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文學賞析 > 散文

周國平散文有所敬畏

散文1.41W

在平日的學習、工作和生活裏,大家經常看到散文吧?散文是一種抒發作者真情實感、寫作方式靈活的記敘類文學體裁。那麼,你知道一篇好的散文要怎麼寫嗎?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周國平散文有所敬畏,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周國平散文有所敬畏

在這個世界上,有的人信神,有的人不信,由此而區分爲有神論者和無神論者,宗教徒和俗人。不過,這個區分並非很重要。還有一個比這重要得多的區分,便是有的人相信神聖,有的人不相信,人由此而分出了高尚和卑鄙。

一個人可以不信神,但不可以不相信神聖。是否相信上帝、佛、真主或別的什麼主宰宇宙的神祕力量,往往取決於個人所隸屬的民族傳統、文化背景和個人的特殊經歷,甚至取決於個人的某種神祕體驗,這是勉強不得的。一個沒有這些宗教信仰的人,仍然可能是一個善良的人。然而,倘若不相信人世間有任何神聖價值,百無禁忌,爲所欲爲,這樣的人就與禽獸無異了。

相信神聖的人有所敬畏。在他心目中,總有一些東西屬於做人的根本,是褻瀆不得的。他並不是害怕受到懲罰,而是不肯喪失基本的人格。不論他對人生怎樣充滿着欲求,他始終明白,一旦人格掃地,他在自己面前竟也失去了做人的自信和尊嚴,那麼,一切欲求的滿足都不能挽救他的人生的徹底失敗。

相反,對於那些毫無敬畏之心的人來說,是不存在人格上的自我反省的。如果說"知恥近乎勇",那麼,這種人因爲不知恥便顯出一種卑怯的無賴相和殘忍相。只要能夠不受懲罰,他們可以在光天化日下幹任何惡事,欺負、迫害乃至殘殺無辜的弱者。盜匪之中,多這種愚昧兼無所敬畏之徒。一種消極的表現則是對他人生命的極端冷漠,見死不救,如今這類事既頻頻發生在衆多路人旁觀歹徒行兇的現場,也頻頻發生在號稱治病救人實則草菅人命的某些醫院裏。類似行爲每每使善良的'人們不解,因爲善良的人們無法相信,世上竟然真的會有這樣喪失起碼人性的人。在一個正常社會裏,這種人總是極少數,並且會受到法律或正義力量的制裁。可是,當一個民族普遍喪失對神聖價值的信念時,這種人便可能相當多地滋生出來,成爲觸目驚心的頹敗徵兆。

赤裸裸的兇蠻和冷漠只是不知恥的粗糙形式,不知恥還有稍微精緻一些的形式。有的人有很高的文化程度,仍然可能毫無敬畏之心。他可以玩弄真心愛他的女人,背叛誠懇待他的朋友,然後裝出一付無辜的面孔。他的足跡所到之處,再神聖的東西也敢踐踏,再美好的東西也敢毀壞,而且內心沒有絲毫不安。不論他的頭腦裏有多少知識,他的心是矇昧的,真理之光到不了那裏。這樣的人有再多的豔遇,也沒有能力真正愛一回,交再多的哥們,也體味不了友誼的純正,獲取再多的名聲,也不知什麼是光榮。我對此深信不疑:不相信神聖的人,必被世上一切神聖的事物所拋棄。

作者簡介

周國平(1945一 ),上海人,著名詩人、散文家、哲學家。作品有紀實文學《妞妞——一個父親的札記》,學術著作《尼采:在世紀的轉折點上》,隨感集《人與永恆》《風中的紙屑》,詩集《憂傷的情慾》,散文集《守望的距離》《各自的朝聖路》《安靜》,自傳《歲月與性情》以及《人生暫思錄》《周國平人文講演錄》等。

散文賞析

人活着該有所敬畏,也要有底線。這就所謂“所欲有甚於生,所惡有甚於死”了,敬畏與底線年輕,生死也可以置之度外,我稱這人是高尚的,可我更希望有朝一日這算不得什麼高尚,而能成爲衡量是否成堪稱爲人的標準,那就是我們所追求的文明,災難面前仍能守持人性,而不至於易子而食,求生固然無錯,但當我們把一些東西看得比生命更重,那有可能是尊嚴、道義或者信仰,我們若能有這樣的共識,人類將步入一個新的文明紀元。

活着的確重要,因爲活着才能實現爲人的價值,可是如果有一天生命要用或爲人的價值去交換,我不知道生命還有什麼意義,人與動物不同,當我們擁有越多的東西,就越會發現生命只是一種手段,是一種通道。我們活着不是爲了活着,而是爲了抵達某種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