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文學賞析 > 散文

又到故鄉杏花開散文

散文2.96W

我的家鄉是沂蒙山區的一個小山村,因坐落在一個長長的山嵧裏,三面環山,故起名南桐峪村。在村裏的山山溝溝裏,栽種着好多好多的杏樹,有的樹幹粗壯,樹冠碩大,估計有百年以上的樹齡。是什麼時候開始栽種杏樹的,老輩的人也沒有說清楚的。每當清明杏花盛開的時節,漫山遍野杏花爛漫。春風吹來,飄飄灑灑,十里聞香,美不勝收。恢復高考制度後,我是村裏第一個考上學的山娃子,從此離開家鄉,到外地學習和工作,一晃就是三十多年。遠在他鄉,每當清明前後,就想起故鄉杏花盛開的燦爛時節,孩提時代的'美好時光。

又到故鄉杏花開散文

村莊坐落在北山坡上,依山而居,房屋層層疊疊,錯落有致。村中小路,彎彎曲曲,坑坑窪窪。房前屋後,栽種着梧桐、榆樹、楊樹等木材樹,庭院都喜歡栽種杏樹、山楂、柿子等山果樹。清晨炊煙裊裊,雞鳴狗叫;晌午時分,蛙鳴遠揚,蟬聲鼎沸;夜晚漆黑寂靜,土蟄低吟悠長。村民世世代代過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祖祖輩輩都和四面的大山打交道,把種子肥料挑到山上耕作,把收穫的農作物挑下山來,每一個青壯年都是一名泰山挑夫。雖然生活艱苦,可山裏民風淳樸,家鄉人吃苦耐勞、誠實守信、待人熱情、樂於助人的品德,在我幼小的心靈裏留下了難以磨滅的印記。

在山裏長大的孩子,總盼望着春天的到來。小時候,家境不好,衣服單薄,山裏天氣又異常寒冷,漫長的冬季嚴寒難耐,早晨面對冰涼的棉襖棉褲,總依偎在被窩裏不願起來,常常是母親用火烤烤衣服,才穿衣起牀。春天來了,嚴冬過去了,孩子們戶外玩耍就多起來。春分過後,氣溫逐漸升高,地邊的野菜開始長出來,村後的那片迎春開出一片黃花,杏樹的枝條變得柔軟,也變的青綠,深紅的花骨朵慢慢的大起來。小夥伴們三五成羣,登上山頂,有的杏樹下游戲,有的在地邊挖野菜,有的爬到樹上,折幾隻帶花骨朵的枝條,回家插在裝水的酒瓶裏,沒幾天就開花了,屋裏生機勃勃,香氣四溢。總忘不了留出幾隻,別在姐姐妹妹的髮髻上,嫵媚動人,妙趣橫生。

到清明前後,杏花就陸續開放了。山上還沒有綠色,只有漫山遍野的杏樹開花了,黑黑的樹幹,四處伸展的枝條,枝條上濃密的花朵,奼紫嫣紅,分外妖嬈。遠遠望去,或獨棵立於山巔,高聳入雲,樹冠碩大,就像一把花之傘,令人神曠神怡。有的三五成簇,立於山脊,山石拱衛,相映成趣。有的成方連片,佈於山谷,似花海綿延,深幽莫測,觀之遐想聯翩。來到樹下,濃密的花朵遮住了天空,濃郁的香氣縈繞四周。樹上杏花,或粗枝之上三兩朵,有孤傲爭春之意。或枝條長長濃密一串,彰顯生機無限。或枝條折曲有度,層次分明,掛花疏密有致,真乃天然畫卷。此時,也是山地翻耕的季節,南山北山人來人往。大人們在梯田裏耕作,揮汗如雨。孩子們樹下壘石蓋屋,搭花建房。大人們偶爾也來到樹下,牽枝聞香,喝水乘涼。午飯的時候,大人小孩聚在樹下,吃着捎來的煎餅和鹹菜,好一幅杏花時節農耕圖。

杏花由紅變白,花瓣平展,花蕾逐漸退去了嫩黃。和煦的風兒吹來,花瓣徐徐飄落,漫山遍野就像下起了杏花雨。這個時時節,我和小夥伴們最愛去村前河邊,看那幾個大杏樹。小河曲折蜿蜒,流水潺潺,那三棵大杏樹斜身河上,臨水照影,搖曳迷離。春風輕撫,花枝舞動,落花繽紛。花落水上,隨波逐流,時隱時現,千折百回,婀娜多姿。小夥伴們有的爬樹上,搖晃樹枝,下起桃花雨。有的在樹下,奔跑在小溪裏,撈花摸魚,真是童趣無限。這意境多麼像北宋詩人王安石在《北陂杏花》中描寫的一陂春水繞花身,花影妖嬈各佔春的美好景緻。也喜歡和小夥伴們在村裏溜達,看人家庭院裏栽的好杏樹。有幾戶人家的杏樹,在村裏很有名氣。大多栽於院內一角,樹枝探於牆外,樹下安有石桌條凳,家人在樹下吃飯納涼。由於杏樹的品種好,且有肥水澆灌,杏花開時稠密濃豔、杏子成熟時果肉肥厚,味道酸甜可口。戶主怕孩子攀樹折枝,一般不讓進院。我們一羣孩子要麼遠處眺望,要麼人梯爬牆,要麼居高俯下,總要把那幾顆好杏樹看完作罷。那時年少,只是看看熱鬧,遠不知庭院的詩情畫意。今天想來,不就是南宋詩人張良臣在《偶題》中描述的情景嗎?誰家池館靜瀟瀟,斜依朱門不敢敲,一段好春留不住,粉牆斜露杏花稍。

明天又是清明節,家人來電說,今年杏花開了,由於今年雨水多,杏花開得很茂盛。家鄉的交通也好多了,村村通公路,從省道修到村莊了。山上修了盤山公路,車子能開到山頂了。鄉里還搞起了鄉村旅遊開發,今年還要舉辦第一屆杏花節,希望我回家看看。

標籤:故鄉 杏花 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