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文學賞析 > 散文

暢敘同窗情散文

散文8.75K

同窗情,如同親情、友情一樣,是人間最真摯的情感之一。30年前,昭通地區師範學校誕生了一個嶄新的班級——四十一班,來自昭通地區11個縣的四十二名學子聚集到一起,共同生活了三年。今年五月,綏江的同學倡議,八月共聚金沙江畔,暢敘久別同窗情,衆同學紛紛響應。

暢敘同窗情散文

2016年8月5日下午,我們一車三人駕車奔赴綏江。

 一、穿越千里大峽谷

從昭陽區到綏江縣,最近的路是沿着朱提江峽谷,走G85至水富縣,再從水富到綏江,但前些天山洪沖毀了G85部分路段,我們只能到達鹽津縣普洱鎮,走金沙江峽谷到達綏江。無論怎麼走,我們都要穿越壯觀的西部千里大峽谷(中國西部千里大峽谷,由金沙江大峽谷和朱提江大峽谷構成,總長1100多公里,最高海拔4040米,最低海拔267米,谷底寬度50米至2000米……)。

行駛至大關縣上高橋鄉,我們進入了G85最壯觀的路段——烏蒙天路。這段路之所以稱爲烏蒙天路,一是海拔變化大,昭通海拔1860米,麻柳灣海拔1200米,兩者高差660米;二是長約87公里的路是由橋樑和隧道組成;三是這段路建設在灑漁河河谷的半山腰,從大關上高橋鄉的山頂傾斜着直插山腳,一側山峯筆立,另一側危巖深壑。從上高橋進入隧道,我們在山腹中連續穿過十三個隧道約25公里,一路下行來到悅樂停車區,打算下車欣賞一下天路風景。走到路邊兩邊仔細打量,才發覺在車裏看起來寬闊平整的這段路,是真正的壯觀,臨山一側,奇峯林立,雲霧瀰漫,山林森鬱,幾乎要壓在人們的頭上了;臨河一側,則由無數百餘米高的橋墩撐起,路面如飛虹橫臥在兩山之間,橋墩的基礎建在山崖上,離真正的灑漁河河岸,還有一兩百米不等的高度,在對面的山頭來看的話,我們所站的路,應該是飛舞在天空的綵綢,這才覺得,天路之名,並非虛得!

感嘆當今工程技術先進之餘,我們繼續前行,到達麻柳灣後,進入了朱提江峽谷。這段路建在江面上,路下江水奔涌,兩側羣峯夾峙,車行其間,猶如在畫廊裏行走,水色山光,每一步都有不同的.風景。不多時到達普洱,下了高速,轉上溪洛渡電站專用公路,直奔金沙江沿江公路。車至檜溪,終於上了沿江公路,到綏江還有80多公里,這段路要在金沙江峽谷中行駛了。金沙江發源於青藏高原,一路奔行在崇山峻嶺之中,到達綏江、水富已經是末端,至四川宜賓就改名叫長江了。

“金沙水拍雲崖暖”我們隨着蜿蜒奔騰的江水前行。較之朱提江峽谷,金沙江峽谷寬闊了許多,雄渾了許多,兩岸青山連綿不斷,或孤峯兀立,危崖千丈;或低伏如龍,欲入江中飲水;林木森森,芳草萋萋,組成連綿不斷的屏障;江水挾沙裹泥,平緩時沉靜優雅,疾馳時聲勢浩大,如萬馬奔騰。升騰的水霧,讓江面及兩岸村莊籠罩在來自洪荒的神祕氣氛中,彷彿可以看見數千年來辛勤勞作者的身影不時閃現。時近黃昏,歸鳥輕啼,我們來不及細細欣賞這峽谷風情,穿村越寨,過橋過隧道,一路疾行。

終於可以看見遠處星星點點的燈光了,越來越近,燈火輝煌的綏江城完整的出現在我們眼前。街燈如龍,蜿蜒盤旋在江岸直至半山腰上,參差錯落的高樓林立,流光溢彩,宛如天上宮殿,橋如彩虹,閃爍着七彩的光。這一切倒映在江面上,彷彿是天上的城與水下的城無縫對接,變成一座夢幻之城、琉璃之城,美得讓人心醉。我們穿越千里峽谷,終於與綏江相會。

二、秀美靚麗綏江城

綏江城是中國最年青的縣城,是江城,也是山城。綏江城舊址如今沉睡在向家壩水庫之中,爲響應向家壩電站工程建設,原綏江縣城由江岸搬遷至400米之上的山腰,從2006年起,遷建耗時七年。如今的綏江城依山傍水,清麗絕倫。

一早起來,天氣半陰半晴,雖在盛夏,氣溫卻很是怡人。在當地同學的帶領下,我們師生一行20餘人首先來到了濱江公園。因是山城,公園的面積並不大,沿江岸分爲兩個部分,一條瀝青道路將其自然分割開。濱江部分長約3公里,分佈着水上樂園和健身步道,由綠化樹和草坪進行分割。公園主體位於一個山坳,有道路與濱江部分連通,是一個橢圓形的兩層廣場,第一層廣場面積最大,目測約一萬平方米,中央有一羣以魚水情深爲主題的雕塑,地面以石材鋪就,樹木草坪較少,視野開闊,第二層廣場是半圓形,中心位置聳立着毛主席的塑像,硬地不多,草坪樹木面積佔多數,另一側是羣衆健身場地。整個公園結構緊湊,清麗整潔。大家一面遊覽,一面拍照留念。拍照完畢,同學領我們去千年古漁村遊覽。

千年古漁村位於大紋溪北岸,因向家壩水庫修建由山腳搬遷至山腰,搬遷過程中,爲保留古村風貌進行了重建。進入景區,臨江依山的一條卵石步道隨山勢蜿蜒延伸。一部分凌空步道,改由木製,行走其間,修竹拂面,江風習習,很是愜意。行走了五六百米,步道全部變成了卵石鋪就,道旁塑了一些反映漁民生活勞作的雕像,江面上搭建了十來棟浮屋,靠棧橋與江岸相連。浮屋木牆草頂,四面有窗,可垂釣,可住宿,應是爲垂釣發燒友或計劃體驗江上住宿者準備的。

童心大發的陳魁老師,脫去鞋子,赤腳走上了卵石道上,進而要求全部學生也都赤腳行走。大家嘻嘻哈哈的也脫下鞋子,赤腳走了起來,一時呼痛聲四起,隊形大亂!大家年逾不惑,早已不再這樣嬉鬧,可此時赤腳行進,女同學大都跌跌撞撞,步履踉蹌,邊吸冷氣邊艱難邁步,糾纏在一起,嬉笑打鬧;男同學故作英雄狀,大步行走,可總是難掩腳掌起落間顫抖形狀。我行走了一會,總是難忍腳底刺痛,歪斜着走到道旁,尋了一個石凳,嬉笑着爲大家照相。絕大部分同學在嘗試了一兩百米後紛紛放棄了,只有六七位同學陪着陳老師走到底,至盡頭後又返回來。大家紛紛鼓掌,陳老師揶揄我們說:“都是年青人,還不如我一個退休的老太婆,我可還沒有走夠呢!看來你們一個個都需要加強鍛鍊了……”

遊覽完漁村,同學還要帶我們去官斗山金山寺。金山寺坐落在大紋溪南岸官斗山上,從停車場去金山寺,要攀登筆直陡峭的石階,石階有四百零六級,寺廟共三進,小巧緊湊,山門處的第一重大殿,供奉的是彌勒佛,兩旁是四大天王,背面是韋陀菩薩;第二進大殿要登數十級石階,是大雄寶殿,供奉的如來佛祖;第三進要從大雄寶殿左側攀登數十級石階,供奉的是觀音菩薩。每一進大殿兩旁,均有面積大小不一的院子,右側院子佈置有積香廚,是僧衆飲食休憩之地;左側院子安排了一個小小的園子,有亭有屋有花圃,站在園子圍牆邊,可俯瞰綏江城全貌。廟裏佛像金光熠熠,面容慈祥,信佛的同學虔誠進香,祈願國泰民安,祖國繁榮富強;祈求家人安康幸福,心想事成。右側的園子裏,清幽靜謐,山風習習,若泡一壺清茶,可持卷輕誦,可極目天際,實在是修心靜養之所在。

今日所到之處,行人彬彬有禮,談吐得宜;地面乾淨整潔,清爽宜人。綏江,實是休閒靜心的好去處。

三、濁酒濃情總相宜

同學們安排的晚宴在金沙江江面上,一條不能航行的船,可隨水面升降,樓船高三層,四面臨水,僅棧橋與江岸相連。桌上金江魚,壺中農家酒,暢飲之前,班主任陳魁老師要給我們再上一堂課。

“起立!”隨着第一任班長嚴肅的口令,圍桌而坐的同學們集體起立,向老師鞠躬問好:“老師好!”

時光瞬間倒流,我們彷彿又回到了二八年華的青春季節。

“同學們,”年近六旬的陳魁老師讓大家坐下,拒絕了坐着講課的提議,挺直了腰,富含感情的說:“大家就讀的師範四十一班,是我所帶的第一個畢業班,與大家相處三年,我又帶了一個班,隨後調到昆明市安寧縣第一中學帶高中,一直工作到退休。作爲初中畢業就讀師範的你們來說,絕大部分同學如今依然還在鄉村小學任教,我很欣慰,同時也覺得心酸,你們爲基礎教育奉獻了一生,初中畢業時,你們都是是班級裏的天之驕子,如果上高中,上大學,我無法預料你們今天會有怎麼樣的成就!然而你們選擇了師範學校,一直堅守,我很敬佩!看到大家身體都還不錯,我很欣慰……”

陳老師沒有再給我們講她的化學課,而是談起了我們畢業後她的生活、工作經歷。要強的她,生病不得不坐在輪椅上時,依然堅持上課,右手寫不了板書,就換左手堅持寫。直至退休,她都是學校裏的一面旗幟、名師。最後,陳老師告誡我們:“一要有個好身體,所以從現在開始鍛鍊;二要有個好心情,看淡物質名利,追求內心安寧,纔不致狹隘,寧靜方可致遠;三要有感恩之心,父母親師,友伴同事,每一個善待自己的人,都應該回報,這樣纔可以心安理得,清靜無憂。”最後豪言,三十年後,還要參加我們的集會。

同學們報以熱烈的掌聲,舉杯共祝陳老師健康快樂,隨後互訴衷腸,暢敘別來工作、生活經歷。歡笑聲飄蕩在江面上,融入到夜風中,總覺得酒太淡,不足以告慰二十七年久別之情;總覺得話太淺,不足以表達二十七年牽掛思念。

今夜我們相聚,共敘青春無怨無悔;今夜我們共飲,祝願友誼地久天長。

標籤:散文 暢敘 同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