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文學賞析 > 散文

奉獻教育青春無悔散文

散文3.3W

教師,一個普通的名字,更有着春蠶、蠟燭、園丁……衆多的令人鼓舞的稱謂。爲此,即便是在物慾橫流的今天,長期戰鬥在山區一線的教師依然堅守校園這一片淨土,安身於三尺講臺默默工作和奉獻着。董瑞碧老師就是其中一位。她自1993年9月走上教育工作崗位,至今一直在煥古鎮中心學校任教,現爲一級教師,中國共產黨員。從教21年來,她一直工作在教育第一線,關愛學生,真誠對待同事,精心教學與工作。她深深的記得領導說過的幾句話“不爲失敗找理由,只爲成功找經驗”;“認真就是能力,落實就是成功”;“教師爲榮譽而戰”。爲此,她兢兢業業努力工作,曾經多次獲得的一項項榮譽一直是她工作的動力,也是給她自信的源泉。

奉獻教育青春無悔散文

她曾在日誌中這樣寫道:對於教師這個職業,有的是當做一種謀生的手段,無所謂喜愛,只是一種別無選擇;而有一種是對這種職業的喜愛,把它當做一種事業,一種追求。我喜歡這個職業,是因爲我喜歡和學生在一起,看到孩子們獲取知識時的喜悅時,我是開心的;和學生在一起交流玩耍時,我是幸福的;聽到家長言謝之時,我是欣慰的;看到曾經的學生取得成就時,我是自豪的。的確,她把教師這個職業當作一種事業和追求,並且一直熱愛着這份教育事業。

山裏的孩子是淳樸的、善良的。當望着他們那一雙雙渴求知識的雙眼,看着那樸素的穿着,感受到他們單調的童年生活時,董瑞碧老師的心裏只有一個想法:這些孩子們不只是她的學生,更是自己的孩子。同時認爲答疑解惑是她的本職,象母親一樣愛他們也是她的責任。多少次的俯首指導,多少次的傾心交流,多少次的醫院守護,多少次的安慰鼓勵……使孩子們由淘氣變得懂事,由任性變得感恩,由漠然變得珍惜。眼看着這一個個變化,目睹他們成長的足跡,董老師從內心感到欣慰。一個教師的成就,一個“母親”的自豪。當家長囑咐或言謝時,她只有一句:這只是我應盡的責任。

20xx年9月,由於鎮內教師的調動和借調,加上有些學校個別班級生源過於偏少,爲整合教師資源,領導決定撤併其他六年級,全部轉到中心學校。兩個班的語文一個班的班主任,每晚兩個自習輔導,工作量在整個小學部屬於最重,這時董瑞碧老師以一個年級組長及本土老教師的身份毅然挑起了重擔。新生報到那天,由於同年級的代課教師是位新來的支教的教師,還不熟悉情況,所有學生的一切安排都由她負責。轉來的新生面對的一切都是陌生的,安排住宿、教室,包括帶學生購買生活用品,熟悉校園環境。雖時值涼爽的秋,但一趟又一趟的來回奔走卻讓她感覺如夏。當晚上安排好學生睡下回到自己辦公室時,才發現自己累得已不想動彈。雖然孩子們上六年級了,但是都沒有離開過自己的父母,現在孩子們需要更多的是母親般的關愛,特別是女生。一開始的時候,部分學生沒有適應新的環境,總是想家。於是,在課餘時間裏,只要有時間董老師就會和學生在一起交流玩耍,瞭解他們的`生活、學習、家庭情況,鼓勵他們,安慰他們。每天早晚都要準時到幾個宿舍去看看,教學生折被子整理宿舍內務,教學生如何在集體當中做好主人翁,教學生如何照顧自己。爲孩子們掖掖被子,關關窗戶,詢問當天情況,每晚都等學生們都睡下了互叫一聲晚安才關燈離開宿舍。這已經形成了一種習慣,孩子們天天等着老師來,老師每天也不由自主的按時去,只有這樣,彼此雙方纔能安然入睡。慢慢的,老師的親切和關心讓孩子們不再感到離開父母的孤單和恐懼。在孩子們眼裏,董老師不僅僅是老師,更是朋友和母親。

就是在這樣的羣體裏,董老師關注到了一個特別的學生。他是從春堰小學轉來的,名叫姚福奇。其實在新生報到第一天,董老師就記住了他。那天姚福奇是由他父親帶來的。別的學生都已陸續註冊,人慢慢少了,他纔來到董老師面前,怯怯的報了姓名及其他項目。在問到是否住宿時,一位看上去有60多歲的老人告訴董老師在街上沒有租房,也沒有親戚,只能住到學校。詢問得知這位老人就是孩子的父親,一位老實本分聽力還有問題的農民。孩子的臉上是那種木訥,漠然。再看孩子的眼睛,左眼比右眼大且白眼仁居多,明顯的眼睛殘疾。就這雙眼睛,一種自卑的、憂鬱的眼神深深地留在了董老師的記憶裏。從後來的家訪中得知他的母親患有精神病,不但照顧不了孩子,有時還影響到到孩子的生活。7.18災害後,舊房無法居住,借錢修了現在的磚木結構房,孩子的父親兩次患重病,經濟更是雪上加霜。就因爲這些原因,孩子性格孤僻幾乎不與人交往,下課了也總是靜靜地呆在自己的座位上。於是,在辦公室裏,董老師與他對面而坐,關心的詢問了他的現狀,間接地表達了不要因爲家庭的經濟情況和自身的殘疾背思想包袱,老師會想辦法幫助他的,希望他能樂觀起來,把自己融入到大家庭中來。後來,董老師不僅自己從物質上和精神上幫助鼓勵,還在班上把他勤學和節儉的的表現進行了表揚,同學們聽了後主動找他玩和他交流,班上熱心的女同學甚至拿出自己的零用錢爲他買早點。就這樣,孩子性格慢慢變得開朗了,和同學也有了交流。看着這一變化,董老師臉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後來每每有愛心助學和政府資助的機會,老師都會首先考慮到他。關愛每一位學生,無論他們聰慧與否,無論他們貧窮與否,無論他們調皮與否,無論他們好學與否,在董老師眼裏都是可愛的孩子,都一樣享受到她的關愛。就像她在日誌中這樣寫道:我沒有高深的學問,沒有聰慧的頭腦,但我有顆很強的責任心和愛心,樂於爲每位學生付出,無愧於教師這個職業,於此,我也感到自豪了。

對於一個班主任,家訪工作必不可少。從2012年5月初開始,董瑞碧老師利用下午放學後的時間和週末進行大家訪活動,最遠路程有20餘公里,家訪人數達到班級人數的80%。毒辣的太陽,崎嶇的山路,低血糖的身體,嚴重的暈車都沒能阻止她家訪的腳步。每到一家都詳細瞭解記錄學生在家表現及家庭具體資訊資料,反饋學生在校情況,宣傳學校的辦學條件、發展規劃、管理措施及國家兩免一補政策和蛋奶工程的實施計劃。學生居住地不集中,往往一個下午就只能走兩三家,稍微多待會兒還得披着星光回。忙完備課還得把家訪的情況以日誌的形式記錄下來,這都是她養成的習慣,不僅僅是家訪,與學生的點點滴滴,與教學有關的經驗收穫,她都會詳細記錄。大家訪活動不僅使自己的班務及教學工作做到有的放矢,也是家長對於學校的全面瞭解起到了橋樑作用,一致受到領導及家長的好評。

曾經的成績,曾經的榮譽,讓她付出了太多的精力和情感。雖然她欣慰、自豪,但是背後的酸楚誰能知曉?有一次整個右手背意外燙傷,自己生活都不方便,但是由於所帶六年級課程緊張,沒有耽誤學生一節課,帶着疼痛勉強堅持用左手寫字;還有一次正在上課時低血糖發了,說話都吃力,交代學生幾句,勉強回到宿辦室衝了一杯糖水喝下,稍稍恢復又回到課堂繼續上課;2013年快放暑假的時候,腿意外受傷,不能動彈,不得不請假找人頂課。複習的卷子每次由頂課的老師負責考,完了她都自己坐在牀上閱,然後把存在的問題反映給頂課老師。考試前兩天她實在是放心不下學生,毅然決定無論如何堅持最後兩天,哪怕只是光給學生講。於是,她丈夫上課前就揹着她到教室,下了課再揹回來……這些對於她來說挺一挺也就過去了。但是,她自從看了她兒子一篇日記以後,覺得自己得到的一切榮譽是用對兒子的愧疚換來的。兒子在病中寫到:生病了真的好難受,自己一人孤獨的躺在牀上,好想媽媽陪在身邊,可是媽媽卻要上課。她的學生病了她都會陪着,而我卻連她的學生都不如。媽媽,你愛我嗎?在讀到日記的那一刻,堅強的她流淚了。是啊,學生病了,她會在第一時間帶去醫院看,陪着吊瓶,親自爲學生倒水喝藥,而自己的孩子呢,只能抽空課去看,完了還得自己照顧自己。更有甚者,她一直強調家長要輔導好孩子,而自己10年來很少過問孩子學習,更談不上輔導。直到孩子今年要參加中考了才稍微關注一下。一直以來,她把所有的精力放在學生身上,忙的時候連孩子的飯都顧不上做,方便麪成了兒子最好的選擇。她試圖改變,不要那麼敬業,爲了自己的身體,爲了孩子,但是當看到那一張張可愛的臉龐時,職業的使命感又讓她忘我的工作。她只是希望兒子最終能理解。

董老師沒有多麼感人的事蹟,她做着平凡的事情,但是她21年來能一如既往的保持最初飽滿的工作熱情,把青春奉獻給了家鄉的教育事業。成績屬於過去,榮譽也屬於過去,作爲土生土長的煥古人,她將繼續努力工作,爲自己的母校添光增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