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文學賞析 > 散文

黨家村遊記散文

散文1.83W

陝西韓城市東北九公里的黃土高坡,高坡下邊角彎彎的,緩緩的。在約一點二平方公里面積上,顯山露水地畫滿了不老的畫卷。畫有一千多間房屋組合的一百二十五座四合院,歷歷在目的城堡、廟宇、風水塔、文星閣、貞節牌坊、學堂、家祠、哨樓等各式建築,這便是黨家村。

黨家村遊記散文

黨家村顧名思義,是因村裏大多數人姓黨而有了此稱謂。據村裏人說,元志順三年(公元1331年)黨姓始祖黨恕軒逃荒流落到這個原本無人的地方,掏土挖窯居住,開荒種田謀生,併兼營商業,世代生息。明朝時賈姓人的祖先賈伯通也來入夥,共同經商,發了大財,便大興土木蓋起青磚瓦房,興旺發展至今有了三百二十戶人家,一千四百多人。

約六百七十年的黨家村依原而建,就勢起伏,隨形生變。清一色青磚灰瓦的四合院。地是青磚和石塊嵌的,房是木頭和青磚蓋的,古意樸拙,錯落有致,充滿了魅力,給人一種均衡與平和的感覺。

身似風兒,輕盈地轉彎抹角,掠過簡古粗疏的各個角落,款飛窄窄的街,深深的巷。滲透力是隱性的`,長期的。斑駁的石牆、磚牆,沉重的翹角、黛瓦,迷宮般地參差戶戶人家。沉積了鍾靈毓秀之氣的、重脊高檐的深宅大院,在每一角屋牆,每一扇雕窗,都藏着掖着一些鮮爲人知的娓娓故事。建築羣落嚴格遵循明清盛行的宗族禮制秩序,孝祖敬宗、長幼有序、男女有別、尊卑有分、內外有異等,透過字畫在抖落散發。蘊匯的農商人家,男耕女織,家風宗風,婚喪嫁娶……靜靜地潛移默化。“耕讀第”、“富德居”、“和爲貴”、“居之安”的門楣,家家戶戶的磚雕、木雕、石雕,戲樓、祠堂、中堂的對聯題詞,無不滲透濃郁的、根深蒂固的儒家思想,凝固了明理教化的傳統。更有祥花異卉,妙嵌巧砌,飛禽走獸,活靈活現,長益啓迪。

黨家村的宅門不在四合院的中軸線上,一般都安置在角落上。門的顏色也是以黑色爲主。先天八卦認爲東北或西南,也就是“乾”“坤”兩個方向都是吉利的,自然可以作爲大門的位置。四合院有兩層的閣樓,大多爲放糧食或雜物的貯藏間。門房、廂房、上房自不必細說。

古色古香的村落,現今已不多了,大多被無情歲月自然消磨掉了,散失了原味。層層迭迭的黨家村卻如此完好的儲存了下來,畫卷雖泛黃,但也完整。如果你嘗試把眼前的一切收藏融匯在心底,黨家村就是一罈陳年老酒,開缸能薰得你酥酥的,直至心波神瀾,晃盪的天堂不再遙遠。面對經典老房子的精華遺韻,待多久,也不會產生審美疲勞。

坐在村旁的黃土高坡,言有盡而意無窮,滿坡滿原的植被恰綴山花,碧綠襲人。近處一頭黃牛悠閒地在草坡上啃食嫩草,小牛犢不緊不慢地吸吮着母親的乳汁。不遠處的大樹下,淳樸的大娘仍然在一針一線一錐,用粗糙的雙手納着很厚的鞋底。日光灑滿披着滄桑年輪的黨家村,連宅成片,彷彿對我訴說着六百多年來的前世今生。

標籤:家村 遊記 散文