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文學賞析 > 散文

關於元宵節的經典散文

散文1.88W

圓的月亮紅紅的臉,淺淺的笑容彎彎的眼;甜甜的湯圓幸福的年,火火的好運伴永遠!祝元宵節快樂!

關於元宵節的經典散文

元宵節味淡了

我們總是唏噓傳統節日越來越沒氛圍,就連元宵節味也越來越淡了。

一是,現在的元宵節人氣變淡了,缺少了往年鬧元宵的火熱氛圍。過去的元宵節日,人們不過完年,也就是說不過完元宵節,一般是不會外出務工,一家老小團聚一起,其樂融融,盡情的享受着節日的快樂!今非昔比,現在人們爭錢意識異常強烈:人們過完大年初二就陸續的外出掘金,追逐新的福祉;有的商家就連大年初一一天也不放過。

二是,元宵節休閒娛樂文化的味道變淡了。過去年裏,元宵節日鄉土風情,當地文化忒濃——有農民們自編自演的扭秧歌、花鼓隊、花燈、花船、黃梅戲;有舞龍燈、獅子燈、花燈、花船燈等等。人們爲了討個新年好運氣,家家戶戶,單位店鋪,人們都掙搶着接燈,燃放鞭炮、炸煙花,給紅包,弄得領頭藝人忙碌不堪,應接不暇。元宵節日鬧元宵,獅子的吼叫聲、龍的咆哮聲、鞭炮齊鳴聲、鑼鼓喧天聲、衆人的掌聲、匯聚一起,震破雲霄;歡樂的笑聲灑落一地,好生熱鬧。尤爲那些表演舞獅騰龍與表演龍燈的老藝人們,一個正月數十天裏,日夜輪迴演出,挨家挨戶爲村民們送祝福。如今,世人對舞獅燈、舞龍燈、扭秧歌、花鼓隊等,思想觀念淡漠,取代了鄉土文化的是現在的電視、網絡、棋牌文化等等。加之發起傳統文化的那些老藝人,爲怕麻煩,加上製作獅子燈、龍燈等材料費用,人員工資都很昂貴,一年只有一次,時間短,掙錢不多還辛苦。以及當地政府考慮舞龍燈、舞獅騰龍、放鞭炮及炸煙花的安全性,和環保、噪音等,予以干涉,導致那些民間老藝人們,不想幹懶得幹,也是元宵節清冷的主要原因之一。

三是,元宵節飲食文化的味道也變淡了。中國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飲食文化各不相同,即便是傳統的節日,食俗也各不一樣。元宵節日的食俗也有南北之異。譬如,北方人元宵節日這天,家家戶戶包餃子,以此慶祝元宵節日。而南方人元宵節,都是家家戶戶吃湯圓。過去元宵節日,我們老家家家戶戶做湯圓,其湯圓粉和黑芝麻餡都是農民們自家生產,生態環保,糯米、芝麻,做出來煮熟後的湯圓個頭大,正常三個一大碗,實在。湯圓如雪似玉、柔軟如綿,清滑細膩,皮薄餡多,口感極致,濃香筋味,食後滿口留香,回味無窮。現在,市場上出售的湯圓,雖說品種多樣,但工藝粗糙,糯米粉質較差,個頭小,芝麻餡少,缺少餈性,食後也寡淡無味。現今,人們過元宵節很隨便,有什麼吃什麼。由於現在的農民大多數與田地“脫產”了,或不生產糯米;也有不少人嫌麻煩,不願意自家做湯圓,即便想吃湯圓,還是到超市圖個方便。

元宵節味淡了,不僅僅是我們這地方,據瞭解,在全省乃至全國,都有人對傳統節日文化的蔑視。尤爲年輕人,他們大都熱衷於“洋節”,忽視傳統節日。作爲一箇中國人,永遠不能忘記自國傳統文化。因此,作者真心的不想元宵節日的傳統文化,就因少數人對元宵節日的怠慢與淡漠意識,就將泱泱中華幾千年傳統節日文化,逐漸淡出人們的思想,淡出人們的視線。作者衷心希望,人們用傳統的思維去對待元宵節日;我們在接受新的娛樂文化的同時,別忘了跟隨我們多年的那些傳統的文化,因爲那些傳統的文化纔是我們的根。作者衷心希望,全民都要有對中國節日文化的全新認識,創新過節的形式,賦予新的意義,迴歸節日,將民族幾千年傳統的元宵節日文化,得以傳承,讓我們老來少一些遺憾,讓子孫們多一些感慨。倘若能如作者所願,我想,以後的元宵節日又將是五彩斑斕,"火樹銀花不夜天"的另一番景象!( 文章閱

元宵,一種淡淡的哀愁

過年,中國人家人團圓的重大慶典,無論離家多遠,無論一張車票如何難求,漂泊在外的遊子,無論如何都要等上歸家的旅程,只爲那短暫卻濃濃深情的年。

年獸不來,但回家過年的渴望從臘月開始就觸動了每個中國人心底最柔軟的.部分。家在遠方,思念已經回到老家的一張桌子一個板凳,甚至是門外的一方院落的圍牆上的每一片磚瓦。家,無論身處何方何地,都是一種歸宿。不管過年的風俗繁雜簡單與否,每個中國人註定了回家過年的願望,都葳蕤成林,不爲年夜飯的豐盛,只爲那一份那份守候,那份一份親情,那一種歡聚。

過年,從除夕的鞭炮聲開始,到元宵的一餐聚會結束,元宵,便註定了一份淡淡的哀愁。

老家過年,最爲重要的是除夕夜的年夜飯,鄉親們從來不在乎停放在門口的車輛品牌,只在意誰家子女都回家吃了那一頓一年裏最爲重要的晚飯,不在意年飯的品種是否繁多、菜品是否名貴,過年,更注重也只注重一種形式—團圓。

老家人說:“今天已經十五了,時間過得真快!”往往總是被一段很長時間的沉默作爲應對,然後才海闊天空一番,說些不着邊際的對話。誰都不願說期盼或者祝福,因爲那一頓與平日裏幾乎沒有差別的晚飯過後,聚會的親人,又將離家或者已經離家,開始了一年的耕作和拼搏。年的情懷隨着時間的流逝,愈發深沉凝重,不經意間,元宵便等同於離別的哀愁了。

曲靖人的元宵,一直都不怎麼隆重,至少在老家,已經與年看似無關了。有心人,會在正月十五煮上一點自己家用糯米磨成粉和成的面加上一點自己釀製的甜米酒,做成一份熱氣騰騰的湯圓,沒有轟隆作響的鞭炮聲、沒有情誼濃濃祝福、沒有包含太多祝福的壓歲錢,沒有祭拜祖先的隆重儀式,吃了,年也過完了。話題,總是定格在離人的歸期和囑託上。

元宵夜,家人在包裹裏添加的那些特產,不經意間增加了負重,與遠行的遊子一起上路,讓下一個爲鞭炮聲中的年夜飯踏上歸程的人,行囊不再空空如也。

曲靖的元宵,一種滿含甜蜜的哀愁。


標籤:散文 元宵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