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文學賞析 > 散文

那最美好的時光散文

散文6.46K

三年前秋天,帶着幾件行李,和父親來到這陌生校園。一切都那麼新鮮、那麼青春。恍惚間,四年即將過去,日子就這樣,細水長流,不快不慢。校園的一草一木,老師同學的一顰一笑,都深深地印在我青蔥歲月裏。一想起,便覺溫馨。

那最美好的時光散文

這裏沒有北上廣的繁華,但在桃花源的詩意與和諧中也孕育一股古樸善良的民風,在善卷大德的感化下亦成長出一些品格風流的人物。我沐浴其中,也算受益良多。

小巷煙火

東校區門口有一狹長小巷,遍佈水果攤、小吃攤或快餐店,很是熱鬧。水果攤價格較貴,但方便,水果也還鮮。入夏後,解暑水果頗受歡迎。快餐店的菜樣是些家常菜,初吃味道不錯,但吃久了,味覺也會倦。有一個粥鋪不得不說,號“米米粥鋪”,裏面有各色粥,三塊一大碗,可作消暑佳品。我常來這鋪子喝粥,喜八寶粥。

說到吃,興致上來了。馬路邊,還有幾個常年固定的攤。一個泡菜攤,來這讀書,基本都知道。攤子由一輛三輪車組成。老闆是個三十多歲男子,方臉,總是一件長袖,看上去沉默寡言,不愛說話,人送外號“泡菜哥”。他是常年在這的。論味道,算是周邊最好,所以生意好自不必說。我喜歡這的蘿蔔、金針菇、腐竹,當然,花生也很香。

在校門口幾個店子中,我常來且生意好得不一般的,就是那家大碗飯。門面算不得寬大闊綽,但絲毫不影響生意。店裏老闆娘,打扮時尚,喊菜聲音洪亮,一口純正常德話,待人隨意,見人笑。店裏有各色大碗飯,我最喜豬肝和胡蘿蔔炒肉。炒碼粉和湯粉,味道也不錯。

前兩年有個店讓我記憶很深,和我同一屆的,應該都知道。那就是“和記面莊”。說是面莊,裏面也有粉和炒飯。印象深是因爲店老闆。夫婦倆很親和,見人總是一臉笑,透着一種樸實,常帶一口石門普通話和我們搭腔。我很喜歡吃粉和炒飯。在這店光顧,還落下過幾樣東西,一次是眼鏡,一次是本書,老闆都好好地收拾在抽屜裏,我一去問,便笑着遞給我。可惜,這學期開學,這店便沒開了。

師生情緣

沿着校園大道盡頭,往右轉,便是圖書館大門。圖書館兩旁常栽有無名花草,一到春暖花開時節,總能給我們一些驚喜。這些花開得格外燦爛,好看。從圖書館再往前去,便是教學樓。設計大氣,六層高,後面跟着階梯教室,很方便。樓後面兩邊,是綠草坪,春天一到,綠油油一大片,拍個照,極好看。樓下角落裏,立着幾簇竹,翠綠,筆直,太陽一照,影子映在地上,綠影別有一番韻味。

說到教學樓,不得不提教過我的一些老師。大一時教授中國現當代文學的周淑蓉老師,給我印象很深。教我時已到退休年紀。慈祥,上課聲音爽朗,待學生寬容。那時,我在準備“芙蓉講壇”(我們學校一學術講座)的稿子,寫了篇初稿向周老師請教。她欣然答應。當時沒時間看,便要我留下聯繫方式,看完後再聯繫我。沒多久,我便接到周老師電話,約我去找她。一見我便笑着說,要你來找我,辛苦了。說着便拿出幾頁紙,邊指着邊給我講解,幾頁稿紙,寫滿了她的修改意見和見解。周老師的認真負責,讓我感動。講完後,她又問我吃飯沒,邀我去她家吃飯。我連忙道謝,說已經吃了,鞠躬,說了聲感謝。這兩年估摸着已經退休。

還有一位,也教我這個課,那便是王曉虹老師。我對這門課程很感興趣。王老師上課愛問問題,啓發學生主動思考,如果有學生主動回答問題,她就會很高興。聆聽了她一年課程,也厚着臉皮主動回答幾個,不管見解是否高明,王老師多是鼓勵。她總苦口婆心和我們說,要我們多學點東西。還推薦我們看許多現當代小說,比如丁玲、王蒙、王朔、莫言等等。我看小說的興趣就是她培養起來的。平時在學校,偶爾也還能看見王老師身影,背個包,挨着路邊走,見同學喊她,便會很開心地回禮。

當然,有一個讓我們專業許多同學都印象深刻的老師,那便是教我們古代文學的雷斌慧老師。雷老師是我們公認的才女。南開大學博士生。上課有深度、廣度,知識性、學術性兼備,聽她上課,多有茅塞頓開之感!待學生和藹,課間休息時常來下面走動,和我們交流。面對學生,她喜歡微笑。

李寶斌老師是系主任,教育學博士後。與李老師初識是在準備“芙蓉講壇”的時候。由於各種原因,大一準備了講座初稿就停下了,一直到上學期才又重新拾起來。當時,我把初稿發給他後,李老師誠懇地給了我一些修改建議,並且在後面幾次改稿過程中,很細心地給我指出一些小問題。李老師治學嚴謹,讓我佩服。這學期他教我們教育心理學,課堂上風趣幽默,他講一些例子,既能把同學們逗笑,又可以讓同學們理解知識點,把一門理論性很強的課程講得妙趣橫生。同學們都很喜歡他的課。

那些人

一進校門,有一條筆直大道,乾淨且寬闊,兩旁有零星小樹襯托,晚上月光照着,和着路燈,一路行來,頗有意境。一下晚自習,這條路便熱鬧起來。出來吃飯,買東西,約會,各色青春人等,如大潮般,涌出去。在路右手邊,是學校二食堂。我很少在這裏吃飯。提起這地方,是因爲一對經營“烤肉飯”的.夫婦。當然,不止烤肉一種,還有香腸、牛肉等。夫婦倆都已入中年,一見有人光顧,便笑着問,吃哪樣。聽口音,不是本地人。每次去吃,飯菜份量足,素菜加葷菜,滿滿一大盤,小份八塊,大份十塊。夫婦倆在同學中口碑很好。有一次,一個同學腳扭了,得用冰塊敷,拿着融了的冰水去那,想借冰箱冰一下,二話不說就答應。而且,平時待人總是和藹,常常笑。不過最近聽消息,他們下學期有可能不開了,心裏難免有些惋惜。

二食堂後面是風雨操場。我來學校報到時,還是煤渣路,一下雨,積水成塘。去年已修成現代化跑道。我不喜歡做劇烈運動,跑步都懶得擡腿,所以漸漸養成散步習慣。夏天傍晚,飯後散散步,想想往事,風輕拂,空氣中有着青草氣息。要麼照着晚霞,要麼映着月光,這樣的日子,心裏很愜意。

在這校園中,還有一羣默默無聞的人,那便是校園保安。他們很少會進入到我們視野裏,我們也難得會去知道他們名字。有幾次我在校門口等人,閒着也是閒着,便和保安大哥搭搭腔,聊聊天。所以,對於他們,我多多少少知道點。他們基本上全年都要上班,晚上夜班是輪流來,深夜都還得拿着電筒在校園巡邏。有時來寢室巡邏,見有宿舍門忘記關了,隨手帶一下,這是常事。論年紀,大多都到了不惑之年,可都還精神抖擻。衣服穿戴整齊,保安室衛生乾乾淨淨。可見,紀律嚴格。他們也是伴隨着我們度過大學生活的人,每個人都是默默地保衛我們安全。來芙蓉學院三年,沒有聽說過任何安全事件。前幾天,我和一同學聊天,我說,每次外出回來,一到校門口,我心裏就有一種安全感,不是膽小,而是心裏有一種歸屬感。有這羣大叔叔在這,我安心。

學校教學樓旁邊,有一間很不起眼的單車篷,裏面住着一對老夫妻。我對他們瞭解甚少。但,總想說說他們。兩老都已年過古稀,老爺爺常踩一輛二八式自行車,背已經很彎了。但我每次從那路過,都在忙這忙那,沒歇過。老奶奶常去學校角落那摘自己種的蔬菜,走起路來很有精神。從煙囪冒出的煙味來看,兩老是燒柴火。晚上常在臥室裏放着京劇。俗話說,少來夫妻老來伴。兩老生活很平常,但每次經過,總是忍不住多朝他們多看幾眼。如今單車棚已拆,兩老的身影我也就無處尋了。

單車篷旁邊,是教工家屬區,這裏有一位駕校師傅,只知他姓杜,喊他杜師傅,是學校附近金鷹駕校教練。我學車便是找他報名。以前常開着一輛皮卡,帶着學生在學校練車,車比較舊,但是很乾淨,常常看見他擦車。現在換輛小車,依舊如此。他見人總是笑,與他打招呼,他會很熱情地回禮。那時,帶我報名,辦理手續,待人和藹,不會收一點好處。我相信學校許多同學在他那學車都知道他。一個難得的好師傅。

如雲如水,水流雲在。在芙蓉學院的四年,是我最美的時光。四年時間不短不長,但在這裏經歷的人事,花草,流水白雲,都會鑲嵌在我的記憶中,終身難忘。即將畢業離校,就以此文作爲結束前的道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