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文學賞析 > 詩歌

古代愛情詩歌大全

詩歌2.01W

愛情簡單的理解爲,因對某些事物的喜愛所產生的情愫。一起來看看古代愛情詩歌,僅供大家參考!謝謝!

古代愛情詩歌大全

一、《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

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 君恨我生遲,我恨君生早。

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 恨不生同時,日日與君好。

我生君未生,君生我已老。 我離君天涯,君隔我海角。

我生君未生,君生我已老。 化蝶去尋花,夜夜棲芳草。

二、《卜算子》 李之儀》

我住長江頭,君住長江尾。日日思君不見君,共飲長江水。

此水幾時休,此恨何時已。 只願君心似我心,定不負相思意。

三、《詩經·邶風·擊鼓》

擊鼓其鏜,踊躍用兵。土國城漕,我獨南行。

從孫子仲,平陳與宋。不我以歸,憂心有忡。

爰居爰處?爰喪其馬?於以求之?於林之下。

死生契闊,與子成說。執子之手,與子偕老。

于嗟闊兮,不我活兮。于嗟洵兮,不我信兮。

四、《上邪》

上邪! 我欲與君相知,長命無絕衰。

山無陵,江水爲竭,冬雷震震,

夏雨雪,天地合,乃敢與君絕!

五、《行行重行行》

行行重行行,與君生別離。相去萬餘里,各在天一涯。

道路阻且長,會面安可知。胡馬依北風,越鳥巢南枝。

相去日已遠,衣帶日已緩。浮雲蔽白日,遊子不顧返。

思君令人老,歲月忽已晚。棄捐勿複道,努力加餐飯。

六、《鵲橋仙》 秦觀

纖雲弄巧,飛星傳恨,銀漢迢迢暗度。

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

柔情似水,佳期如夢,忍顧鵲橋歸路!

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

七、《雁邱詞》 元好問

問世間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許。

天南地北雙飛客,老翅幾回寒暑。

歡樂趣,離別苦,就中更有癡兒女。

君應有語,渺萬里層雲,千山暮雪,隻影向誰去。

橫汾路,寂寞當年簫鼓,荒煙依舊平楚。

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暗啼風雨。

天也妒,未信與,鶯兒燕子俱黃土。

千秋萬古,爲留待騷人,狂歌痛飲,來訪雁邱處。

八、蝶戀花柳永

佇倚危樓風細細,望極春愁,黯黯生天際。

草色煙光殘照裏,無言誰會憑欄意。

擬把疏狂圖一醉,對酒當歌,強樂還無味。

衣帶漸寬終不悔,爲伊消得人憔悴。

九、《離思》元稹

曾經滄海難爲水,除卻巫山不是雲。

取次花叢懶回顧,半緣修道半緣君。

古代詩歌意象之動物篇

1、蟬

⊙(1)品行高潔。

古人以爲蟬餐風飲露,是高潔的象徵,所以古人常以蟬的高潔表現自己品行的高潔。《唐詩別裁》說:“詠蟬者每詠其聲,此獨尊其品格。”

由於蟬棲於高枝,餐風露宿,不食人間煙火,則其所喻之人品,自屬於清高一型。

例1:駱賓王《在獄詠蟬》:“西陸蟬聲唱,南冠客思深。那堪玄鬢影,來對白頭吟。露重飛難進,風多響易沉。無人信高潔,誰爲表予心。”“‘露重飛難進,風多響易沉’兩句中字字說蟬,也無一字不在說自己。露重”、“風多”比喻環境的壓力,“飛難進”比喻政治不得意,“響易沉”比喻言論受壓制。蟬如此,人也如此,二者融爲一體,寄託遙深。因爲上書議政事,冒犯了武則天,被人誣陷下獄。賓王憤懣之極,在獄中寫下這首詩。

例2:王沂孫《齊天樂》:“甚獨抱清高,頓成悽楚。”

例3:虞世南《蟬》:“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他們都是用蟬喻指高潔的人品。

例4:李商隱《蟬》:“我亦舉家清”。

⊙(2)悲涼悽切

秋後的蟬是活不了多久的,一番秋雨之後,蟬兒便剩下幾聲若斷若續的哀鳴了,命折旦夕。因此,寒蟬就成爲悲涼的同義詞

例1:唐人駱賓王《詠蟬》起首兩句:“西陸蟬聲唱,南冠客思深。”以寒蟬高唱,渲染自己在獄中深深懷想家園之情。

例2:宋人柳永《雨霖鈴》開篇是:“寒蟬悽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息。”還未直接描寫別離,“悽悽慘慘慼戚”之感已充塞讀者心中,釀造了一種足以觸動離愁別緒的氣氛。

例3:三國人曹植《贈白馬王彪》:“寒蟬鳴我側”

例4:許棠的《蟬》,“報秋涼漸至,斯夜思偏清。默守疑相答,微搖似欲行。” 詩中的“默守”、“欲行”語義雙關,不但寫蟬,而且寫人,詩人的離愁別恨寄寓於蟬身上,而蟬的孤單悲涼卻是詩人的化身,而作者把這種羈旅之悲寄託在蟬身上,體現出人作爲普通生命體面對廣漠宇宙所擁有的孤獨無助。

例5:朱熹的《宿寺聞蟬作》,“樹葉經夏暗,蟬聲今夕聞。已驚爲客意,更值夕陽薰。”客聽到蟬鳴而驚,夕陽之蟬,悽惻哀惋。夕陽西下,蟬不得不離白晝而去,在淒寒的夜晚哀鳴,令人感到悲愴,而作者把羈旅之悲寄託在蟬身上,體現出人作爲普通生命體面對廣漠宇宙所擁有的孤獨無助。“蟬”、“客”在一個“驚”字中合二爲一,同在夕時發嘆,在讀者的藝術想象中,兩者可以換位,物我感應、融爲一體。

例6:李商隱:“本以高難飽,徒勞恨費聲。五更疏欲斷,一樹碧無情。”

蟬,作爲自然界中客觀存在的弱小生命體,朝飲甘露,暮咽高枝,夏生秋亡,在蒼茫宇宙中顯得微不足道。然而正是它的這一生命規律博得了文人墨客的厚愛,蟬被帶入詩詞中成了較多的描寫對象。

⊙(3)人生短暫,憐惜生命

蟬在白露到來時,必死無疑,給人無可奈何的傷悲之感。詩人常以蟬喻指自我生年不滿百的悲劇情懷,淒冷的人生風雨,字裏行間滲透着作者憐惜生命的主觀感受。

例1:“紅樹蟬聲滿夕陽,白頭相送倍相傷”(元稹《送盧戡詩》)“紅樹”、“蟬”、“夕陽”、“白頭”自然融爲一體,落日相伴的“蟬”恰恰是白頭之人的真實寫照。加上離別之悲,是一種下降凝縮的力的運動。蟬的這一寄託,突出了詩人的主體感受,即天步悠長,人生如白馬過隙,倏忽即逝的悲劇意象,蟬的這種意象,詞微旨遠,妙不可言。

例2:陳子昂的.《感遇詩三十六首 其十二》 “玄蟬號白露,茲歲已蹉跎。羣物從大化,孤英將奈何。”這首詩即明寫蟬,暗傷己。該詩表面寫蟬在白露到來時,必死無疑無可奈何的傷悲之情,實質上是以蟬喻指自我生年不滿百的悲劇情懷,淒冷的人生風雨,字裏行間無疑滲透着作者憐惜生命的主觀感受。

2、杜鵑

⊙悲苦、哀怨、淒涼、鄉愁鄉思

杜鵑鳥俗稱布穀,又名子規、杜宇、子鵑。春夏季節,杜鵑徹夜不停啼鳴,啼聲清脆而短促,喚起人們多種情思。如果仔細端詳,杜鵑口腔上皮和舌部都爲紅色,古人誤以爲它啼得滿嘴流血,湊巧杜鵑高歌之時,正是杜鵑花盛開之際,人們見杜鵑花那樣鮮紅,便把這種顏色說成是杜鵑啼的血。正像唐代詩人成彥雄寫的“杜鵑花與鳥,怨豔兩何賒,疑是口中血,滴成枝上花。”中國古代有“望帝啼鵲”的神話傳說。望帝,是傳說中周朝末年蜀地的君主,名叫杜宇,蜀王杜宇(即望帝)因被迫讓位給他的臣子,自己隱居山林,死後魂化爲鳥,暮春啼苦,至於口中流血,其聲哀怨悽悲,動人肺腑,名爲杜鵑。於是古詩中的杜鵑也就成爲淒涼、哀傷的象徵了。

杜鵑在中國古典詩詞中常與悲苦之事聯繫在一起。

例1:李白《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楊花落儘子規啼,聞道龍標過五溪。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子規鳥即杜鵑鳥。起句寫即目之景,在蕭瑟悲涼的自然景物中寄寓離別感傷之情。三、四句以寄情明月的豐富想象,表達對友人的無限懷念與深切同情。

例2:李白《蜀道難》:“又聞子歸啼夜月,愁空山。”

例3:白居易《琵琶行》:“杜鵑啼血猿哀鳴。”

例4:秦觀《踏莎行》“可堪孤館閉春寒,杜鵑聲裏斜陽暮。”

例5:宋人賀鑄《憶秦娥》:“三更月,中庭恰照梨花雪;梨花雪,不勝悽斷,杜鵑啼血。”三更月光照在庭院裏雪白的梨花上,杜鵑鳥在淒厲地鳴叫着,使人禁不住倍加思念親人,傷心欲絕。詞人透過描寫悽清的景物,寄託了幽深的鄉思。

例6:文天祥《金陵驛二首》:“從今別卻江南路,化作啼鵑帶血歸。”

杜鵑的啼叫又好像是說“不如歸去,不如歸去”,它的啼叫容易觸動人們的鄉愁鄉思 。

例7:宋代范仲淹詩云:“夜入翠煙啼,晝尋芳樹飛,春山無限好,猶道不如歸。”

例8:宋人王令《送春》“子規夜半猶啼血,不信東風喚不回。”

標籤:詩歌 愛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