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文學賞析 > 散文

那一年優美散文

散文2.98W

在我很小的時候,記得有一年夏秋之際,陰雨連綿,數日不晴。很多人家紮起了“掃天娘”,掛在院子裏的樹枝上、晾曬衣服的鐵條上,祈望老天掃去陰霾,天晴見日,降福人間。

那一年優美散文

在一個秋雨淅淅瀝瀝的午後,父親躺在一輛毛驢拉着的地排車上,被幾個年輕人送回了家。聽年輕人說父親差點死去。把父親從車子上攙扶下來,全家人泣不成聲。沒有哭,還在一邊玩耍的,只有我--都怪我當時年幼無知,不懂得父母生活的艱辛。

這件事,雖然過去四十年了,但在我的記憶裏,一直有一個揮之不去的模糊影像,而且,隨着年齡的增長,想知道這件事的具體情況的願望越來越強烈。父親去世兩年多了,母親耳背,從老人那裏已經不可得知了。昨天,外甥女來縣醫院生孩子,姐姐伺候陪護,晚上住在我家。我提起了這件事,姐姐開啟記憶的閘門,往事潮水般向我涌來……

姐姐說,那年是一九七三年,她十九歲,剛剛訂婚。那年的雨水特別大,大雨小雨,接連不斷,幾十天似乎就沒有停止過。溝裏、壕裏、坑塘裏都積滿了水;農田地裏,成了汪洋大海。綠油油的莊稼被泡得只露出一個尖兒,等雨水消退下去,莊稼只剩下一個光禿禿的杆兒。那年的秋季,淫雨成災,顆粒無收。莊稼人,要活路,只有外出謀生。爺爺奶奶都已經年過花甲,哥哥讀高中。家裏唯一的頂樑柱只有年過不惑的父親。面對斷炊之虞,村裏的幾個年輕人坐不住了,他們組織了一個去往河北邯鄲拉煤的運輸隊。父親得知消息後,也毅然報名參加了。他從生產隊裏租了一頭性子桀驁、難以馴服的茄皮色毛驢,刨了一棵槐樹,加工成一輛地排車,匆匆辭別家人,決然地踏上了西去的謀生路。

父親出發的那天,也是一個下着毛毛細雨的陰雨天。第一個要過的關口是乘擺渡,過黃河。望着父親在煙雨迷濛中漸行漸遠的背影,姐姐擔驚害怕,越來越不放心,一口氣跑到了黃河岸邊。此時,父親乘坐的渡船已經搖搖晃晃地劃到了對岸,姐姐才緩緩地鬆了一口氣。

在交通不便的上個世紀70年代,距離梁山500多裏的邯鄲,路途顯得很遙遠,況且那裏還是山區,溝壑縱橫,山谷幽深,道路崎嶇險峻。父親出發後,全家人的心一直都在懸着。擔心父親的安全,牽掛着父親怎樣對付那頭脾氣暴躁的驢子。母親幾次做噩夢,夢見父親與驢子搏鬥的情景,忽然癔症症地猛然坐起來,說父親被驢子撲倒了、踢傷了、咬傷了,然後就是徹夜無眠,默默地啜泣,慢慢地等待、等待……在等待父親消息的那段日子裏,白天和黑夜,是那樣的漫長、漫長……時間過去半個多月了,還是杳無音訊。

在運輸隊裏,父親年齡最大,其他的都是二三十歲的年輕人。當時,家裏人都勸父親,再想想別的辦法,不要去幹這麼冒險的活兒。父親覺得外出討飯,拖家帶口,還要看人家臉色,也不容易。一家老小要填飽肚子。他才四十多歲,有的是力氣,年輕時他就有一股子不服輸的勁兒,所以他決定一定要出去搏一搏。這個活兒雖然危險,但掙錢多,一人出力,能養活全家。因此,他義無反顧地走上了這條運煤路。

剛開始時,父親起早貪黑,小心翼翼,每天都能順利地拿到自己辛苦掙來的血汗錢。經過幾天的磨合,漸漸地也摸清了驢子的脾性,配合非常默契。父親以爲驢子已經被他完全馴服了。後來,父親有些大意、甚至有些得意地坐在車子上,放任自流地讓驢子跟隨車隊趕路;有時困了,空車時,還能躺在車裏睡一覺。

但是,驢子畢竟是驢子,是一頭不懂人情的喑啞動物。有一天,拉了沉重的一車煤,父親牽着驢子,行走在一個下坡的山路上。這時,迎面開過來一輛草綠色大卡車,大卡車也拉着滿滿的一車煤,發動機轟隆隆地響,屁股突突地冒着黑煙,在艱難地爬坡。在農村長大的驢子,眼裏看到的都是青山、碧水、綠油油的莊稼,田間地頭是它們的舞臺,哪裏見過這樣轟鳴怪叫的“龐然大物”?驢子以爲卡車是衝着它來的,剛被馴服了幾天的驢子又恢復了它的原始野性,昂首向天嘶鳴,四蹄猛力前奔。驢子與卡車相距越來越近,父親意識到情況不好,在這萬分危險的時刻,父親拼命勒緊手裏的繮繩,在與卡車即將相撞的`一剎那,地排車停住了。野性的驢子仍然餘怒未消,前蹄上揚,身體直立,扒住車頭撕咬搏鬥。裝了滿滿一車煤塊的地排車猛然傾斜,砉然翻扣。這時,正在車旁緊拽繮繩的父親被重重地砸在煤堆裏。同行的幾個年輕人聞訊趕來,從煤堆裏扒出渾身黝黑、頭上臉上鮮血直流的父親。這時的父親已經昏迷不醒,失去了知覺。他們摸了摸父親的脈搏,還在跳動。趕緊套上車子,把父親送往距離最近的醫院。經過四個小時的緊急搶救,在“鬼門關”走了一遭的父親終於甦醒過來。醫生說,幸虧你們送來的及時,如果再來晚點,我們也迴天無力了。在醫院治療了幾天,等父親能下地走動時,他們就把父親送回老家……

姐姐邊抽泣邊講述,我的眼裏也早已盈滿了淚水。

改革開放後,除了種好自己家裏的責任田外,父親每天還憑自己的手藝利用植物的藤條編筐別簍拿到集市上去換點錢,燕子銜泥般一點一點經營這個家,憑着這點點滴滴的積蓄,父母供養我和哥哥讀完大學,成了家,立了業。

進入老年之後,父親患有多種疾病,每年冬天都要感冒幾次。前年冬天,“鬼門關”的差役再次上門召喚父親,在經過了十幾天的掙扎搏鬥後,在新年剛剛過後的正月初八,父親無可奈何地走了。

父親走了,此路沒有回頭路,父親永遠回不來了。

標籤: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