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文學賞析 > 詩詞

閒居古詩詞

詩詞1.28W

閒居古詩詞1

古詩原文

閒居古詩詞

桃紅復含宿雨,柳綠更帶朝煙。

花落家童未掃,鶯啼山客猶眠。

譯文翻譯

紅色的桃花還含着隔夜的新雨,碧綠的柳絲更帶着淡淡的春煙。

花瓣凋落家中的小童沒有打掃,黃鶯啼叫閒逸的山客猶自酣眠。

註釋解釋

宿雨:昨夜下的雨。

朝煙:指清晨的霧氣。

家童:童僕。

山客:隱居山莊的人,這裏指詩人自己。

猶眠:還在睡眠。

創作背景

《田園樂》是由七首六言絕句構成的組詩,寫作者退居輞川別墅與大自然親近的樂趣,所以一題作“輞川六言”,此詩是其中一首。此詩是王維後期的作品。王維後期的詩,主要寫隱居終南山、輞川的閒情逸致的生活,。

詩文賞析

詩中寫到春“眠”、“鶯啼”、“花落”、“宿雨”,與孟浩然的五絕《春曉》相似。兩首詩寫的生活內容有那麼多相類之處,而意境卻很不相同。彼此相較,最易見出王維此詩的兩個顯著特點。

第一個特點是繪形繪色,詩中有畫。這並不等於說孟詩就無畫,只不過孟詩重在寫意,雖然也提到花鳥風雨,但並不細緻描繪,它的境是讓讀者從詩意間接悟到的。王維此詩可完全不同,它不但有大的構圖,而且有具體鮮明的設色和細節描畫。寫桃花、柳絲、鶯啼,捕捉住春天富於特徵的景物,這裏,桃、柳、鶯都是確指,比孟詩一般地提到花、鳥更具體,更容易喚起直觀印象。透過“宿雨”、“朝煙”來寫“夜來風雨”,也有同樣的藝術效果。在勾勒景物基礎上,進而有着色,“紅”、“綠”兩個顏色字的運用,使景物鮮明怡目。讀者眼前會展現一派柳暗花明的圖畫。“桃之夭夭,灼灼其華”,加上“楊柳依依”,景物宜人。着色之後還有進一層渲染:深紅淺紅的花瓣上略帶隔夜的雨滴,色澤更柔和可愛,雨後空氣澄鮮,彌散着冉冉花香;碧綠的柳絲籠在一片若有若無的水煙中,更嫋娜迷人。經過層層渲染、細緻描繪,詩境自成一幅工筆重彩的圖畫;相比之下,孟詩則似不着色的寫意畫。一個妙在有色,一個妙在無色。孟詩從“春眠不覺曉”寫起,先見人,後入境。王詩正好相反,在入境後才見到人。因爲有“宿雨”,所以有“花落”。花落就該打掃,然而“家童未掃”。未掃非不掃,乃是因爲清晨人尚未起的緣故。無人過問滿地落花的情景,別有一番清幽的意趣。這正是王維所偏愛的境界。“未掃”二字有意無意得之,毫不着力,渾然無跡。末了寫到“鶯啼”,鶯啼卻不驚夢,山客猶自酣睡,這正是一幅“春眠不覺曉”的入神圖畫。但與孟詩又有微妙的差異,孟詩從“春眠不覺曉”寫起,其實人已醒了,所以有“處處聞啼鳥”的愉快和“花落知多少”的懸念,其意境可用“春意鬧”的“鬧”字概括。此詩最後才寫到春眠,人睡得酣恬安穩,於身外之境一無所知。花落鶯啼雖有動靜有聲響,只襯托得“山客”的居處與心境越見寧靜,所以其意境主在“靜”字上。王維之“樂”也就在這裏。崇尚靜寂的思想固有消極的一面,然而,王維詩難能可貴在它的靜境與寂滅到底有不同。他能透過動靜相成,寫出靜中的生趣,給人的感覺仍是清新明朗的美。唐詩有意境渾成的特點,但具體表現時仍有兩類,一種偏於意,如孟詩《春曉》就是;另一種偏於境,如此詩就是。而由境生情,詩中有畫。是此詩最顯著優點。

第二個特點是對仗工緻,音韻鏗鏘。孟詩《春曉》是古體五言絕句,在格律和音律上都很自由。由於孟詩散行,意脈一貫,有行雲流水之妙。此詩則另有一工,因屬近體六言絕句,格律極精嚴。從駢偶上看,不但“桃紅”與“柳綠”、“宿雨”與“朝煙”等實詞對仗工穩,連虛字的對仗也很經心。如“復”與“更”相對,在句中都有遞進詩意的作用;“未”與“猶”對,在句中都有轉折詩意的作用。“含”與“帶”兩個動詞在詞義上都有主動色彩,使客觀景物染上主觀色彩,十分生動。且對仗精工,看去一句一景,彼此卻又呼應聯絡,渾成一體。“桃紅”、“柳綠”,“宿雨”、“朝煙”,彼此相關,而“花落”句承“桃”而來,“鶯啼”句承“柳”而來,“家童未掃”與“山客猶眠”也都是呼應着的。這裏表現出的是人工剪裁經營的藝術匠心,畫家構圖之完美。對仗之工加上音律之美,使詩句念來鏗鏘上口。中國古代詩歌以五、七言爲主體,六言絕句在歷代並不發達,佳作尤少,王維的幾首可以算是鳳毛麟角了。

閒居古詩詞2

《九日閒居》

晉朝:陶淵明

餘閒居,愛重九之名。秋菊盈園,而持醪靡由,空服九華,寄懷於言。

世短意常多,斯人樂久生。

日月依辰至,舉俗愛其名。

露悽暄風息,氣澈天象明。

往燕無遺影,來雁有餘聲。

酒能祛百慮,菊解制頹齡。

如何蓬廬士,空視時運傾!

塵爵恥虛壘,寒華徒自榮;

斂襟獨閒謠,緬焉起深情。

棲遲固多娛,淹留豈無成。

《九日閒居》古詩簡介

《九日閒居》是東晉詩人陶淵明所作的一首五言詩。此詩描寫了詩人在重陽節這一天賞菊無酒的`境況,抒發了詩人惆悵感傷之情。開頭寫出了自然給人間帶來的溫馨,接着寫了重陽節的美好氣候和物候;下面點出酒與菊,有菊而無酒,依然是以詩賦深情。全詩融寫景、抒情、說理爲一體,語言遒勁新巧,詞簡意豐,體現了陶詩自然流走的特點。

《九日閒居》翻譯/譯文

我閒居無事,頗喜“重九”這個節名。秋菊滿園,想喝酒但沒有酒可喝,獨自空對着秋菊叢,因寫下此詩以寄託懷抱。

人生短促,憂思往往很多,可人們還是盼望成爲壽星。

日月依着季節來到,民間都喜歡重陽這好聽的節名。

露水出現了,暖風已經停息。空氣澄澈,日月星辰分外光明。

飛去的燕子已不見蹤影,飛來的大雁縈繞着餘音。

只有酒能驅除種種憂慮,只有菊才懂得益壽延齡。

茅草屋裏的清貧士,徒然看着時運的變更。

酒杯積灰,酒樽也感到羞恥;寒菊空自開放,也讓人難以爲情。

整整衣襟,獨自個悠然歌詠,深思遐想勾起了一片深情。

盤桓休憩本有很多歡樂,隱居鄉里難道就無一事成!

《九日閒居》註釋

⑴愛重九之名:農曆九月九日爲重九;古人認爲九屬陽之數,故重九又稱重陽。“九”和“久”諧音,有活得長久之意,所以說“愛重九之名。”

⑵醪(láo):汁滓混合的酒,即濁酒,今稱甜酒或醪糟。靡(mǐ):無。靡由,即無來由,指無從飲酒。

⑶服:用,這裏轉爲欣賞之意。九華:重九之花,即菊花。華,同“花”。

⑷世短意常多:人生短促,憂思往往很多。這句本《古詩十九首》其十五“生年不滿百,常懷千歲憂”之意。

⑸斯人:指人人。樂久生:喜愛活得長久。

⑹依辰至:依照季節到來。辰:指日、月的衷會點。《左傳·昭公七年》:“日月之會是謂辰。”

⑺舉俗愛其名:整個社會風俗都喜愛“重九”的名稱。魏文帝曹丕《九日與鍾繇書》說:“歲往月來,忽復九月九日。九爲陽數,而日月並應,俗嘉其名,以爲宜於長久,故以享宴高會。”

⑻露悽:秋霜淒涼。暄(xuān)風:暖風,指夏季的風。

⑼氣澈:空氣清澈。天象明:天空明朗。

⑽“往燕”二句:南去的燕子已無蹤影,從北方飛來的大雁鳴聲不絕。

⑾祛(qū):除去。

⑿制:止,約束,節制。頹(tuí)齡:衰暮之年。

⒀蓬廬士:居住在茅草房子中的人,即貧士,作者自指。

⒁空視時運傾:指易代之事。空視:意謂白白地看着。時運:時節,這裏指重九節。傾:斜,引申爲轉遷的意思。

⒂塵爵恥虛罍(léi):酒杯的生塵是空酒壺的恥辱。爵:飲酒器,指酒杯。因無酒而生灰塵,故曰“塵爵”。罍:古代器名,用以盛酒或水,這裏指大酒壺。此句意本《詩經·小雅·蓼莪》:“瓶之罄矣,惟罍之恥。”

⒃寒華:指秋菊。徒:徒然,白白地。榮:開花。

⒄斂(liǎn)襟(jīn):整一整衣襟,指正坐。謠:不用樂器伴奏的歌唱。《詩經·魏風·園有桃》:“心之憂矣,我歌且謠。”毛傳:“曲合樂曰歌,徒歌曰謠。”這裏指作詩。

⒅緬(miǎn):遙遠的樣子,形容後面的“深情”。

⒆棲遲:隱居而遊息的意思。棲,宿;遲,緩。

⒇淹留豈無成:反用《楚辭·九辨》“蹇淹留而無成”,意謂長期隱退,難道就一事無成!淹留:久留,指長期隱退。

《九日閒居》創作背景

據《宋書·陶潛傳》載,陶淵明歸隱後閒居家中,某年九月九日重陽節,宅邊的菊花正開,然因家貧無酒,遂在菊花叢中坐了很久,正在惆悵感傷之際,忽然做江州刺史的王宏派人送來了酒,陶淵明也不推辭,開懷暢飲,飲則醉,醉則歸,不拘禮儀,頹然自放,表現了他不受拘束,純任自然的天性。這首詩根據其小序中所說的情形來看,與此詩中所敘之事略同。考王宏爲江州刺史始於晉安帝義熙十四年(418年)。此詩當作於晉恭帝元熙元年(419年)或之後,時陶淵明已過五十五歲。

《九日閒居》整體賞析

重陽節自古有飲菊花酒的習俗,據說如此可以延年益壽,《西京雜記》雲:“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餌,飲菊花酒,令人長壽。”然而這一年的重九,在陶淵明的宅邊,雖然有一叢叢顏色各異的菊花,然苦於無錢沽酒,只能空食菊花。古人視菊爲一種高雅而有氣節的花卉,因她開在衆芳凋落的秋天,故屈原就有“夕餐秋菊之落英”的話,這裏小序中所說的“九華”也就是指菊花,詩人有菊無酒,遂產生出無限感慨。

“世短意常多”四句,以議論領起,解釋了重九之名,並提出感嘆人生的主題。意謂人生在世,不過如白駒過隙,正由於其爲極暫短的一瞬,故人們產生了各種各樣的煩憂顧慮,也導致了人們企慕長壽永生的祈求。一年一度的重陽佳節按着時序的推移又來到了,人們之所以喜愛這個以“九”命名的節日,因爲“九”與“久”諧音,所以對它的喜愛正體現了對長生的渴求。這裏“舉俗愛其名”與小序中的“愛重九之名”一致。“世短意常多”一句煉意極精,宋代李公煥在《箋註陶淵明集》卷二中認爲此句是古詩“人生不滿百,常懷千歲憂”兩句的濃縮,體現了陶淵明駕馭語言的本領。

“露悽暄風息”至“寒華徒自榮”十句寫景抒情,感嘆自己有菊無酒,空負良辰美景。露水悽清,暖風已止,秋高氣爽,天象清明,飛去的燕子沒有留下蹤影,北來的大雁還有聲聲餘響。詩人說:據說酒能祛除心中的種種煩惱,菊花能令人制止衰老,而爲何我這隱居的貧士只能讓重陽佳節白白地過去!酒器中空空如也,積滿灰塵,而秋菊卻在籬邊空自開放。這裏描寫了一幅天朗氣清的深秋景象,與詩人自己貧寒潦倒的處境正成鮮明對照,自然景象的美好反襯出詩人心緒的寥落,大好的時光在白白消逝,盛開的菊花也徒自爭豔,詩人於是感慨系之。

“斂襟獨閒謠”即寫詩人的感嘆,他整斂衣襟,獨自閒吟,而思緒遼遠,感慨遙深。想自己遊息于山林固然有不少歡樂,但留滯人世不能就一無所成。詩人在這裏不僅感嘆人生的短暫,而且對人生的價值重新作了審視,詩中關於“深情”的內容並沒有加以明確說明,只是隱隱約約地點出了作者悲從中來的原因不僅僅是爲了無酒可飲,而更大的悲痛隱藏在心中,這就是詩人對人生的思考與對自身價值的探求。全詩一氣直下,其主旨似在表明人生短促而自己又不能及時行樂,空負秋光的悲嘆,然忽又說“淹留豈無成”,更翻出一層意思,所以延君壽說是“一意兩層收束”(《老生常談》)。

因爲此詩結語的含蓄,似有不盡之意在於言外,因而歷來解此詩者就以爲陶淵明在此中暗寓了他對晉宋易代的悲憤,藉此表示了對前朝的留戀,並有志於恢復王室之事。“空視時運傾”一句中也繫有感於時事的傾覆,“塵爵”二句則表達了願安於時命,自保貞心的願望。最後所謂的“淹留豈無成”,即暗指自己所以羈留人間是由於還抱着復國的希望,等待一展宏圖的機會。這種說法自然也不無道理,自來論陶詩的人也曾指出過陶淵明並非渾身是靜穆,而是一個頗有感時傷世之情的人。龔自珍就說他“莫信詩人竟平淡,二分《樑甫》一分《騷》”(《己亥雜詩》)。考此詩序中所謂“寄懷”,詩中所謂“深情”,都似乎確有所寄託,以此推斷,可能此詩確有寓意。魯迅評陶潛說:“於朝政還是留心,也不能忘掉‘死’,這是他詩文中時時提起的。”(《魏晉風度及文章與藥及酒之關係》)此詩即體現了他對政治和生命兩方面的認識。

此詩以說理與寫景與抒情融合在一起,體現了陶詩自然流走的特點,其中某些句子凝練而新異,可見陶淵明鑄詞造句的手段,如“世短意常多”、“日月依辰至”及“酒能祛百慮,菊解制頹齡”等雖爲敘述語,然遒勁新巧,詞簡意豐,同時無雕飾斧鑿之痕,這正是陶詩的難以企及處。

《九日閒居》作者簡介

陶淵明(約365年—427年),又名潛,字元亮,號五柳先生,私諡“靖節”,漢族,潯陽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人。東晉末期南朝宋初期詩人、文學家、辭賦家、散文家。

曾做過幾年小官,後因厭煩官場辭官回家,從此隱居,田園生活是陶淵明詩的主要題材,相關作品有《飲酒》《歸園田居》《桃花源記》《五柳先生傳》《歸去來兮辭》等。

標籤:古詩詞 閒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