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文學賞析 > 詩詞

精選古詩詞的作文彙總9篇

詩詞1.31W

在我們平凡的日常裏,大家一定沒少看到經典的古詩吧,古詩有固定的詩行,也會有固定的體式。那麼問題來了,到底什麼樣的古詩才經典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古詩詞的作文9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精選古詩詞的作文彙總9篇

古詩詞的作文 篇1

●生命就是龔自珍“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的獻身精神。

生命就是文天祥“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浩然正氣。

生命就是蘇東坡“誰道人生無再少,門前流水尚能西”的超脫與豁達。

生命就是杜甫“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的無奈與感傷。

看見“雁排長空,魚翔淺底”,也許你會感悟到生命的多姿多彩;誦讀“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也許你會感悟到大漠的寬廣無垠;讀到“大雪壓青松,青松挺且直”你也許會感悟到生命的堅韌。其實一切的哲理都寄寓於我們周圍的事物中,這時只需我們具有一顆細膩的心隨時感悟人生的真諦。

●骨氣就是孟子“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的忠貞不渝;骨氣就是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的傲岸不羈;骨氣就是于謙“粉身碎骨渾不怕,要留青白在人間”的剛強不屈;骨氣就是葉挺“人的身軀怎能從狗的洞子爬出”的凜然不懼。

●我向往幽閒,我喜歡清純,我心儀靜謐,我追尋祥和……我向往“採菊東籬下”的那種幽閒,我喜歡“清水出芙蓉”的那般清純,我心儀“人跡板橋霜”的那片靜謐,我追尋“低頭弄蓮子”的那股祥和……

●巧妙的展示知識面

14歲的我愛讀書。不知何時,兒時的嬉笑已成了回憶。當有些人沉溺於網吧,有些人熱衷於神聊,日暮燈下,我卻端坐捧讀,爲屈原壯志難酬扼腕不平,爲朱自清的樸實自然感動不已,駐足雨果的巴黎聖母院,跟着三毛迷路在撒哈拉沙漠,聽張愛玲講那30年代的舊上海的往事,我總會有陶醉之情,久久不願暫別,直至夜闌人靜。

在那裏,我傾聽“曠野的呼聲”、“喧譁與騷動”,看見“伊豆的舞女”,感受“百年孤獨”。

我愛那“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的廬山瀑布;

我愛那“蕩胸生層雲,決眥入歸鳥”的泰山極頂;

我愛那“奔流到海不復回”的九曲黃河;

我愛那“兩岸猿聲啼不住”的長江三峽;

我愛那“秦時明月漢時關”的古樸塞北;

我愛那“日出江花紅勝火”的秀麗江南。

古詩詞的作文 篇2

一簾雨幕瀉下,朦朧、輕靈,天地間唯餘雨霧,如泣如訴,輕輕地打着,柔柔地灑着……

偏愛雨,偏愛那雨中的故事,寫雨的詩詞。

春雨總是討人喜的吧!幾滴雨落下,一切一切便都是嶄新的了。“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杜甫於春日夜中忽聽雨聲,欣喜地跑出房外,或許連外套都沒披吧!只思急着看雨,站着屋檐下,望“野徑雲俱黑,江船火獨明。”欣喜浮上心頭,便開始憧憬着豎日清晨“曉看紅溼處,花重錦官城。”寥寥數字,欣喜之情卻道滿。春雨,討得他欣喜、愛憐。“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韓愈筆下的春雨“潤如酥”,春雨喚醒了小草,冒出的應該只是頭吧,它們探出腦袋迴應春雨的溫情。遠遠看着翠綠,走進了卻又看不真切。“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急急的春雨,攜着風到來,卻在不經意間動了人的心絃。

最清新的雨該是王維筆下那首?山居秋暝?吧!畫中有情,詩中有畫當如此!

“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明月鬆間照,清泉石上流。”秋雨涼涼的,靜靜的,潤溼了人的心。一場新雨過後,作者漫步山間,一輪明月自鬆間照下,該是照亮了未乾的雨滴。葉子是明晃晃的,那一汪清泉便在林中蜿蜒地流着,自石上流過,叮咚作響,潺潺水聲,便是寂靜山林中那一點靈動。

而陸游晚年聽雨,卻是徒有豪情壯志。“僵臥孤村不自哀,尚思爲國戍輪臺。”彼時的陸游已是暮年,卻仍忘不了要保家衛國、建功立業的決心。“夜闌臥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窗外風雨交加,瀟瀟雨聲,入了陸游的夢,便是鐵馬,是冰河,是馳騁沙場的豪邁。而雨停夢醒,不過是一場夢。而十一月四日這場風雨卻被後人銘記。那是風雨的狂,陸游的夢,壯志未酬的不甘。

“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那個夜裏,雨水漲滿了秋池,帶給李商隱的,只有無盡的思念與離愁。想到昔日與妻子共剪燭花,而今卻只能分隔兩地,一人訴說着內心的思念。巴山那場秋雨,漲滿了秋池,亦漲滿了李商隱的心。

“水光瀲灩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的柔美;“渭城朝雨?徘岢荊?客舍青青柳色新。”的清新;“黑雲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亂入船。”的豪邁等等,都讓人如聞雨聲,如見其人……

窗外又落雨,或許每一場雨背後都站着一位多情的詩人吧!他們立於雨幕中,吟哦唱和,聽民間疾苦,抒豪情壯志,展滿腔抱負。雨裝飾了他們的夢,他們的詩又觸動了多少人的情!

而今日,打在我窗前的雨,又是昔日裏誰筆下的那抹情絲呢!

古詩詞的作文 篇3

很久以前,在我上幼兒園的時曾經發生過一件奇葩的事件。直到現在,只要我一想起來還會不由自主地哈哈大笑。

上大班的一天,臨放學時,老師佈置了背誦五首古詩作爲晚上的作業,說明天來學檢查。我最頭疼的是背古詩了,可是這畢竟還是老師給我們佈置的作業,總不能不完成吧!所以就只好硬着頭皮回到家裏。

到了家裏,媽媽就問我你那五首古詩什麼時候背呀?我不耐煩地說:“等晚上我再背。”可等吃完了飯,又洗漱完,很快就到了睡覺的時候,我正想要假裝迷迷糊糊,一副非常想睡覺的樣子,準備飛速地跑上樓,可誰知媽媽一把抓住了我,說:“拿五首古詩卡片拿上樓背吧。”我雖然心裏一萬個不願意,但也只好乖乖地聽話,因爲要知道小孩子是拗不過大人的,否則就是自討苦吃。可是我晚上睡覺前才背會了三首古詩,那是因爲我剛背到中間就迷迷糊糊的睡着了。

第二天,媽媽問我你古詩背會了嗎?我說:"沒有,還剩下二首古詩。"媽媽只好讓我邊走邊背,媽媽騎的是電動車,可能是因爲我昨天睡太晚了,腳就一直踩不穩,直到一個紅綠燈口,腳一不小心伸進了車輪子裏,腳被狠狠地別了一下非常痛,還讓媽媽摔了一跤,車也摔壞了,媽媽只好推着車把我送到學校。

從此以後,我長了記性,老師佈置的任務,總是早早完成,再也沒有被老師批評過,也沒讓媽媽操過心。

古詩詞的作文 篇4

古詩詞,是我們中國的傳統。它含蓄韻集,詞藻優美。每一首詩都有它獨特的意境,短短的幾句,就能將人們帶進詩人的世界中。細細品味字句,就像品嚐一杯龍井茶,在脣齒間留下淡淡清香。

怎樣品讀一首古詩呢?這是一門學問。

學問就自然有專家。今天,我們很有幸聽到了專家的指導。她就是來自杭州市少兒圖書館鶴礬老師,知識淵博的她引導我們一步一步品讀古詩詞。

講堂裏,散發着一陣墨香。她清了清嗓子,娓娓道來。“首先,我們從《遊園不值》開始。誰知道,爲什麼主人會‘小扣柴扉久不開’?”

經過一番討論,我們得出了答案——主人是因爲愛惜自己那美麗的花園而不開門,或是他閉門謝客了。這一首詩,雖然沒有直接寫花園裏的繁華,而是用“一枝紅杏”來顯出“春色滿園”,以點示面,讓人陶醉其中。想象一下,那花園是多麼奼紫嫣紅,那枝從牆上探出來的紅杏是多麼可愛。

接着,老師出示了幾首詩。他們都是同一個主題,但表達的觀點截然不同。爲什麼同樣是寫項羽自刎,烏江卻有不同的想法——能或不能捲土重來?對此有更合理的解釋嗎?

在聽了老師闡述項羽的生平之後,我們一一賞析了這幾首詩。“在雄心、膽量上,項羽是可以反敗爲勝的,他還是有統治軍隊的能力的,在他以前當西楚霸王的時候,就是一個強國的領袖。但在安邦、重才、善待士兵上,項羽是失敗的。他曾以酷刑對待忠於自己的大將、謀士及其他良臣,到了最後,就沒有人來投奔他了。沒有將士,又怎能成軍,怎能捲土重來?”“在這兒,每一首詩,是因爲詩人的性格、當時的社會風氣等而不同。但無論是滿懷壯志,還是冷眼旁觀,他們的觀點都是有理有據的。”

品詩,就應該走進詩人的內心,感受那微妙或強烈的`感情,再斟酌思索,便能抓住詩裏字句的祕密。走進一首詩,就像在一條河上行船。時而疾風驟雨中堅強,毅然挺立;時而駕着清風漂浮在鏡子般的湖面,一邊欣賞風景,一邊悠然吟唱……最終,划向詩的祕密,划向詩的天堂。

古詩詞的作文 篇5

古代詩詞是我從兒時起就學習的內容,它不僅言簡意賅,朗朗上口,還蘊含着深刻的哲理,給予我們有益的啓迪。

“橫看成嶺側成峯,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這是宋代文人蘇軾在《題西林壁》中寫的一首富含哲理的山水詩。蘇軾不僅寫出了山水的美輪美奐,還寫出了更深一層意思:同一事物從不同角度看待就會有不同的結果。記得小學一年級時我不小心弄壞了朋友昊昊的飛機模型,當時因爲接受不了昊昊的責怪,我和他吵了一架,不歡而散。回家後媽媽給我講道理時就提到了這首詩,讓我冷靜下來,試着從對方的角度去想,如果自己心愛的玩具被弄壞了,可能也會十分生氣而大發脾氣。於是我主動找他和解,後來不但很好的解決了問題,而且我們還成爲了更加要好的朋友。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這是唐代詩人孟郊寫的《遊子吟》。這首詩讓我明白父母對孩子無私而偉大的愛和孩子要懂得報答父母的養育之恩。這讓我聯想到我的媽媽在勞累了一天之後還要急急地趕回家給我做可口的飯菜,爲了讓我營養均衡,媽媽想盡辦法給我製作色香味美健康營養的各種美食,每天晚上媽媽還要耐心地輔導我學習。在母親節到來的時候,我會用自己的零用錢給媽媽買一些小禮物報答媽媽。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這是唐代詩人李紳寫的《憫農》。這首詩描寫了農民種田的辛苦和詩人對農民深深的同情。我小的時候,吃飯常把米粒剩在碗裏,爸爸叫我吃乾淨不要浪費,我卻不以爲然。上小學的時候,老師講到了這首詩,講了農民伯伯從播種到收穫要經過多少道工序,他們是如何在烈日酷暑下勞作的,從那以後我才知道餐桌上的每一粒米都是那麼來之不易,而我居然還浪費糧食,太不應該了。從那以後我吃飯時會把每一粒米都吃乾淨,爸爸媽媽爲我的變化豎起了大拇指。

古詩詞中蘊含着做事的智慧,教給我們做人的道理,古詩詞真是先人留給我們的寶貴文化遺產和精神財富。

古詩詞的作文 篇6

“蕭蕭梧葉送寒聲,江上秋風動客情……”聽,這是我在讀古詩詞的聲音。古詩詞是我國傳統文化的瑰寶,也是我的最愛。

一首古詩詞就是一幅畫,它帶我遊覽祖國的大好河山。有廬山瀑布的“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有壯麗母親河的“九曲黃河萬里沙,浪淘風簸自天涯”,有險峻三峽的“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也有秀美江南的“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還有鸛雀樓上的“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

一首古詩詞就是一幕景,它讓我領略四季的動人風光。春天,“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絛”;夏天,“接天荷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秋天,“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葉二月花”;冬天,“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一首古詩詞就是一首歌,它唱出了孩子們天真爛漫的童年生活。你聽,放牛的孩子“笛弄晚風三四聲”“不脫蓑衣臥月明”;水鄉的孩子“怪生無雨都張傘,不是遮頭是使風”;鄉村的孩子“大兒鋤豆溪東,中兒正織雞籠。最喜小兒亡賴,溪頭臥剝蓮蓬”;懂事的孩子“童孫未解供耕織,也傍桑陰學種瓜”。

一首古詩詞就是一份情,它讓我懂得了朋友與家人的珍貴。做朋友就應當“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是親人就會“獨在異鄉爲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有媽媽陪伴纔有“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短短古詩詞,濃濃古文化。它就這樣讓我着迷,伴我成長。

古詩詞的作文 篇7

新學期開學了,我們五(2)班也迎來了新的面孔,新學期、新氣象,老師、學生、家長,都憋足了勁兒要爲了新學年而努力。一日之計在於晨,晨讀作爲每天早上的第一節“非正式課程”,顯得尤其顯眼和重要。而伴隨晨讀的古詩詞手冊,我居然成功的完成了一次不大不小的“微創新”。

事情發生在十一長假回來的一天課間,因爲每節課的課前都有兩分鐘的預備時間,“無所事事”的我拿起晨讀古詩詞手冊讀了起來,因爲古詩詞都比較短,等到正式上課時,在短短兩分鐘時間裏,我已經讀了整整三遍古詩詞。“咦?原來這兩分鐘時間還可以這麼用啊?!”此後,我每節課的課前預備時間都朗讀晨讀古詩詞手冊。三天過後,坐在我旁邊的五六位同學也學着我的樣子,拿起晨讀古詩詞手冊讀了起來;五天過後,十幾位同學加入了進來;半個月以後,全班同學都加入了課前預備時間誦讀晨讀古詩詞手冊的隊伍......有效利用了這課前兩分鐘,我感到了一種成就感,班主任於老師也發現了班裏的這一變化,於是乾脆就讓我擔當起了課前預備時間的古詩詞“朗讀手”,帶領班裏的同學們一起利用好這兩分鐘的“碎片化”時間。

此後,課前預備時間朗讀古詩詞也成了五(二)班的“常態課程”,我們的古詩詞掌握得也越來越熟練和透徹。

古詩詞的作文 篇8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有我們課本上學過的唐朝的唐詩,還有沒學過的宋朝的宋詞,元朝的無曲;我們經常提到的琴(古箏)棋(圍棋)書(書法)畫(國畫);還有民俗節日(比如中秋、重陽、春節)等等都是我們的傳統文化。不過我還是最喜歡中華詩詞。

詩詞篇幅短小,課餘讀一些,所花時間不多;還可在緊張學習的間隙,鬆弛一下緊繃的神經,調劑一下疲憊的身心,也是十分愜意的。

詩詞都是有韻律、有節奏的,在古代,詩詞都能合着樂唱。當時的唱法現在躍然已經失傳,但讀詩詞如果不懂它的韻律和節奏,就很難品出它特有的意味。三味書屋的壽老先生讀書時那種悠長搖曳的聲調和如醉如癡的神態,人們也許覺得很可笑,其實,讀詩詞時需要的正是這種對詩詞韻味的體驗和充分的感情投入。人們把讀詩叫做“吟詩”,吟,就是一種拉長了聲調有節奏的誦讀。學習這種朗誦,除了體會詩意外,關鍵在於處理好詩句的節奏,具體說,就是要注意詩句中的停頓和某些字音的拖長。

讀古典詩詞給予人的影響,不是外顯的,而是一種潛移默化。讀詩詞的人也許並不感到這種影響的存在,但當他詩讀得多了,積澱豐厚了,人們就會從他不俗的談吐和文雅的舉止中感覺到一種特有的氣質,一種超凡脫俗的“書卷氣。蘇軾有詩云:“粗增大布裹生涯,腹有詩書氣自華。”確實如此,一個飽讀讀書,受過傳統文化薰陶的人,即使身土布衣服,也無法掩藏其內在的氣質之美。

我愛誦讀中國的古詩詞。

古詩詞的作文 篇9

唐人說,一行白鷺上青天的平平仄仄,孤帆遠影碧空盡的悠遠意象是詩;

宋人言,爲伊消得人憔悴的憂愁,老夫聊發少年狂的霸氣的是詞;

元人道,斷腸人在天涯的思戀,白草紅葉黃花的悠揚曲調是曲。

——題記

朱熹說:“讀書有三到,謂心到,眼到,口到。”由此可見讀書最重要的是用心去讀。

前蘇聯偉大的無產階級政治家高爾基說過:“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當你能透過某本書看到作者描繪出的意象時,就表明你用了心,能身臨其境地感受到作者做塑造的意境。但,這只是前言,我真正想說的東西不是呼籲你們要多看書,用心看書。可是讀書卻讓我真真實實的看到了這個世界。

唐詩百首,宋詞優美,元曲清悠,正是這些古人經過長時間的沉澱給了我在閱讀上最大的感想。

我在古詩字裏行間感受到了王朝的衰盛,時光的變遷;領略了被貶的無奈與對抱負難以施展的痛苦,年輕的豪情壯志;也從宋詞中欣賞到了祖國山河的壯麗,大海的磅礴大氣。我不得不感嘆這些詩詞曲中包含內容的豐富多彩。而這一切的一切就成了我在閱讀過程中收穫了許多書本上無法學到收穫。

詩,是現代歷史傳承下來中最悠久的文化藝術。而它發展的時期也是在一個整個中國歷史來說最昌盛的朝代——唐朝。唐朝是一個注重與外交的朝代,但是唐朝在外交的同時,也深深鞏固了我們中國的傳統文化。所以唐詩得以聞名於世界,傳承於中華。唐詩辭藻華美,音韻悅耳,所以我最喜歡讀的自然也是唐詩。但對於唐詩收集最全的書籍並不是我們朗朗上口的《唐詩三百首》,而是《全唐詩》,這本書一共完好地儲存了四萬九千四百零三首唐詩,其中連作者都詳細記載,共一千五百五十五條優美的詩句。這麼龐大的工程,其作者不可能爲一人所編制,而是由二千八百七十三人。這本書所真正擁有的唐詩比起《唐詩三百首》來說簡直有過之而無不及。俗話人無完人物無完物,在衆多唐詩中也分三六九等。唐朝的詩人中大部分分成現實主義派與浪漫主義派,在現實主義派的詩人中,最爲代表的人物非杜甫不可。物以類聚,人以羣分。在浪漫主義派的詩人中的代表人物也是杜甫的好朋友---李白。但我最欽佩李白的詩。他的詩不僅抒發個人情懷,還表達出來對自由個性強烈的渴望與追求。詩詞流利上口,語言自然,值得反覆回味。有“直掛雲帆濟滄海”中的豪情萬丈,有“舉杯邀明月對飲成三人”中的寂寞孤獨,亦有“低頭思故鄉”的哀婉思念。我更折服於他詩中的那份自在,彷彿天地間只有他一個人。

詞,在元朝指的是合樂的歌詞,所以很多人都稱之名曲調、樂府等。詞的盛行又與詩的年代不同。詞不講究對仗工整,所以它盛行於文風自由的宋朝。都說宋詞宋詞,所以在宋朝時期它的發展也達到了巔峯。但是在這一時期的皇帝卻很昏庸。但這在位年間的皇帝對於文學的推崇確沒有阻斷,反而使他更爲昌盛,所以詞在宋朝達到了一種實質的鼎盛。詞,便是那時候最具代表性的一種文體。詞的文風可以分爲婉約派與豪放派。說起婉約派,大家第一反應肯定是因爲女大詩人———李清照;而豪放派最爲代表的人物必然是歷史上鼎鼎有名的蘇軾。文壇史上三蘇的影響可是很多,我所愛的自然也是他。他的辭藻古典華美,內容更是奔放華美。他寫下的詞意境寬廣,詞風多變,每次下筆都有一種長袖潑墨的感觸,每一句詞句縱橫天下,生動形象的倒映出蘇軾的色彩,具有浪漫主義色彩。也正因爲這樣,我總迷醉於他的文字。

曲,這種文體我雖然並不瞭解,但元曲也是我國文化寶庫中也是一顆閃閃發光的明珠。可能是因爲他在我國疆域版圖最大的元朝,所以它的很多代表人物都各有各的風采,各有各的特色,元曲也便由此傳承,一起和唐詩宋詞平起平坐,成爲我國文學史上三座重要的里程碑。一般大家談起元曲,最著名的便是馬致遠了吧。他的元曲代表作品《天淨沙·秋思》,也是我們這羣學生從小學到初中都是要背的,所以我爲了解也是馬致遠。《天淨沙·秋思》幾個短短的詞語組合便讓我和詩人深刻進入到了一個悲涼哀愁的世界,也貼身感受了遊子們的歸家不得的悲慘心情。如今,枯藤依舊,昏鴉不在。天涯遊子們騎一匹瘦弱的老馬出現在一派悽苦的小鄉村上,從中透出令人哀愁的情調,從而深深地抒發了一個無法歸家的天涯遊子歸而不得的哀怨纏綿。每每聯想到這樣一副情景,我的心中也跟着無限淒涼,對元曲的喜愛也更甚。

詩詞曲,截然不同的文體,也帶給我三種無與倫比的感受。讓我深刻體會到了閱讀所帶來的快感,也讓我讚歎不已中國古代源遠流長的文化。這些貫穿古今的文字,牽動了一代又一代的人。它們的意義已經遠遠超出了簡單的方框文字,更大的是對後人得以品讀的樂趣。

這便是我眼中的詩詞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