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文學賞析 > 散文

難忘深沉的父愛散文

散文1.68W

父愛

難忘深沉的父愛散文

父愛綿綿如高山

山高巍巍路甚遠

遠山迢迢皆有情

情愫迤迤灑路邊

——題記

我的父親撒手人寰,駕鶴西遊已有二十多年了。在這二十多年間,我無時無刻都在懷念我的父親。我忘不了他留給我的音容笑貌中的悠悠和善,忘不了他留給我的勤勞儉樸上的孜孜不倦,更忘不了他留給我的潤物細無聲裏的諄諄教誨。

我總想寫一點紀念父親的文字,但每每動筆,皆淺嘗輒止,均因才疏學淺,辭不達意,唯恐難抒其情,難報親恩。今斗膽弄筆,開啓記憶,還原往事,告慰父恩,聊表思念之情。

我是1960年生人。從我記事時起,我們就是一個三世同堂的八人大家庭。上有年邁力衰的祖父、常年多病的祖母,下有正在上小學的我和兩個兄弟、還未上學的小妹四人。在這樣一個三世同堂,老弱融合的大家庭中,儘管有祖父、父母整天夜以繼日、不辭辛苦的勞作,但在當時經濟不發達,物質匱乏的情況下,生產隊工分很貶值,一分工只值幾分錢,一年到頭來,家裏分到的糧食,總是很難維持到年底。有時甚至是吃了上頓,無下頓。爲了解決一大家人的吃飯問題,父親總是廢寢忘食,嘔心瀝血,殫精竭慮,四處奔忙。

父親是一個淳樸善良、勤勞節儉、任勞任怨、尊老愛幼、樂於助人,但又不善言辭、不顧自己安危的人。幾十年中,爲了一家人能有一個平穩的生活,父親在村裏的油坊磨過油,大隊的磚瓦窯做過磚,生產隊裏趕過大馬車,甚至還到山裏伐過木,到石頭河工地修過壩,到渭河灘築過嶺……在我的眼裏,當年那些苦、累、髒,對身體有害的事情,父親都做過,但父親從來沒有顧及過自己的吃穿,自己的住地,自己的身體。經年累月,天長日久,父親的身體終於跨了,等後來他自己感覺身體不適、吞嚥困難的時候,我便帶着他去縣人民醫院檢查。檢查的結果,真讓我如當頭一棒,我當時腦內一片空白,我敬愛的父親竟然是癌症!後來,我又帶他去西安醫學院附屬醫院確診並治療。但由於當時的家庭經濟條件和國內的醫療水平有限,半年之後,父親還是離開了我們。

父親去世後,我已經從師範學校畢業,參加工作好幾年了,並且也有了自己的家庭。家裏的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但對父親的思念之情卻愈來愈濃,常常在夢中與父親喁喁而談,醒來時往往淚水洗面,父愛依依,充裕心間。

情之所至,愛之所依,思之所聚,念之所歸。唯有幾件小事,像一幕幕清晰的畫面真切地浮現在我的眼前。

一、油坊磨油

我出生在一個貧窮的農村,一個貧窮的年代,我的童年也是在貧窮中度過的。那時,正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後度過的一個大關口一一三年自然災害。

三年自然災害給整個國家的經濟帶來了巨大的危機,也給我們家的生活帶來了無窮的壓力。父親是家裏的獨子,已長大成人,娶妻生子,一大家人的生活重擔就自然而然地落在了父親那羸弱的肩上。爲了一家人能有一個安穩的生活,父親東奔西跑,求爺爺告奶奶,最後終於進入了村裏的油坊裏,找到了一個能長期掙工分的事情。既然能長期掙工分,按理說,應該是一件很好的事情。但當時在油坊磨油卻不是一件讓人開心的事,一份輕鬆的工作,而是一件讓人望而生畏的苦差事:第一,非常勞累。炒籽、磨籽、泡籽、蒸籽、壓油、裝油等一系列的工作、都需要父親他們幾個人一包到底。炒籽之後就要磨籽,磨完之後,又要泡籽和蒸籽,而這些工作大都是連接在一起的,幾個人要做那麼多的事情,也是很困難的,他們幾乎沒有休息的時間,一個人當幾個人用。有時爲了完成任務,他們只能在夜裏做。特別是最後壓油更爲難做,先將蒸好的棉籽放在一條很大的長木樑的下面,外面纏上粗麻繩,利用槓桿原理,將棉籽中的油擠壓出來,再將一百多斤重的油渣垞取出來放在外面,做完一次之後,再做第二次。因此,在時間上很難區分開是在白天,還是夜裏做。工作的時間常常是夜以繼日,異常辛苦。因此,在夜裏我們往往很難看到父親回家,只有在每天吃飯的時候,才能見到父親。第二,侵害身體。磨油所用的原料是榨棉花之後剩下的棉籽。棉籽上粘滿了棉絨和塵土,這些棉絨和塵土,看起來很微妙,但都是有害物質,一旦吸進人的肺裏,特別是長時間吸入就會給人的身體造成極大的傷害。我想,父親以後得那樣的大病,可能也有這方面的原因吧!第三,影響形象。一系列的工作都與棉絨和塵土以及棉油有密切的關係,那父親自然也受到了影響。自從父親進入油坊之後,我們的父親真是與先前判若兩人。我們真切地看到我們的父親:他的手、臉和頭髮都是黑油油的,好像永遠沒有洗過似的;身上的衣服更是油黑髮亮,遠看似乎沾滿污垢,髒兮兮的。其實,父親每次回家吃飯的時候,總是將手、臉洗了又洗;身上的衣服也經常換洗,只是不到一天的時間,就又鋥光發亮了。

父親雖然夜晚不常回家,但他對我們的愛卻絲毫沒有變。在一個漆黑的夜晚,我們兄妹幾個早早就入睡了,一會兒全都進入了夢鄉。半夜時分,卻被媽媽搖醒。原來父親從油坊回來了,給我們帶回來了熱乎乎的油炸“老鴰頭”。這“老鴰頭”是人們當時對它的愛稱。其實就是把玉米麪攪拌均勻後丸成一個一個的糰子,放在熱油鍋裏炸,等炸好以後,再撈出來,空幹上面的油。就可以食用了。炸熟的“老鴰頭”表面油光發亮,酥黃誘人,吃起來乾脆爽口,香氣撲鼻;咬一口會滿嘴流油,泌入心脾;在那樣貧窮的年代,這“老鴰頭”正是當時我們小孩子渴望已久的美食。現在的孩子美食品種繁多,花樣齊全,根本就看不到、也看不上玉米麪炸成的“老鴰頭”,也體會不到當時我們看到這個美食時的歡愉之情。看到父親從油漬漬的懷中掏出來,且帶着父親體溫的一大包美食,我們的心都醉了,平時那裏能吃到這樣的美食啊!只有逢年過節,才能吃那麼一星半點肉,和水煮白菜裏面滴的幾點棉油。這麼多的美食放在我們的面前,簡直讓我們詫異了。父親先從包裏面分出一小部分,送給了祖父、祖母,然後纔對我們說:“這是你們的,你們吃吧!”我們兄妹幾個都愣住了:“這是給我們的嗎?”但一剎那之後,我們一個個便像離弦的箭一般撲向了那包美食。一手拿着一個,就有滋有味地吃了起來。母親也隨手拿起一個嚐了嚐。不一會,一包美食就被我們解決了。父親看到我們貪婪的吃相,臉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二、北山換糧

歲月的步履艱難的往前行走,父親的腳步依然急促。我清楚地記得,那是1969年,我八、九歲的時候。爲了一家人能有充裕的食糧,父親和母親經過多次慎重的商量,決定讓父親和村裏別的人結伴一起到北莽山用織好的布匹去換糧食。從此,母親便夜以繼日織布紡線,父親則一邊在窯場做磚,一邊夜裏回到家裏時給母親幫忙,可惜當時我們兄弟姊妹年齡都小,不能幫忙,只能苦了父親、母親。

換糧食的布很快就織好了,父親便去和同村的幾個要去換糧的人商量,決定後天就出發,結伴換糧。

換糧的時間既然定了,父親便爲換糧提前做準備,以解除離家之後的後顧之憂。那天早晨,父親是五點半離開家的。到磚窯時,天還是灰濛濛一片,父親先把前幾天做好的磚坯,全部一塊一塊地收起來,摞在一起,再用塑料薄膜將磚坯蓋起來,防止做好的磚坯被雨淋壞。這些磚坯摞成的磚垛與先前摞好的磚垛,一條一條的,遠看像一條條白色的長龍,在山澗汲水,煞是好看。這條條長龍不知浸透了父親多少汗水。那天父親回到家裏的時候已經是夜裏十二點多了。父親開門的聲音驚動了睡夢中的我,我睜開朦朧的雙眼,看到父親風塵僕僕,身心疲憊的神情,我的心好象被刀割一般,全都碎了,淚水禁不住奪眶而出。父親呀!爲了一家人能豐衣足食,你竟如此辛苦不顧自己的身體的安危。我又一次模模糊糊的進入了夢鄉。

不知過了多久,當我睡醒了的時候,父親已經起牀了,他收拾好換糧應帶的東西,喝着母親爲他熬好的包穀稀粥,啃着用玉米黃面烙的餅子,吃得那麼的香甜!我知道,一離開家裏,父親再也不能吃到這樣熱氣騰騰,香氣噴噴的飯饃了。

父親吃完,很滿足地站了起來,然後來到我們的炕邊。一一給我們拉了拉被子,就走了出去。

這時我向外邊看了看,外面還是漆黑一片,父親背上那沉重的包着布匹的包袱,使得他本來就因爲終日勞累有點駝的背,更加彎曲了。隨着父親走出門的一瞬間,他那高大而又彎曲的身影,一下子就被黑暗吞噬了。

父親走的當天,我們全家人都在心裏默默地爲他祈禱,希望他能夠順利地換回糧食,解決一家人的吃飯問題。特別是我們兄弟姐妹四個更是高興得不亦樂乎!

盼星星,盼月亮。在五天之後的一天晚上十一點多鐘,父親終於拖着疲憊不堪的身子回到了家裏。他沒有給我們帶回全家人所殷殷希望的那麼多的糧食,但帶回來的糧食,足可以維持一家人的一段生活。全家人更爲父親能順利地換回糧食而由衷地高興。

“好在外,不如賴在家”。父親後來才告訴我們說,他們這次換糧並不是很順利的。他們一行三人,離家後,揹着布匹一直往北去,走了一天多路程,纔算到了北山,但那裏的農家也和我們這裏差不多,沒有多少餘糧,與先前聽說的情況並不相同。但已經到了那裏,只有將所帶的布匹低價換糧,而每到一家換糧,總要好說歹說嘮嘮叨叨大半天,才能換個十斤八斤糧食。走東家,串西家,磨破了嘴皮子,好不容易纔將帶來的布匹換完。有時爲了換糧,一天之中只能啃那麼一、兩塊玉米烙餅充飢,甚至連一口熱水都很難喝到,更別說熱菜熱飯熱炕頭了。

三、窯場做磚

窯場做磚是一件異常辛苦的事,既需要堅實的體格,頑強的毅力,吃苦耐勞的精神,也需要一定的能力和技巧。那時做磚,不同於現在的機制磚,窯也不是現在的輪窯,一切都要靠手工製作。但做磚需要兩個人通力合作,才能完成。做磚的程序基本上是這樣的:第一天早晨先在窯場的土壕上用钁頭挖上一大堆土,大約需要兩個多小時,然後將土圍成一個大圈,再在三十多米遠的水池中用水桶擔來水,把圍成的大圈倒滿,這時早已到了吃午飯的時候了,父親他們便很快回家吃飯,讓土能儘量吸夠水。吃完飯後,當別人在家裏品茶或者午休的時候,父親他們已經早早地來到了窯場,冒着嚴寒或者酷暑,將上午倒上水的土圈用鐵杴翻動幾遍,然後用兩隻光腳在上面踩踏,直到將泥土完全攪拌均勻,有了粘性爲止,最後又用鐵杴將粘泥收成一堆,做磚的準備工作纔算就緒。這時已經到了下午的五、六點了。稍稍休息之後,便開始做磚。做磚的時候,一個有技術的人將收成堆的泥,用雙手從大堆泥土上挖下三小塊,然後將一塊塊泥土像揉麪一樣在地上揉搓,揉成條狀之後,在身邊高凳上放的磚模子的三個方框裏撒上一些細沙子,然後將揉好的泥條放在方框裏,再用一塊一尺左右的木板尺子在上面一劃拉,磚坯就做好了。我有時放學或放假去窯場玩耍的時候,看到父親就常常這樣做磚。另一個人便將裝有磚坯的模子端到大場子裏將磚坯倒下來。兩個磚模子交替使用,周而復始,直到將先前那一大堆泥土做完爲止。一堆泥,常常需要將近兩天的時間才能做完。做完之後,又繼續和第二堆泥,最終把偌大的一個大場子完全倒滿磚坯子。這中間所消耗的體力,流淌的汗水,忍受的艱辛,是一般人難以想像的。

如果天氣一直晴朗,父親他們上午回家吃飯,還能鬆一口氣。吃完午飯後,也能在家裏喝上幾口淡淡的粗茶,享一享天倫之樂。

如果天氣預報說,明天或者後天有雨,父親他們會一直在窯場忙活,將倒好的磚坯收拾起來,摞成一條一條的.磚垛,然後蓋上長長的塑料紙,防止被雨水淋溼後磚坯受損變形。有時還會整夜不回家連夜幹;有時白天連一頓可口的飯菜都顧不得回家吃,就一直在窯場裏幹。飢渴了,便喝一氣桶裏的涼水。喝完,抹一下嘴巴又繼續再幹。這種情況下,大多數是我們家裏人將做好的飯菜送到窯場去,讓父親能吃上一口熱飯。

在我上小學五年級的時候,有一天放學後回到家裏,沒有見到父親回家吃飯。吃完飯後,仍然沒有見到父親從窯場回家吃飯。我便問媽媽:“媽,我爸今天怎麼沒有回家吃飯?”媽媽告訴我:“天氣預報說後天有雨,你叔又看病去了,你爸只好一個人提前將倒好的磚坯摞好,就沒有時間回家吃飯了,你一會去學校的時候,給你爸把飯送去。”

我們學校正好和窯場在同一個方向,都在我們村的正北面。媽媽盛好飯後,我便提着飯碗一路小跑地到了窯場。這時,我看到了一幅在現在的電視劇裏才能看到的場景:在炎炎的烈日暴曬之下,父親正踡曲着身子蹲在地上,一塊一塊地整理着曬好的磚坯,那件沾滿泥漬的白色背心和那條被汗水浸溼的短褲,緊緊地箍在他那高大卻又瘦弱的身上。我仔細看了看他的頭部,剃得鋥光發亮的頭頂上,正滾動着一顆顆晶亮的汗珠,不時,這些晶亮的汗珠便順着粘滿泥巴的臉頰,一滴滴地往下流淌,隨後便重重地掉落在地上。看到這裏,我的眼淚又模糊了雙眼。我大聲地叫了聲“爸,吃飯了!”他這才擡起頭看了看我,停下了手裏的活計。向我走來,然後接過飯碗,在一邊的水桶裏洗了手臉,便狼吞虎嚥般地吃了起來。

父親是一個極其忠厚善良的老實人,他不但能夠吃苦耐勞,孜孜不倦,在做磚方面也確有一技之長,一手絕活。我聽村裏好多人說,父親做的磚光滑平整、棱角分明,而且堅實耐用,一直很受用戶的青睞。因此在村裏的窯場裏換了一茬又一茬人的情況下,父親卻在窯場裏一干就是好多年。

四、馬車送糧

當年在我的印象中,父親一直是一個忠厚誠實、勤勞節儉、不求名利、默默無聞、靠力氣吃飯的人。這只是因爲當時自己年齡太小,對父親的情況瞭解得不夠的緣故吧!

後來聽許多和父親在一起幹過活的老人講,父親不光能吃苦耐勞、任勞任怨,也會幹許多別人想幹卻幹不了的技巧活,比如前面提到的油坊磨油,窯場做磚等。還有就是在生產隊參加勞動時,許多難做,出大力,又有技巧性的活兒都是父親乾的。隊裏每次揚場、種地、拉土拉糞、送工糧、運化肥這些事全都離不開父親。

他們告訴了我一件非常真實的事情,我才真正的瞭解了父親,看到了父親平凡之中的偉大。

一天中午後,剛吃過飯,生產隊長就來到我家對我父親說:“大哥,下午你去交工糧吧!”父親二話沒說就到了場裏,和幾個一同前去交工糧的人先把曬在場上的麥子裝在口袋裏。然後,便到飼養室牽馬套車,到場裏裝上了麥子。父親便趕着馬車,和幾個交工糧的人急衝衝地向縣城糧站趕去。

一路馬蹄聲聲,微風拂面,談笑風生,好愜意啊!眼看就要到縣城了,前邊的路上卻堵了好幾輛交工糧的馬車,原來是前面有一輛馬車出了問題。擋住了去路,不能再往前走了,怎麼辦呢?如果再耽誤時間長一點,交完工糧,天就要黑了。天要黑了,糧站下班工糧就交不成了;沒有路燈,馬車行路也就難了。

父親和幾個人商量了一下,決定從路邊剛收過麥子的空地裏過去。憑着父親高超的駕馭技術是絕對能行的。再加上套車的兩匹身高體大的“大洋馬”更是力大無窮,令人歎服。一直都是我們方圓幾個村鎮馬類中的“驕傲”。這樣就更萬無一失了。

父親讓其中一個人牽住拉梢的大紅馬的繮繩,自己用左手抓着大青馬的籠頭,然後右手長鞭一揚,就向旁邊的地裏走去。

路上停車的所有人都愣住了,他們不相信,這麼一馬車的小麥,又是種過地的虛地馬車是絕對過不去的。

到了地裏後,地面凸凹不平,一不小心車輪就會掉進以前澆地時留下的大坑裏邊。父親只好放開了馬籠頭,用手扶住車轅,儘量躲避前面的大坑小坑,兩匹馬也像很服從命令的士兵一樣左彎右拐,奮蹄前行了。儘管這樣,車輪還是掉進了一個較大的坑裏面,停往了。父親讓馬稍稍休息了一會,喘了口氣,然後手扶着車轅,猛甩一鞭,兩匹大馬便一齊用力,一下子就從坑裏上來了。後面的地凸凹的地方少多了,馬車走得很快,像走平路一樣,很輕鬆地就轉到了其他馬車的前面去。

路邊看的人也都睜大了雙眼:“好神勇啊!”這時,父親纔算鬆了一口氣,臉上也露出了滿足的笑容。

這是我聽到的關於父親自信、神勇、開心、榮耀的一個小插曲,也是父親真實人格的一個補白。

五、彌留之際

父親爲了我們兄妹四人能長大成人,成家立業,總是風餐露宿、日夜奔忙。直到1988年的六、七月份他才覺得身體不適,全身乏力,吞嚥有點困難。我便向單位告了假,帶父親去醫院檢查。

當醫生全面檢查之後,告訴我們父親得的是食道癌時,猶如晴天霹靂,我們全都驚呆了:父親怎麼能得這樣一個望之令人生畏的不治之症呢!

我們家裏雖然生活水平一般,經濟狀況也不太好。但父親是家裏的頂樑柱,也是一家人的“天”。我們全家人便緊衣縮食、東拼西湊了三千元。讓我帶着父親去西安大醫院治療,希望能有奇蹟出現。收拾好應帶的東西,我們便坐車去了西安。

到西安以後,我便去找我以前高中的同學。他醫科大學畢業以後,便分到西安醫科大學附屬醫院。他很熱情地接待了我們,讓座,倒水。我便把父親的病情向他作了說明。隨後,他便領着我們找到一個專家爲父親診斷。診斷的結果,與縣醫院完全相同。我們便詢問專家治療的方案。專家說,需要住院治療,但住院治療化費太高了,一般人很難承受得起。我便和父親商量,父親知道家裏的實際情況,也知道自己的病情,化再多的錢也是無濟於事,更不想給我們增添過多的經濟負擔,就不想住院。我把父親的這些顧慮給我的同學說了。我的同學就找專家商量去了。

商量的結果,不住院。但必須用藥,且長期用藥,隔三、五天還要檢查一次,按病情調整用藥。爲了不讓父親來回折騰,我便找到了我的一個在醫附院不遠處幹活的親戚,他說,他們工地上的工棚裏面有房子,父親可以住在那裏。我把情況給父親說了。父親爲了省錢也正想住在那裏。我便抱來了從親戚處借來的鋪蓋,當天就住下了。

住在建築工地的父親,每天按時吃藥,到吃飯的時候,總會買一些便宜的飯食,不願意多花一分錢。我現在想起來真是後悔,沒有讓父親住到醫院裏面,讓我能在他的跟前,給他多買點好吃的東西,多說一些安慰的話語,多盡一點人子之孝心。

過了三天後,父親又去醫院檢查買藥。我安頓好父親,便回到單位上班了。

半個月之後我又去西安看望父親,父親的氣色竟然比先前好多了,我心裏不禁暗喜,就陪着父親,在小寨,大雁塔等地方轉了轉,希望能給父親開開眼,寬寬心。然後給父親買了飯食和其他的一些日常生活用品就又回家了。

大約一月之後,父親自己卻從西安回來了。我們連忙詢問情況,父親說,醫院說吃藥的同時還要進行化療。化療一星期之後,就可以回家,等一月之後再繼續化療。這次化療完了,就回來了。

化療之後,病情有了明顯好轉,父親吃東西竟沒有以前那麼困難了。我們都非常高興。

父親回家之後,也好像有了精神,還常常幫我們幹活。我們也天真的認爲父親的病真的就要好了。

一個月之後,父親又去了西安化療,他回來之後,精神卻大不如以前。我們便有一些不祥之感,但父親卻淡淡一笑說:“沒什麼,我只是感覺有點困”。我們也沒有在意。

又一個月過去了。我又陪着父親去醫院化療,但醫生告訴我們說,這次化療之後就不能再化療了。化療次數太多會殺傷許多有用的細胞,對人體也會造成更大的傷害。父親又進行了一次化療。

回家之後,才過了十多天父親就感覺全身都不自在,吃東西也不如以前那麼順暢了。我們便多次勸他住院治療。他反倒過來安慰我們:“我不要緊,你們忙去吧!”。面對父親的話語我們無言以對,只好離開。

病痛像一隻巨大的惡魔正在慢慢地侵蝕着父親的肌體。二十多天之後,父親已經下嚥困難,感覺渾身疼痛了。他整夜整夜不能入睡,下炕也有點困難了。我只好給他買回一些止痛藥。吃了藥之後,疼痛稍減。父親還能好好地睡上一覺。但不幾天,成倍的止痛藥都不起作用了。我又聽人說醫院裏有一種高效的止痛藥,但不隨便給病人使用。我便在醫院找到熟人,買了幾支。注射之後,果然父親疼痛減輕了。我們的心裏總算好受了些。

這樣又過了十多天,父親下嚥更加困難,疼痛也更劇烈了,父親的叫喊聲卻越來越微弱了。我和母親一直守在父親的身邊。給他擦汗、按摩、用溼棉球潤一潤乾裂的嘴脣,但這些都絲毫不能減輕父親的痛苦。

五天之後的一天夜裏,母親讓我先去睡,我便走了。可剛走不久,母親又大聲地喊我。我急忙跑過去,母親說:“你爸要給你說話。”我看了看父親,他好像比先前更加痛苦,清瘦的臉龐更加削瘦,我的淚又不由自主地落了下來。我說:“爸,你有什麼話就說吧!”父親的眼裏也含滿了淚水,嘴囁嚅了一下說:“我不行了,我一輩子沒有給你們留下什麼,卻花了這麼多錢。”我說:“爸,只要你能好就是我們的福氣。”父親喘了口氣說:“我走了不要緊,我就是放心不下你媽和你弟、妹呀!”我帶着哭腔說:“爸,你放心吧,我一定會照顧好媽和弟妹的!”說完,我的心都碎了。父親看到我難過的樣子,默默地閉上眼晴,再也沒有說什麼。

那天夜裏凌晨五點多的時候,父親那微弱的叫喊聲沒有了,心跳也慢慢地停止了,他終於艱難地走完了自己一生坎坷的人生之路。

父愛是平凡的偉大的。我的父親用他的平凡與偉大詮釋了父愛的深刻含義,也抒寫了父愛的真諦。

父愛是永恆的持久的。我的父親把他一生最真摯的愛都奉獻給了我們。奉獻了生他養他的父母,奉獻給了愛他敬他的子女。

父愛是高山是大海。我的父親把他的愛凝聚在他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一喜一悲、一苦一甜:像高山上的一草一木聚于山上;像大海里的一點一滴集於海中;像人生路上的一泣一樂銘於心間。

高山崎嶇蜿蜒,

大海深邃浩瀚。

人生坎坷多舛,

父愛永恆無邊。

標籤:散文 父愛 難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