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文學賞析 > 散文

身邊的風景抒情散文

散文2.54W

總是以爲旅遊之類的事情只有到名山大川去漂流穿越,總是遺憾我們的家鄉缺少名揚天下的華麗去處,但郭屯北山一行,讓我們久久難忘。

身邊的風景抒情散文

我們繞開小有名氣的麻山寺、九峯山、老龍潭,選擇了一路新的行程。大巴車沿着蜿蜒的山路盤旋而上,沿途一簇簇的果樹帶着一頭花飾匆匆閃過,有的是上百株梨樹形成的花海,有的是孤獨的老樹巍然挺立。

路程並不太遠,下車時,呈現在面前的是一處小小的院落,木條點綴的小門上掛着“賢聖府”的牌子。泥坯的房子用的是“了凡”、“滌生”的名字。古舊的井臺、碩大的碾盤,使我們一下回到了童年時光,小屋內儼然一個小型的農家展覽館,兒時早已不見的紡車、犁頭都出現在這裏,當我們在一些不認識的農具前猜想它的用途時,又被裏屋的靠山鏡、小炕桌吸引住了目光。也許,這裏原本是一處不起眼的小屋,被我們賦予了新的含義,用它獨到的風景讓遊玩疲憊的人們在這裏稍作休整。

沿着山路上行,是建設中的敬天嶺養老院,精緻的小木橋,橋下竟然有淙淙的溪流。石刻的.經書,上面雕刻着敬老格言。兩個小蘑菇組成的木柵,裏面是供人採摘的果園。我們坐在山頂的小亭子裏,亭子的邊柱像一面相框把我們罩在裏面。在這裏,我們傾聽建設者暢想他們的規劃:他們把這座荒山整理出來,利用石壁的縫隙栽種花草樹木,在大山上大興土木,爲的是供老人們頤養天年,爲遊人們開闢勝景,望着他們自信的面孔,我們看到了這座小山的未來。

繼續前行,我們來到龍鳳嶺前,昔日狹窄的山路修成了寬闊的水泥路,走起來並不十分費力。我們呼吸着山中清純的空氣,望着點綴在山中的松林榆蔭。忽然,有人發現路旁的榆錢,大家拋卻往日的矜持,圍攏在一起,嬉笑着爭搶,攥到一把就忙往嘴裏塞,也有的拽過一隻小杈,將一片一片的榆錢揪到嘴裏,卻斜睨着衆人挑逗似的偷笑,一時間山路上一片笑語喧譁,走起山路來更覺得輕鬆。

“這株古槐據說已有幾百年的歷史,相傳尉遲恭在這顆樹下拴馬休息,現在大樹要三個人才能合抱過來……”在四角山古槐樹下,聽着這樣的介紹,我們自告奮勇地用自己的胳膊丈量起來。我們手拉着手,仰頭望着濃郁的枝幹縱橫交錯,感嘆着它不知經歷了多少風霜雨雪,但始終用碩大的傘蓋呵護着這一片土地。更爲可貴的是,村裏的人們爲保護古樹,製作了漢白玉欄杆,修建了蓮花水池,設定了石桌石凳,供忙碌一天的人們乘涼、休息。樹下的老人笑得那麼幸福,引得我們紛紛和他們合影留念。

繼續向山裏行進,這裏的仙人谷旅遊度假區也是正在建設當中。這裏儼然是傣家的天地,穿過竹編的門樓,幾座形態各異的竹樓出現在我們眼前,踩着吱吱輕響的節奏走上樓梯,走進寬敞的樓內,坐在寬大的竹桌後面,拿起葫蘆絲信口吹響,欣賞着小巧別緻的竹雕,竟然也是別有一番情境。

來到龍隱寺面前時,我們驚歎於大雄寶殿的雄偉,石雕菩薩的高大。這裏原來就有一座幾百年的寺廟供人們朝拜,香火旺盛,這次完全由各地信衆捐資重建。不同於我縣的其他寺廟,這裏用的外面是青瓦灰牆,大殿內香樟木搭建,走進去縷縷清香撲面而來,讓人們放下浮躁的心緒,在佛像前默默叩拜,訴說着心中的嚮往。坦率地說,自己對佛學並不是太懂,但能夠在這裏靜一靜自己的情緒,也可以成爲一種怡然的享受。

又往前走,我們立刻被寬闊的水面吸引住腳步,不顧組織者合影留念的召喚,疾步奔了過去。湖水是那麼幽藍,白鵝是那麼悠閒,油菜花是那麼耀眼,垂釣的人們是那麼坦然。聽人說,這處出水面來自於一家新建的農場的廢水利用,那就是新建的興田園農場。這裏是一座八層大樓,難以想象的是,這裏就是農場的豬舍,樓上可以存欄10萬頭生豬,仔豬完全由北京空運,完全採用循環生態科技,無需太多人員操作,廢水養魚,糞污製作沼氣,廢渣當作肥料。我們一面感嘆這裏的豬都住上了高樓,一面欽佩與創業者獨到的眼光。這裏的豬場節省了土地,改善了環境,可以說既收到了經濟效益,又創造了社會效益。

北山一行,短暫而又快樂。遠方的景點,象是華貴美麗的富家千金,與她相約雖然令人神往,但畢竟不屬於自家,只可偶遇而不能長留。身邊的風景如鄰家小妹,常來常往,雖然缺少一些脂粉氣,但卻有一種天然的親情。並且,我們能夠幫助她成長。今天的旅程,大多是正在建設中的景觀,其實,每一處風景都是在我們的不斷探行中被發現,在我們的開發中不斷被升級。正如現在早春的季節,山上的小草剛剛萌芽,一眼望去還沒有達到滿眼春色的境界,但我們自信,不久以後,身邊的風景,會像萌芽的小草一樣,迅速地成長起來,爲春天的魅力奉現着自己的綠色。

標籤:抒情散文 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