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文學賞析 > 詩詞

岳飛詩詞《小重山·昨夜寒蛩不住鳴》

詩詞3W

岳飛《小重山》詞,用藝術手法表達他抗金報國的壯志雄懷。以下是小編分享的岳飛詩詞《小重山·昨夜寒蛩不住鳴》賞析,歡迎大家閱讀!

岳飛詩詞《小重山·昨夜寒蛩不住鳴》

《小重山·昨夜寒蛩不住鳴》

昨夜寒蛩不住鳴。驚回千里夢,已三更。起來獨自繞階行。人悄悄,簾外月朧明。

白首爲功名。舊山松竹老,阻歸程。欲將心事付瑤琴。知音少,絃斷有誰聽?

【前言】

岳飛的《滿江紅·怒髮衝冠》詞,壯志不已,是膾炙人口的愛國佳作。這首《小重山》詞,改用藝術手法表達他抗金報國的壯志雄懷。岳飛抗金的偉業,不但受到趙構、秦檜君臣的迫害,而同時其他的人,如大臣張浚,諸將張俊、楊沂中、劉光世等,亦各不信任互相拆臺,故岳飛有知音難遇之嘆。《小重山》詞抒寫了這種感慨。

【註釋】

①小重山:詞牌名。又名《小衝山》、《小重山令》、《柳色新》等,見《欽定詞譜》。

②蛩(qióng):蟋蟀。

③千里夢:指光復中原之夢。

④悄悄(qiǎo,仄聲):寂靜貌。元稹《鶯鶯傳》:“更深人悄悄,晨會雨濛濛。”

⑤月朧明:月光明亮。薛紹蘊《小重山》:“玉階華露滴,月朧明。”

⑥“白首”三句:舊山,指故鄉。三句意謂:夙願爲國建功立業,如今頭已花白,故鄉仍被金兵所佔,難以迴歸。

⑦心事:指恢復中原的願望。付:付與。瑤琴:琴的美稱。瑤:美玉。《歷代詩餘》卷一一七引陳鬱《藏一話腴》載岳飛此詞,作“欲將心事付瑤箏”。

⑧“知音”二句:用俞伯牙和鍾子期的典故,慨嘆自己的理想不能實現,且沒有“知音”能夠理解。

【翻譯】

昨日寒夜的蟋蟀不斷地鳴唱,忽然驚醒我千里廝殺的夢。已經三更了,獨自一人起來繞着臺階行走,人聲寂寂,簾外面的月亮朦朧微明。

爲了追求光復故土,頭髮已經白了,故土的松竹也應等待得蒼老了,可是我回到故土的日程卻仍然遙遙無期。想要將心事寄託在瑤琴上,但是知音難覓,即使琴絃彈斷了又有誰聽呢。

【賞析】

上片寓情於景,寫作者思念中原、憂慮國事的心情。開頭三句寫秋夜夢迴,意境含蓄而深沉。那是一個深秋的夜晚,作者夢見自己正率部轉戰千里,向闊別的故土勝利挺進。眼看驅逐敵寇、光復河山的理想即將實現,令作者感到十分興奮和激動。可惜好夢不長,終於被不停鳴叫的蟋蟀聲驚醒。醒來的時候,正是半夜三更。接着三句寫夢醒後的失望和徘徊,反映了現實和理想的矛盾。作者在夜深人靜之時,獨自披衣起牀,繞着臺階來回踱步,擡頭一望,只見朦朧的月色正照在窗簾之上。這裏借景物的描寫烘托內心的孤寂,用平靜的語氣敘述不平靜的思想活動,顯得曲折深婉,寄寓着壯志難酬的憂憤。

下片抒寫收復失地受阻、心事無人理解的苦悶。換頭三句,慨嘆歲月如流,家鄉長久淪陷,歸期遙遙無望。作者自二十歲從軍,出生入死,與金兵浴血奮戰,決心“迎二聖歸京闕,取故地上版圖”(《五嶽祠盟記》),爲國家建立豐功偉業。可是十多年已經過去,頭髮也白了,仍未能返回故園,實現“還我河山”的偉大抱負。每當他想到這裏,怎能不義憤填膺、憂心如焚呢?所謂“阻歸程”,實際並非指山高水深,道路遙遠,難以歸去,而是暗喻着對投降派屈辱求和、阻撓抗金斗爭的不滿和譴責。因爲當時正是秦檜弄權,氣焰十分囂張時候,作者不便明言,所以用含蓄的表現手法,彈出弦外之音,讓讀者去體會。結拍三句,用俞伯牙與鍾子期的典故,表達自己處境孤危,缺少指引,深感寂寞的心情。據《呂氏春秋·本味》,春秋時俞伯牙善鼓琴,唯有鍾子期能從琴聲中體會出他的心事。後來“鍾子期死,伯牙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琴”。秦檜上臺後,迎合趙構的旨意,對堅持抗金的主戰派進行無情的打擊和迫害,將他的親信和爪牙安置在朝廷的重要位置上,以便實現其賣國求榮的罪惡目的。這三句表達了作者抱負難以實現的痛苦,反映了投降派統治下南宋的黑暗現實。

曾有一段時間,對古典詩詞的評論,有人以情調的`高昂與低沉分高下,於是認爲,岳飛這首《小重山》情調低沉,不如他的《滿江紅》創意高。其實,對事物的評論,應當對具體問題做具體分析,而不可以表面上的一刀切。情調高昂的作品固然好,但不能把高昂誤作爲粗獷叫囂。情調低沉也並非消極。岳飛的《滿江紅》與《小重山》詞均表達了他的抗金以收復中原的雄心壯志,只因作詞的時間與心境不同,因此在作法上遂不免有所差異,實際上異曲同工,又焉可用情調的高昂與低沉區分其高下呢?況且作詞常是要用以興渾融、含蓄蘊藉的方法以表達作的幽情遠旨,使讀者吟誦體會,餘味無窮。岳飛因爲壯志難酬,胸中抑塞,所以作這首《小重山》詞,用沉鬱蘊藉的藝術手法表達,這也正是運用詞體特長,正如張惠言論詞時所謂“道賢人君子幽約怨悱不能自言之情,低徊要眇以喻其致”(《詞選· 序》)。對詩詞評賞也應明白這一道理。繆鉞所撰《靈溪詞說》論岳飛詞的絕句說:“將軍佳作世爭傳,三十功名路八千。一種壯懷能蘊藉,諸君細讀《小重山》”,與此意同。

創作背景

這首《小重山》是元帥帳內夜深人靜時岳飛訴說自己內心的苦悶——他反對妥協投降,他相信抗金事業能成功,他已以取得了多少重大戰役的勝利,這時宋高宗和秦檜力主召開和議,和金國談判議和。使他無法反抗的命令,這就是紹興八年(1138)宋金“議和”而不準動兵的歷史時期。

岳飛於北宋末宣和四年(1122)參軍,至北宋滅亡前的四年裏,他在抗金名將宗澤麾下英勇作戰,升爲秉義郎,自那時候,他就獻身抗金戰場。紹興六年(1136)至紹興七年(1137),他連續指揮軍隊收復黃河以南大片國土,形成西起川陝,東到淮北的抗金戰線,準備大舉收復中原,北上滅金。但就在這時,不想傷害宋金關係以不讓欽宗返回南方危及自己皇位的宋高宗趙構,起用極力妥協主和漢奸的秦檜爲相,停止抗金、迫害主戰派,王庶、張戒、曾開、胡銓等均被罷免、除籍、編管甚至殺害,而對岳飛,此時秦檜還不敢動,但堅決制止岳飛再與金國作戰。大好的抗金復國形勢,有付諸東流的危險。

《小重山》一詞,正是在這種形勢、氣候下寫的。岳飛內心的極度鬱悶,對投降派猖獗的極度憤慨,身爲朝臣又極無可奈何的種種複雜心情,均寫於詞中。

名家評論

沈雄《古今詞話·詞話》上卷:《話腴》曰:武穆收復河南罷兵表雲:"莫守金石之約,難充溪壑之求。暫圖安而解倒懸,猶之可也。欲遠慮而尊中國,豈其然乎。"故作《小重山》雲:"欲將心事付瑤琴。知音少,絃斷有誰聽。"指主和議者。又作《滿江紅》,忠憤可見,其不欲"等閒白了少年頭",可以明其心事。

王弈清《歷代詞話》卷七引《古今詞話》:嶽侯,忠孝人也。其《小重山》詞,夢想舊山,悲涼悱惻之至。

又引《話腴》:武穆賀講和赦表雲:"莫守金石之約,難充溪壑之求。"故作詞雲:"欲將心事付瑤琴。知音少,絃斷有誰聽。"蓋指和議之事也。又作《滿江紅》,忠憤可見,其不欲"等閒白了少年頭",足以明其心事。

陳廷焯《詞則·放歌集》卷一:蒼涼悲壯中亦復風流儒雅。

龍榆生《唐五代宋詞選》:一種激昂忠憤之氣,讀之使人慷慨。推其志,雖與日月爭光可也。

詹安泰《詞學講義》:嶽鵬舉《滿江紅》,悲憤之懷,壯烈之志,和盤托出,絕無隱蓄,此不關乎寄託也。至其《小重山》詞,則真有寄託之作也。故國怕回首,而託諸驚夢;所願不得償,則託諸空階明月;咎忠貞不見諒於當軸,致坐失機宜,而託諸瑤琴獨奏,賞音無人。蓋託體比興也。陳藏一《話腴》謂:"欲將心事付瑤琴,知音少,絃斷有誰聽。蓋指和議之非。"斯言得之。故求寄託於詞中者,當在此而不在彼。嶽鵬舉《滿江紅》詞一闋,非不慷慨激昂,可歌可泣。顧其耐人尋味之程度,殊不若其《小重山》也,故從詞之本身論,則以《小重山》爲高格。

作者簡介

岳飛(1103—1142),字鵬舉,宋相州湯陰縣永和鄉孝悌裏(今河南安陽市湯陰縣程崗村)人,中國歷史上著名的軍事家、戰略家、民族英雄,位列南宋中興四將之首。岳飛是南宋最傑出的統帥,他重視人民抗金力量,締造了“連結河朔”之謀,主張黃河以北的抗金義軍和宋軍互相配合,夾擊金軍,以收復失地。岳飛的文學才華也是將帥中少有的,他的不朽詞作《滿江紅》,是千古傳誦的愛國名篇。葬於西湖畔棲霞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