩人如此不惜筆墨地運用大量繁複比擬,對於太陽作精彩描繪,無非是要證明一個道理:沒有太陽的普照,就沒有世間的萬物生靈,沒有大自然界多姿多彩的生命,因爲“你的和我的生命每天都離不開她——太陽”。

太陽以其美麗燦爛的光華、偉大而神奇的力量給予整個人類世界以生命,才使我們的世界到處充滿生機與活力。詩人寫到此處完全可以收筆,因爲這已經是對太陽足夠精彩的描繪,也是獻給太陽最爲熱情的頌歌。但是如果只是這樣,這首詩作充其量也只是一首一般的寫景狀物之作,談不上深刻與膾炙人口。在詩的最後一節,詩人的筆鋒一轉,卻表達出不一樣的情感體驗:“美麗的太陽,你更值得凡人最大的驚奇,/因此,我不是爲了月亮和星,也不是/爲那炫耀彗星而想愚弄我的夜晚,/而是爲你,並非爲了其他,即將無止境地/悲嘆我的眼睛所遭受的不可避免的損失。”詩人一再言明,美麗而迷人的太陽,是人間最大的驚奇,但你的照耀卻讓“我”將無止境地“悲嘆我的眼睛所遭受的不可避免的損失。”這是一個讓人匪夷所思的結尾,讓人閱讀之後會情不自禁地發問:爲什麼會無止境地悲嘆眼睛所遭受的不可避免的損失?回答這個問題,我們應該回到這首詩歌所描寫的主題意象:“太陽”。從這個結尾來看,“太陽”這個核心意象似乎已經另有寓意。

結合整個文字,詩人表面是在給“太陽”寫一首抒情讚美詩,但其實詩人是藉助書寫“太陽”來描寫自己的祖國。從詩篇一開始,詩人透過大量細緻的描繪歌頌和讚美祖國,是她給予了我們生命和一切,她勝過一切美好的東西。祖國在每一個人的心中是無可替代的,沒有她就沒有個體存在的基礎和依據,因此我們不能忽視在她身上所發生的混亂與痛苦。詩人在詩歌結尾處以反諷的藝術手法對之進行另一番思考。全詩也正是透過這樣一個驚人的結尾,來告訴我們正在遭遇的混亂和痛苦,“我”的眼睛所看到是一些“我”將無法面對的事實,也是一些引人深思的事實。

巴赫曼文學創作中多是指向對社會現實直接的審視與觀察。她曾在自己的詩學自白詩《我之鳥》中,明確地表述了自己的詩學信念:在“這個被蹂躪的世界沉陷於昏暗茫茫”的時刻,詩人出於對社會責任的承擔,決不能放棄用詩性之光去投射這個世界的存在,漠視甚至否定現實的藝術行爲是不道德的,是不負責任的。從這首《獻給太陽》,我們讀到了這種對於社會、對於生活的藝術態度。

整首詩的抒情以運動着的意象流展開,詩人透過調整意象流的速度與視角,在強烈感情的奔放與收攏之間,抒發濃重的詩意,並在詩歌結尾處點明主題,產生震撼人心的藝術效果。而全首詩歌所展現的自由體形式、簡潔自然的語言、鮮明生動的意象,以及融具體和抽象於一體的敘述風格,給讀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李超)

除了你 我一無所有 一無所知

所有星星最終都會消失

但唯你總是無畏的閃耀

我喜歡你直率的性格

想說什麼就說什麼

想做什麼就做什麼

我一直都想象你一般生活

像你一樣呼吸

想你一樣吹着風

吹着春天或夏天的傍晚的風

我很想家

我很想我的親人

我很懷念過去的溫馨

我好冷啊

我想在太陽上面散步

我好怕黑

我想在太陽上面散步

我很懷念我僅有的美好的記憶

我想在那些時間裏再走一遍

每一天

叫命運的東西

總會帶來新的陰謀給我

那是我的罰

我即使變成狗不斷的狂吠

也恫嚇不住他的腳步

像是一種詭計

我也許不知道怎麼愛你

過度的關心

急切的想得到你的迴應或是關注

都會嚇跑你

我是個愛情飢渴症患者

我是個孤獨症患者

我喜歡你

我不知道怎樣喜歡你

除了你

我一無所有

一無所知

田橫島的早晨

田橫島的早晨

因爲是夜裏上島,我只傾聽了海的心音,嗅到了海腥鹹的氣息,卻無法目睹田橫島周邊海域的景象。

我急切地等待清晨的到來。爲一睹海島景色,連覺都沒有睡好。更何況,我還沒有見過海上日出呢!

夜色朦朧中我就爬了起來,叫腥了兩個年輕夥伴一同上山觀日出。我可是好久沒有起這樣的`大早了!要在濟南,這正是熟睡的時候。

說是山,其實並不高,也就幾分鐘的路。山頂便是田橫墓。藉助於燈光,看見威武的田橫雕像,面向南面海域,目光深邃,表情嚴峻。想當年小島上乃逃亡之地,荒涼至極,而今卻成了中外遊客旅遊度假的勝地,水、電,高檔的遊樂設施,現代化從頭到腳武裝了這個小島。面對幾千年的變化,田橫若有知,該作何感想?是驚訝於後人的聰明才智而自愧不如,抑或是怨後代子孫攪亂了這一方清淨的樂土?

我們在田橫像的南側選好了位置。山頂上只有我們三人,腳下是沉睡的漁村和賓館,遠方有幾點光亮,大概是漁火吧。太陽沒有出門,一切就都沒有醒來。太陽將要升起的準確地方在哪兒,我們不知道,辨不清,到處都一樣的混沌。但這凌晨的時光是我們獨享的,景色是我們獨有的。我們的心,沉浸在這寂靜的夜與待醒的晨的霧紗裏……

6月海島的早晨,風有些刺骨。我藉着山頂燈光看了看錶,4點20分。風吹草動的瑟瑟聲響,使我和同伴不時回頭向四周望望,似乎覺得還會有人來。但不知爲什麼,竟沒有人來,人們辜負了這麼難得的機會。我們開始跺腳驅寒,並向東南方向張望着,就在我們一分一秒在期盼中捱過寒冷的時候,東南方似乎與周圍有了一些不同,有一點亮光。我們的心立即騷動起來,眼睛睜得大大的,連說話也不敢扭頭,生怕錯過了期待已久的那一刻。可是沒有。那一絲亮光似乎是釣餌,長久地懸在那裏,卻總釣不出那一輪圓圓的太陽,只釣着我們的心。光亮的上側出現一長溜的雲,細微地變幻着,像是一個畫家在運筆點墨。不知日出的景色是怎樣的輝煌,怎樣的令人鼓舞,而我們享受的晨景,自有晨景的味道。漸漸地,眼前的景物都分明起來了。遠近的島嶼,像誰撒了一把石子兒,自然地散落着。天邊那雲抻得更長了,與腳下的漁村碼頭和遠近大小的島嶼,布成一幅天然山水畫,深淺有致,疏密相間,使人的心都融了進去,忘卻了自己。海風並不大,很輕地遊弋在人的面頰,帶着幾絲清涼,幾絲鹹腥,是清晨特有的,是海邊特有的,是我們獨享的。

既然太陽在雲層裏躲着不肯見我們,我們就下山吧。島上仍然很靜,兩個年輕人回了住處,我留戀這清新的海島空氣,不捨得回房間去,生怕離開海島再後悔。我越過一片馬尾松,沿一條小路來到一座仿木樁小橋上。小橋正對着大海,背後是睡着的田橫島。大海與田橫島一樣,還在睡夢中沉醉着,整個海面是一個銀灰色的夢境,從我的腳下一直延伸到極目之處,那些散落的小島,是夢的點綴。坐在這裏,大海將它潮溼的溫柔撲打在你的身上臉上,那溫柔的氣息又襲進你的心扉,讓你整個地沉醉了。你覺得自己擁有了這整個世界,整個的海,又覺得腦海裏蕩然無存,一片潔淨,單純而又輕鬆。就這樣,不說不想不動,只是沉浸着,沉浸着……

不知過了多久,“嘟——嘟——”,一陣馬達聲從右側水面上傳來,尋聲望去,兩艘小船攪醒了田疇般的大海。剎那間,剛纔十分安靜的大海上,不知從哪兒冒出許多小船。船兒耕耘着海田,劃出一道道波痕,並拖着這長長的波痕,划向天際……

田橫島,好一個醒來的早晨!

如夢令·木工

太陽一升一降

鐵錘一起一落

釘入木三分

木工年過四旬

乒乓,乒乓

一頭蘆花成型

生死關頭,請權衡輕重

我曾經親眼目睹了這樣一件事,現在還一直歷歷在目。

阿婆有一個女兒,一個兒子。

阿婆病重在醫院已經數日了,由於病情的加重且很快就到了生死關頭的時刻。可令人失望的事來了,醫院醫生給出了兩種答覆:一、由於本醫院醫術有限建議家屬轉院,或許還有的救。二、建議家屬做好處理後事的準備。基於阿婆年老,轉院醫治的成功性比較小,無奈之下,家屬被迫選擇了將阿婆送回家。

原以爲阿婆病情嚴重,送回去也熬不過今晚,可後來卻出乎人們意料。阿婆卻神奇般的熬過了過去,到第二天時精神又有點起色了,竟然能吃點東西了。看到這種情況後,家人們好像又看到了一線希望,他們開始商量着,等過幾天,如果阿婆的病情再有點起色的話就將她轉去市裏大醫院去就診,興許還能有機會挽回阿婆的命。

就這樣,三天過去了,與他們想的一樣,阿婆的病情又有了好的轉變,精神好多了,可以正常開口講話。看來這是一個好的兆頭。下午阿婆的女兒給阿婆喂東西吃的時候,阿婆突然勾起了痛苦的表情表示舌頭痛,嚼不了東西。聽到阿婆這麼一說,然後她就叫阿婆睜開嘴巴看看,不看不知道,一看驚慌了。眼前的一切嚇壞了阿婆的女兒:阿婆舌頭底部都潰爛了。這讓她足足有一分多鐘的驚恐發呆。

然後阿婆的女兒連忙驚慌的叫着,不會兒家人們都趕了過來。人們看到阿婆嘴裏這一幕後,紛紛的擔心着。然而最着急的一個人是阿婆的女兒,完全亂了陣腳的她帶着眼淚哭道:“我要去找輛車,我要帶我媽去市裏醫院看病。”然後一個勁的走出房間,正準備出去找車的她,一下子被阿婆的兒子攔住了,他說道:“你沒看到媽病情都這樣了,你還要帶她去那麼遠的地方看病…”

沒等阿婆的兒子說完,阿婆的女兒連哭帶淚插說:“媽的舌頭都潰爛完了你知道不,不帶去的話,留她在家痛苦的死掉嗎?”阿婆的兒子不慌不急的說:“媽的病,我們要醫治,但你也不能那麼着急啊,我們可以先好好的商量下…”阿婆的女兒明顯生氣地吼道:“媽都這樣了,你還猶豫什麼…”阿婆的兒子繼續:“你要帶媽去那麼遠的地方,我不反對,萬一媽去了有什麼不測,回不來的話你負責啊…”

阿婆的女兒哭着,語氣加重:“我負責就我負責,你不想帶媽去,我一個人帶去,回不來的話大不了在外面火化…”阿婆的兒子:“你不用吼那麼大聲好不,好歹我也是你哥,我們看看情況再去好不…”阿婆的女兒氣憤道:“還商量什麼,你不想帶媽去看病就直說…”

阿婆的兒子:“我怎麼就不想帶了,我只不過是想讓你和家人好好商量下再去,這樣做事就容易些,費用也好說些…”阿婆的女兒越氣憤:“我看你就怕出錢,白做我哥了,媽算是白養你了…”阿婆的兒子也氣憤:“你不要把話說得那麼絕,既然你那麼說我,我不管了…”說完直棄門而去。“不管就不管,走你的,以後我不再叫你做哥了…”阿婆的女兒頭也不回的朝着街上奔去叫車……

看到阿婆的兄妹兩大吵了一番,我心裏也是觸動了。母親在生死關頭,女兒看到母親還有一線的救生機會,表現出絲毫不願放棄,雖然表現出幾分衝動,有幾分不理性,但可以看出她很愛母親。

而兒子也想着救母親,但是心裏還在猶豫不決,似很冷靜,不慌不急,但沒能在第一時間做出決定,生死關頭,還在考慮悠悠。有句話說得好:時間就是生命。病危的母親,每一分,每一秒都在承受着病痛的折磨,每一分,每一秒面臨着死神的到來,遲一分鐘,就與死神近一步距離,早一分鐘,就多一線生機。請問這世上,錢重要,還是生命重要?

一枝桃花

當太陽溫暖這片土地的時候,

我又來到,

你的春天裏,

看你的青春在枝頭綻放,

聽你的歌聲在我心田迴響,

低頭,

是你縈繞在鼻頭的清香,

回首,

是你一抹粉紅的嬌羞,

我曾爬山涉水,

我曾迂迴在田間小路,

我一直苦苦追尋

追尋你那傲然枝頭的火紅。

所有的詩人都即將死去

所有的詩人都即將死去,在黎明之前

在天邊冒起的一絲絲光亮,用生命在燃燒的火光

鳥兒在戰慄,在害怕着什麼?一絲光亮

是露珠折射出的,一瞬間的短暫

詩人的喉嚨在流血,眼淚也都是鮮紅

他們見證了歷史,卻被淹沒掩藏在長河中

所有的詩人都即將死去,在烈日當空中

在乾涸的裂開一個個的縫隙之上,失去生機的力量

禾苗卻也彎下了腰,一滴水珠

承載了生命的希望,眼角也已經溼潤

詩人,他們就是這樣的一羣人,死在了奮鬥中

所有的詩人都即將死去,在日落之後

在大地陷入一片黑暗,一切都被禁言

到底是何種神祕的力量,詩人也被壓迫的不會動彈

一切,最終也都成爲早已經譜寫好的結局

或許,不會有希望,或許,黎明沒有曙光

或許,所有的也都不存在,不僅是詩人

或許,黎明……黑暗……

紀念死亡的詩人,脆弱的詩人

相關專題:即將 詩人 黎明 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