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文學賞析 > 散文

登祝融峯散文

散文1.7W

從飯店到遊客服務中心,也就十來分鐘。一路上,果然有好幾個騎着摩托車或電瓶車的男女問我們去哪裏,說他們可以送我們去,價錢當然很便宜。因爲有了店老闆的囑咐在先,我們自然置之不理。

登祝融峯散文

據說,要是全程步行登祝融峯的話,起碼要五個小時。我們時間有限,加上又有老年人同行,所以,我們就買了全票——先是乘中巴,繼而坐索道纜車。

中巴一駛入山間的公路,迷人的清涼頓時撲面而來。上山的路蜿蜒盤旋,每當拐彎時,車頭不時高高聳起,且帶動着車身往一旁傾斜,彷彿隨時都有翻車的可能。好在沿途的樹木高大密集,就像一道天然護欄,就算車子真發生側翻,也掉不到山下去。

大約一刻鐘左右,中巴拐進了旁邊的停車場,我們下車轉乘纜車。

我們這一羣老老少少,都是第一次乘坐纜車,因此顯得非常興奮。乘客不是很多,我們都坐到靠窗的座位,這樣就可以盡情欣賞窗外的美景了。纜車起動後,慢慢騰空,先是越過一排杉木的樹冠,但見青翠的枝葉從窗玻璃外緩緩劃過,那一刻,恨不能伸出手去,輕輕撫摸一下。僅一會兒,纜車到達一處山峯,並開始越過一條山谷,但見下面樹木林立,就像一簇簇待發的利箭,且不時出現突起的岩石,千仞的絕壁,幽深的潭水。就在那一刻,纜車裏傳來一陣陣的尖叫聲,當然,這尖叫有出於恐懼,但更多的出於興奮。

從一條山谷飛越另一條山谷,纜車一會兒艱難地向上爬行,一會兒又輕快地下滑,感覺就像盪鞦韆,這就讓我想起小時候做過的飛翔的夢,不同的是,在夢裏你想飛多高就飛多高,想飛多遠就飛多遠,而此刻,我們只能躲在籠子裏,沿着既定的軌道做有限的飛翔。

我也很興奮,但感覺並不過癮,而且知道很快就要到終點站了,當時腦海裏居然跳出一個奇怪的.念頭,要是纜車出現故障該多好,比如它突然剎不住車,快速滑動,然後猛烈震動一下停在半空,之後搖搖晃晃,進退維谷,接下來,聽見纜車裏的人又哭又叫,那該多好玩啊。當然,纜繩斷裂,纜車半空墜下的事,最好不要發生,我可不想找(早)死,再說,纜車裏還有那麼多我的親人呢。

意想的恐怖畫面終究沒有出現,相反,才一會兒,纜車就緩緩地穩穩地停靠在終點站。我們意猶未盡地走出纜車後,突然間,帶着寒意的山風猛然撲面而來,我們不由自主地縮緊了身子。姑母身體不好,冷得渾身直打顫,幸好這之前表妹無意間在車裏放了一件待洗的毛衣,在上山時,又順便帶了來,這時恰好派上了用場。

直到這時,才發現山上的遊客多了起來。拍了幾張照片後,我們隨着人流步行登山。

山路依然蜿蜒,此時映入眼簾的是兩旁高大密集、虯枝盤曲、針葉密疊的翠柏,那一刻,感覺濃濃的青翠在山間肆意流淌,以致翠綠了天空,就連山風也是碧綠的,因而迷住了每一個遊客的雙眼,讓人流連忘返,驚歎不已。

轉過一道彎,前面赫然出現一排高大的石柱牌坊,上書“南天門”三個大字,兩旁的石柱上則鐫刻着一副對聯。上聯是:門可通天仰觀碧落星辰近,下聯是:路承絕頂俯瞰翠微巒嶼低。

真是妙聯,一個“碧”,一個“翠”,傳神地道出了眼前的美景。

傳說南天門是天與地的分界錢,果然,剛進入南天門,沿着石砌的臺階走了不到幾步,但見烏雲低垂,狂風大作,彷彿上天要給我們這些入侵的凡人來一個下馬威。

我們急急爬完那段梯子般豎立的石階,前面出現一座長長的亭廊。亭廊裏,幾個小販一字排開,出售各種漂亮的飾品。爲躲避即將到來的山雨,我們就在這裏停留下來。但過了好一會兒,雨還是要下不下的樣子。我們終於等不及,就買了雨衣備用,繼續登山,同行的姑父年輕時當過兵,此刻他把揹包往肩上一甩,身先士卒,只有姑母擔心淋雨,加上確實爬山太累,就留在了那裏。

可是,當我們爬完又一段陡峭的石級,眼前再次出現一處亭臺時,但見雲開霧散,一片晴空。

我對姑父說,現在不下雨了,要不我把姑母接上來吧。姑父說,她反正爬不動了,就讓她留在那兒吧。我心想這一下再上,也確實挺費勁的,就不再說什麼。

然而,正是我的沒有堅持,結果讓姑母在下面吃盡了苦頭。

一路上,林木茂盛,峯迴路轉,點綴着大大小小的景點,但感覺並沒什麼特色,在此就不一一贅述了。唯拍幾張照片,以示紀念。至於路牌標示的附近景點,比如會仙橋,望日臺等等,因時間關係,也只能望而興嘆了。

就這樣一路走走停停,眼前終於出現一方樸拙的石碑,上書三個描紅大字:祝融峯。

眼看就要到峯頂了,我們都十分興奮,不由加快了步伐。待爬完最後一段石級,眼前赫然出現一座高聳入雲的牌樓,牌樓上刻着三個大字:“祝融峯”。在牌樓的後面,則是一座古寺廟,門楣上刻着四個威猛的大字:“威鎮十方”。咋一看,這座始修築於明朝萬曆年間,凌風傲雪四百餘年的牌樓寺廟,就彷彿上天賜與的一頂桂冠,牢牢地戴在祝融峯的頭上。

與上午去過的福壽寺相反,來這座古寺燒香拜佛的人太多,幾乎擠滿了大殿,我平時不愛湊熱鬧,再說,上午的遭遇依然讓我耿耿於懷,於是我只往寺裏瞅了一眼,就退了出來。

那天,我也是任性了。回家後透過百度才知道,這寺廟供奉的是赤帝祝融,他是黃帝手下的一名重臣,負責管理火種,據說擊石取火就是他發明的,後被百姓尊爲赤帝。他生前被派鎮守南方,死後葬在衡山,後人感念他的恩德,將南嶽最高峯命名爲祝融峯,並修築寺廟,虔誠供奉——行文至此,我想下次有機會再登此山,一定要虔誠朝拜:不圖保佑,只因敬畏和感念。

站在高大雄偉的牌樓前,回望來時的路,但見山腳下陽光燦爛,一座座房屋,彷彿一顆顆鑽石,閃閃發光,而半山腰則烏雲密佈,山雨欲來,至於峯頂,但見狂亂的山風挾裹着潔白的雲霧,不絕於縷地掠過懸崖峭壁上的樹枝,掠過遊人的臉龐和秀髮,然後籠罩寺前坪地中間那尊刻有“南嶽衡山”的桃形石,讓人感覺如臨仙境。都說十里不同天,此時,站在這海拔一千三百多米的祝融山上,我們就看到了三種不同的氣象,一如品人生五味,觀世間百態。

表妹擔心半山停留的姑姑,說要下山,我知道她穿着高跟鞋,上山容易下山難,就說,你們先下,我隨後就來,然後帶着兒子在山頂不停地轉悠,舉目四望,久久欣賞連綿起伏直連天際的羣山——千姿百態的山峯,美麗狹長的山谷,迷人的溝壑,幽深的林間,孤獨的小屋,以及遠處如白龍騰淵的湘江和不斷變幻的天光雲影……這一切令我如飢似渴,遲遲不肯離去,直到表妹一次次打來電話,方纔悵然離去。

下山的路上,我還是不停地亂轉,磨磨蹭蹭來到纜車停靠站,方纔與姑母他們會合。這時才知道,姑母在那半山腰的亭廊裏,差點凍壞了。這期間,她打電話給我們,想讓我們早點下山,結果發現手機沒電了,花錢借商販的手機打,一時又想不起我們的電話號碼。當時,外面寒風連着冷雨,她只得不停地踱步取暖,雖然身上一直穿着那件毛衣,雖然此時正值盛夏。

因爲事先被告知景區五點半下班,下山乘坐纜車的遊客擠滿了候車室。好不容易輪到我們,再一次坐到纜車的玻璃窗前,在徐徐滑翔的快意和滿眼的依戀裏,我只求纜車慢些再慢些,時間久些再久些……

標籤:散文 祝融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