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文學賞析 > 散文

破繭成蝶爲企業變革注入新基因的散文

散文2.51W

2014年12月中旬,伴着漫天雪花,記者走進了位於吉林市的中航工業吉航。

破繭成蝶爲企業變革注入新基因的散文

吉航,偏安吉林市東北一隅,距離中心城區22公里,佔地1.80平方公里,典型的軍工企業大院。一堵高牆把企業與外界隔離開來,98幢居民樓整齊、安靜地矗立着,在漫天飛雪中顯得靜謐、安然。廠區裏的廠房排列得有點類似於部隊的軍營,略顯低矮。清晨,喇叭裏響起“告訴世界,告訴未來”的激昂旋律,身着中航工業工裝的人們,從記者旁邊匆匆走過,耳邊傳來咯吱咯吱的踏雪聲;深深地呼吸,瞬間凝成的白白霧氣就在眼前升騰。

這裏,似乎遠離城市的喧囂和紛擾,但是,逃不開的是市場和競爭之手的撥弄。對於企業而言,沒有遺世獨立的桃花源。吉航,這個始建於1956年、曾有着“中國航修搖籃”輝煌歷史的老牌航空維修工廠,發展幾經起伏,像一艘失去了航向的大船一度擱淺,陷入泥淖,沉痾詬病、積重難返。在2010年觸底後,終於迎來新的舵手,歷經近5年持續不斷的痛苦變革,如今,這艘已經調整好航向的大船正在加足馬力,全速前行。

“我是2010年3月9號到吉航履職的。”吉航董事長李偉清楚地記得當時的景況,還沒有開大會宣佈他的任命,管後勤的副總經理就跑到辦公室向他求助,希望他儘快解決供暖用煤問題,因爲吉航賒賬太多,賣煤的老闆已經拒絕供貨了,沒人“借”煤,眼瞅着供暖就要斷頓兒,雖然已進三月,北國可還是春寒料峭啊!從“不差錢兒”的中航工業沈飛調任的李偉,履職伊始就面臨這樣的尷尬局面。他預料到企業的狀況不會很好,但是,沒想到會這麼困難。“最後煤老闆看在新來的'老總剛上任,還是給點面子吧,把煤借來了。”

“當時情況有點兒慘,人、項目、錢,幾乎是三無狀態。”李偉告訴記者,住在吉航招待所裏,半夜經常會被凍醒,房間裏的溫度,總是徘徊在1度到5度左右,屋裏冷,心裏也不暖和,腦子裏更是萬馬奔騰,各種想法相互撞擊着,企業的發展像道難題,問題到底在哪裏?

2010年,李偉履新時的吉航,已經跌進了發展的谷底。企業在2002年就由空軍移交到中航工業了,失去了與軍方的天然聯繫,就像切斷了母體與嬰兒之間的臍帶。吉航的主業還是航修,任務的逐年萎縮,使企業進入負增長狀態,連年虧損;沒有任務,有些單位就是半開工半放假的狀態,幾千人的工資沒着落,不能開全資,幾乎月月80%開資;企業發展失去了方向,職工漸漸喪失了信心與希望,一些技術骨幹、生產骨幹接連辭職,都被挖到了吉航援建的航修廠。從2002年到2010年,軍品線上流失的骨幹人員就有800人之多。“那段時間,我腦袋裏鬧騰最多的就是走與不走,更抓心撓肝兒地鬧心着工廠怎麼就不能快點好起來呢!”經歷了那段彷徨迷茫低谷期的老工人,回憶起來仍會心酸。

曾經,解放軍5704廠是師級單位;曾經,工廠職工有六七千人;曾經,1個月的修理能力達到18架;曾經,能進5704修飛機的工人身價也非常高;曾經,有工人在1981年用3個月的工資,買了一塊120塊錢的上海牌手錶,進入“奢侈品”消費的行列。“當年的5704廠是中國空軍的殲擊機、強擊機修理基地,後來位於蕪湖、大連和石家莊的航修廠都是我們援建的,越南、朝鮮、老撾、巴基斯坦也都有我們援建的航修廠。”說起當年,吉航黨委書記馮永剛也不無感慨。

緣何一家曾經的行業“老大”,會淪落到如此落魄的境地?“就是這種固步自封的老大思想害了企業,幹部職工的思想嚴重落後,跟不上市場經濟的發展速度。在別的企業開始銳意改革,開始着手上馬新機能力建設的時候,我們還抱着二代機航修老大的功勞簿睡大覺,安枕無憂呢。”李偉和馮永剛對於這個問題看法非常一致。

“想死很容易,要想好好地活,有尊嚴地活,就要變革!要改革!自從我到吉航,變革就從來沒有停止過。”李偉,這個地地道道的東北漢子說,自己有個特點,就是不會示弱。面對着千頭萬緒,李偉和領導班子分析認爲,影響公司改革發展的最主要原因就是思想觀念。幾十年來,工廠一直作爲一個小宇宙,在獨立於社會之外執行着,幾乎爲職工提供了從生到死的一切保障職能,幹部職工對企業的依存度非常之高,大家普遍缺乏對社會發展變化的認識,缺乏市場和競爭意識,缺乏改革創新意識、危機憂患意識、開放合作意識和科學發展意識,而這又使企業在管理體制、執行機制和營銷模式、業務流程等方面不能適應戰略發展的需要,不能滿足市場經濟的需求。“凡是有阻礙發展的因素就要用顯微鏡去看;凡是有發展前景的就要用望遠鏡去看;凡是符合科學發展要求的,就要大膽闖;凡是找準了發展路子的就放手幹。”李偉爲如何解放思想,轉變觀念開出了一劑藥方。

在變革中發展,在發展中轉型,在轉型中提升。李偉和領導班子經過反覆研究,制定了“航修爲本,相關多元”的發展戰略,提出了2010—2012年“一年止滑坡,兩年打基礎,三年有起色”的目標。目標定得切合企業發展實際,又看得見、摸得着,老百姓覺得靠譜兒,願意跟着幹。李偉常說,吉航的夢要靠自己圓,歡迎外部輸血,但更要具有內部造血功能。

針對存在阻礙企業發展的頑疾,李偉大膽改頑革弊:對組織機構設定及工作職責進行調整,對多個行政單位進行整合,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和有效利用。改變幹部任用選拔機制,實行競聘上崗制度,促進幹部隊伍素質的提高。全面開展公司各崗位分析評價和薪酬制度改革,進行了公司成立以來最深刻的一次薪酬制度改革,建立了“崗位績效,責任績效”的薪酬體系,提高一線員工的收入。經營模式多樣化,在工廠內部模擬市場化運作,維修單位授權經營,考覈成本;航空製造單位考覈利潤;民品單位合作經營;三產則是租賃經營。透過這一系列改革,盤活了企業資產,調動了幹部職工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

企業和空軍、海軍的關係進入良性循環,加強和軍貿公司的交流與溝通,外部環境得到優化,擴大了無形資源,航修能力和能力建設得到提升;同時,在集團公司及中航裝備倡導的航修廠與主機廠對口支援政策支援下,加強與兄弟單位的合作,航空製造規模擴大。

“有活幹,有錢賺,以前親朋好友聚會,我都逃避工資這個話題,現在感覺腰板直了,硬了。”談到這幾年的變化,小楊直言不諱:“這兩年,公司修理的飛機數量越來越多,機型也越來越多,還有新機進廠,以前都是老舊機種,現在真是太振奮了。”小李告訴記者:“現在工廠的激勵制度比較好,我們工段原來總是躲活兒的人,現在都搶活兒了。今年我最想做的,就是紮紮實實從技術原理着手,從更深層次全面掌握修理技術,多學點,多會點,多幹點,多賺點!”

解決了生存和吃飯問題,又要想辦法解決職工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求同較低的企業效益之間的矛盾。只要企業發展好了,職工的利益才能提升。李偉說,我們的改革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是,離企業的發展目標和幹部職工的期望還有很大差距,我們的改革力度還不夠,還只是起步,後續改革還要從吉航體制機制、商業模式、經營模式等方面深入做文章。

2013年,吉航獲得了更好的發展機遇。中航工業董事長林左鳴把吉航確定爲開展羣衆路線教育活動的聯繫點,於8月4日—5日到企業現場調研,爲吉航改革脫困把脈,在充分肯定吉航領導班子發展戰略的前提下,對其航空產品維修和製造業務,民品以及通用航空維修基地建設,融入區域經濟發展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時帶來了資金和相關政策的利好。林左鳴在與李偉深入交換意見時強調,吉航不能靠要錢來活着,應該靠掙錢養活自己。中航工業黨組於2014年1月13日透過了吉航改革脫困方案,各種支援的力度正在逐步顯現。

“現在是吉航實現振興發展的最好時機和關鍵時期”,李偉說。站在吉航新的歷史突破點,李偉和公司領導班子成員以蝶舞之勢,緊緊抓住這一有利時機,廣泛調查研究,不失時機地提出了“打造中國北方修造一體化的國際航空維修服務綜合保障基地”的吉航願景,一幅精心描繪的吉航發展藍圖緩緩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