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文學賞析 > 詩歌

詩歌潘安之路解讀:孤單的落淚

詩歌2.76W

孤單的落淚

詩歌潘安之路解讀:孤單的落淚

孤單怎麼還不死去

你爲什麼要伴着生命

如果生命會終止你的孤單

今晚我會死去

我會洗乾淨身體和牀褥

吃好肚子而不空腹

我會吞噬人世的幸福和疾苦

擁着悲傷向你徜徉

孤單怎麼還不死去

你爲什麼要灑下我的淚水

那汩汩而流的人間的罪

還我一顆向善的心

還有我從母體帶來的真誠

遠古飄來的芳香

你擁抱他得到的溫暖

多久都不會變淡

與你共賞:

詩歌有四節組成,每節四句話,是短詩中的典型。詩歌中充滿着對孤單的責罵和驅趕;透心的孤單讓作者難以不去抱怨。詩中人稱的轉換,自然隨意,而又恰到好處。

第一節,作者責怪“孤單怎麼還不死去”,轉而作者把“孤單”擬人化,責問孤單“你爲什麼要伴着生命”,作者的責罵和責問,以顯作者的孤單之深。每個人都有孤單的時候,轉而作者假設此刻孤單的人是你,“如果生命會終止你的.孤單”,以便你可以與作者有同樣的心境和意念。“今晚我會死去”,承上啓下,繼而又恢復到作者本身,作者情願用自己的生命去換取不再孤單;說明此刻作者的孤單之痛已經登峯造極,無法忍耐。

第二節承上“今晚我會死去”,作者對自己死去前的狀態進行描述,"我會洗乾淨身體和牀褥”是作者的靈魂潔淨;"吃好肚子而不空腹"是作者的精神充實。“我會吞噬人世的幸福和疾苦”是作者把對世間的抱怨轉爲對自身的懲罰,作者愛這個世間,情願用自己的死亡去換得他人的幸福和安穩。“擁着悲傷向你徜徉”是人稱的又一次轉換,把“孤單”擬人化,與第一節中“你”呼應,作者帶着所有的悲傷和人世的疾苦,撲向死亡。死亡並不可怕,尤其是爲了人類的幸福,爲了減輕人世的疾苦;作者用了一個“擁”字,就好像“悲傷”是自己的親朋好友一樣,“死亡”是自己的最大快樂一樣,作者擁着這一切的人世的不快向死亡邁進,氣勢之洶涌,力量之可敬。

第三節與第一節遙相呼應,“孤單怎麼還不死去”是對孤單的責罵,再次的責問更顯孤單的深刻;“你爲什麼要灑下我的淚水”是對孤單的責問,表示孤單令我傷心。“那汩汩而流的人間的罪”伴着傷心的淚水,流出了所有的“人世的罪惡”,“汩汩”極言罪之深,惡之重。“還我一顆向善的心”承上啓下,是作者對萬物宇宙的索問,即便自己要死去,也要保持最真實的內心和最善良的本性。

第四節緊接着第三節,作者要死去了,向世間索要“一顆向善的心”,還有什麼?“還有我從母體帶來的真誠”以及“遠古飄來的芳香”;“母體的真誠”是來自母親最原始的真實和誠實,其誠之實,其愛之真;“遠古的芳香”是從“遠古”來的最原始的清純和芳香,其味之濃,其情之真。這一切的一切都彰顯着在物慾橫流的現代社會,作者回歸自然的本性。

作者帶着“孤單”、“悲傷”、“人世的疾苦”、還有“吃好的肚子”、“洗乾淨的身體和牀褥”、以及“人世的罪惡”、“母體的真誠”、“遠古的芳香”向死亡撲去,同時對“孤單”不無期待;“你擁抱他得到的溫暖”是作者死亡之後對自己“孤單“的美好滿足,“多久都不會變淡”,作者對“擁抱的溫暖”的持續時間進行了無限期的延續。是作者死後對自我願望的美好補足。

全詩有一種悲涼的氣氛洋溢之中,作者由“孤單”到“撲向死亡”,期間所做的“責問”和“責罵”、“靈魂潔淨”和“精神充實”、以及對“真誠”的嚮往、對“芳香”的期待、對死後“擁抱的溫暖”的美好幻想,讓孤單之意蔓延到宇宙的各個角落,更顯悲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